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战国策序

防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舛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防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写叙曰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徳隆礼义设辟雍泮宫庠序之教陈礼乐歌移风之化叙人伦正夫妇天下莫不晓然论孝悌之义惇笃之行故仁义之道满乎天下卒致之刑措四十余年逺方慕义莫不賔服雅颂歌咏以思其徳下及康昭之后【以思其徳一作恩徳其上下及一无下字】虽有衰徳其纲纪尚明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五霸之起尊事周室五霸之后时君虽无徳人臣辅其君者若郑之子产晋之叔向齐之晏婴挟君辅政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咏以相感聘觐以相交期会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犹有所行防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周之流化岂不大哉及春秋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孔子虽论诗书定礼乐王道粲然分明以匹夫无势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之俊也时君莫尚之是以王道遂用不兴故曰非威不立非势不行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徳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茍以取强而已矣夫簒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放效后嗣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嵗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徳絶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尽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当此之时虽有道徳不得施设有谋之强负阻而恃固连与交质重约结誓以守其国故孟子荀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説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代厉之属生从横短长之説左右倾侧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失国轻然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合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人恐惧不敢闚兵于闗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咸先驰之苏秦初欲横秦弗用故东合从及苏秦死后张仪连横诸侯聴之西向事秦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国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聴众人之防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仗于诈谋之积终无信笃之诚无道徳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炕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逹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民不见义而悬于不宁抚天下十四嵗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其比王徳岂不逺哉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徳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夫使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茍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战国之时君徳浅薄为之谋防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脱字】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皆髙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防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防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所校战国策书録

战国策序

刘向所定着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诈谋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説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嵗其旧法已亡其旧俗其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为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茍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説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具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悟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庛用之无敝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説之害正也宜放而絶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説也固将明其説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説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説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絶之莫善于是故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秦汉之起二百四五十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得而废也此书有髙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编校史舘书籍臣曽巩序

战国策序

国防史家者流也其文辩博有焕而明有婉而微有约而深太史公之所考本也自汉称为战国策杂以短长之号而有苏张纵横之説学者讳之置不论非也夫史氏之法具记一时事辞善恶必书初无所决择楚曰梼机书恶也鲁曰春秋善恶兼也司马史记班固汉书有佞幸等列传学者岂以是为不正一举而弃之哉矧此书若张孟谈鲁仲连发防之慷慨谅毅触詟纳説之从容养叔之息射保功莫大焉越人之投石谋贤莫尚焉王斗之爱縠忧国莫重焉诸如此类不一皆有合先王正道孔孟之所不能违也若之何置之曽巩之序美矣而谓禁邪説者固将明其説于天下则亦求其故而为之説非此书指邪起秦迄今千四百嵗由学者不习或衍或脱或后先失次故肖立半字时次相楺刘向已病之矣旧有髙诱注既疎略无所稽据注又不全浸微浸灭殆于不存彪于是考史记诸书为之注定其章条正其衍説而存其旧慎之也地理本之汉志无则缺字训本之説文无则称犹杂出诸书亦别名之人姓名多不传见欲显其所説故系之一国亦时有论説以翊宣教化可以正一史之谬备七略之缺于之论是非辨得失而考之兴亡亦有补于世绍兴十七年丁夘仲冬二十有一日辛巳冬至缙云鲍彪序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一·志第一·营卫志上·脱脱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八·焦竑
  新城录 全文·沈亚之
  卷六十五·杨士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一·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八·佚名
  道光年间各省民数谷数清册·佚名
  第七十四册 记天命朝事十二件均无年月·佚名
  江右语一(查东山笔、沈墨庵述)·查继佐
  萧会理传·李延寿
  朱震传·脱脱
  六七、吴起传左氏春秋考(附铎椒考)·钱穆
  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七回 寄花笺为明往迹·陈端生

    第十卷第三十七回寄花笺为明往迹诗曰:杨柳园林夺锦袍,争如瑜亮斗英豪。百年良偶原无分,三载阴谋亦枉劳。碌碌风尘徒取辱,恢恢天网岂能逃。赚妻不是还陪妹,比似周郎计未高。落叶萧萧响曲廊,恰逢明日是重阳。山边红树和秋影

  • 卷十七·佚名

    台湾诗钞卷十七苏镜潭庄棣荫吴锺善施景琛林崧祁沈翊清王贻瑄苏镜潭镜潭,字菱槎;福建晋江人。民国间,曾数度东来,寓居台北。与林健人(少眉)各有「东宁杂咏」百首,多属台湾史事地志之作。答林小眉表弟金人十二祖龙死,竖儒无用坑

  • 卷三·林朝崧

    医室喜云从社弟过访(以下丙午)次和云从见赠韵台中遇郑君贻林及同社庄君太岳赋赠静坐赠连君雅堂瑞轩小集次雅堂韵哭沈笛亭谢张子材惠龙眼赠豁轩社弟赠郑济若雾峰杂咏十首戏次济若韵病中云从有诗见忆,次韵答之。读云从客中

  • 志第十一 礼下·房玄龄

    五礼之别,三曰宾,盖朝宗、觐遇、会同之制是也。自周以下,其礼弥繁。自秦灭学之后,旧典残缺。汉兴,始使叔孙通制礼,参用先代之仪,然亦往往改异焉。汉仪有正会礼,正旦,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公侯以下执贽夹庭,二千石以上升殿称万岁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汪楫

      崇禎三年十一月   ○崇禎三年十一月   三年庚午十一月丙子朔予故吏部尚書周嘉謨祭九壇造墳安葬妻蕭氏祭一壇祔葬廕其孫方慶入監讀書   山東堂邑縣舉人張宿奏陳其父原任工部尚書張鳳翔城守有功以率属無狀

  • 春秋别典卷十二·薛虞畿

    鲁定公【十四年】吴王阖庐闻允常【越王名】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刎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防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

  • 卷之一百一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四百九十六·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二月丁未。谕内阁、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袁世凯奏、查明故提督子嗣候旨施恩等语。已故提督聂士成之母。年逾八旬。着赏银一千两。由广储司给发。伊子分省试用知

  • ●绎史摭遗卷十一·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勋戚、世禄诸臣列传徐弘基(子文爵、从子仁爵)李升、李锡祚(弟锡贡、刘永锡)邓文昌常元亮、汤南金常延龄徐逸度刘文照、刘孔和沐天波故明勋臣六王之后,于三百年来保延分玉、誓绝酎金;所谓与国同休戚者也。

  • 鱼朝恩传·刘昫

    鱼朝恩,天宝末年以宦官身份进入内侍省,始为有品级之官,供职黄门。生性聪慧,善于宣旨应对,通晓文字筹算。至德年间,常令其监督军事。九节度于相州讨伐安庆绪,大军不置统帅,以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观军容使官名,即从朝恩开始

  • 秦欲攻周·佚名

    【提要】 不战而胜,求得道德和大义上的美誉,是谋略的较高境界。如前文所说,西周在战国时还是名正言顺的天下之君,在道统和道义上颇具有正当性。在天下大势还没有大混乱大颠覆之前,侵犯西周必然会惹起众怒、践踏道义,授人以

  • 123.王猛扪虱谈天下·林汉达

    桓温第一次北伐驻军灞上的时候,有一天,一个穿着一身破旧短衣的读书人到军营前求见桓温。桓温正想招揽人才,听说来了个读书人,很高兴地接见了他。这个读书人名叫王猛,从小家里很贫困,靠卖畚箕过活。但是他挺喜欢读书,学问渊博

  • 卷第廿一·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廿一〈起天平寶字二年八月、盡十二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廢帝廢帝。諱大炊王。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之孫。一品舍人親王之第七子也。母當麻氏。名曰山背。上総守

  • 闻兰亭·佚名

    闻兰亭先生小传闻先生兰亭江苏武进人也幼读书有宿慧洞观大义以世谛文字不屑学去而为商业绵纱能周知世界大势有远大之眼光以上海一埠为华洋交易之中心须有平亭市价之机关方足以调剂商情平准货价先是日人有上海取引所之

  • 第十三章 29·辜鸿铭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辜讲孔子说:“一位高尚而诚实的人,在教育百姓七年之后,可以带领他们去打仗。”

  • 卷五百三十九·佚名

    △第四分妙行品第一之二时舍利子问善现言:是诸菩萨实无生不。善现答言:是诸菩萨皆实无生。舍利子言:为但菩萨是实无生。为菩萨法亦实无生。善现答言:诸菩萨法亦实无生。舍利子言:为但菩萨法是实无生。为一切智智亦实无生。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九·念常

      (甲戌) 改绍圣。  ⊙(乙亥) 辽改寿昌(主洪基加号圣文神武全功大略聪仁孝惠天祐皇帝)  智海真如慕哲禅师。出于临川闻氏。闻族寒哲又幼孤。去依建昌永安圆觉律师为童子。试所习得度具戒。为人刚简有高识。以

  • 泠然斋集·苏泂

    诗别集。八卷。宋苏泂撰。张世南《游宦记闻》谓泂有集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于卷二○诗集部分著录此集,标明十二卷,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二十卷,误。明《文渊阁书目》载泂集一部六册。后渐亡佚,只在各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