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汤编卷第四
会稽沙门 心泰 编
天台沙门 真清 阅
梁
都建康。起武帝壬午。尽敬帝丁丑。凡四主。五十六年。
武帝
帝讳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里人。萧姓。帝登极。思与苍生同契等觉。共会徧知。垂拱临朝。盛敷经教(三宝记)。【标】天监元年。宝志至阙。甚尊宠之。诏曰。迹居尘俗。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焚浸。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已上。谈其隐沦则遁仙高者。岂得以俗法常情空相拘制。自今随意行化。勿得禁止(本传)。二年。法云寺云光法师讲经。天雨宝花。帝意其证圣。夜於含光殿焚疏请宝志偕云光斋。翌日志独赴。帝异之(僧史)。【标】三年四月八日。帝率道俗二万余人升重云殿。舍道奉佛。亲制愿文。帝於本第立光宅寺。铸金铜大佛。九年。於钟山建大爱敬寺。供给千僧。四时讲论。十年。郝骞等往天竺迎旃檀像。其王模刻一像付骞。是年还。帝迎至太极殿。建斋度僧。大赦断杀。帝自是蔬饭屏欲(通鉴)。十三年。宝志将示寂。诣内殿别帝。帝大惊。因谓曰。朕寿几何。志不答。指头及颈而出。及入灭。帝为建塔锺山寺。曰开善。十八年四月八日。帝请慧约法师於等觉殿。屏衮服。衣田衣。受菩萨戒。普通庚子七月。菩提达磨至广州。刺史表闻。帝遣使迎。十一月至金陵。对旨不契。遂渡江入魏。大通元年造同泰寺成。帝幸寺舍身三日。中大通元年。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行清净大舍。为四众开涅盘经题(通鉴僧史)。大同四年。改造长干寺。设无碍法喜食。七年。帝幸华林园。讲金字般若三慧经(稽古略)。帝在位四十九年。奉佛遵法。断酒禁肉。虽居暗室。常理衣冠。暑月未尝褰袒。造光宅.同泰等五寺。常供千僧。制诸疏论。妙理可观。有净业。赋年八十六卒(释监)。
简文帝
帝讳纲。字世缵。或云字六通。武帝第三子。大宝元年四月八日诏度人出家。亲制愿文。略云。弟子萧纲以此建斋度人功德。普度六道四生出离爱欲。永拔无明。修习般若。为真佛子(弘明集)。【标】帝委心妙法。徧览玄章。撰法集记二百卷。法宝联璧四百余篇。造资敬.报恩二寺(辨正录)。
元帝
帝讳绎。字世诚。武帝第七子。【标】为湘东王时。舍宫造天宫寺。请法聪居之。修崇佛事。即位於江陵。改元承圣。尝着书曰金楼子。
萧统
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卒谥昭明。【标】五岁徧诵五经。天性好佛。於东宫立慧义殿。招延天下名僧居之。谓之法集之所。凡释部经论披览略徧。撰次法事仪注及立三谛等义。自出宫二十年。不畜声乐。唯以法为乐。感疾而终。天下哭之如丧其亲(梁史)。
邵陵王
王。讳纶。武帝子。上启云。纶闻如来严相巍巍架于有顶。微妙色身荡荡显乎无际。假金轮而启物。托银粟以应凡。砥般若之利刀。收涅盘之妙果。泛生死之苦海。济常乐於彼岸。故能降慈悲云垂甘露雨。七处八会教化之义不穷。四谛四时利益之方无尽。使稠林邪见之人景法门而无倦。渴爱聋盲之士慕探颐而知回。道树始於迦维。德音盛於京洛。资此三明照迷途之失。凭兹七觉拔长夜之苦。属值皇帝菩萨应天御物负扆临民。垂无碍辨以接黎庶。以本愿力摄受众生。故能随方逗药示权显因。崇一乘之旨。广十地之基。是以万邦回向俱禀正识。幽显灵祗皆蒙诱济。人兴等觉之愿。物起菩提之心。臣昔未达理源。禀承外道。如欲须甘果翻种苦栽。今启迷方粗知归向。受菩萨大戒。戒节身心。舍老子之邪风。入法流之真教。伏愿天慈曲垂矜许(弘明集)。【标】尝舍宫建寺(今武昌铁佛寺)。
建安王
王讳纬。武帝第八子。齐建武中有沙门僧护。於剡县石城山见崖间有光。於是镌为弥勒佛像。才成佛面。护亡。齐末沙门僧淑继其功亦未就。梁武帝举兵东下。以费用不给。建安王取襄阳铜佛毁以为钱。王刺江州。忽感恶疾。天监六年始丰令吴郡陆咸梦僧三人谓咸曰。建安王感疾未瘳。能治剡县石像必愈。咸经年稍忘。俄又遇僧谓曰。建安王事犹能忆否。僧忽然不见。咸大感悟。遂以白王。王即召定林寺僧佑律师。以金与之令任像事。【标】天监十五年毕功。座高五丈。佛身十丈。像成之后王疾即瘳。初晋沙门昙光至剡山石室宴坐。有虎蟒造前。光为授戒而去。又有山神盛饰而来。光为说法。於是光建伽蓝曰隐岳。同学于兰复创寺其旁曰玄化。护又建剎曰石城。三寺鼎立(刘勰石像碑.高僧传)。
陆倕
倕仕至尚书吏部郎中。与兄僚佐并有美名。号三陆。【标】天监初。与刘孝绰等为龙门之游。尝撰志法师塔铭。略曰。法师自说姓朱名宝志。混迹乱词。居无常所。衣服饮食舛驳不恒。宋泰始中出入锺山。往来都邑。未知其殊异。宋齐之交稍显灵迹。被发徒跣负杖挟镜。或征索酒肴。或数日不食。修短安危多所发擿。於是声驰远近。竞设祀供。其所居地士民成群。齐武帝谓其诳耀。收付建康狱。防守幽固。而旦日仍见游行市道。居肆咸惊传以相告。县即搜求而犹在员户。其夜又语狱吏。门外有两舆食来。汝可取之。既而文慧太子文宣王修供食。事闻武帝。深用悔服。迎入内苑。厚加尊遇。中大同丙寅十二月六日中夜化於华林园之佛堂。铭曰。欲化毗城。金粟降灵。将宾踰国。玉女托生。屈体申教。显用藏名。猗与大士。权迹帝京。绪胄莫详。邑居罕见。譬彼涌出。犹如空现。哀兹景象。愍此风电。将导舟梁。假我方便。言无成则。服匪恒伦。或标异众。乍显同人。坐亡立在。析体分神。有敦有化。无迹无津。形烦心寂。外荒内辨。观往测来。睹微知显。动足墙立。发言风偃。徒识灵奇。莫究深浅。业穷难绍。因谢弗援。慧云昼歇。慈灯夜昏。金棺未毁。合窟方存。吁嗟冥默。归此玄门。
傅翕
翕。字玄风。义乌人。以齐明帝建武四年五月八日生傅宣慈家。娶刘氏。生子曰普建.普成。西域沙门嵩头陀命翕临水观影。乃见圆光宝盖。翕笑而悟。乃至义乌松山结庵双梼树间。自号双林当来下生善慧大士。令弟子奉书诣阙。称武帝为国主救世菩萨。诏报曰。大士为度众生。欲来随意。帝预勑锁门以观其意。大士袖出木槌。一扣诸门尽开。乃见帝於善言殿。谒者赞不拜。直上御榻对语。设斋食竟。出钟山。坐定林松下。大士东归建寺写经。三至京师。以度道俗不可数计。大士一日披衲顶冠靸履见上。上问曰是僧耶。大士以手指冠。是道耶。以手指履。是俗耶。以手指衲衣。大士於山中行道。常见七佛在前。维摩在后。唯释迦常与大士语。大士示寂七日。县令陈钟耆来礼敬。传香之次犹反掌众香。举众惊异。勑徐陵撰碑山中。【标】大士尝着心王铭行世(本传)。
刘勰
勰。字彦和。东菀人。为通事舍人。昭明重之。凡寺塔碑碣皆其所述。是年表求出家。赐名慧地。有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南史)。
何点 胤
点。字子皙。偃之子。尚之之孙。点明目秀眉容貌方雅。不以门户自矜。菜食不饮酒。宋泰始末征为太子洗马。齐初累征中书侍郎。并不就。梁武帝与点有旧。征为侍中。亦不起。与陈郡谢沦.吴国张融.会稽孔德璋为莫逆友。点门世信佛。弟胤。字子季。仕齐为建安太中。迁尚书令。入钟山定林寺听讲内典。其业皆通。【标】胤以会稽山多灵异。往游焉。居若耶山云门寺。二兄求点并从栖遁。世号点为大山。胤为小山。求为东山。曰何氏三高。胤乃移还吴。至虎丘西寺讲经论学。常禁杀。有虞人逐鹿。鹿径趋胤所伏而不动。又有异鸟如鹤集讲堂驯狎。点胤并建大义。申明佛法(南史)。
沈约
约。字休文。吴郡武康人。不饮酒。少嗜欲。居处俭素。立宅郊阜。尝为郊居赋以序其事。仕至尚书仆射。谥曰隐。【标】尝着忏悔文。略曰。弟子沈约。稽首上白诸佛众圣。约自今生以前。至於无始。罪业参差。固非词像所算。识昧往缘。莫由证举。爰始成童。有心嗜欲。不识慈悲。莫辨罪报。又追寻少年。血气方壮。习累所缠。迁怒过直。厉色严声。终朝纷扰。薄暮不休。前念甫谢。后念复兴。尺波不息。寸阴骤往。愧悔攒心。罔知云厝。今於十方三世诸佛前。现在众僧大众前。誓心克己。追自悔责。又着中食论一卷。谓一则势利荥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皆使心神昏惑不能得道。故圣人禁此三事。有千僧会愿文.慈悲论.礼佛愿疏.舍身等文(弘明集)。
陶弘景
弘景。字通明。秣陵人。母霍氏。梦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家。已而有娠。生弘景。宋末为诸王侍读。齐永明中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止句容句曲山华阳洞天。号华阳真人。与梁武有旧。国家每有大事无不咨询。时谓山中宰相。年八十五无病而逝。谥贞白先生。尝建菩提白塔于三茅山。【标】又梦佛授记名胜力菩萨。乃诣酇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临终不用沐浴。以大袈裟覆衾上蒙手足。弟子遵之。弘景撰书曰。真诰有云。清虚裴真人有弟子三十四人。其十八人学佛道。紫阳周真人弟子十五人四人解佛法。桐栢山王子乔弟子廿五人。八人学习佛法(梁书并三武论)。
阮孝绪
孝绪。陈留人。年十三通五经。十六丁家难。终丧入钟山听讲。尝以鹿林为精舍。环以林池杜绝交游。世罕得见。唯与裴子野交好。既卒。门人谥曰文贞处士。尝拟刘歆七略。遂着七录。载内外图书。其六曰佛法录(南史)。
庾诜
诜。字彦宝。新野人。幼聪警。通经史。性嗜林泉。蔬食布衣不治生业。武帝起兵诏为平西府记室。普通间诏为黄门侍郎。皆不就。晚年遵释教。宅内建道场。六时礼诵。【标】忽於夜后见一道人自称愿公。呼诜为上行先生。授香而去。后四年。愿公复来云。不可久住。言终而亡。举室咸闻空中唱上行先生已生阿弥陀佛国矣。武帝敬之。称贞节先生(南史)。
到溉
溉。字茂灌。到彦之曾孙。为吏部尚书。家居蔬食。虚室草床。旁无姬侍。朝夕从僧礼诵。武帝为月致三净馔。所得俸禄皆充蒋山二寺。及卒。颜色如生。屈二指而逝(梁史)。
江淹
淹。字文通。齐武帝朝除侍郎。天监中迁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标】着无为论。略曰。有奕叶公子造无为先生之门问曰。先生智德光融。道义清远。无学不窥。无事不达。至如释迦三藏之典。李君道德之书。宣尼六艺之文。百氏兼该之术。实万古之师范。一时之高士。先生乃嘉遁卷迹养德不仕。实缙绅之所鄙。先生笑而应之曰。吾闻大人降迹广树慈悲。破生死之樊笼。登涅盘之彼岸。阐三乘以诱物。去诸相以归真。有智者不见其去来。有心者莫知其终始。使得湛然常住。永绝殊途。无变无迁。长祛百虑。恬然养神。以安志为业。欲使自天佑之言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亦何鄙乎。子其得之吾何失之。公子恧然逡巡而退(弘明集)。
何敬叔
敬叔。东海人。仕梁为长城令。清廉不受礼遗。夏节至。忽榜门受饷。数日中得米一千斛。悉以代贫人输徂。尝得栴檀制为佛像。而无圆光。因梦沙门杖锡来曰。何家有桐盾可求。翌日买之。何曰。君胡得知。敬叔以梦告。何氏惊喜。遂与之(南史并感通录)。
后梁
都江陵。三主。三十三年。
宣帝
帝讳察。昭明太子第三子。即位改元大定。召僧迁为荆州大僧正。帝初封岳阳王。尝镇越州。重修砖木二塔。先是沙门昙彦与许询同造此塔。未就而询亡。至是彦年百二十岁。预告门人曰。许玄度来也。察至镇。便诣寺访塔。彦出召之曰。许玄度来何暮。昔日浮图【标】今如故。彦遂以三昧力加之。察即悟前身为许玄度也。乃增广其故宇。为母宝林夫人祈福。故号宝林寺(寺记并释监)。
明帝
帝讳岿。即位改元天保。於荆州造天皇.陟屺.大明.宝光.四望等寺(辨正录)。
佛法金汤编卷第四
天台释如惺重校
猜你喜欢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四·善月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下·佚名 佛说六道伽陀经·佚名 卷第十三·佚名 卷五十四·佚名 卷五十二(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四·牧云通门 菩萨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佚名 拟致锡兰摩诃菩提会书·太虚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六卷·佚名 叹无为品第三十·佚名 阿育王经 第十卷·佚名 梵网合注卷第三·智旭 评沈译克鲁泡特金的人生善行学·太虚 卷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