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迩言卷九

○今昔

或问昔者帝王所以公天下之意曰尧以天下授一民臣民无间言舜以天下授一臣臣民亦无间言顺天下非强天下也苟或强之父子犹有争况天下乎三王之未王也已为羣臣诸侯之长三王之既王矣羣臣诸侯世有其国三王亦止为之长尔忧天下非私天下也苟或私之箪食豆羮且不可况天下乎

或曰三代忠质文之政犹不能无弊何以责后世曰斯弊也加一转移之力则善矣后世弊政若腐木壊器者不可复为其有可为者必有得于三代之意也或曰周典圣人之善制何不可行于后世曰周之诸侯各治其国而周公独提纲于王畿刘歆王介甫欲以一人之力施之天下则碍矣况立法本意与周异耶

或问夫子之教异于释老者安在曰圣人心正而天下平释老之心虚寂而已虚寂则可以己不可以人也

人在天地间身为重父父子子而后有此身君君臣臣而后安此身释老之教内不知有父子外不知有君臣而曰乃身可以佛而极乐可以仙而长生吾不信也岂知圣贤内乐以道养生以仁始乎事亲终乎事君近而正身逺而及物此身乐且不息矣老庄陋至治而嘉洪荒然则衣冠不如毡罽稻粱不如湩酪乎

或曰墨氏贵俭养老选士大射宗祀严父尧舜之治如斯而已何以见摈于孟氏之门曰圣贤所贵者常行之道也墨氏俭不适礼爱不别亲差之杪忽其谬霄壤也

或问从衡之言孰当曰衡则失之从亦未为得也季子说六国以合从止夸大其土地之广溪山之险甲兵之强资用之富而已天时人和行攻坐守缔交约好之本末未之或知也能自治其国厚其民相轲而将颇斯亦足矣何必听从衡之言事秦且攻秦哉

或问乐毅伐齐所不下者两城果有心于王道欤曰斯师也复雠之师也昔者齐人伐燕不能置君而去之故燕叛之今也燕能伐齐不能置君而去之齐亦叛以燕伐燕以齐伐齐先后一辙何王道之有王通之言过矣孟氏之云不亦正乎

或问颇牧之为将曰大将也静而后应不为祸始汉以来赵营平诸葛武侯足以齐之尔皆先自治不急治人者也

战国君愚臣智及其终也臣亦自愚嬴秦君尊臣卑及其终也君亦自卑

或问汉祖功归三杰陈平何独不与曰起沛入秦迁蜀复有关中萧张韩之宣力已多凡五年始得陈平于修武蹑足随良未足多也恶具间楚楚庸则受之耳汜阳正位归功三杰平胡得与是后解围释急诛吕安刘平功足以继三杰矣

或问叔孙两生之是非曰月余绵蕞何以复古必待百年曷御击柱叔孙则非两生亦未为得也汉去三代未逺必也复古易于反掌两生胡不为是来欤

或曰髙祖以大度剏业光武以明智中兴假使冦邓居前未必能办髙祖之事韩彭后出亦未必为光武用也髙光优劣亦可知矣曰是特羯胡之言尔吾闻之老先生曰光武材过诸将而气以柔之髙祖材不及诸将而气以盖之韩彭亦轻视髙祖而然尔使遇光武殆未必尔斯言得之矣髙光未易遽优劣也为民之志同御将之方异也

或问文宣之治孰优曰文宣同于恤民而异于驭臣文帝驭臣寛而有制宣帝驭臣严而少恩

或问武宣之治孰优曰武帝所为去秦皇不逺末年多悔祸之心宣帝所为去周宣不逺末年多兆祸之事宣帝苟不尔不特优于武帝而已也

或问汉唐孰能用谏曰汉祖实副其名唐宗名过其实名实隠然莫如文帝终身受言得之贾山终身务农得之贾谊终身重谷得之晁错体貎大臣之说用困邓通而重丞相不止礼一周勃也推毂遣将之说行屈帝尊而信亚夫不止赦一魏尚也听言用諌之道惟文帝得之其余则忽听暂行而止也

或问妖言令汉世屡除而复存何也曰是令不存于简书而尝着于谗人之口也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真秦人之谓也

或问文帝除收孥而盗玉杯者族得不谓之过刑欤曰惩人罔已之罪示己欺天之过也方士幻诈武帝觉而不诛有愧文帝之为矣

或问文帝广仁爱之道何以废天下通丧曰其有监于平勃之事乎帝自代来夜拜私人行殿中领南北军不三月而建太子防闲周宻未害也其终也不欲百官听于冡宰遂废天下通丧虽有辩者不能为之辞矣

或问孝文何不尽用贾生之言曰正始之道宜改正朔欲兴礼乐太欲速矣暨帝中年方有心于王制而谊已夭终汉制之不古者天也

或问文帝决狱钱榖之问何如曰庶富之基措刑之本也

或问汉世制御夷狄之方文帝为得武帝为失曰待以柔道在文帝时犹可在武帝时则不可匈奴怙强盛甚矣建元以来大入冦边凡十六七帝大出兵亦十五六自王恢马邑之后大抵彼先发此应之非师出无名也惜乎穷追反弊中国耳

或曰贾生言治皆切于当世何表饵之疏耶曰仁义信表也以中国之物而壊匈奴耳目口腹者饵也三表固出于常而五饵正与中行说之言反遽斥以疏可乎所患杂出于术而不纯于道尔

或问先汉任相之道曰不数易足为后世法任而尽其材萧曹丙魏而已

或问周汉任子之制曰先之以教养申之以保任父师之责也师不能教之于始父兄不能保其终是制也后世流为恩赏之格矣

或问汉世集议何如曰始于髙祖之好谋成于孝文之能行虽其余得失相半然是道也终不失古人之美意

或问两汉报功之典曰云台优于麒麟麒麟优于白马或问京房考课之法曰萧刘以直道攻恭显然且不免房以瞽史之术占盗窃之私言虽有中岂不速小人之祸也哉

或问贡禹韦匡郊庙之议曰三子者议此则坚执不移及建太策漠然不对因循成风卒厄汉祚儒生遇主足以为鉴矣

汉儒因循汉法犹秦也任者一节不谨大者族次者戮下者狱是故儒多逊顽多触宜其始也错中也弘终也韦匡甚而至于孔张也孔张之计得矣其如朱云之玷何舒向出处足为汉儒标凖矣

或问汉置三公官何如曰权在王氏不必论其官之备不备名之正不正也

或问光武明章之盛由反西都之为也及其弊也复出于意料之所不及者何耶曰反之过乎中也

或问节谊之士如之何而党锢曰自取之也君子百是必有一非小人百非必有一是天下士至不少矣岂必登龙门仙舟者皆贤不在此选者皆不肖耶更相题表自立祸的者也人岂能祸之哉

或曰孔明曷自比于管乐曰亮有志于兴汉也昭王全破燕威公治乱齐管乐之力也亮佐先主续亡汉如其志矣彼曷不自比于方召寇邓哉曰亮起隆中吴魏各有其国十五六年矣势同列国乌得与周汉比顾庐对谈大畧着白矣然则三国之君孰优曰亮气节筹畧过荀贾瑜肃逺甚初平之初亮即辅刘则孙曹负矣其君优劣不必论也

或问赤壁淝水之役曰是役也可为东南备御之法长淮大江利在逆战害在退守盖敌在境土彼心未固敌入门墙我心易揺也公瑾幼度知此遂胜惜天不假之年尔

或问魏晋清谈之弊曰党锢之遗也融衡以孔颜自况扬晏以四聪八逹更为品目天下之人皆若狂宜其败国亡家也

或问六朝何以不能复中原曰强弱变故适相当天意也况其人间事之未至耶盖尝为六朝兵枢矣更仆未易悉数也

或问营平武侯屯田之法曰后世养兵之良法也营平春作不及秋成武侯经画实为乆计天必佑汉亮之渭南即萧何之关中也

或问均田口分世业之制曰富连阡陌贫无立锥苟或均之不犹愈于不均乎惜乎不保其往尔

或问府兵起于西魏而备于唐备而复壊者何也曰口分世业租调府兵其原一也赋法兵制亦从而转移者由世业之不存也

或问唐藩镇之弊曰太宗务广地诸邉都护即藩镇也不必府兵坏而后藩镇也

或问天策弘文之置曰疑似之际有天策以收勇士有弘文以收谋士宜乎隐巢之死也汉储博望且犹不可况居嫌隙之地哉

或问太宗渐不克终得非自夸仁义之既效欤曰自夸则有之然不若斯言之甚也旧史止谓之偃武修文新史则曰劝行仁义尔

或曰太宗腹心房杜药石王魏君臣相得近古未有也然于征也生则如友死则如雠何也曰太宗有过惟征极言之极言则易踈势使然也太宗尚雠征于既死若德宗则雠贽于犹生

或问近世之治惟太宗为盛变故迭兴亦未有如唐者何也曰太宗备君人之能故其治举太宗不纯乎君人之道故其弊端易滋也

或曰姚宋韩张玄宗之所重及其相也或四三年或七八月而止尔李林甫杨国忠玄宗之所轻也迭居相位或终其身或十九年者何也曰非其始明终暗也佚于小人之佞谀劳于君子之规正也

或问唐世宗宦官之祸曰猛将若可忌阉寺若易制曾不知兵权舍此而就彼则非复门户扫除之隶也

或曰不仁未有能得天下者朱梁新莽何以暂有天命少留人心哉曰天为民置君非为莽温也人知一心以尊天子非尊莽温也四时不可一日无阳则天下不可一日无君苟其人暂可以长雄天必置之迨其恶稔天命人心始去之耳天命人心旣然然则嬴秦曹魏上承周汉之正朔史氏乌得而遽绝之乎尊其正朔之相承者所以贵一统之义也

或问得以不仁守之以仁可乎曰杀夺人于货者犹不可文之以礼义而况于天下乎以是得之则以是失之尔

或曰五季得失天下何易耶曰规模狭也我太祖应天顺人规模广大异于是矣

或问圣宋祖宗之所以盛曰太祖克逊太宗克继卓然在二帝三王间汉祖犹有吝于子唐宗犹无恤乎兄视此愧可知矣

或问澶渊之役曰冦公屹然不动如山足以镇服夷夏之心矣策画尽用岂复有外侮哉

或问天书之真伪曰出于王丁之诈而将以章圣之诚上天孚亮仁德以志在沮夷息民也

或问仁祖四十二年之治方之周汉孰优曰比隆成康超轶文景或曰如二邉之扰何曰韩范为西方金城富公为北门汤池时焉边警适足成中国之治安尔

或问濮议之是非曰司马倡是欧阳倡非二公优劣于是乎分矣

或问韩范优劣何如曰韩忠于所托天下无间言范勇于自任朋党之议起意者韩优于范至于临大节决大策易地则皆然

或曰忠献光辅三朝终始大节于古孰比曰功盖天地忠贯日月进则毅然身任天下之重退则怡然了无愠戚之容求之于古其伊周之亚与表表乎博陆绛侯之上尔后不必求多于前功毋忝尔祖斯可矣

或问赵中令曰我太祖之房魏也

或问李文靖曰我章圣之曹参丙吉也先见则过之

或问吕文靖曰我仁祖之姚崇也王沂公则近宋璟

或问先虑曰田表圣今之贾谊也先见曰吕献可今之羊叔子也

或问温荆二公之学曰荆公遂己见于食饵温公济人见于击瓮

或问苏文忠公之志曰志在名节故进退荣辱不足以二其心

或问司马修身治国之论曰万世君人之法也

或问吕范十事十条之目曰君人致治之大端也

或问圣宋中兴之功曰基于髙宗之仁成于孝宗之明

或问中兴之佐曰张韩刘岳不挫于桧中兴不在江表矣

或问金亮之死天耶人耶曰仁与暴德与力于是乎分矣人也即天也

迩言卷九

猜你喜欢
  孟子集注大全卷十四·胡广
  子张第十九·孔子
  卷十二·邵宝
  提要·崔子方
  目录·傅恒
  第十二 符言 2·王诩
  虽有嘉肴①·戴圣
  译文 卷三 致知·朱熹
  卷之十二·张居正
  定公·定公九年·左丘明
  行品第二·佚名
  猘狗经全文·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佚名
  僧才训练班训词·太虚
  论 传 戒·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谭宣子·唐圭璋

      宣子字明之,号在庵。   摸鱼儿   怀云崖陈乘车东甫,时游湘潭   掩朱弦、住听金缕。天涯同是羁旅。多情记把香罗袖,残粉半黏荆树。还信否。便忍道、石台暗寂春无主。分明间阻。那睡鸭嘘云,翔鸳溜月,此际更休语。

  • 唐诗三百首卷一五言古诗·蘅塘退士

    《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解】: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2、坐:因而。3、本心:天性。【韵译】: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

  • 词(附)·连横

    如此江山念奴娇(天津留别香禅)水龙吟念奴娇(个人)○如此江山(将去吉林,杨怡山嘱题写真册子,倚此志别)青山一发怜憔悴,伤春赋诗何处?离恨天中,浇愁海上,多少英雄儿女。年华如许,便把尽沧桑,画图收取。蜨梦鹃魂,相逢莫作凄凉语。多君激

  • 卷三百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竹溪十一稿诗选林希逸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人绍定间进士第四人初为平海军节度推官淳祐中迁秘书正字景定间擢司农少卿厯中书舍人直宝谟阁卒其诗文集

  • 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五·柯劭忞

      郝和尚拔都 天挺 何伯祥 玮 王善 庆端 梁瑛 天翔 杜丰 思明思忠 思敬 王玉 忱   郝和尚拔都,安肃人,出于朵鲁别族,以小字行。幼为国兵所掠,长通译语,善骑射。太祖遣使宋,往返再四,以辨称。授太原府行军元帅,佩金符。

  • 卷二十七·黄以周

      徽宗   △大观元年(丁亥,一一○七) (案:《宋史本纪》:崇宁五年七月壬寅,诏改明年元。)   1、正月(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戊子朔。) 甲午,大司成兼侍读学士、制局编修官薛昂言:“修整书、画学毕,工额各三十人分为两斋。”

  • 青宫译语 全文·王成棣

      天会五年三月二十八曰午,国相左副元帅(名粘没罕)、皇子右副元帅(名斡离不)命成棣随珍珠大王(名设野马,国相长子)、千户国禄、千户阿替纪押宋韦妃(康王之母)、邢妃(康王之妻)、朱妃(郓王之妻)、富金、擐缳两帝姬(康王之妹)、相国王

  • 卷之一百零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绎史卷十五·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伊尹辅太甲史记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防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仲壬是为帝仲壬帝仲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纪年外丙名胜三年

  • 提要·朱明镐

    (臣)等谨案史纠六卷明朱明镐撰明镐字昭芑太仓人是编考订诸史书法之谬及其事迹之抵牾上起三国志下迄元史每史各为一编元史不甚置可否自言仿郑樵通志不敢删削唐书之例其晋书五代史亦阙而不论则未审为传写所佚或点勘未竟观

  • 萧颖达传·姚思廉

    萧颖达,兰陵郡兰陵县人,齐光禄大夫赤斧的第五子。少年时代喜欢斗勇讲义气,起家于冠军。兄颖胄,齐建武末年行荆州事,颖达也任西中郎外兵参军,俱在西府。齐朝末年多灾难,不能自保平安。适遇东昏遣辅国将军刘山陽为巴西太守,路过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八·高晋

    目録天章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御制古今体诗 钦定南廵盛典卷八天章【壬午 江南】诗入江南境雪霁春郊喜不风入江南境便韶融此疆彼界尔虽异图易思艰我总同但觉民情更亲切爰咨吏治可明公翕河汜利巡方要名胜休夸防缀工三依皇

  • 胡子衡齐卷六·胡直

      泰和胡直正甫譔  谈言下  戎夷违齐如鲁而后门,天大寒,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又恶与国士之

  • 第十五章 6·辜鸿铭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辜讲谈到当时一位有名的历史学家(史鱼,姓史,名鰌,字子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以耿直敢言,公正无私著称),孔子说:“他是多么直接坦率啊!当他的

  • 管子轻重八·马非百

    山权数王绍兰云:“本篇‘天以时为权,地以财为权,人以力为权,君以令为权”,先言四权,下云‘失天之权则人地之权亡’,止言三权。故桓公曰:‘吾欲行三权之数。’管子曰:‘此三权之失也。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八·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持隨法瑜伽處住品第四之二   問.增上戒住菩薩轉時當知何行何狀何相。答.若諸菩薩先於極歡喜住由十種心意   樂已得意樂清淨.何等爲十.一者

  • 卷之十四·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四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书问上黄檗老和尚座下七十大诞人天围绕共庆遐龄愧不肖为山川修阻未能预祝徒切神驰拟欲奋飞而至犹恐冒违国禁况未承尊命是以欲举而中止焉所

  • 第十一 闇都干耳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一尊者闇者干耳曰:“雄者!不欲欲者我有闻 [佛]越暴流可来问 俱生眼者语寂句 世尊!彼之如真请语我”(一〇九六)“雄者!不欲欲者我有闻”[之句中,闻]者,是听、把持、保持、观察。[即]“斯彼之世尊是阿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