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八

○十七日夜咏月

月轮隐东峰,奇彩在南岭。北崖草木多,苍茫映光景。玉盘忽微露,银浪泻千顷。岩谷散陆离,万象杂形影。不辞三更露,冒此白发顶。老筇无前游,危处有新警。涧光如翻鹤,变态发遥境。回首房州城,山中夜何永。

○独立

篱门一徙倚,今夜天星繁。独立人世外,唯闻涧水喧。丛薄凝露气,羣峰带春昏。偷生亦聊尔,难与众/人言。

○采菖蒲

闲行涧底采菖蒲,千岁龙蛇抱石臞。明朝却觅房州路,飞下山颠不要扶。

○与通道游涧边

斜阳照乱石,颠崖下双筇。试从绝壑底,仰视最奇峰。回碕发涧怒,高霭/生树容。半岩菖蒲根,翠葆森伏龙。岂无避世士,于此傥相逢。客心忽悄怆,归路迷行踪。

○咏西岭梅花

雨后众/崖碧,白处纷寒梅。遥遥迎客意,欲下山坡来。穷村受春晚,邂逅今日开。绛领承玉面,临风一低回。折归无可赠,孤赏心悠哉。

○游南嶂同孙通道

遥瞻南嶂深复深,双崖与天藏太阴。青鞋济胜不能懒,踏破积雪穷崎嵚。空中朽树抱孤筱,无窍苍壁生横林。孤禽三叫危石裂,欲返未返神萧森。磴回忽然何处所,当面烟如翠蛟舞。石门泄风无昼夜,古木截道藏雷雨。丹丘赤城去几许,下视人间足尘土。放身天地不自知,导以龙蛇翼熊虎。山中异事记今晨,杖藜得道孙与陈。

○游东岩

散策东岩路,梦中曾记经。斜晖射残雪,岩谷遍晶荧。鸦鸣山寂寂,意迥川冥冥。乘兴欲穷讨,会心还少停。新晴远村白,薄暮羣峰青。危途通仙境,胜日行画屏。岂独净一念,将期朝百灵。不同南涧咏,悲慨满中扃。

○晚望信道立竹林边

修竹林边烟过迟,幅巾藜杖立疎篱。恨无顾陆同携手,写取孙郎觅句时。

○雨晴徐步

百年几晴朝,徐步山径湿。忽悟春已深,鸣禽飞相及。雪消众/緑净,雾罢羣峰立。涧边千嵁岩,今日何复集。

○同通道晚登古原

幽怀忽牢落,起望登古原。微吹度修竹,半林白翻翻。日暮纷物态,山空销客魂。惜无一樽酒,与子醉中言。

○岸帻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闲吟。

○雨

云起谷全暗,雨时山复明。青春望中色,白涧晚来声。远树鸟羣集,高原人独耕。老夫逃世日,坚坐听阴晴。

○醉中至西径梅花下已盛开

梅花乱发雨晴时,褪尽红绡见玉肌。醉中忘却头边雪,横插繁枝归竹篱。

○出山二首

阴岩不知晴,路转见朝日。独行修竹尽,石崖千丈碧。

其二

山空樵斧响,隔岭有人家。日落潭照树,川明风动花。

○入山二首

出山复入山,路随溪水转。东风不惜花,一暮都开遍。

其二

都迷去时景,策杖烟漫漫。微雨洗春色,诸峰生晚寒。

○寒食

竹篱寒食节,微雨澹春意。喧哗少所便,寂寞今有味。空山花动摇,乱石水经纬。倚杖忽已晚,人生本何冀。

○清明

雨晴闲步涧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书生投老王官谷,壮士偷生漂母家。不用秋千与蹴踘,只将诗句答年华。

○与夏致宏孙信道张巨山同集涧边以散发岩岫为韵赋四小诗

哦诗谷虚响,散发下岩半。披丛涧影摇,集鸟纷然散。

其二

乱石披浅/流,水纹如绀发。驰晖忽西没,林光相映发。

其三

举头山围天,濯足树映潭。山中记今日,四士集空岩。

其四

张子卧石榻,夏子理泉窦。孙子独不言,搘颐数烟岫。

○出山宿向翁家

纸坊山绝顶,直下夕阳斜。却看来处路,南北两岩花。田翁邀客宿,笑指林下家。问我出山意,无乃贵喧哗。

○出山道中

雨歇澹春晓,云气山腰流。高崖落绛叶,恍如人世秋。避地时忽忽,出山意悠悠。溪急竹阴动,谷虚禽响幽。同行得快士,胜处频淹留。乘除了身世,未恨落房州。

○咏青溪石壁

青溪宜晓日,曲处千丈晦。天开苍石屏,影落西村外。虚无元气立,明灭河汉对。人行峥嵘下,鸟急浩荡内。向来千万峰,琐细等蓬块。老夫倚杖久,三叹造物大。惜哉太史公,意短遗此快。更欲访野人,穷探视其背。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六十五·彭定求
  第十出 待旦·李渔
  第二十二出 画策·李渔
  ●第四十三出 生离·孟称舜
  先生!先生!·徐志摩
  饮酒·周作人
  《半塘定稿》卷一 ·王鹏运
  卷四十九·唐圭璋
  卷十六·陈起
  卷三十二·郭知达
  卷四十八·陈元龙
  卷六百三十九·佚名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二·康熙
  御选宋诗卷四十一·康熙
  卷四·邓雅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孙觌·唐圭璋

      觌字仲益,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元丰四年(1081)。大观三年(1109)进士。政和四年(1114),中词科。高宗朝,仕至户部尚书,提举鸿庆宫(1169)卒,年八十九。   浣溪沙   弱骨轻肌不耐春。   一枝江路玉梅新。   巡檐索笑为何

  • 第二十二出 廷献·叶宪祖

    【出队子】〔生上〕久离乡井。久离乡井。游学留连在帝京。三年大比集羣英。思际扶摇万里程。同赴春闱。颙望转深。 小生杜羔。来赴科场。你看贡院门尙未开。不免在此等候。那壁厢有个朋友来了。〔小生上〕 【前腔】风

  • 提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两宋名贤小集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两宋名贤小集三百八十卷旧本题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思有寳刻丛编世隆有北轩笔记并已着録是编所录宋人诗集始于杨亿终于潘音凡一百五十七家有

  • 雍熈乐府卷之十·郭勋

    南吕宫一枝花       文明经侍孔墙守道居顔巷芸香熏蠧简萤火映纱嚢学冨才长云路通天象文星焕斗光中髙科月殿攀蟾登甲第天门㸔榜梁州如渭水垂鈎吕望似圯桥进履张良忧民忧国丹心壮设樽爼眼前谈

  •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范晔

    隗嚣 公孙述隗嚣字季孟,天水成纪人也。少仕州郡。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歆死,嚣归乡里。季父崔,素豪侠,能得众。闻更始立而莽兵连败,于是乃与兄义及上BD6A人杨广、冀人周宗谋起兵应汉。嚣止之曰:「夫兵,凶事也。宗族何辜!」

  • 列传第十七 傅玄(子咸 咸子敷、咸从父弟祗)·房玄龄

    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阳人也。祖燮,汉汉阳太守。父干,魏扶风太守。玄少孤贫,博学善属文,解钟律。性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郡上计吏再举孝廉,太尉辟,皆不就。州举秀才,除郎中,与东海缪施俱以时誉选入着作,撰集魏书。后参安东、卫军

  • 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六十一·赵尔巽

      杨雍建 姚缔虞 朱弘祚子纲 王骘 宋荦 陈诜   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广东高耍知县。时方用兵,总督驻高耍。师行徵民夫,吏虑其逃,絷之官廨。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餚馔畀之。师中索榕树枝制绳以燃

  • 让县自明本志令 原文注释·曹操

      孤始举孝廉[1],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2],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3],欲为一郡守[4],好作政教[5],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6];故在济南[7],始除残去秽[8],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9]。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10],顾

  • 卷第五十二·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四十五义士马纯仁(严绍贤) 王台辅(石楼寺僧)(补) 许德溥(王解卒)祝渊 王毓蓍(潘集、周卜年、周瑞) 徐启睿 沈齐贤赵景麟 张槤 邓思铭(杨应和、杨居久) 徐英(陈泰)杨

  • 卷六·佚名

    二月十三日(辛亥),任承恩奏言:统领官兵于十二月十三日开行,因风雨阻滞,直至正月初四夜放洋,于初六日全抵鹿仔港。登岸后,正分派小船拨渡兵械,忽起风暴,小船不能摆渡,延至初十日始能全行上岸安营。连日审察地方形势,侦探贼匪情形,林

  • 谭襄敏奏议巻七·谭纶

    明 谭纶 撰分布兵马以愼秋防防【隆庆三年闰六月朔日题】准兵部咨称自古御边之道必以守备为先即今夏序将终秋期渐近在我安常袭故不无踈略之虞在彼投间抵隙难免侵轶之患必湏先期申饬庶几可保万全等因题奉圣防是各边近

  • 159.张巡草人借箭·林汉达

    唐玄宗逃出长安后,安禄山叛军攻进长安。郭子仪、李光弼听到长安失守,不得不放弃河北,李光弼退守太原,郭子仪回到灵武。原来已经收复的河北郡县又重新陷落在叛军手里。叛军进潼关之前,安禄山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去进攻雍丘(今

  • 105.司马懿装病·林汉达

    诸葛亮死后几年里,蜀汉对魏国只采取守势。魏国的势力强大起来了,但是它的内部却发生了动乱。魏国的大将司马懿,出身大士族地主。曹操刚刚掌权的时候,曾经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那时候,司马懿嫌曹操出身低微,不愿意应召,但是又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七·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世尊。说是破魔法门时。一切魔宫皆悉暗暝。六种震动。如佛初坐菩提道场。未成正觉居菩萨位。尔时眉间放大光明。而诸魔宫亦皆暗瞑。同于今日。等

  • 卷第二十九·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九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一性无性等者蹑前出现品以明佛性上来展转三义皆於一性义分。钞十住菩萨者即十地菩萨也。▲钞答中答第一问等者以经中第一义空即是佛性之体名为智慧即是佛性之相故

  •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佚名

    太上天尊说出家因缘、出家之义、道士七阶,劝出家人发十誓十愿、立观度人,讲道诵经、度世度人。

  • 生花梦·娥川主人

    章回小说。题“古吴娥川主人编次”。十二回。叙明嘉靖间,温州秀才康梦庚, 路见不平,将恶少屠一门杀死。适逢山东观察 使贡鸣岐赴任,嘉其义,为之周旋得释,因爱其 才,将女许配与康,同至山东。但贡鸣岐之子从 中作梗,康不辞而别,至

  • 潜书·唐甄

    清初唐甄著。为议论时势,褒贬世事,究理明性的论文集。分上下2篇,凡97目。初名《衡书》:“志在权衡天下”(王闻远:《西蜀唐亭先生行略》)。后困蹇不遇,政治抱负无法伸展,遂更名《潜书》。康熙18年,唐甄怀《衡书》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