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法金汤编卷第一

会稽沙门 心泰 编

天台沙门 真清 阅

切谓自昔弘教诸硕德。其嘉言善行。已有成书具载之矣。若高僧传.僧史传.灯录等书是也。独历代护教诸王臣之言行。虽杂着於他书而无全编可通考之。未尝不为之浩叹也。矧吾大觉圣人临终之时。有佛法付与国王大臣之言乎。自是受嘱外护者代有之矣。此佛法金汤编所由述也。抑又闻圣人降诞之日。当周之昭王二十六年甲寅。故此编之纪始於昭王而讫於元顺。凡若干人。皆名着青史。从事宗教。足为法门之重者。则於是编书之。岂惟金汤而已。於乎。予岂好为是哉。第欲使后之览是编者知先圣贤所以崇奉。且以启后人敬信之心。不致诋斥之咎。亦化人为善之一助云尔。

武王。姬姓。讳发。文王之子。都镐。平王东迁都洛。起武王己卯。尽赧王乙巳。三十七主。八百六十七年。

昭王

王讳瑕。康王之子。【标】二十六年甲寅(有云九年甲寅。又廿四年甲寅。皆非)四月八日。大地宫殿震动。池井泛溢。日有重轮。五色祥光入贯太微。徧照西方。王问群臣。莫测其祥。太史苏由筮之。得乾之九五。由曰。此西方圣人降诞之相。却后千年教法来此。王命镌石记之。置之南郊天祠前(周书异记及白马寺记)。

穆王

王讳满。昭王子。【标】二十三年。数有光明来照王都。疑戎宼至。遣相国吕侯出师防之。乃西方圣人说法度人流光远及也。【标】五十三年壬申(有云五十二年壬申者非)二月十五日。大地震动。狂风折木。江河鼓涛。池井沸涌。鸟兽悲鸣。日午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贯。王忧及社稷。召太史扈多筮之。曰。吉。愿王无忧。此西方圣人示灭异感也(周书异记.白马寺记)。

孔子

【标】孔子讳丘。字仲尼。孔父嘉四世孙为叔梁纥。纥生夫子。以周灵王二十一年庚戌岁生。【标】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何敢。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太宰曰。三王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弗知。太宰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仁义者。圣则丘弗知。太宰曰。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时者。圣则丘弗知。太宰大骇曰。然别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间曰。丘闻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列子仲尼篇)。

列子

列子。讳御宼。郑人也。贞定王时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尝着书八篇。【标】有曰。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统纪云。化人即文殊.目连)。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碍。千变万化不可穷极。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寝以居之。化人以为王之宫室卑陋而不可处。穆王乃为之改筑五府为虚而台始成。其高千仞。临终南之上。号曰中天之台(列子穆王篇)。

始皇。嬴姓。讳政。七国争雄。正统不续凡三十四年。始皇灭六国。二十六年庚辰始称皇帝。都咸阳。起始皇庚辰。尽二世甲午。二主。一十五年。

始皇

帝。庄襄王子。【标】三十年甲申。西域沙门室利防等十八人赍梵本经至咸阳。有司以闻。帝以其异俗囚之。利防等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光明照耀瑞气盘旋满於囹圄。须臾有金神长丈六。持杵扬威击碎其狱出之。帝惊悔。即厚礼之而去(白马寺记)。

西汉

高祖。刘姓。讳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都长安。起高祖乙未。尽孺子婴丁卯。十四主。二百十四年。

武帝

帝讳彻。景帝中子。始立年号曰建元。【标】元狩三年开昆明池。得黑灰。帝以问东方朔。朔曰可问西域胡道人。明帝时梵僧摩腾至。有以问之。腾曰。此劫灰也(汉书并北山录)。

哀帝

帝讳欣。定陶共王之子。宣帝之孙。【标】元寿元年。景宪使大月氏国。得其王口授浮图经以还。是时稍有斋戒者(魏书佛老志)。

霍去病

去病。封冠军侯。加骠骑将军。【标】元狩二年将万骑出陇西击丐奴。过居延山。收休屠王祭天金人(本传)。去病获金人长丈余。武帝以为大神。列於甘泉宫焚香礼敬(魏书佛老志)。

刘向

向。字子政。又名更生。成帝时为光禄大夫。【标】鸿嘉二年校书天禄阁。往往见有佛经。向着列仙传云。吾披检藏书。缅寻太史。撰列仙图。自黄帝已下迄至於今。得仙道者一百四十九人。其七十四人乃见佛经(费长房三宝记并义楚六帖)。

东汉

光武。讳秀。字文叔。都洛阳。起光武乙酉。尽献帝己亥。十二主。一百九十五年。

明帝

帝讳庄。光武第四子。【标】永平三年庚申四月八日。帝寝南宫。梦金人长丈六。项佩日光。胸题卍字。飞行殿庭去来无碍。旦问群臣。时太史傅毅进曰。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国子博士王遵对曰。臣按周书异记云。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四月八日。有圣人生於西方。今陛下所梦是也。帝以为然。即遣定远将军蔡愔。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使西域。访求佛道。【标】六年癸亥。蔡愔於天竺邻境月支国遇摩腾.竺法兰。得佛倚像并梵本经六十万言。载以白马相与东还。【标】八年乙丑。蔡愔等达洛阳。摩腾入阙献经像。帝大悦。馆於鸿胪寺。法兰亦间行而后至。【标】十年丁卯。勅於洛阳城西立白马寺以居之。以白马驮经。遂名白马寺(佛寺始此)。是年腾兰译四十二章经。十一年戊辰帝幸白马寺。腾兰进曰。寺东何馆。帝曰。昔有阜。夷之复起。【标】夜有异光。民呼圣冢。腾曰。昔阿育王藏佛舍利於天下。凡八万四千所。震旦之境有十九处。此其一也。帝与俱往礼拜。忽有圆光现冢上。光中有三佛。帝大悦曰。不遇二大士。安知大圣遗佑哉。诏塔其上。高二百尺。明年光又现。有金色手出塔顶。帝幸瞻拜。光随步武。十二年。诏以释迦佛像奉安显节陵.清凉台二处供养。【标】十四年正月一日朝正之次。五岳并诸山道士褚善信等七百余人。表言佛法虚伪。腾.兰乃言佛法水火不能坏。请验之。帝乃勅尚书令宋庠以正月十五日大集白马寺。筑坛焚经。道士尽出奇经秘诀。与沙门所持来经像就焚之。道经俱烬。惟佛经像俨然。善信等皆自愧钦服。帝至是弥加崇敬。佛法自此兴焉(汉法本内传)。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炼精神以至为佛。精其道者号曰沙门。於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先好之(汉书)。腾卒。兰自译十地断结等经。

桓帝

帝讳志。章帝曾孙。【标】永兴二年。帝於宫中铸黄金浮图老子像。覆以百宝华盖。身奉祀之。由是百姓向化。事佛弥盛(汉书并三宝记。世铸金银像始此)。

楚王

王讳英。光武子。明帝弟。【标】最先奉佛。喜为浮图斋戒。永平九年尝奉黄缣白纨诣相国曰。托在藩辅。过恶累积。奉送缣帛以赎罪愆。相国以闻。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图之仁祠。何嫌何疑。其还之。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王公贵人遂争效之(汉书)。

牟子

牟子。融之后。苍梧儒生。【标】献帝兴平二年。因世乱无仕宦意。锐志佛道。乃制理惑论三十七篇。其文有问曰。何以正言佛。佛为何谓乎。牟子曰。佛者觉也。犹三皇神。五帝圣也。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佛之言觉者。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不染。在祸不殃。不行而到。无作而光。故号为佛。问曰。夫至实不华。至词不饰。珠玉少而贵。瓦砾多而贱。圣人制七经之本。不过三万言。众事备焉。今佛经卷以万计。言以亿数。非一人力所能堪也。仆以为烦而不要。牟子曰。江海所以异於行潦者。以其深广也。五岳所以别於丘陵者。以其高大也。若高不绝山阜。跛羊凌其颠。深不绝涓流。孺子浴其渊。麒麟不处苑囿之中。吞舟之鱼不游数仞之溪。何者。小不能容大也。佛经前说亿载之事。却道万世之要。大素未起。太始未生。其微不可握。其纤不可入。佛悉弥纶其广大之外。剖析其窈妙之内。靡不纪之。故其经卷以万。计言以亿数。多多益具。众众益富。何不要之有。问曰。佛道至尊至大。尧舜周孔曷不修之乎。七经之中不见其辞。子既耽诗书悦礼乐。奚为复好佛道。窃为吾子不取。牟子曰。书不必孔子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君子博取众善以辅其身。子贡云。夫子何常师之有。尧事尹寿。舜事务成。旦学吕望。丘学老聃。亦不俱见於七经也。况佛身相好变化神力无方。焉能舍而不学乎。五经事义或有所缺。佛不见记。何足怪哉。问曰。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何其异於人之甚也。殆富耳之语非实之云。牟子曰。少所见。多所怪。睹馲驼言马肿背。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皋陶鸟喙。文王四乳。禹耳三漏。周公背偻。伏羲龙鼻。仲尼反宇。老子日角目玄。鼻有双柱。手把十文。足踏二五。此非异於人乎。佛之相好奚疑哉。问曰。子以经传之辞华丽之说。褒赞佛行。称誉其德。高者凌青云。广者踰地圻。得无踰其本过其实乎。牟子曰。吁。吾之所褒。犹以尘埃附嵩岱。收朝露投沧海。子之所谤。犹握瓢觚欲减江海。操耕耒欲损昆仑。侧一拳以翳日光。举土块以塞河冲。吾所褒不能使佛高。子之毁不能令其下也(备弘明集)。

三国

都邺。徙洛阳。曹姓。讳丕。操之子。沛国谯人。起文帝庚子。尽元帝甲申。五主。四十五年。

曹植

植。字子建。文帝弟。武帝第四子。封陈思王。精通书艺。邯郸淳称为天人。【标】每读佛经輙留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尝游渔山。闻空中梵天之响清扬哀婉。因仿其声写为梵呗。今法事有渔山梵。即其余奏也。尝着辨道论。言仙道虚妄(弘明集)。

朱士行

士行。颕川人。【标】甘露二年弃俗出家。尝於洛阳讲道行经。义有不通。乃往于阗国得梵本。将遣弟子法饶送归洛阳。而于阗小乘众白王云。汉僧欲以婆罗门书惑乱正典。王若不禁。将以聋盲汉人也。王听之。【标】士行愤慨曰。此佛经也。乃求烧经为证。士行誓曰。若大法当流汉地。经应不烬。言已投经火中。火灭经存。光明错发。王众骇服。遂与梵本。晋太康八年始达洛阳(道行经即放光般若)。

都益州。刘姓。讳备。中山靖王胜之后。起先主辛丑。尽后主癸未。二主。四十三年。

都武昌。徙建康。起太祖壬寅。尽乌程侯庚子。四主。五十九年。

太祖

太祖。孙姓。讳权。字仲谋。孙武之后。坚次子。策之弟。吴郡富春人。魏文帝拜权为吴王。加九锡。黄武元年即【标】位。赤乌四年。康居国三藏康僧会至金陵。立茆茨。设像行道。国人初见。咸惊异之。【标】有司以闻。权召问之。会进曰。如来大师化已千年。然灵骨舍利神应无方。昔阿育王奉之为八万四千塔。此其遗化也。权以为夸诞曰。舍利可得。当为塔之。苟其无验。国有常刑。会乃以铜瓶置几上。请期七日。无验。乃展二七日。无验。权曰趣烹之。会默念佛名真慈岂违我哉。更请展期七日。五鼓矣。闻瓶中锵然有声。视之。乃舍利也。黎明进之。权与公卿聚观。叹曰希世之瑞也。会言。舍利威神无能坏者。权使力士槌之。无损而光自若。权为建塔於佛陀里。又造寺。奉会居。赐额曰建初(今天禧寺。江南寺塔始此。弘明集)。

乌程侯

侯。讳皓。字元宗。权之孙。和之子。即位改元元兴。【标】皓不敬佛法。毁废寺宇。群臣谏曰。佛之威力不同余神。康会感灵大皇创寺。今若轻毁恐贻后殃。皓意未然。乃遣张昱诣寺诘会。机应锋出。昱还叹。会才辩非臣所测。伏愿天鉴亲检察之。【标】皓以马车迎会至。问曰。佛言善恶报应。可得闻乎。会曰。明主以孝治天下。则赤乌翔。老人见。以仁慈育万物。则醴泉涌。嘉禾生。善既有征。恶亦如之。故为恶於隐。鬼得而诛之。为恶於显。人得而诛之。易称积善余庆。诗美求福不回。虽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皓曰。然则周孔既明安用佛教。会曰。周孔略示其迹。佛教详言其要。皓无以酬。(弘明集)

【标】他日宿卫。治圃得金像。皓使置秽处以为笑乐。俄得肿疾。卜曰坐犯大神。皓祷诸庙不效。宫人曰何不请福於佛。皓悟吾以慢像致此耳。乃迎像熏沐供事之。仍请会说法悔罪。会为开示玄要。又授五戒。既而疾愈。奉会为师。崇饰寺塔(法苑珠林)。

支谦

谦。字恭明。月氏国人。为优婆塞。献帝末避地归吴。权召见。高其才。拜为博士。固辞不受。谦博览经籍。通六国语。为人颀瘠而黑。眼白瞳黄。时人语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谦受业於支亮字纪明。亮受业於支谶。世称之曰。天下博知。无出三支。谦译经八十八部(弘明集.释教录)。

阚泽

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标】好学居贫。为人佣书自给。所写既毕则能诵记。由是博览群籍。虞翻见而称之曰。阚生矫杰仲舒.子云流也。孙权辟之。补西曹掾。复拜太子太傅。为尚书令。封都乡侯。(吴志)尝舍宅为德润寺(今慈溪普济寺)。【标】权尝问曰。孔子制述典训教化来叶。老庄修身自玩放浪山林归心澹泊。何事佛为。泽曰。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优劣可见也(弘明集并宗炳明佛论)。

佛法金汤编卷第一

天台释如惺重校

猜你喜欢
  大华严经略策一卷(四十二条)·澄观
  翼庵禅师真如语录卷一·善酂
  第二十品·佚名
  观世音持验纪下·周克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四卷·佚名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六·雍正
  央掘魔罗经卷第三·佚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宗泐
  论建立国际合众国·太虚
  不可著怕魔·印光
  重梓千山和尚语录序·函可
  谒太虚上人记·太虚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一·子璇
  卷三十六·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一出 大意·李渔

    (末上)〔西江月〕才子缘悭夙世,佳人饮恨重泉。黄衫豪客代称冤,笔侠吟髭奋拈。追取月中簿改,重将足上丝牵。戏场配合不由天,别有风流掌院。〔前词〕试考《会真》本记,崔张未偶当年。《西厢》也属意中缘,死后别开生面!作者明言虚

  • 第一折·石君宝

    (老旦扮卜儿同正末扮秋胡上,卜儿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老身刘氏,自夫主亡逝已过,止有这个孩儿,唤做秋胡。如今有这罗大户的女儿,唤做梅英,嫁与俺孩儿为妻,昨日晚间过门,今日俺安排些酒果,谢俺要亲

  • 慧珠阁诗钞·多隆阿

    岫岩多隆阿雯溪 桃花扇传奇题词 水逝花残旧迹无,闲金剩粉半模糊。芸亭老子多情甚,演出南朝士女图。 绮楼深贮海棠娇,轻拍玉牙按玉箫。一阕新声君一笑,六朝灰烬又南朝。 赤眉求印扰天街,甲马森森剑戟排。十里烟花遭劫火,惟

  • 对于小孩的祈祷·周作人

    小孩呵,小孩呵,我对你们祈祷了。还有我所未能赎的先人的罪,请赎我的罪罢,而且请赎我的罪罢,——用了得能成为真正的人的矜夸。用了你们的笑,我不能够到那边去了,平安的往那边去罢。在你们的前面,有一个美的花园。你们的喜悦与

  • 卷六十·志第二十七·柯劭忞

      ○百官六   詹事院。秩从一品。詹事三员,从一品。同知二员,正二品。副詹事二员,从二品。丞二员,正三品。中议二员,从五品。长史二员,正六品。照磨二员,正八品。管勾二员。正八品。至元十年立东宫宫师府,十九年改立詹事

  • 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抚启民汗 幸河西穷讨吐谷浑·蔡东藩

      却说炀帝南幸江都,在途约历数旬,所有四十余所的杂宫,统是赶紧筑造,大致粗就,炀帝到一处,留一二日,尚嫌它未尽完善,所以不愿稽延,便扬帆直下,竟达江都。江都为南中胜地,山水文秀,扬名海内,炀帝与后妃人等,朝赏夕宴,不暇细表,好容

  • 卷之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一二○申光绪七年十一月八日一一三一○-二·佚名

    新竹知县徐,申覆岑巡抚:县署自行买给灯油,并无取之于差役,差役亦无需索之弊同知衔、台北府新竹县知县,为申覆事。本年十一月初五日,蒙宪台札开:「照得本部院访闻:台湾各县衙门(云云照文叙至)毋违,特札」等因

  • 卷五十一·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五十一      宋 苏辙 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八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 汪俊传·张廷玉

    汪俊,字抑之,江西弋阳人。父亲王凤进士出身,曾做过贵州参政。汪俊自己考中弘治六年(1493)会试第一名,初任庶吉士,升编修。正德年间,参加编写《孝宗实录》,因为不附合刘瑾、焦芳,被调到南京当工部员外郎。刘瑾、焦芳垮台后,他被

  • 卷二·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春二月翰林院编修曹禾吏科掌印给事中王承祖各疏请皇上东巡命廷臣集议翰林院编修曹禾题为恭请皇上登封岱宗以告成功以昭盛德事【臣】闻祀典国之大事帝王事天明事地察于是乎神

  • 隐公卷二(起二年,尽四年)·何休

    二年,春,公会戎于潜。(凡书会者,恶其虚内务,恃外好也。古者诸侯非朝时不得逾竟。所传闻之世,外离会不书,书内离会者,《春秋》王鲁,明当先自详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故略外也。王者不治夷狄,录戎者,来者勿拒,去者勿追。东方曰夷,南方曰

  • 泾野子内篇卷五·吕柟

    解梁书院语东鲁光祖因述西渠为御史时事先生曰眞御史也所行皆经术今安得有斯人乎问崔洹野曰其人聪敏毎见之得闻所未闻不觉除去惰心葢博古通今之士也问穆庵曰虽好佛学然其行则忠信端正士也问马柳泉曰温恭纯良通达国体

  • 卷一上·吴澄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一上     元 吴澄 撰曲礼【吕氏大临曰曲礼礼之细也礼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中庸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曲礼者威仪之谓经礼盖若祭祀朝聘飨燕冠昬丧纪之礼今仪礼是也曲礼盖以小大尊卑亲疎长幼并

  • 基础学问总检点·胡兰成

    准绳是随处生出来的批评现代社会,要从建造现代社会所依据的基础学问:数学、物理学与西洋哲学批评起。这三门学问的精密程度如何?其于物于人的真切如何?其造形的经过如何?文明必是绝对精密的,如宋玉赋美人,“增之一分则

  • 春秋説卷二十七·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定公上元年春王先君不得正其终则嗣君不得正其始鲁盖有之矣而首年皆以正书公独无正何哉君位旷也夫正者王之所为天子班之诸侯禀之朝防庙谒出政布令于是乎用之所以谨人时之端严天道之奉也昭公薨太子衍废而

  • 卷十二·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十二宋 王昭禹 撰州长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之灋【治直吏反】【乡大夫以智帅人为主故所掌先政以政者帅人而正之智之事也州长以善道人为王故所掌先教以教者道人而化之善之事也有教则不可以无治故

  • 入阿毗达磨论卷下·佚名

        塞建陀罗阿罗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取有四种。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即欲瀑流加无明名欲取。有三十四物。谓贪嗔慢无明各五疑四缠十。即有瀑流加无明名我语取。有四十物。谓贪慢无明各十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