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俗品法句经第二十一(十有四章)

世俗品者,说世幻梦当舍浮华勉修道用。如车行道,舍平大途,从邪径败。

生折轴忧,离法如是,从非法增。愚守至死,亦有折患,顺行正道。勿随邪业,行住卧安,世世无患。万物如泡,意如野马,居世若幻。

奈何乐此,若能断此伐其树根。日夜如是,必至于定,一施如信。如乐之人,或从恼意,以饭食众。此辈日夜,不得定意,世俗无眼。

莫见道真,如少见明,当养善意。如雁将群,避罗高翔,明人导世。度脱邪众,世皆有死三界无安。诸天虽乐,福尽亦丧,观诸世间。

无生不终,欲离生死,当行道真。痴覆天下,贪令不见,邪疑卻道。苦愚从是,一法脱过,谓妄语人。不免後世,靡恶不更。

虽多积珍宝,嵩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不善像如善,爱如似无爱。

以苦为乐像,狂夫为所厌。◎法句经序

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昙之言:法钵者句也。而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结语。犹诗颂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诸经。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愍伤天下出兴于世。开显道义所以解人。凡十二部经。总括其要别为数部。四部阿含佛去世後阿难所传。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佛所在究畅其说。是後五部沙门。各自钞众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於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適名。故曰法句。诸经为法言:法句者由法言也。近世葛氏传七百偈。偈义致深译人出之颇使其浑。惟佛难值其文难闻。又诸佛兴皆在天竺。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唯昔蓝调安侯世高都尉佛调。译梵为秦。实得其体。斯已难继。後之传者虽不能密。犹常贵其宝粗得大趣。始者维祇难。出自天竺。以黄武三年来適武昌。仆从受此五百偈本。请其同道竺将焰为译。将焰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传言或得梵语。或以义出音。迎质真朴初谦其为辞不雅。维祇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坐中咸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明圣人意深邃无极。今传梵义实宜经达。是以自偈受译人口。因修本旨不加文饰。译所不解则阙不传。故有脱失多不出者,然此虽辞朴而旨深。文约而义博事钩众经章有本句有义说。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叙。此乃始进者之洪渐。深入者之奥藏也。可以启蒙辩惑诱人自立。学之功微而所苞者广。寔可谓妙要也哉。昔传此时。有所不解。会将炎来。更从谘问受此偈辈。复得十三品。并校往古。有所增定,第其品目合为一部三十九篇。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庶有补益共广问焉。

猜你喜欢
  卷第四(初诵之四)·佚名
  佛说铁城泥犁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四·澄观
  卷第十一·函昰
  卷之上·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一·唐慧琳
  附三大师传赞卷之全·德清
  金刚般若经宣演卷上·道氤
  佛说回向轮经一卷·佚名
  重刻朝宗禅师语录缘起·朝宗通忍
  佛说优填王经·佚名
  道院集要卷三·晁迥
  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佚名
  希叟和尚正宗赞目录·绍昙
  卷第二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太学诸生·唐圭璋

      南乡子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彼酋。七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 双砚斋词话·邓廷祯

    评梅花诗者,以庾子山之「枝高出手寒」,苏子瞻之「竹外一枝斜更好」,林君复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千古绝调。余谓词亦有之。朱希真之「引魂枝消瘦一如无,但空里疏花数点」,姜石帚之「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

  • 韵语阳秋卷二·葛立方

    宋 葛立方 撰荆公尝有诗曰功谢萧规慙汉第恩从隗始诧燕台或谓公曰萧何万世之功则功字固有来处若恩字未见有出也荆公答曰韩集鬬鸡联句则孟郊云受恩慙始隗则知荆公诗用法之严如此然一水防田将緑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之句乃

  • 莲 灯·林徽因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明暗

  • 二集卷四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四十一古今体一百九首【癸酉四】孟夏时享太庙凤纪纯乾月鸾韶清徵音神功钦在昔圣翼逮斯今济济宗潢列绵绵瓜瓞寻永思有所本爱敬益殷心赋得九歌扬政要叠旧作韵重

  • 第九出 分唾(监咸韵)·丁耀亢

    (副净扮世蕃病状,贴旦、小旦扶上)打鼓弄琵琶,自家害自家。下床吃投脑,上床吃西瓜。(嗽介)痰多喉內痒,(摇背介)髓竭遍身麻。一群追命鬼,弄做眼前花。(又大嗽介)嗳■〈口乐〉,罢了我了!我严东楼,风流了一世,糊涂了一时。只

  • 國語卷第十五·韦昭

      晉語九   1 士景伯如楚〔一〕,叔魚為贊理〔二〕。邢侯與雍子爭田〔三〕,雍子納其女於叔魚以求直〔四〕。及斷獄之日,叔魚抑邢侯〔五〕,邢侯殺叔魚與雍子於朝。韓宣子患之,叔向曰:「三姦同罪,請殺其生者而戮其死者〔六

  • 后汉书补逸卷三·姚之骃

    东观汉记第三冯异王郎起兵上自蓟东南驰夜至芜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冯异上豆粥明旦上谓诸将曰昨日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案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谥节侯亦称大树将军此所载与范书月芜范作无孟子所谓天降大任必先穷饿者此其

  • 进实录表·佚名

    据广本补用嘉本中央图书馆黄丝阑钞本及北平图书馆藏明刊夏忠靖集校监修官户部尚书臣夏原吉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臣胡广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右庶子臣杨荣国子监祭酒兼翰林院侍讲臣胡俨纂修官翰林院学士兼右

  • ●卷七·王锜

    ○先君阴德先君弃诸孤时,锜方六岁。明年,修撰张先生益、吏部司务邹先生亮皆还吴,同来致奠,且访孤之存。奠毕,因索锜见,锜方染痢甚厉,不能出,二公大忧之。时锜师全先生美在座,因曰:&ldquo;可竹君岂无后者!不须忧。&rdquo;二公问曰

  •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司马迁

    张连科 译注【说明】本传是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四个人的合传。这四个人都是刘邦手下能征惯战的将领,所以司马迁把他们放在一起来描写。在描写的时候,作者既注意到同中之异,也注意到异中之同。例如,他

  • 重印自序·胡适

    这十七卷《留学日记》,原来题作《藏晖室札记》,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曾排印发行,有民国二十五年我写的自序,说明这七年的日记保存和付印的经过。这书出版的时候,中国沿海沿江的大都会都已沦陷了,在沦陷的地域里我的书

  • 卷六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六十七 朱批蔡仕奏摺 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工科掌印给事中浙江粮道【臣】蔡仕谨 奏为彻查悬欠之库项敬陈弥补之末筹仰祈 睿鉴采纳事窃【臣】海滨下士至愚极陋荷蒙我皇上天恩简畀浙江粮

  • 卷五十八·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五十八诸子一老子 列子 庄子老子之术谦冲俭啬全不肯役精神【以下论老子】老子之学大抵以虚静无为冲退自守为事故其为说常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

  • 世苑图书馆馆员之修学方针·太虚

    一 修学的宗旨二 全部佛法之鸟瞰三 研究的方针 甲 五三共法系 乙 小大律藏系 丙 法相唯识系 丁 般若中论系 戊 中国台贤禅净系 己 印华日藏密法系四 结论  一、修学的宗旨

  • 论语笔解·韩愈

    二卷,旧题唐韩愈、李翱同注。唐以来对此书说多异同,参校各说,疑此书为韩愈注《论语》前所作的笔记心得,李翱亦间有讨论,附于其间,后人得之,刊刻而成,而以韩曰、李曰分别两人之说。韩愈、李翱学术观点相近,二人所解基本看法相同

  • 冰揭罗天童子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述说冰揭罗天童子之念诵法、造像法、陀罗尼法、印契等。

  • 瑜伽大教王经·佚名

    五卷,赵宋法贤译。大遍照金刚如来在净光天大楼阁中说瑜伽大教王经。即金刚界之秘法也。序品第一,大遍照金刚如来,在净光天大楼阁中,与阿閦等四佛,及菩萨贤圣天龙八部围绕。世尊顾视金刚手菩萨,放光普照,还入佛身。金刚手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