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迩言卷一

○成性

中天地而立与天地参者人也天命以人不物之矣天不物之而自待以物始也人终去禽犊不逺矣然则人之性实天地之性也孔子以为贵孟子以为善天地予人之正也荀卿谓之恶主血气言之也扬雄谓之混杂人与物言之也韩愈品分之是复以清浊之气髙下之质言之也荀扬韩之言性皆非天地予人之正也君子保天命之性之谓仁成天性之仁莫如学

投珠于砾掷璧于石腐夫过之毛髪洒淅至贵之性溷于污泞不訾之身行险骎骎人之见之未必寒心知贵物而不知贵于物也君子尊良贵之性则养之以中和宝不訾之身则安之以分义外物之贵不足贵矣

希夷子曰凡人贱者不可使贵亦犹贵者不贱命也炎则曰能有其贵则贱者可使贵不能有其贵则贵者可使贱性也君子安居道德之宇出入礼乐之门驰骋仁义之途言性不言命

或问形色天性何如炎曰天命以人而不物之即天性也惟圣人为能践形尔不能践形者其形人其性禽滔滔天下皆是也

一气均播有土皆生芳兰恶莸其臭不同参术乌喙其味不同质以气生气随质变也元气予物未尝不同物之气质随取自异天之予人人之自异也亦然是故气有清浊则识有通塞质有厚薄则行有浇淳才之小大情之邪正血气之动静皆非天命之正性也

麟异于凡兽鳯异于凡禽者仁也圣贤君子异于凡人亦仁也禽兽不仁人知恶之人而不仁不知自恶惑之甚也

仁者有不动动则仁矣不仁者有不为为则不仁矣发于其心有触斯应故仁者不必好所好而后仁不仁者不必恶所恶而后不仁君子为仁者所好以为知己可也为仁者所恶无劳懐不平之心然则不仁亦天性欤曰天非使之不仁人自不仁尔

天下之至坚顽者莫如石润而雨燥而旸嘘而水生击而火出藏金而韫玉戴土而滋木五行之质具焉为磬其声清越为砮其锋坚利积垒为防刻斵为噐金需以砺玉需以治五行之用具焉五行周流天地间随取皆足禀其精英者谓之人岂以人而不如石乎人而不如石不学之过也

道德仁义虽愚夫不学而知及其至也圣人犹病焉法度器数虽圣人学而后知及其至也愚夫可以与能焉是以君子之学逹道而据德依仁而由义其于艺也游之而巳

君子之所乐者三乐为天地间正人乐为正人端士之裔乐乎知古知今与凡民异

恠羊知肥燕石知飞生灵动植莫不知时乐天之命则圣贤之所知也

或问圣人罕言性子何言之多耶炎曰论语六经皆成性之学也圣人不苟言之亦允蹈之而已

迩言卷一

猜你喜欢
  散不足第二十九·桓宽
  论势第十五·孔鲋
  榕村语录卷三十·李光地
  提要·刘宗周
  卷三十八·卫湜
  卷十六·吴廷华
  卷六十五·王与之
  东林照觉总禅师·惠洪
  卷七·佚名
  卷三百一十九·佚名
  阿含正行经·佚名
  佛塔的光明·太虚
  卷五十四·佚名
  佛说海龙王经卷第二·佚名
  金光明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出 郊饯·李渔

    〖菊花新〗(小生带末上)衰年情愈笃嘤鸣,闻道良朋赋远征。恰遇柳条青,好折取一枝相赠。下官戚天衮,字补臣,与詹烈侯是同榜弟兄,最相契厚。闻得他有赐环之诏,今日起身,因此备下祖饯的筵席,来在邮亭相等,想此时已出门了,叫家僮拿了贴

  • 第五十出 小七递简·佚名

    【临江仙】(旦)忆着情人★(左人右再)奈何,鸳鸯拆散讨无伴。(贴上)障般苦,冥日割,横在心头★(左人右再)得花。(旦)忆着情人隔值方?四壁虫蛙(★(左虫右道))畏听闻。小七只去未见返,枉屈冥日割心肠。(贴)哑娘莫苦发业。官

  • 第十七回 刘渊拥众称汉王 张方恃强劫惠帝·蔡东藩

      却说刘渊得王宏归报,慨然语道:“颖不用我言,弃邺南奔,真是奴才,但我尝受他知遇,保荐为冠军将军,寓邺以来,他总算待我不薄,我既与约相援,不可不救。”颖保荐刘渊,从渊口中叙出,笔不渗漏。说毕,即命右于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年,

  • 第二九四移光绪十二年二月十八日一一七一○--一·佚名

    管带栋字副营移请新竹县:将私出藤草人犯,差拘讯办移文 关防 管带栋字副营关防二月十八日到管带栋字副营、两江尽先即补协镇都督府、随带加二级袁〔为〕移请差拘严办事。窃本月十七日,据抚垦局丁勇刘

  • 二三 和我的交谊·许寿裳

    我和鲁迅生平有三十五年的交谊,彼此关怀,无异昆弟,例如他为我谋中山大学教书事,备极周到,已述于前第二十章。他的著译编印的书,出版后大抵都有惠赠给我,并且大抵有题字,弥足珍贵。例如《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集》的题字(见

  • 卷二十 古今人表 第八·班固

    【说明】本卷是新制,在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它以古代人物为经,以品第人物为纬,按九品分了九栏。根据表序“上智”“下愚”的理论及表所分的具体情况来看,品第标准,是以人的品行为主,参之以事功的大小和学术的高低。表名“古

  • 卷三十一 职官三·龙文彬

    ◎六部总(仍元官。 )明初,置中书省,其属有四部,分治钱、礼仪、刑名、营造诸务。洪武元年八月丁丑,始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仍隶中书省。帝召六部尚书入见奉天殿,谕曰:“朕肇基江

  • 卷四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四十五凶礼周官凶礼有五丧居其首昭慎终也唐显庆礼删国恤之条后世遂末由详考厥制下逮臣庶罕得遵循或泥古而失其情或从俗而违于义者有之我朝孝治光昭与成周嫓美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其间称

  • 卷五 秦本纪第五·司马迁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正义】:黄帝之孙,号高阳氏。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索隐】:女脩,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其父不著。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後,而嬴姓盖其族

  • 喻老第二十一·韩非

    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传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胄生虮虱,鷰雀处帷幄,而兵不归,故曰:‘戎马生于郊。’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夫治国者

  • 卷七·毛奇龄

    <经部,五经总义类,经问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七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逺宗【先生之子康熙庚午科举人】问洪范五事配五行自伏氏大传及刘向董仲舒辈皆据易系以貌言视听思配木金火水土而宋蔡沈注尚书则一概反之配以水火木金土

  • 卷十·钱时

    钦定四库全书融堂书解卷十宋 钱时 撰洪范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孔子序书直曰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非不足于武王也亦非不足于箕子也正所以明圣贤心事使天下皆知杀受之心即以箕子归之心即箕

  • 卷一·僧伽斯那

    愚人食盐喻,愚人集牛乳喻,以梨打破头喻,妇诈语称死喻,渴见水喻,子死欲停置家中喻,认人为兄喻,山羌偷官库喻叹父德行喻,三重楼喻,婆罗门杀子喻煮黑石蜜浆喻,说人喜瞋喻,杀商主祀天喻,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灌甘蔗喻债半钱喻,就楼磨刀

  • 卷十九·佚名

    △梵行品第八之五尔时王舍大城阿阇世王。其性弊恶喜行杀戮具口四恶。贪恚愚痴其心炽盛。唯见现在见未来。纯以恶人而为眷属。贪著现世五欲乐故。父王无辜横加逆害。因害父已心生悔热身诸婴珞妓乐不御。心悔热故遍体生

  • 观音义疏记卷第一·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释疏二。初释题目二。初正释题。义者。宜也。谓解释经文使合宜也。又义理也。斯盖智者入法华三昧。于观行位中见第一义理。以此义理解今经文。疏者。通意之辞。又音疏。即疏通疏条之义也。二说记人二

  • 卷第七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二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六修觉分时必获证净。此有几种依何位得。实体是何法有漏无漏耶。颂曰。证净有四种  谓佛法僧戒见三得法戒  见道兼佛僧法谓三谛全  

  • 南游记·余象斗

    又名《华光天王南游志传》、《五 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南游华光传》。章回 小说。明余象斗编著。四卷十八回。叙华光天 王故事。华光原为如来佛前一盏油灯,修成人 身,名妙吉祥。被罚到下界投生,名三眼灵光。 他为

  • 红灯记鼓词·佚名

    鼓词。清佚名撰。四卷,三十二回。五万余字。写明正德年间,宦官专权,户部尚书赵明、兵部侍郎孙安, 系同郡人, 一同辞官归隐,赵女兰英许孙次子继高。 后, 孙安死, 孙家败,赵朋生悔婚之念,杀婢嫁祸继高,陷之于狱。赵兰英誓不别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