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迩言卷十

○经籍

或问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六经之义皆可蔽以一言乎曰礼毋不敬乐不可伪书执厥中易常其德春秋一字惟公皆无邪之谓也诗之流三变国风雅颂美刺以正子虚上林风劝以私

晋宋以来嘲吟风月摹写卉木而已至于托物见志一饭念君则老杜酸辛优于太白之放荡叙幽情述旷懐则渊明归去东坡赤壁优于离骚之怨怼【止庵曰陶苏与屈平于君有异姓同姓之不同屈平怨怼于君即大舜怨慕于亲之心也未可以此议平也】

或问书有艰深易直之异何也曰古文二十五篇则易直伏生所传多齐语故艰深晁错在当时十且不知二后世强为之说不无谬妄矣

或问周礼果圣人之全书乎曰司门讥财物之犯禁者举而没之司关凡货之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周公于民之意虑不若是之察也

或问连山归藏之真伪曰汉志不录连山唐志则有之汉志不录归藏晋中经隋唐志皆有之昔无今有其伪可知况其言之不经耶

或曰六经遭秦火惟易以卜筮之书得全春秋何以无阙文曰一字褒贬其文藏诸人心胡得讹谬

或问经籍阙文可以意见足之乎曰三代经籍厄于秦项之火两汉经籍厄于莽卓之乱中经四部五胡云扰靡有孑遗七志九条五部七录周齐兵火咸自焚之后魏有书散落于尔朱隋氏之书漂没于砥柱有唐之书再厄于禄山黄巢阙文多矣必以己见足之八寸策必有八十宗之谬矣

或问易春秋天人之道刘歆比而同之何如曰一身之脉络则贯穿而耳目鼻口之形则不同不求合乎易春秋之理而附会其数犹比合乎人之形也洪范五行传大略亦若是也其所以异者向欲兴刘歆欲附莽而已或问周唐六典之同异曰唐象周为制而已苟其制同修书朝夕可就也何必更易数十人绵延十六年哉

或问六经谶纬之是非曰夫子不语怪力乱神谶纬不足信明矣用以释经是则汉儒之罪也或曰六经传注不同学者师其是而已何西汉诸儒执一见也曰主一经之说而胜者骤用主一经之说而负者左迁汉君实使之然耳

或问两汉多经师汉以来何寡曰昔求之颛门后世则师纸上语也

或问古今文籍何烦简之异曰古文难知加以竹简之重质此其所以简也今文易知加以毫楮之便利此其所以烦也简则意全烦则易凿全则人淳凿则人伪至于械用莫不皆然何独文籍而已哉

或问九流七畧之别儒墨杂处邪正混淆何也曰以书言不以人言也区别其书各有门目以备歴代藏书之策云尔决择去取存乎人必焚其书则反害己

或问诸子立言之体曰古者一言足以尽道今也千万言仅足述古人一二而已圣人言则成章无待强作必也得立言之体则孟氏亚于圣人荀扬王其次也韩柳又其次也不及韩柳不能传矣

或问荀扬之得失安在曰立言则荀不雕篆雄多模仿辩理则雄有据依荀多偏执荀扬得失王通盖兼有之

或问贾谊董仲舒之文曰仲舒春风贾生烈日或问温公功业过扬子云逺甚平生所为文章乃有慕于子云何也曰欲成名于后世之趣同也

或问子云不及孟氏而温公疑孟者何也曰读圣贤之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西铭以天地为父母圣人是也人能以父母为天地约而求之仁亦不可胜用矣孔子曰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彰矣而况于人乎而况于物乎

或问学圣贤之道者其流亦有偏乎曰近闻之真公学而至之乌得偏学而不至虽孔孟门人不能无偏能遡其源复于正矣不然毫忽之差其谬逾逺是足为学二程不至者之戒也

或问欧阳司马之文孰优曰欧公本之韩退之学而至者也温公逺齐先汉自诚实而充也

人毋以嗜欲杀身货财杀子孙政事杀人学术文章杀天下后世君子哉若人之言斯其为君子之乐也

或问近世成人之道曰能行司马公家教吕氏蒙训亦可以为近世成人矣

或问近世史学孰优曰通鉴歴代之纲目诸史之会要编年本春秋之意纪事槩之左氏之文秦汉以来作者弗可及矣不特优于近世而已也

或问通鉴之起威烈何也曰平王东迁周于是兴矣威烈壊礼东周益无复兴之理春秋始于彼通鉴起于此温公袭夫子之意而不敢僭其文也曰何以辩其非僭也曰夫子严一字之褒贬温公述徃事以为劝戒也

或问通鉴正朔以曹魏继汉朱梁继唐后周继后汉何为而舍吴蜀晋阳北汉之正哉曰吴王孙权晋王克用始则无所受蜀主北汉主终则无所授始终无所授受者纪一国之事可也纪歴代之事不可也

或问通鉴书诏令独详于先汉者何也曰以其近古也出于人君之口笔于人君之手如却马诏赐南越书之类是也后世诏令皆代言者为之纷纷何足多述哉所以温公不屑禁林者不能强作不诚语也

或问离骚上林通鉴何以不录曰无益于劝戒也凡无与于劝戒凡不足为大祸福者皆所不书此其为法班马所不及也

或曰通鉴亦有失欤曰通鉴非春秋乌得而无失魏伐吴蜀时谓之征吴蜀入魏晋阳入梁北汉入周时谓之寇何哉而谓之寇夷狄侵中国之谓也何哉而谓之征王命讨不庭之谓也轻重失中是则温公因仍旧史之过也

或曰纪传之体与编年孰是曰文人爱竒则嗜纪传史氏尚法则优编年必有作者知所先矣

或曰编年优于纪传春秋一字之法亦可效欤曰春秋不可僭也必如荀恱汉纪温公通鉴斯亦足矣

或曰纪传不及编年然则班马皆非欤曰班马未可全贬也文皆近古事皆见闻法皆家传后世得之传闻笔之众手者又下于此矣苟不多爱容何伤于纪传乎

室堂之言门外不知比邻所传朝与夕异作史而有易心则见实闻不无失实

唐无全史决择知几之法平易退之之文则全史矣欧宋恶其不全更而张之纪传异趣工字斵语其为不全祗益甚耳

或问范马二公钟律之辨曰帝王依人声以制乐托乐噐以为音乐本效人非人效乐为是言者知人声之贵矣是故人禀中和之气则有中和之声人声足以权量八音妙于听声者以心不以度君实以尺制律则失之矣景仁以律生尺然亦未为得也惟妙于听声本之人心参之人声声律相生乐在其中矣

或问荀勖故法胡安定新制曰古者调律出于耳听后世则据尺而为之适足易差晋志之言足以正荀勉之失圣人寓器以声不先求其声而更其器则不可徐复之言足以正胡氏之失二子之失皆泥于器数之过也景王无射也见非于伶州鸠梁武方夸其能吹笛合声噐数岂必古皆是今皆非欤

或问苏刘郊祀分合之议曰阴阳天地之道也一阳生而祭天一阴生而祀地由古而然古者质胜文故郊礼一岁而再举不以为难后世文胜质故郊礼三年而合祭不以为易也

或曰律疏刑统防闲备矣何囹圄之不虚曰法以明民方施象刑属民读法是也今也条目浩繁儒生不能遽晓愚民则亦无责焉耳赵冬曦尝以是为奸臣侮法之资非虚言矣

或问谱牒崇冠冕之绪是耶非耶曰书称别生分类周有小史辨世系欲人不乱昭穆婚姻之别也谱牒必以着姓为先者欲人毋忘其所自出也后世遂有寒门望族之辨因得以寘厚薄之论则未然矣

或问律厯书志何先曰太史公为之祖蔡邕抑又次焉其余则不知而作之者也

或问一行两戒山河之说曰即天官书所谓街北街南也即天下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而尾入于渤碣之谓也不徒惟是诸史天文律厯皆推广太史公之说云尔

或问歴代厯法之异曰太初以律大衍以易其余则增损故法复相非尔

或曰孟子言千岁之日可坐而致何后世厯法之屡更曰数往者易知来者难诸厯逆推上元则无爽传之方来未有及百年者天动而数无穷余分积乆则难计也

或问大衍天地之数曰大衍包天地非天地生大衍也王弼尝喻此理后人特未之详尔

或曰汉魏隋唐人主必集所为文者何也曰后世之君以马上得之耻于文名之不彰也古者帝王言动则史必书言皆法言行皆德行是足以为文矣何必作为与文士争一旦之名哉

或曰子之所言书之末也本则奈何曰观书如饮食在乎知味而已理解则说曰学识明矣道全则乐无入不自得焉未有本末不相为用而能进乎是也

迩言卷十

猜你喜欢
  卷七 学一·黎靖德
  往来·胡宏
  卷十五·崔子方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十七·王顼龄
  卷三十八·郑玉
  卷二十·康熙
  修身第六十一·管仲
  日知荟说卷三·乾隆
  卷十·佚名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十一篇)·太虚
  复周继武居士书·太虚
  佛说分别经·佚名
  第五十八卷·佚名
  指归净土·印光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三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七)·陈寅恪

    复次,陈其年妇人集“姑苏女子圆圆”条下冒褒注云:“吴县叶襄赠薑垓百韵诗有云: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寅恪案:叶襄字圣野,长洲人,事迹见同治修苏州府志捌捌并明诗综柒柒“叶襄”条附静志居

  • 卷五十七·杨士奇

    永乐四年闰七月戊午朔升刑部郎中杨应魁为北京长芦盐运司运使王敬为山东盐运司运使户部郎中李溟为两浙盐运使李全为福建盐运司运使后军都督府经历伏伯安为两淮运司运使○己未 敕征讨安南总兵官成国公朱能等曰师入安南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五·佚名

    万历二十一年十月辛巳朔孟冬时享 太庙遣公徐文璧恭代○总督仓场户部侍郎褚鈇奏各省直自万历十四年起至二十年止共欠京运银七百六十四万一千一百余两乞严责抚按官酌量挨定年分报完从之○升云南副使陈尚伊为江西右参政

  • 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三十章 新室的兴亡·吕思勉

    前后汉之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变。在前汉之世,政治家的眼光,看了天下,认为不该就这么苟安下去的。后世的政治家奉为金科玉律的思想,所谓“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是这时候的人所没有的。他们看

  • 卷七十七·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七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七十四 平吴 羊祜 杜预【子锡】 王浑 周浚 王濬 唐彬 建安以来孙氏据有江东迄晋太康六七十年叨僭大号抗衡中国漂骸江汉酾血淮海

  • 世家卷第十八 高丽史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毅宗二。○(癸酉)七年春正月辛卯朔放朝贺。癸卯赐元子名泓后改称祈。甲辰燃灯王如奉恩寺。乙卯出御长源亭。二月辛未以于邦宰为刑部尙书

  • 论女学·梁启超

    《孟子》曰:“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痛哉斯言乎,执一人而目之曰禽兽,未有不色然怒者。然信如子舆氏之言也,则今日之近于禽兽者何其多也!海内之大,员其首、方其足之种,盖四万万。其名之为农、为工、为商、为兵,终身未尝读书

  • 大射仪第七·佚名

    大射之仪。君有命戒射,宰戒百官有事于射者。射人戒诸公、卿、大夫射,司士戒士射与赞者。  前射三日,宰夫戒宰及司马、射人宿视涤。司马命量人量侯道与所设乏以貍步,大侯九十,参七十,干五十,设乏各去其侯西

  • 卷一一六·邱濬

    ▲总论威武之道(下)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

  • 卷十八·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八宋 陈经 撰髙宗肜曰【商书】读此篇之书有以见君臣遇灾警戒之意夫以髙宗之圣精诚上通于天而四海仰德则宜其和气感召祥瑞屡见可也何为而有雉升鼎耳之异甚哉天心之

  • 卷二·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二   明 冯复京 撰国风周南二卷耳篇卷耳尔雅云卷耳苓耳郭璞云广雅枲耳亦云胡枲江东呼常枲或曰苓耳形如鼠耳丛生似盘○陆疏云叶青白色似胡荽白叶细茎蔓生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

  • 化 声 序·太虚

    甲戌夏季,张居士化声登庐阜访予于大林,出其化声自叙,索予一言以为证。契阔九年,晤谈一室,复获新文饷阅,其喜可知已!曩读居士文,觉其佛学科学相阐发,彻禅宗而不疏,必于身心修养有过人者;今观自叙,乃知由仙入佛,早得于练气之术。透空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二六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天子白佛言。世尊。比丘。比丘度驶流耶

  • 第四十六章 三王章·佚名

    哈多达多之殁后,王弟阿伽普提为西利僧伽提普提加[王]。(一)此法王为正见具有[之人],是故行无数之善业。(二)彼见三宗派住之[比丘等]食堂,增筑摩诃巴利[食堂],实行不杀生。(三)又应分不惜与官职,又迎技能、家系殊胜者兴合理待遇。(四)彼大贤

  • 神异记·王浮

    晋代志怪小说集。王浮撰。原书已佚。该书史志不见著录,清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收载此书,但未言卷数,亦不知亡于何时。 《太平广记》、 《事类赋注》、 《太平寰宇记》等书存其遗文,唯《太平御览》引称“王浮《神异

  • 顾正红之死·田汉

    独幕剧,田汉著。顾正红之死是计划中的《黄浦潮》(为纪念“五卅惨案”而作)中的一场,写于1931年5月.1933年2月收入现代书局版《田汉戏曲集》第二集,仅此一场。1983年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版《田汉文集》。大群的工人围在日华纱

  • 隋书·魏徵

    唐魏征等撰,85卷。现通行版本为中华书局校点本。现存最早版本为元刊本。本书起自隋开皇元年(581),迄于隋义宁二年(618),记38年隋之史事。其中纪、传55卷,由魏征、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撰。志30卷,由于志宁、李淳凤等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