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僖公·僖公五年

【经】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杞伯姬来朝其子。夏,公孙兹如牟。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郑伯逃归不盟。楚人灭弦,弦子奔黄。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冬,晋人执虞公。

【传】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

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翟。

夏,公孙兹如牟,娶焉。

会于首止,会王大子郑,谋宁周也。

陈辕宣仲怨郑申侯之反己于召陵,故劝之城其赐邑,曰:「美城之,大名也,子孙不忘。吾助子请。」乃为之请于诸侯而城之,美。遂谮诸郑伯,曰:「美城其赐邑,将以叛也。」申侯由是得罪。

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孔叔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弗听,逃其师而归。

楚斗谷于菟灭弦,弦子奔黄。

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译文


五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初一日,冬至。鲁僖公在太庙听政以后,就登上观台望云物,加以记载,这是合于礼的。凡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必定要记载云物,这是由于要为灾荒作准备的缘故。

晋献公派遣使者来报告杀害太子申生的原因。

当初,晋献公派士蔿为两位公子在蒲地和屈地筑城,不小心,城墙里放进了木柴。夷吾告诉晋献公。晋献公派人责备士蔿。士蔿叩头回答说:“臣听说:‘没有丧事而悲伤,忧愁必然跟着来到;没有兵患而筑城,国内的敌人必然据作守卫之用。’敌人既然可以占据,哪里用得着谨慎?担任官职而不接受命令,这是不敬;巩固敌人可以占据的地方,这是不忠。没有忠和敬,怎么能奉事国君?《诗经》说:‘心存德行就是安宁,宗室子弟就是城池。’君王只要修养德行而使同宗子弟的地位巩固,哪个城池能比得上?三年以后就要用兵,哪里用得着谨慎?”退出去赋诗说:“狐皮袍子蓬蓬松松,一个国家有了三个主人翁,究竟是谁我该一心跟从?”等到发生祸难,晋献公派遣寺人披攻打蒲城。重耳说:“国君和父亲的命令不能违抗。”并通告说:“抵抗的就是我的敌人。”重耳越墙逃走,寺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最后他逃亡到翟国。

夏季,公孙兹到牟国,在那里娶了亲。

鲁僖公和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昭公在首止相会,会见周王的太子郑,为的是安定成周。

陈国的辕宣仲(涛涂)怨恨郑国的申侯在召陵出卖了他,所以故意劝申侯在所赐的封邑筑城,说:“把城筑得美观,名声就大些,子孙不会忘记。我帮助您请求。”就为申侯向诸侯请求而筑起城墙,筑得很美观。辕宣仲就在郑文公面前进谗言说:“把所赐封邑的城墙筑得那么美观,是准备将来用这城墙叛乱的。”申侯因此而获罪。

秋季,诸侯会盟。周惠王派周公召见郑文公,说:“我安抚你去跟随楚国,又让晋国辅助你,这就可以稍稍安定了。”郑文公对周惠王的命令感到高兴,又对没有朝见齐国感到惧怕,所以打算逃走回国而不参加盟誓。孔叔不让他走,说:“国君举动不能轻率,轻率就失掉了能亲近的人。失掉了能亲近的人,祸患必然来到。国家困难而去乞求结盟,所失掉的东西就多了。您一定会后悔。”郑文公不听,离开了军队潜逃回国。

楚国的鬬穀於菟灭亡弦国,弦子逃亡到黄国。这时江、黄、道、柏四国和齐国友好,这些国家都和弦国有婚姻关系。弦子仗着这些关系而不去事奉楚国,又不设置防备,所以被灭亡。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进攻虢国。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必定跟着完蛋。晋国的野心不能让他打开,引进外国军队不能忽视。一次已经够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俗话说的‘大车的板和车子互相依存,嘴唇缺了,牙齿便受冷寒’,这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宗族,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太王的儿子。太伯没有随侍在侧,所以没有继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文王卿士,功勋在于王室,受勋的记录还藏在盟府。晋国准备灭掉虢国,对虞国又有什么可爱惜的?况且虞国能比晋国的桓叔、庄伯更加亲近吗?如果他们爱惜桓叔、庄伯,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但是却被杀戮,不就是因为使他们感到受到威胁吗?亲近的人由于受宠就威胁公室,尚且被无辜杀害,何况对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祭祀的祭品丰盛又清洁,神明必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下臣听说,鬼神并不是亲近哪一个人,而只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说:‘上天没有私亲,只对有德行的才加以辅助。’又说:‘祭祀的黍稷不芳香,美德才芳香。’又说:‘百姓不能变更祭祀的物品,只有德行才可以充当祭祀的物品。’这样看来,那么不是道德,百姓就不和,神明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明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占取了虞国,发扬美德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于神明,神明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的要求。宫之奇带领了他的族人出走,说:“虞国过不了今年的腊祭了。就是这一次,晋国不必再次出兵了。”

八月某一天,晋献公包围上阳。问卜偃说:“我能够成功吗?”卜偃回答说:“能攻下。”晋献公说:“什么时候?”卜偃回答说:“童谣说:‘丙子日的清早,龙尾星为日光所照;军服威武美好,夺取虢国的旗号。鹑火星像只大鸟,天策星没有光耀,鹑火星下整理军队,虢公将要逃跑。’这日子恐怕在九月底十月初吧!丙子日的清晨,日在尾星之上,月在天策星之上,鹑火星在日月的中间,一定是这个时候。”

冬季,十二月初一日,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亡到京城。晋军回国,住在虞国,乘机袭击虞国,灭亡了它。晋国人抓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员,但并不废弃虞国的祭祀,而且把虞国的赋税归于周王。

所以《春秋》记载说“晋人执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国,而且说事情进行得太容易。

猜你喜欢
  七患第五·墨子
  乘除第十凡十七章·湛若水
  仁義法第二十九·苏舆
  春秋集传辨疑凡例·陆淳
  卷二十二【起宣公五年尽十一年】·杜预
  卷二十四·吴澄
  卷四·胡广
  三十二  大取·墨子
  卷十九·佚名
  卷十四·赞宁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十三·佚名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五·佚名
  卷六十六·佚名
  代序四 忆弘一大师 钱君匋·李叔同
  华严游意·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苏轼·唐圭璋

      轼字子瞻,号东坡,“全”已见。   沁园春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

  • 卷八百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十八皎然送梁拾遗肃归朝明主重文谏才臣出江东束书辞东山改服临北风万里望皇邑九重当曙空天开芙蓉阙日上蒲桃宫天子初未起金闺籍先通身逢轩辕氏名贵鸳鸾中故人荣此别何用悲丝桐奉陪杨使君

  • 卷四十七·毕沅

      ◎宋纪四十七 ∷起阏逢涒滩八月,尽旃蒙作噩九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庆历四年辽重熙十三年   八月,辛卯,命参知政事贾昌朝领天下农田,范仲淹领刑法,事有利害,其悉条上。

  • ●卷一百三十七·徐梦莘

      炎兴下帙三十七。   起建炎四年二月一日甲戌,尽四月十四日乙酉。   二月甲戌朔责郭仲荀张思政腾康刘珏。   郦琼以其众降於刘光世。   初京城失守阍仅以其众奔至光州留其婿刘绍先以兵三四千屯於光州知州任

  • ●卷一百三十·徐梦莘

      炎兴下帙三十。   起建炎三年六月十六日癸亥,尽八月。   十六日癸亥下罪巳诏。   诏曰:朕纂承大统二年於兹天监未回国势滋削乃者季夏之月常阴示谴当燠而寒变不虚生实由菲德今朕历陈过失明告庶邦,爰自建炎之初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纪昀

    七音略 【一】(臣)等谨按古音通转其由字母而递变者居其大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条例云古人音书止为譬况之说自魏孙炎始为尔雅音一 卷今虽不传其散见于德明所引据者可考而知也隋书经籍志载婆罗门书一卷又云自后汉佛法行于中

  • 吴佩孚·陶菊隐

    贿选前,曹锟任直鲁豫巡阅使,与奉系对峙。徐世昌为总统,系直系名誉领袖,然事事沮抑于曹,积不能平,乃引奉张以自重。奉军入关,系徐所电召,此电适为曹锟搜出,徐惴惴不自安,日惟饮酒赋诗,以示暇豫而已。时梁士诒组阁,吴佩孚通电讦梁卖

  • 魏先世纪·李延寿

    魏的祖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的儿子名叫昌意,昌意的小儿子被封在北方立国,国中有座大鲜卑山,因此就以山名为号。此后各代的君主,管辖着幽都以北广袤的原野,他们放牧牲畜,四处迁徙,骑射狩猎是他们的本业,淳朴忠厚是他们的风俗,简

  • 贝润生·佚名

    贝润生先生小传贝先生名仁元字润生江苏元和人元和贝氏本望族彬彬文学之士辈出洪杨乱后业商者多先生年十六学业于沪上瑞康居停见其气宇之不凡也深器之数年学成委以号务先生本精计然术至是出其所蕴力谋发展其任人也量才

  • 十四年·佚名

    (庚戌)十四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壬午,下綸音于八道、兩都曰:「是年卽老農所謂,庚戌大有之年也。昔我聖祖盛德至誠,克享天心,維時上章,秋事大熟。國有千倉之富,野多遺秉之利,斗米三錢,盛事尙傳。予否德,其敢曰勿替肯穫

  • 经济文衡后集卷八·佚名

    宋 滕珙 撰二帝臣类论臯陶士师之职文集读余隐之辩温公疑孟子下此段谓孟子之言但设问耳非有是事也山先生尝言固无是事此只是论舜心耳愚谓执之而已矣非洞见臯陶之心者不能言也此一章之义见圣贤所处无不用其极所谓止

  • 第三十八卦:《睽卦》·佚名

    睽;小事吉。【白话】《睽卦》象征对立;小心谨慎地去行动做事,就能获得吉祥。《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白话】《象辞》说:《睽卦》的卦象是兑(泽)下离(火)上,为水火相遇之表象,象征对立。所以君子应该

  • 卷四十九·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四十九宋 魏了翁 撰有司彻一大夫既祭傧尸于堂礼尸于室中有司彻第十七 释曰郑目録云少牢之下篇也大夫既祭傧尸于堂之礼祭毕礼尸于室中天子诸侯之祭明日而绎有司彻于五礼属吉 释曰言大夫既祭

  • 卷十二·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十二衍要道之义朋友易兑【卦名】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程颐传曰丽泽二泽相附丽也两泽相丽交相浸润互有滋益之象故君子观其象而以朋友讲习【臣】按朋友之交以相説而成者也方以类聚物以羣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揵度十门品之四◎二法。色法无色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人见为显智希有故。止人见者。此色无色法。毕竟无人。为显智

  • 云卧庵主书·晓莹

    十一月七日。丰城曲江感山云卧庵主晓莹上状问讯径山遁庵无言首座禅师友兄。日者。禋兄居上蓝。时蒙以函翰附其递至。展绎真旨。开慰之深。何啻执热而濯清风。第以相望阔远。殊乏雅便。无繇略具禀报。可胜媿怍。唐顾况

  • 龙舒净土文·王日休

    佛教书。南宋居士王日休撰于绍兴三十年(1160)。12卷。集录有关往生西方净土的经论和传记等,因作者系龙舒(今安徽舒城)人,故以名书。原为10卷,每卷一章,初叙大意,次分为数篇乃至数十篇,收载有关事迹及修行方法。初刻于

  • 因明正理门论·佚名

    全一卷。印度陈那撰,唐代义净译。又称正理门论、理门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因明之根本理论书。本书与玄奘所译之‘因明正理门论本’一卷为同本异译。盖陈那当时之外道鼎盛,佛教正道不显,为排斥外道,以振兴佛教,则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