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法金汤编

凡十六卷。明代僧岱宗心泰(1327~1415)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系编述自西周昭王至元顺帝约一七○○年间,与佛教有关之帝王、名家之传记及语要,凡三九八人,各传之终皆明载典据。心泰之时,佛教衰退,而儒道之排佛论盛行,故着此佛教外护者史传,欲促使排佛论者之反省,及佛教界之觉醒。洪武二十六年(1393),本书刊行时有十卷,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如惺重刊时为十六卷,时亦编入明续藏。

《佛法金汤编》全部章节目录

(1)重刻佛法金汤编叙
(2)佛法金汤编叙
(3)题佛法金汤编
(4)佛法金汤编目录
(5)佛法金汤编卷第一
(6)佛法金汤编卷第二
(7)佛法金汤编卷第三
(8)佛法金汤编卷第四
(9)佛法金汤编卷第五
(10)佛法金汤编卷第六
(11)佛法金汤编卷第七
(12)佛法金汤编卷第八
(13)佛法金汤编卷第九
(14)佛法金汤编卷第十
(15)佛法金汤编卷第十一
(16)佛法金汤编卷第十二
(17)佛法金汤编卷第十三
(18)佛法金汤编卷第十四
(19)佛法金汤编卷第十五
(20)佛法金汤编卷第十六
(21)重刻佛法金汤编后序

猜你喜欢
  禅学指归·胡适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佚名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佚名
  正法念处经·佚名
  月灯三昧经·佚名
  最无比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南本涅槃经)·佚名
  注维摩诘经·僧肇
  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佚名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释法海
  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佚名
  道宣律师感通录·道宣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佚名
  还山录·为霖道霈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耆孙·唐圭璋

      远朝归   金谷先春,见乍开江梅,晶明玉腻。珠帘院落,人静雨疏烟细。横斜带月,又别是、一般风味。金尊里。任遗英乱点,残粉低坠。   惆怅杜陇当年,念水远天长,故人难寄。山城倦眼,无绪更看桃李。当时醉魄,算依旧、裴回花

  • 第一齣~第十齣·邱瑞吾

    第一齣 家门始末【齐天乐】〔副末开场〕画堂今日歌金缕。座集貂蝉簪组。酒进霞觞。屛开云母。次第装今演古。徧观乐府。尽丽曲妖词。宣淫导颇。过眼生憎。细追寻风化终无补。暂且移宫换羽。劝君休觑做等閒俦伍。宛转

  • 第十九齣~第二十七齣·崔时佩

    第十九齣 琴心写恨【卜算子】〔生上〕月挂柳梢头。漏断人初静。千古风流指下生。付与知音听。东边日出西边雨。莫道无情却有情。日间红娘说道相如将琴挑动文君之意。不免叫琴童取琴出来。琴童何在。〔丑上〕夜静瑶琴

  • 卷下·吴梅

    江南春赵大年《江南春图》如此江山,苍然粉墨(读去声),千秋图画高绝。青韶艳锦,放瑞云妆点佳节。芳树听啼鴂,秋千外柳绵弄雪。便纵有长安水曲,洛邑园亭,难夸两处风月。南朝事如梦蝶,但古意茫茫,暮潮呜咽。生绡丽

  • 卷二百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二方响类七言古方响          【唐】牛 殳乐中何乐偏堪赏无过夜深听方响缓击急击曲未终暴雨飘飘生坐上铿铿铛铛寒重重盘涡蹙派鸣蛟龙高楼漏滴金壶水碎雹打着山寺钟又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四年冬十月丙子朔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奏蕃伪兵马犯承楚州上谓辅臣曰朕为二圣在远生灵久罹涂炭屈已请和而金复肆侵陵朕当亲总六军往临大江决于一战赵鼎曰累年退避敌情益骄今亲征出于圣断将士可奋决可成功

  • 第五十四回 统三军广平奏绩 复两京李泌辞归·蔡东藩

      却说肃宗既宠张良娣,又因良娣在灵武时,产下一儿,取名为佋,即封兴王,子以母贵,也得肃宗钟爱,与他子不同。张良娣恃宠生骄,竟欲把两三岁的小儿,作为将来的储贰,第一着欲陷害广平王,第二着欲陷害建宁王。府司马李辅国,本是飞龙

  • 卷十九·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九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十六 汉臣 董和【胡济】  杨顒【赖厷姚伷】  李福 刘巴马良【弟谡】 向朗【兄子宠】 张裔 杨洪 何祗 谨案董和传阙 杨顒字子

  • 序·鲍彪

    战国策序防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舛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防

  • 温公日记·司马光

    宋 司马光王太尉不置田宅,曰:“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田宅?置之,徒使争财为不义耳。”晏公殊父本抚州手力节级,晏公幼能为文,李虚己知滁州,一见奇之,许妻以女,因荐于杨大年,大年以闻,时年十三。真宗面试诗赋,疑其宿成,明日

  • 第九节 兵 制·吕思勉

    隋、唐之兵制,亦承时势而渐变。隋文帝平陈后,颇有意于偃武修文,然行之未卒其事。其时关内及缘边要地,仍行府兵之制。唐初亦沿之,而尤注意于关内。盖周行是制生效,故隋、唐二代皆沿之也。然是制与事势,实不相容,故至开元时遂变

  • 景公问欲善齐国之政以干霸王晏子对以官未具第六·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善治齐国之政,以干霸王之诸侯。”晏子作色对曰:“官未具也。臣数以闻,而君不肯听也。故臣闻仲尼居处惰倦,廉隅不正,则季次、原宪侍;气郁而疾,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则颜回、骞雍侍。今君之朝

  • 脚氣集全文·车若水

      潘黙成《磨鏡帖》甚佳。帖云“僕自喻昏鏡,喻書為磨鏡。藥當用此藥。揩磨塵垢,使通明瑩徹而後已。倘積藥鏡上而不施揩磨之功,反為鏡之累”,故知,托儒為姦者曽不若愚夫愚婦也。  夫子誅諸侯無王,孟子勸諸侯為

  •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原文】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译文】 孔子说:“路上听来便在路上传播,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作风。” 【读解】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据说孔子的学生曾参住在郑国的时候,一个与他同名

  • 佛说人本欲生经·佚名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拘类国。行拘类国法治处。是时贤者阿难。独闲处倾猗念。如是意生。未曾有。是意是微妙本。生死亦微妙。中微妙。但为分明易现。便贤者阿难。夜已竟起到佛。已到为佛足下礼已讫。

  • 卷一 前尘梦影·李叔同

    艺术谈(一)科学与艺术之关系英儒斯宾塞曰:"文学美术者,文明之花。"又曰:"理学者,手艺之侍女,美术之基础。"可见艺术发达之国,无不根据于科学之发达。科学不发达,艺术未有能发达者也。学科中如理科图画,最宜注重。发展新知识、新

  • 西藏风俗记·沈宗元

    清末民初沈宗元撰。

  • 女科撮要·薛己

    五卷。明·薛己撰。刊于1548年。上卷列述经候不调、经漏不止等15类妇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下卷介绍保胎、小产等15类产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多系明以前妇产科著作之精萃论述和规范方药,其中亦不乏薛氏的独到见解。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