首页 / 正文

●卷九

  唐高宗曰:“隋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无谏者,何也?”李曰:“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予谓高宗立太宗才人武氏为后,抉于李“陛下家事勿问外人”一言。又谓高宗“尽善无可谏”。太宗以遗高宗,失于知人矣。

  突厥默啜,自则天世为中国患。朝廷旰食,倾天下之力不能克。郝灵筌得其首,自谓不世之功。时宋为相,以天子好武功,恐好事者竞生心徼幸,痛抑其赏。逾年,始授郎将。灵筌恸哭而死。初,熙宁、元丰间,西羌大首领鬼章青宜结为边患,数覆官军。种宗悬旌节为赏,捕之不能得。至元年,将种谊生致之,吕汲公在相位,谊但转一官,为西上阁门使而已,亦宋之意也。

  李、许敬宗于高宗立武后,李林甫于玄宗废太子,皆以“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一言而定。呜呼,奸人之言,自世主之好以入,故必同。

  高祖益萧何二千户,以尝徭咸阳时,送我独赢钱二。光武赐冯异以珍宝衣服钱帛,用报仓卒芜蒌亭豆粥、滹沱河麦饭。二帝于二臣甚类,可以谓之故人矣。高祖令项籍旧臣皆名“籍”,独郑君者不奉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刘裕密书招司马休之府录事韩延之,不屈,以裕父名翘字显宗,乃更字“显宗”,名子曰“翘”,以示不臣刘氏。如郑君、韩延之二人者,可以语事君之义矣。

  汉宣帝初立,谒见高庙,霍光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唐宣宗初立,李德裕奉册,上问左右:“适近我者,非太尉耶?每顾我,使我毛发洒淅。”世谓霍氏之祸,萌于骖乘;李氏之祸,起于奉册。故曰:威震主者不畜。二公甚类也。

  李匡威忌日,王就第吊之,匡威素服衷甲见之。唐末,武人忌日,尚素服受吊也。

  张芸叟为安信之言,旧见《唐野史》一书,出二事:一、明皇为李辅国所弑,肃宗知其谋,不能制。不数日,雷震杀之。一、甘露祸起,北司方收王涯。卢仝者适在坐,并收之。仝诉曰:“山人也。”北司折之曰:“山人何用见宰相?”仝语塞,疑其与谋。自涯以下,皆以发反系柱上,钉其手足,方行刑。仝无发,北司令添一钉于脑后,人以为添丁之谶云。

  秦始皇兼并天下,灰六籍,销五兵,废古文武之事,自立一王之制,本大贾人吕不韦之子。曹操以奸雄之资,正大汉,有余力世官者,本夏侯氏之子。晋元帝渡江为东晋,尚百年,本小吏牛氏之子。天之所兴,有不可知者。

  《晋史》:刘聪时,盗发汉文帝霸陵、宣帝杜陵、薄太后陵,得金帛甚多。朝廷以用度不足,诏收其余,以实府库。自汉至晋已四五百年,陵中之帛,岂不腐坏?当云金玉可耳。又苏公为韩魏公论薄葬曰:“汉文葬于霸陵,木不改列,藏无金玉,天下以为圣明,后世安于泰山。”亦非也。

  牛僧孺自伊阙尉试贤良方正,深诋时政之失。宰相李吉甫忌之,泣诉于宪宗,以考官为不公,罢之。考官,白乐天也,故并为吉甫父子所恶。予谓牛、李之党基于此。嘉中,苏子由制策,上自禁省,历言其阙不少避,至谓宰相不肖,思得娄师德、郝处俊而用之。宰相魏公亟以国士遇之,非但不忌也。呜呼,贤于李吉甫远矣!

  司马文正初作《历代论》,至论曹操则曰:“是夺之于盗手,非取之于汉室也。”富文忠疑之,问于康节,以为非是。予家尚藏《康节答文忠书》副本,当时或以告文正,今《通鉴·魏语》下,无此论。

  太史公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而作《河渠书》。吴蜀之水为江,秦之水为河,其书江淮等,不当通曰河,盖太史公秦人也。

  《汉史·萧何传》,先言民上书言何强贱买民田宅数千;又后言何买田宅必居穷僻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令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其反覆不可信如此。

  汉高祖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奴耳。至张良,必字曰“子房”,而不敢名。高祖伪游云梦,缚韩信,载后车。信叹息曰“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者,如子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高祖安得而害之?故司马迁具书之,班固乃削去下二语,是未达淮阴之叹耳。

  汉高祖出成皋,东渡河,独滕公从。张耳、韩信军修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者,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卧内夺其印符,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高祖来,大惊。高祖既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韩信为相国。文帝以刘礼军灞上,徐厉军棘门,周亚夫军细柳营。上自劳军。至灞上、棘门军,直驰入,大将以下骑出入送迎。至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有顷,帝至,又不得入。于是帝使使持节诏将军曰:“吾欲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按辔徐行。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乡者灞上、棘门如儿戏尔。”予谓韩信善治军,天子来乃不知,至即卧内夺印符以去,是可袭而虏也,其不严于周亚夫也远矣。

  两汉之士,前惟张子房,后诸葛孔明,有洙泗大儒气象。子房既辞齐三万户封,又让相国于萧何,与之从容言天下事甚众。善乎太史公曰:“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可谓尽之矣。

  刘玄德忍死属孔明:“君才十倍曹丕,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盖玄德已知禅之不肖,志欲拯一世之人于涂炭之中,既不幸以死,非孔明不可,乃诚言也。亦尧、舜、禹之事也。孙盛何人,辄以为乱命,又以为权术,岂足与论玄德、孔明哉!东坡先生谓孔明《出师表》,可与《伊训》、《说命》相为表里。予谓亦周公《鸱鸨》救乱之诗也。故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功,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使孔明为玄德出师,必不为此言矣。及军中以孔明死赴闻,蜀人赴之不许,祠之又不许,至野祭相吊以哭何耶?使孔明不死,未保禅能相终始也。

  崔瑗家无儋石,当世咨其亲,故李固望风致敬。然杜乔为八使,乃以赃罪奏瑗?士之欲免于谗谤,难矣哉!王阳车马极鲜明,崔瑗宾客盛骰膳,然两公皆清修节士也。故论人者,当察其实何如耳。

  神宗恶《后汉书》范哗姓名,欲更修之。求《东观汉记》,久之不得,后高丽以其本附医官某人来上,神宗已厌代矣。至元年,高丽使人言状,访于书省,无知者。医官已死,于其家得之,藏于中秘。予尝写本于吕汲公家,亦弃之兵火中矣。又予宫长安时,或云杜民家有《江表传》、《英雄志》,因为外台言之,亟委官以取,民惊惧,遽焚之。世今无此三书矣。

  尧、舜禅让之事,尚有幽囚野死之骇言,赖孔子得无完书耳。况其假尧、舜以为禅让者,欲其臣主俱全难矣。独汉献帝自初平元年庚午即位,至延康元年庚子,逊位于魏王曹丕,实在位三十年。丕奉帝为山阳公,邑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黄初七年丙午,曹丕死,曹睿立。青龙二年甲寅,山阳公薨,自逊位后十四年矣。睿变服,率群臣哭尽哀,遣使吊祭,监护丧事,谥孝献皇帝。册曰。曹睿云:“用汉天子礼仪葬禅陵。”后五年,曹睿死,齐王芳立,四年废。高贵乡公髦立,五年死。陈留王奂立。景元元年庚辰,山阳公夫人节薨,王临于华林园,使使持节追谥献穆皇后。及葬,车服制度皆如汉氏故事。后四年,陈留王禅位于晋。是魏之尊奉汉帝后与其国相终始也。视晋以降曰禅让者,岂不为盛德事乎!史臣不知此义,尚贬曹丕无旷大之度,予故表而出之。

  上柱国窦毅尚周武帝姊襄阳公主,其女闻隋杨坚受周静帝禅,自投堂下,抚膺太息曰:“恨我不为男子,救外家之祸。”毅与公主掩其口曰:“汝勿妄言,赤吾族。”毅由是奇之,以妻唐公李渊,是为太穆皇后,实生太宗,卒能灭隋云。丹阳陶弘景博学多艺能,好养生之术,仕齐为奉朝请,弃官隐茅山。梁武帝早与之游,恩礼甚至,每得其书,焚香以受。数手敕招之,不出。朝廷有吉凶征讨大事,必先咨之,月中常有数信,人谓之“山中宰相”。将没,有诗曰:“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时天下之士犹尚西晋之俗,竞谈玄理,故弘景云尔。盖散诞论空,则废礼法,礼法既废,则夷狄矣。古今之变,有必然者,弘景其知言也。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一·志第三十二·选举一·脱脱
  卷三十二 前燕録十·崔鸿
  卷七十五·谷应泰
  卷第二百六十七·胡三省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六十一·佚名
  雷万春传·欧阳修
  彻里帖木儿传·宋濂
  一四三、荀卿齐襄王时为稷下祭酒考·钱穆
  杨文忠三録巻四·杨廷和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司马迁
  奏谳书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五·佚名
  梁启勋·周诒春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一十二·彭定求

        卷112_1 【唐禅社首乐章·顺和】贺知章   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卷112_2 【唐禅社首乐章·太和】贺知章   肃我成命,

  • 五集卷四十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四十四古今体一百六首【己酉二】湖北巡抚惠龄奏百岁夀民吴国瑞孙曾四世一堂诗以志事新正奏疏达金门率用休徵称吉言江夏民登一百二盛时夀冠衆黎元【湖北巡抚惠龄奏

  • 卷九十五·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九十五目録【一百十六字】贺新郎【中】刘鎭李泳戴复古宋自逊【三首】严仁【三首】赵善扛毛幵洪咨夔【二首】卢祖皋【二首】高观国刘方叔李刘韩淲【二首

  • 宋词三百首(6)·朱祖谋

    齐天乐丙辰岁与张功甫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甫约余同赋,以授歌者。功甫先成,词甚美。余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ldquo;促织&rdquo;,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

  • 卷二百十八 列传五·赵尔巽

      ◎诸王四   △太祖诸子三   睿忠亲王多尔衮 豫通亲王多铎子信宣和郡王多尼、信郡王董额、辅国恪僖公察尼、多尼子信郡王鄂紥 费扬果   睿忠亲王多尔衮,太祖第十四子。初封贝勒。天聪二年,太宗伐察哈尔多罗特

  • 提要·胡三省

      【臣】等谨案通鉴释文辩误十二卷宋胡三省撰通鉴释文本南宋时蜀人史炤所作冯时行为之序浅陋特甚时又有海陵所刋释文称司马康本又蜀广都费氏进修堂板行通鉴亦以注附之世号龙爪通鉴皆视史炤本差畧而实相蹈袭三省既自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三·佚名

    万历二十二年五月戊寅朔天火降烧铁岭房屋千余家○柴沟堡怀安堡同时地震○李信屯堡地震○楚藩庶宗盈哥犯罪江夏知县何杰据法刑之各宗拥入县庭群毁公座事闻 上从部议盈哥拘禁拥众为首者通行戒饬何杰罚俸二月○赐左都御

  • 卷十二·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十二       宋 苏辙 撰蔡叔曹叔世家第五蔡叔度者周武王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武王旣克殷纣平天下封昆弟而伯邑考前卒无后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封叔旦于鲁

  • 一一三○ 湖北巡抚吴垣奏覆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十一部折·佚名

    一一三○ 湖北巡抚吴垣奏覆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十一部折乾隆五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湖北巡抚臣吴垣跪奏,为遵旨抽改《纲目续编》,恭折汇奏,仰祈圣鉴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内钦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

  • 卷八十上 文苑列传第七十上·范晔

    (杜笃、王隆、夏恭、傅毅、黄香、刘毅、李尤、苏顺、刘珍、葛龚、王逸、崔琦、边韶)◆杜笃传,杜笃字季雅,京兆杜陵人。高祖为杜延年,宣帝时做御史大夫。杜笃年轻时博学多闻,不修小节,乡里人对他不怎么好。居住美陽,与美陽令往

  • 礼记析疑卷十四·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玉藻听朔于南门之外熊氏云周立明堂于洛邑惟大飨帝就焉毎月听朔当于文王庙非也明堂敷政为周公特剏之典天子在镐之时多朝会于东都之事少宗祀文王之礼岁必一举若镐京不设明堂设王笃老或童稚能岁一至洛

  • 《国风》·傅斯年

    &ldquo;国风&rdquo;一词起来甚后&ldquo;雅颂&rdquo;均是春秋时已经用了的名词,而风之一词出来甚后。《论语》上只有&ldquo;南&rdquo;&ldquo;郑&rdquo;等称,无&ldquo;国风&rdquo;一个统称。《诗经》自己文句中有&ldquo;

  • 宗镜录卷第九十八·延寿

    志公和尚偈云。顿悟心原开宝藏。隐显灵踪现真相。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纵令幅塞满虚空。看时不见微尘相。可笑物空无比况。口吐明珠光晃晃。寻常见说不思议。一语标宗言下当。庞居士颂云。万法从心起。心

  • 迦旃延教老母卖贫缘品第十九·佚名

    【古文】尔时尊者大迦旃延在阿槃提国。时彼国中。有一长者。多财饶宝。悭贪暴恶。无有慈心。时有一婢。晨夜走使。不得宁处。小有违失。便受鞭捶。衣不蔽形。食不充口。年老困悴。思死不得。【白话】

  • 东山存稿·赵汸

    七卷。《附录》一卷。元赵汸(1319—1369)撰。汸,字子常。休宁 (今属安徽)人。长于经学,所著有《周易文诠》。晚年筑东山精舍,时人称东山先生。明洪武二年(1369) 曾预修 《元史》。汸门人汪荫裒辑其遗文为一编,后范准又收

  •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佚名

    道家气功著作。简称《新旧服气经》,延陵先生集,桑榆子评。二人时代不详,生平事迹无考,大约为唐宋间人。《通志·艺文略》道家著录“延陵君刊集《新旧气经》一卷”,当即此书,一卷。本书共收唐宋以前十五种服气方法。认

  • 复雅歌词·鲖阳居士

    词话。南宋鲖阳居士撰。一卷。作者未详。此书原五十卷,兼采唐、五代迄于宋宣和间词作四千三百余首,成为南宋初的最大一部词总集。惜原书久佚。今本系近人赵万里辑成,仅得十则,合为一卷。书的内容主要记载唐宋间有关词

  • 摩尼罗亶经·佚名

    一卷,东晋竺昙兰译。陀罗尼杂集第八卷之别出。说除灾厄之法。摩尼罗亶之义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