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迩言卷四

○践行

涵咏圣贤善言如食美食践行圣贤实德如入荆棘斯人孔子所谓乡原也道听途说德之弃也是故君子宁使言不足而德有余也毋使言有余而德不足也行仁如循环由义如蹈矩出入乎礼门持守乎信钥于是乎语于是乎道古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平易而达理者善言也中正而近道者善行也诞言背理诡行伤道君子不由

妄语初能妄人终亦自妄诡行初能诡人终亦自诡人受其祸小已受其祸大

人之好妄语者朝与夕异十常一二旬浃之间十异五六及其乆也燕越背驰不自知矣己不知人知之非惟诚不可揜伪亦不可掩也温公曰诚自不妄语始善夫善言身之文也不善则疵善行身之舆也不善则败君子审取舍之权则知言行之机

或问心术学术之异曰心其主也学其辅也二者皆不可不正亦在乎善用之而已不善用之则太平典刘歆以之助奸王介甫以之毒天下如善用之则曹参镇齐民以黄老贾生识治体以刑名魏郑公以从衡谏诤苏明允以战国策知治乱安危之机然皆不足以为训者不如言圣行之为正也

谚有之百语不如一黙百动不如一静炎曰己可静不能必人之静也己可黙不能必人之黙也人在天地间则有生有生则不能不与物接其静也仁其动也义其语也信其黙也智则君子人也

谚有之千安不如寝百利不如耕言其定也炎曰耕不能无歉岁寝不能无思梦定者犹未定也是以君子昼参诸践履以观其所守夜参诸梦寐以观其所安

善战者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善鬬者进可以搏退可以保安身理家强国之本知所以退则知所以进

常人之过也各于其所长君子之善改过也乃见其所以长圣人不见其长何短之有莫名其善何过之有

圣人见善则拜贤人闻过则喜闻过如不闻见善如不见庸人也诋善以为非闻过则必文小人也又其甚也懐触实之怒肆报复之毒其过也何可以易言欤

不知而为之过也及其改也不复过矣知而为之非过也及其改也萌蘖复生是以君子有过小人无过欲为君子终身乃成欲为小人一朝可就

穷儿无升斗之量贱妇无寻尺之度溢乎其中不能自止有腼于外恬不之觉气使然也是故圣人道大而小天下贤人君子德充而容物

巨商适市有懐百金之宝者有懐千金或万金者人莫测其孰愈遂操百金而与之较彼百金者忿然其势敌也千金者欢然其势倍也万金者不喜不怒漠然不顾不足较也欲知君子所蕴之浅深则亦犹是矣

行髙而自卑者裕身之道也行卑而自髙者速祸之道也

明珠藏于千仞之渊没者致之不避蛟龙之害金玉产乎千仭之山采者发之不畏覆压之变象玑妆首见者嗤鄙碔砆列肆过者不视是以行伪而炫露其名不着德充而韬藏其名自彰甚矣名之难全也

天败之人败之己败之天可以胜人可以胜惟己自败天不能顾人不能虑知而不返陨越乃已返而不亟所丧亦过半矣懔懔乎真可畏惧也哉

名有美恶惟大贤流芳惟大奸遗臭乡里之所谓善恶人者皆不足以为名

人莫不有耻惟不忠不义名污竹帛千古不刋其为耻大矣子孙耻为之后乡人耻与同国邑天下后世见其姓字如见恶臭唾去而怒骂继之是以名莫荣于忠义辱莫大于奸邪

小人惟虑智巧之不章君子惟忧德善之不着古人有终身之忧忧不为圣贤之徒也今人有终身之忧忧利禄不足以及子孙尔

凡民能慈于子孙而不能孝于父母能为子孙长乆虑而不知父母之所为我虑者亦然故君子力行孝悌虽不为子孙虑足以为家法矣圣人之爱敬自身始及其终也为天下后世法况于家乎

俚俗之人皆有俚号幼未有知忽口之先人笞而诲之曰乡党以齿非汝父之执则汝兄之侪也胡得尔炎自是习为君子长者之归而不复效小人轻薄之态

三十谓之成人炎未三十乌知其匪禽炎既三十始去人不逺尔

士不耻贫庄周颜真卿皆尝乞米使周不立言真卿无大节则亦何异于途人是则贫者士之常士亦不可以徒贫也徒贫贱而欲骄人无道义而欲轻王公者妄人也君子贫贱自得未尝骄于色道义自尊未尝轻于其上

外夸而内歉者必为人之所不屑为貎谦而实至者必能人之所不能为

小有才不足恃也得之由是失之由是德无行而不得失则未之闻也

仁大无小惠义大无小节礼大无小谨智大无小察信大无小谅

猜你喜欢
  卷下·罗隐
  松阳讲义卷七·陆陇其
  卷三十·程端学
  皇言定声录卷五·毛奇龄
  论语点睛补注序·智旭
  春秋亿卷二·徐学谟
  卷十四·欧阳修
  正言第三十四·管仲
  成公·成公十三年·左丘明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一·唐慧琳
  访问南方佛教国的临别赠言·太虚
  在波尔薄约与国大副校长恩觉士谈话·太虚
  佛说报恩奉盆经·佚名
  中阴经卷上·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九出 误相·李渔

    (外扮老僧上)寺院门前鹊噪,知是舍财吉兆。若无信女烧香,定有善男设醮。茶汤及早安排,果品预先理料。献斋的攒盒一收,募缘的疏簿就到。莫怪我出家人,都自医不好的贪嗔;须知道和尚们,自有脱不去的常套。自家菩提寺中一个住持的便

  • 雪·闻一多

    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片大氅,轻轻地将憔悴的世界,从头到脚地包了起来;又加了死人一层殓衣。伊将一片鱼鳞似的屋顶埋起了,却总埋不住那屋顶上的青烟缕。啊!缕缕蜿蜒的青烟啊!仿佛是诗人向上的灵魂,穿透自身的躯壳:直向

  • 巻六·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六鄱阳史简编元徐瑞松巢漫稿一公讳瑞字山玉松巢其号也十二世祖讳人元于唐贞元十八年官河南都运使防昌五年兼九州都漕运使秩因平黄巢乱特拜符命开藩于饶子孙遂居饶之慈孝坊八世祖讳立道于宋神

  • 巻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遗响卷五      元 胡布 撰五言律诗隐居【十首】扰扰自不静营营谁肯休能闲非俗客入道鲜时流浩气乾坤塞高风海岳秋由来超世士自古在林丘其二安贫宜有素处世欲无言拘束尊名教烦忧念庶蕃衣冠符道

  • ●卷二十·赵翼

    ○唐代宦官之祸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推原祸始,总由于使之掌禁兵、管枢密,所谓倒持太阿,而授之以柄,及其势已成,虽有英君察相,亦无

  • 鸿猷录卷七·高岱

    高岱 封国燕京 靖难师起 转战山东 再出河北 ○封国燕京 成祖文皇帝 太祖第四子洪武三年庚戌四月太祖诏封诸皇子 成祖封燕王国燕京即今京师旧为北平布政使司城池宫殿仍元旧惟昜瓦色 十一年十一月定诸王宫城制式 太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佚名

    弘治八年八月辛亥朔宁夏地震有声如雷○癸丑虏入延绥神木堡掠去牧马三百六十余匹命把总指挥刘缙等六人并分守右参将张杰俱下巡按御史逮问○吏科给事中胡易奏往者亲王之国王府官属及军校分为四运先后启行经过府县恣意需

  • 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光绪十二年·佚名

    粤督来电(十二月十三日到)北洋大臣来电(十二月十四日到)南洋大臣来电(十二月十四日到)军机处电寄张之洞谕旨(十二月十五日)闽督来电(十二月十五日到)北洋大臣来电(十二月十七日亥刻到)闽督来电(十二月二十日)粤督来电(十二月十三日到

  • 王华传·李延寿

    王华字子陵,是王诞同一曾祖的弟弟。祖父王荟,是卫将军、会稽内史。父亲王繤,是司徒右长史。晋安帝隆安初年,王恭起兵讨伐王国宝,当时王繤遇到母亲的丧事呆在家里。王恭发出讨伐檄文,下令起兵,王繤立即聚众响应,以女儿为贞烈将

  • 姚枢传·宋濂

    姚枢,字公茂,柳城人,后迁洛阳。少年时杨惟中曾同他去拜见过太宗。太宗七年(1235),蒙古军南伐宋朝,诏令姚枢随惟中往军中寻求儒、道、释、医、卜诸色人等。蒙军破枣阳,主将要坑杀该城居民,枢极力劝阻,说这样做并非诏书的旨意,以

  • 仪制一二·徐松

    外戚追赠【宋会要】外戚追赠: 太祖开宝三年十月一日,皇姨京兆郡夫人杜氏卒,诏追封齐国太夫人。杜先适奉国军指挥使刘迁,早卒,至是亦诏赠太保。 七年四月六日,诏赠昭宪皇太后曾祖杜蕴太保,祖远太傅,父爽太师。追封曾祖妣刘氏卫

  • 六经奥论卷五·郑樵

    宋 郑樵撰礼经三礼总辨仪礼者述冠婚丧祭朝聘飨射威仪之事周礼者周官政典之书述官府掌职之礼礼记者乃古经十七篇之外诸儒杂记合为一书三礼并是郑注北朝徐道明兼通之以授熊安生孔颖达采取其说以为正义礼之别也有三曰周

  •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一·通奇

    住華亭船子法忍寺嗣法門人行謐等編住浙江台州府天台山通玄禪寺語錄師於崇禎癸未四月四日就本寺,受請開堂。拈疏示眾,云:「此是姚江諸護法於毫端上吐出底一道寶光,彌布法筵,光輝泉石。諸人還見麼?若也見得,不復者也。周繇其或

  • 宛陵集·梅尧臣

    又名《宛陵先生文集》、《宛陵先生集》。诗文别集。六十卷。《附录》一卷。宋梅尧臣(1002—1060)撰。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北宋文学家。仁宗时,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宋

  • 壬占汇选·程树勋

    《壬占汇选》成书于清乾嘉年间,为壬家程树勋编辑、誊抄,间有程氏夹注。主要是囊括集录了中国历代六壬名著中的所有全部经典占验案例,堪为古今壬书占案中的集大成之作。

  • 医方歌括·王泰林

    方书。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已著录。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9)。约五千字。书中载有半夏秫米汤、防己地黄汤、风引汤、神效散等百七十一首方剂。包括内、妇、儿等科病证所用之方。每方均编以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