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士容论第六 审时

审时

原文:

六曰:凡农之道,厚之为宝。斩木不时,不折必穗;稼就而不获,必遇天菑。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是以人稼之容足,耨之容耨,据之容手。此之谓耕道。是以得时之禾,长秱长穗,大本而茎杀,疏穖而穗大,其粟圆而薄糠,其米多沃而食之强。如此者不风。先时者,茎叶带芒以短衡,穗钜而芳夺,秮米而不香。后时者,茎叶带芒而末衡,穗阅而青零,多秕而不满。得时之黍,芒茎而徼下,穗芒以长,抟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不噮而香。如此者不饴。先时者,大本而华,茎杀而不遂,叶藁短穗。后时者。小茎而麻长。短穗而厚糠,小米钳而不香。得时之稻,大本而茎葆,长秱疏穖。穗如马尾,大粒无芒,抟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香。如此者不益。先时者,本大而茎叶格对,短秱短穗,多秕厚糠,薄米多芒。后时者,纤茎而不滋,厚糠多秕,<广走>辟米,不得恃定熟,卬天而死。得时之麻,必芒以长,疏节而色陽,小本而茎坚,厚枲以均,后熟多荣,日夜分复生。如此者不蝗。得时之菽,长茎而短足,其荚二七以为族,多枝数节,竞叶蕃实,大菽则圆,小菽则抟以芳,称之重,食之息以香,如此者不虫。先时者,必长以蔓,浮叶疏节,小荚不实。后时者,短茎疏节,本虚不实。得时之麦,秱长而颈黑,二七以为行,而服薄<禾羔>而赤色,称之重,食之致香以息,使人肌泽且有力。如此者不蚼蛆。先时者,暑雨未至,胕动蚼蛆而多疾,其次羊以节。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薄色而美芒。是故得时之穗兴,失时之稼约。茎相若,称之,得时者重,粟之多。量粟相若而舂之,得时者多米。量米相若而食之,得时者忍饥。是故得时之稼,其臭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睿智,四卫变强,<歹凶>气不入,身无苛殃。黄帝曰:“四时之不正也,正五谷而已矣。”

译文:

农作的原则,以笃守天时最为重要。伐木不顺应天时,木材不是折断就是弯曲。庄稼熟了不及时收获,一定会遭到天灾。庄稼,种它的是人,生它的是地,养它的是天。所以播种要使田问放得下脚,锄地要使田问伸得进锄,收摘要使田间插得进手。这叫做耕作之道。

因此,种得适时的谷子,穗的总梗长,穗子也长,根部发达,秸秆较矮,谷码疏落,各粒圆而皮薄,米有油性,吃着有咬共,这样的谷子,籽粒不因刮风而散落。种得过早的谷子,秸秆和叶子上布i蔫细毛,穗子总梗短,穗子犬但子房脱落,米容易变味,又没有香气。种得过迟的谷子,秸秆和叶子布满细毛,总梗短,谷穗尖而颜色发青,秕子多,籽粒不饱满。

种得适时的黍子,秸秆布满细毛,底部不出枝权,米粒圆而外皮薄,舂起来容易,吃起来香而不腻。这样的黍子,做出饭来不易变味。种得过早的黍子,根部发达,植株阔大,秸秆低矮而不荣畅,叶子肥厚,穗子短小。种得过晚的黍子,茎秆又细又小,穗子短,棘皮厚,米粒小而颜色发黑,又没有香气。

种得适时的稻子,根部发达,茎秆丛生,总梗长,谷码稀,穗子象马尾,籽粒大,稻芒少,米粒圆,糠皮薄,舂起来容易,吃起来香。这样的稻子,吃着适口。种得过早的稻子,根部发达,秸秆和叶子挤在一起,总梗和穗予短,秕子多,糠皮厚,籽粒少而稻芒多。种得过晚的稻子,秸秆细又不分蘖,糠皮厚,秕子多。籽粒不实,等不到成熟,就仰首朝天枯死。

种得适时的麻,必定带有细毛而且较长,茎节稀疏,色泽鲜亮,根部小但茎秆坚实,纤维又厚又均匀,成熟晚的开花多,到了秋分麻果累累。这样的麻不招蝗虫。

种得适时的豆子,分枝长而总干短,豆荚二七成为一簇。分枝多,举节密,叶子繁茂,籽实盛多,大豆籽粒滚圆,小豆籽粒鼓胀,而且有香气,称起来重,吃起来有嚼头而且很香。这样的豆子不着虫。种得过早的豆子,一定长得过长而且爬蔓,叶子虚弱,茎节稀疏,豆荚小又不长粒。种得过晚的豆予,分枝短,茎节稀,根子弱,不长粒。

种得适时的小麦,总梗长,穗子深绿,麦粒二七排成一行,麦壳薄,麦粒颜色发红,称起来重,吃起来特别香而且有嚼头,使人肌肤润泽而且有力。这样的麦子不生蚼蛆。种得过早的麦子,夏雨没到就发生病虫害,麦粒又瘦又小。种得太晚的麦子,麦苗弱,穗子发青,颜色暗,只是麦芒长得好。

所以,种植适时的庄稼就兴旺高产,种植不适时的庄稼就衰弱低产。种法不同,茎秆数量相等,称一称,种植适时的分量重;脱了粒,种植适时的打粮多。同样多的粮食,舂出米来,种植适时的出米多。同样多的米,做出饭来,种植适时的吃了禁饿。所以,种植适时的庄稼,它的气昧香,它的味道美,它的咬劲大。吃上一百天,就能耳聪目明,心神清爽,四肢强健,邪气不入,不生灾病。黄帝说;“四时之气不正,只要使所吃五谷纯正就可以了。”

猜你喜欢
  提要·薛瑄
  ●卷上·袁袠
  卷十二·胡广
  春秋集传详说卷二十八·家铉翁
  卷三十·吕本中
  卷十七·聂崇义
  卷二百九十五·佚名
  卷九·佚名
  利益存亡品第七·佚名
  甚深品第五十八·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九·欧阳竟无
  指月录卷之三十·瞿汝稷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七[宋铭]·惟白
  佛说懈怠耕者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六十五·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诗源卷十一·沈德潜

    ○宋诗  谢瞻  答灵运  夕霁风气凉,闲房有余清。开轩灭华烛,月露皓已盈。独夜无物役,寝者亦云宁。忽获愁霖唱,怀劳奏所诚。叹彼行旅艰,深兹眷言情。伊余虽寡慰,殷忧暂为轻。牵率酬嘉藻,长揖愧吾生。  九日从宋公戏马

  • 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一·柯劭忞

      ○外国六   △西域上   西域为唐波斯、昭武九姓、吐火罗等地。唐初,大食灭波斯,其酋本阿剌比人奉谟罕默德之教,自称为哈里发,都报达,在波斯西境。至波斯东境,非哈里发所属也。或谓报达即波斯者,非也。阿剌比人游牧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九年二月按是月壬子朔癸丑京城副留守郭仲荀乞兵与粮上曰朕今日和议盖欲消兵使百姓安业留司岂用多兵但得二三千人弹压内寇足矣至如钱粮亦只据所入课利养赡官兵他日置榷场不患无钱岂可虚内而事外邪朕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 皇太后制谕宗室亲王及中外文武群臣仰惟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开创帝业统御华夷仁宗昭皇帝继述鸿猷大敷治理承传至我 宣宗章皇帝克宽克仁万邦允怀不幸蚤弃臣民遗命于吾爰立嫡长子祁镇为 皇帝已历

  • 卷之五百二·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秋七月。己未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壬午皆如之。  ○以都察院左都御史溥良兼署兵部尚书。现月  ○以外务部尚书瞿

  • 第九卷 太仓州 镇洋 嘉定 宝山 崇明·缪荃孙

    太 仓 州经 部四声类韵二卷 宋&middot;郏升卿诗传通证 明&middot;陈 济书传补注 陈 济周易传义会通十五卷 张 洪尚书补传十二卷 张 洪诗正义十五卷 张 洪春秋说约十二卷 张 洪礼记纂

  • 一○○九 寄谕两江总督萨载等留心访查《通鉴纲目续编》翻荆板片·佚名

    一○○九 寄谕两江总督萨载等留心访查《通鉴纲目续编》翻荆板片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大学士 公阿<桂>、尚书 额驸,公福<隆安>、尚书和<珅>字寄两江总督萨<载>、江苏巡抚闵<鹗元>、浙闽总督富<勒浑>、浙江巡抚福<

  •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范晔

    (冯异、岑彭、贾复)◆冯异传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人。喜爱读书,通晓《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汉兵兴起时,冯异以郡掾身份监五县,与父城县长苗萌共同守城,为王莽拒汉兵。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东乡。冯异微行属

  •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章太炎

    巴黎留学生相集作新世纪。谓中国当废汉文。而用万国新语。盖季世学者。好尚奇觚。震慑于白人侈大之言。外务名誉。不暇问其中失所在。非独万国新语一端而已。其所执守。以象形字为未开化人所用。合音字为既开化人所用

  • 卷第十七·佚名

    皇太妃尊立尊太妃制元丰八年三月庚子朕蒙休先帝。锡羡我家。钦闻凭几之音。付畀承祧之托。眷言邦媛。久侍宸闱。俾序进于宠名。敢忽忘于大卞。德妃朱氏。发祥庆系。协德后庭。祇顺两宫。不违于盥馈。帅循四德。居念于

  • 赵芹波·佚名

    赵芹波先生小传赵先生名鸿藻字芹波江苏上海人前清即以通判筮仕浙江历办浙江福建顺直等省赈捐并历充地方自治上海县市议员民元办理上海曹家渡税务分所主任沪宁铁路货物税所主任三年秋任中国红十字会上海总办事处理事长

  • 提要·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礼记大全       礼类三【礼记之属】提要【臣】等谨案礼记大全三十卷明胡广等奉勅撰元延佑科举之制易用程子朱子书用蔡氏诗用朱子春秋用胡氏仍许参用古注疏然郑注古奥孔疏浩博均猝

  • 菩薩戒本·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若諸菩薩已受菩薩所受淨戒.應自數數專諦思惟此是菩薩正所應作此非菩薩正 所應作.旣思惟巳然後爲成正所作業當勤修學.又應專勵聽聞菩薩素呾纜藏及以 菩薩摩呾理迦隨其所聞當勤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四·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僧祇戒本一卷 玄  僧祇尼戒本一卷 玄  十诵僧戒本一卷 玄  十诵尼戒本一卷 玄  弥沙塞戒本一卷 玄  五分尼戒本一卷 琳  四分僧戒本一卷 玄  尼戒本一卷 玄  四分

  • 众经目录卷第五·彦琮

    隋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阙本(旧录有目而无经本) 合三百七十八部六百十卷&middot;闲居经十卷 晋世沙门竺法护译&middot;海意经七卷&middot;宝顶经五卷&middot;如来恩智不思议经五卷右三经宋明帝世沙门法眷于广州译。&m

  • 卷第二十一·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二十一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青原下第五世 秀州华亭船子德诚禅师法嗣 澧州夹山善会禅师(凡十九) 广州岘亭。廖氏子。初住京中竹林寺(今鹤林是)。上堂。有僧问。如何是法身。师云。法身无相

  • 经络全书·沈子禄

    经络类著作。前编明沈子禄撰,后编徐师鲁撰,清尤乘重辑。二卷。子禄字承之。曾撰《经脉分野》(即此书前编)。师鲁吴江(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奉命册封周藩,阅岁历转左给事中。儒而兼医。得子禄书稿,为之订正续编并作

  • 春秋金锁匙·赵汸

    一卷。元赵汸撰。此书撮举孔子之“特笔”与《春秋》之大例,以事之同类者互相推勘,研究其异同,以明其属于正例变例。如以隐二年“无骇帅师入极”与桓十一年“柔会宋公盟于折”合为一条,其下云:“春秋以前征伐之不下于大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