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十四回 统三军广平奏绩 复两京李泌辞归

  却说肃宗既宠张良娣,又因良娣在灵武时,产下一儿,取名为佋,即封兴王,子以母贵,也得肃宗钟爱,与他子不同。张良娣恃宠生骄,竟欲把两三岁的小儿,作为将来的储贰,第一着欲陷害广平王,第二着欲陷害建宁王。府司马李辅国,本是飞龙厩中的阉奴,以狡猾得幸,及见良娣专宠,复曲意奉承,讨好良娣。良娣正好引为帮手,构陷二王。建宁王倓,素性任侠,看不上良娣等人,尝私语李泌道:“先生举倓掌兵,俾尽臣子微忱,倓很是感激。但君侧有一大害,不可不除。”泌问为谁?倓说是张良娣。泌摇首道:“此非人子所宜言,愿王忍耐为是。”倓不以为然,有时入见肃宗,必劝肃宗勿信内言,并请速立太子。别人可请,倓不宜请。肃宗听过了好几次,乃乘李泌入见,便垂问道:“广平为元帅逾年,今欲命建宁专征,又未免名分相等,朕欲即立广平为太子,卿意以为何如?”泌答道:“军事倥偬,应即区处,若陛下家事,总须禀命上皇,否则陛下即位的苦心,何从分说呢?”肃宗道:“卿言亦是,容朕三思后行。”泌退回元帅府中,转告广平王俶。俶即入谒,凑便陈请道:“陛下尚未奉晨昏,臣何敢入当储贰?”肃宗慰谕数语,乃将建储事暂行搁起。李泌奏阻建储,或谓储位未定,因启张李狡谋,然试问从前已立之太子,亦如何废死?以此咎泌,殊非正论。

  至禄山已死,肃宗以首逆既殄,大乱可平,索性把建宁专征的问题,也搁着不提。倓有志靖乱,一再进谏,且直陈道:“陛下若听信妇寺,恐两京无从收复,上皇无从迎还了。”语太激烈,适致杀身。看官!你想这数句言论,叫肃宗如何忍受得住?还有张良娣李辅国二人,得闻此言,怎能不恨到极点,互肆毒谋?当下由良娣先入,辅国继进,一倡一和,只说倓时有怨言,尝恨不得为元帅,谋害广平。此时的肃宗,正将倓叱退,余怒未息,怎禁得火上添油?凭着一腔怒气,立下手谕,把倓赐死。倓是个傲气的人,要死就死,竟仰药自尽。至李泌得知此事,意欲入谏,已是无及,可惜一个贤王,死得不明不白,含冤地下。广平王俶,怀了兔死狐悲的观念,密与李泌商量,欲去辅国及良娣,泌劝阻道:“王不惩建宁的覆辙么?能尽孝道,自足致福。良娣妇人,不足深虑,但教委曲承顺,包管前途无碍了。”始终劝人以孝,李长源不愧正人。俶闻言乃止。

  只肃宗信谗杀子,尚未觉悟,忽由太原递到贼警,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太行,高秀岩自大同,牛廷玠自范阳,共引贼十万名,入寇太原,肃宗才惊讶道:“我道禄山已死,可无后患,哪知贼势越发猖獗哩。”说罢,急召泌入议。泌奏道:“太原有李光弼,才足拒贼,请陛下勿忧!但陛下宜速幸凤翔,示意进取,方能振作士气,驯致中兴。”肃宗点首道:“朕当择日起程了。”言未已,又接睢阳警报,伪河南节度使尹子奇,受安庆绪命,率妫檀二州贼兵,及同罗奚众,共十三万人,进逼睢阳,肃宗又惊慌起来,泌又道:“睢阳太守许远,忠义过人,当能死守。且张巡方移守宁陵,巡远亲如兄弟,宁陵睢阳,相隔不远,互相援应,谅可支持,俟郭子仪收复河东,再去援他未迟。”肃宗道:“两处无虞,朕即当往幸凤翔,劳卿整顿军装,待朕下令启行。”泌乃退出。越数日,报称军装已备,请即启跸,肃宗逐日延宕,专候两路消息,藉决行止。

  已而太原驰入捷书,李光弼用诈降计,令贼缓攻,暗中窟地道至贼营,出贼不意,内外攻击,俘斩万余人,思明退去,余贼可无虑了。肃宗方决幸凤翔,启行诏下,又接睢阳捷报,张巡自宁陵援睢阳,与许远合兵,共得六千八百人,远守巡战,连擒贼将六十余,杀贼二万,贼将尹子奇夜遁,睢阳已解围了。本回宗旨,在收复两京,此外战事,只可用虚写法,否则宾主不分,如何醒目?肃宗大喜,遂启驾至凤翔。陇右河西西城安西各兵士,依次来会。江淮租赋,也陆续解到。原来永王璘叛乱后,经广陵太守李成式,招降叛将季广琛,叛党解散。永王璘溃走鄱阳,为江西采访使皇甫侁擒住,诛死了事。了过永王璘。江淮复安,运道无阻。

  李泌遂请如前策,北攻范阳。肃宗道:“大兵已集,正应捣贼腹心,卿反欲迂道西北,往攻范阳,岂非忽近图远么?”泌答道:“现时所集各兵,统是西北戍卒,及诸胡部落,性多耐寒畏暑,若用他锐气,克复两京,原是易事,但贼率余众,遁归巢穴,关东地热,春气已深,各军必困倦思归,贼却得体兵秣马,静俟各军去后,再行南来,岂不可虑?所以臣请先行北伐,用兵寒乡,扫除贼穴,永绝祸根,贼进退失据,一鼓聚歼,不但两京可取,天下也从此太平了。”彼时肃宗若用泌言,不致有思明之乱。肃宗道:“朕非不从卿计,惟朕定省久虚,急欲先复西京,迎还上皇,聊申子道,不能再待北伐,幸卿原谅!”

  泌乃趋出。

  适郭子仪遣使奏捷,逐去贼将崔乾祐,平定河东。肃宗遂进子仪为司空,兼天下兵马副元帅,出攻西京。子仪即遣子郭旰,及兵马使李韶光,大将军王祚济河,进破潼关贼兵,斩首五百级,正拟乘胜入关,忽由安庆绪遣到援兵数万,截击郭旰。旰与战大败,死亡万余人。李韶光王祚先后战死,蕃将仆固怀恩,保旰渡渭,退守河东。天下不如意事,重迭而来,节度使王思礼,调镇关内,贼将安守忠等入寇,思礼遣将出战,为贼所败,退保扶风。守忠追蹑至太和关,去凤翔仅五十里,凤翔大骇,飞诏郭子仪入援。子仪星夜奔赴,中途遇着贼将李归仁,奋力杀退,至西渭桥,与王思礼合军,进屯潏西。贼将安守忠李归仁,也联兵驻清渠,彼此相隔里许,相持七日。子仪等持重不战,守忠想了一个诱敌计,假意退兵,那时子仪亦堕贼计中,督兵追击,约行数里,才见贼骑倚山背水,摆成一字长蛇阵,子仪令攻贼中坚,不意贼兵首尾,分作两翼,夹击官军,官军不能相顾,四散奔逃。子仪亟率仆固怀恩等,断住后路,让败军先走,自己随战随退,还保武功。为子仪留身分,故不肯大书败状。随即单身诣阙,乞请自贬,乃降为左仆射。

  是时山南东道节度使鲁炅,困守南阳,屡为贼将田承嗣等所围,粮尽援绝,突围走襄阳。河东节度副使,兼上党长史程千里,出击贼将蔡希德,马踬被擒。灵昌太守许叔冀,为贼困住,拔众走彭城,睢阳数次却贼,数次受围,贼将尹子奇誓破此城,城中兵少食尽,势亦垂危。再作总括语,均见笔法。肃宗屡闻败警,焦灼的了不得,且因贼兵逼近,无暇他顾,只好委任郭子仪,决计再攻西京,当下大飨将士,一一慰勉。且特语子仪道:“功成与否,在此一举,愿卿竭忠尽智,无负朕望。”子仪道:“此行不捷,臣必捐生。但有两大要事,请陛下施行。”肃宗问是何事?子仪一一说出,一是请元帅广平王俶,亲自督师,一是请征兵回纥,同往击贼。肃宗准如所请,遂令广平王调集朔方西域等军,大举出征,一面驰使回纥,乞即发兵入援。

  回纥怀仁可汗子磨延啜,嗣父登位,号葛勒可汗,有意和唐,立遣太子叶护等,率精兵四千余人,驰至凤翔。当由肃宗引见,厚礼款待。且令广平王俶,与叶护相见,约为兄弟。叶护大喜,称俶为兄,于是共得兵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出指长安。到了城西香积寺旁,连营为阵。李嗣业统前军,王思礼统后军,郭子仪统中军,长安贼亦倾寨出战,共约十万人,与官军南北对垒。贼将李归仁拨马舞刀,出来挑战,前军各奋力接仗,战不多时,那归仁故态复萌,佯作败退状,驰回本阵。官军乘胜追上,直薄贼垒,谁料归仁翻身出来,把刀一麾,贼阵中有名悍卒,统持着大刀阔斧,恶狠狠的截杀官军。官军猝为所乘,自相惊乱。李嗣业在后督战,见部下逐渐溃退,不禁大愤道:“今日不委身饵贼,我军尚有生望么?”说着,即将铁甲卸去,持了一柄纯钢铸的长刀,纵马向前,大呼奋击,刀光过处,贼头纷纷落地。归仁舞刀来迎,嗣业刀长手快,乱劈过去,喝一声着,已将归仁头盔劈落。归仁披发逃回,贼亦随却。嗣业再接再厉,身先士卒,杀入贼阵。回纥叶护,也率众随上,趁势捣贼,贼众遂乱。力写嗣业。郭子仪知贼多诈,令仆固怀恩带领锐卒,防护辎重,果然贼后军抄至官军阵后,前来掩袭。怀恩驱军杀出,一阵横扫,好似风卷残云,立将贼兵驱尽。子仪思礼两军,一齐出击,那嗣业带着前军,与回纥健卒,已洞穿贼垒,从前面杀到后面,会集全师,再行夹攻。自午至酉,斩首六万级,安守忠李归仁等,到此也不能再战,弃甲曳兵,逃回城中。入夜尚嚣声不止。广平王俶,见全师大胜,鸣金收军。仆固怀恩叩马进言道:“贼今夜必弃城出走,请元帅下令穷追。”俶摇首道:“军力已疲,不宜轻进。”怀恩又道:“战尚神速,可进即进,大帅如虑各军劳苦,怀恩愿率三百骑,追缚贼首,归献麾下。”余勇可贾。俶复道:“将军战了一日,也未免吃力,且回营休息,明日再议!”怀恩不便再争,怏怏而退。

  各军俱归宿营中,到了次日,俶正升帐发令,已有侦骑来报,贼将安守忠李归仁,与张通儒田乾真等,均已弃城遁去。俶乃整军入城,百姓扶老携幼,争来迎接,夹道欢呼,喜极而泣。至俶入城安民,回纥叶护,向俶请求,欲如前约。原来肃宗召见叶护时,曾与面约,谓克复西京,土地人民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回纥援兵只有四千,何足平贼,况欲借外力以平内乱,后患亦多,肃宗遽以是为约,何其愦愦?叶护见京城已复,当然如约要求,俶无法推辞,只好向叶护下拜道:“今始得京师,若遽行俘掠,东京必望风生怖,为贼固守,不可复取了。愿至东京后,始遵前约。”说亦谬误。叶护下马答拜道:“当为殿下径往东京。”言已,复上马出城,驻营待命。俶留京抚阅三日,军民胡羌,罗拜道旁,相率叹美道:“广平王真华夷共主呢。”亦属过誉。

  捷报到了凤翔,肃宗大喜,百官入贺,即日遣中使啖庭瑶入蜀,奏白上皇,表请东归。一面命左仆射裴冕入西京,祭告郊庙,宣慰百姓。且调嗣虢王因留守西京,令广平王俶东出平洛,惟行军长史李泌,召还行在,不必东行。泌驰还凤翔,入谒肃宗,肃宗慰劳数语,即接说道:“朕已表请上皇东归,朕当退居东宫,仍循子职。”泌忙答道:“上皇未必东来了。”肃宗惊问何因?泌答道:“陛下正位改元,已经二载,今忽奉此表,转使上皇心疑,怎肯即归?”肃宗爽然道:“朕知误了,今且奈何?”泌从容道:“陛下放心,臣当另草大臣贺表,请上皇东归便了。”肃宗即命左右取过纸笔,嘱泌草表。泌不假思索,一挥即就,捧呈肃宗过目。肃宗瞧着,系是群臣署名,略说:“自马嵬请留,灵武劝进,及今收复京师,皇上无日不思定省,请上皇即日回銮,以就孝养”云云。结末数语,尤说得情词迫切,悱恻动人。肃宗不觉泣下,立命中使奉表入蜀,且留泌宴饮,同榻寝宿。泌乘间乞归道:“臣已略报圣恩,今请许作闲人。”肃宗道:“朕与先生同忧,应与先生同乐,奈何思去?”泌答道:“臣有五不可留,愿陛下听臣归去,赐臣余生。”肃宗问道:“何谓五不可留?”泌答道:“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亦太奇,有此五虑,所以不可复留。”这也是知彼知己之论。肃宗笑道:“夜已深了,先生且睡,缓日再议。”泌又道:“陛下与臣同榻,臣且尚不得请,况异日在御案前呢。陛下若不许臣去,便是要杀臣了。”语足惊人,然确是阅历有得之言。肃宗惊诧道:“先生何疑朕至此?朕非病狂,何至妄杀先生?”泌凄然道:“陛下不欲杀臣,臣尚得求去,否则臣何敢再言?且臣恐杀身,并非疑及陛下,就是这五不可呢。臣思陛下待臣甚厚,臣且未得尽言,他日天下既安,臣未必常邀圣眷,那时还好尽言么?”肃宗道:“朕知道了。先生屡欲北伐,朕不肯从,所以介意。”泌答道:“非为此事,乃是建宁一事哩。”肃宗道:“建宁过听小人,谋害乃兄,欲夺储位,朕不得已赐死,先生岂尚未闻么?”泌又道:“建宁若有此心,广平王当必怀怨,今广平每与臣言,痛弟含冤,一再泪下,且陛下前日,欲用建宁为元帅,臣请改任广平王,建宁果欲夺嫡,应恨臣切齿,为什么视臣为忠,益加亲善呢?”肃宗听到此语,也忍不住泪,且泣且语道:“先生言是,朕亦知悔了。但事成既往,朕不愿再闻。”泌又道:“臣非咎既往,乃欲陛下警戒将来。从前天后错杀太子弘,次子贤内怀忧惧,作《黄台瓜》词,中有二语云:‘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陛下已经过一摘了,幸勿再摘!”肃宗愕然道:“朕不至再有此事。先生良言,朕当书绅。”泌又说道:“陛下能时常留意,何必多存形迹,此事已蒙俞允,臣愿毕了,只请陛下准臣还山。”肃宗道:“且待东京收复,朕还都再议。”泌乃无言。看官听着!这番密陈,虽是泌明哲保身,但也为广平王起见,他恐张李再行构难,诬害广平,所以殷勤陈情,启沃主心,这真是苦心调停,保全不少哩。应该赞扬。

  转眼间由秋经冬,睢阳急报,似雪片相似。肃宗促邻郡速援,且特饬同平章事张镐,出任河南节度使,驰援睢阳。幸喜平洛大军,沿途顺手,屡献捷音,华阻弘农,次第平复,并献入俘囚百余人,肃宗命一律斩首。监察御史李勉入谏道:“今元恶未除,海内枭桀,多半为贼所胁污,闻陛下龙兴,方思革面洗心,沭浴圣化,若概从骈戮,恐反驱令从贼,诛不胜诛了,愿陛下三思!”肃宗乃下诏特赦,远近闻风归附。贼将张通儒等,败奔至陕,安庆绪悉发洛阳兵众,令严庄为统帅,往援通儒,步骑合计十五万,共拒官军。郭子仪等长驱直进,到了新店,前面正遇着大队贼兵,依山列营,气势颇盛。子仪颇以为忧,即与回纥叶护商议,令率回纥兵绕出山后,袭击贼背。叶护依计而行,子仪乃麾兵攻贼,贼仗着锐气,由高趋下,猛扑官军。官军前队多伤,逐步倒退。蓦闻得山上鼓响,有数十支硬箭,射入贼中。贼众回首惊顾道:“回纥兵到了!”随即骇走,子仪与回纥叶护,先后夹攻,杀得贼兵东倒西歪,尸骸遍野。严庄张通儒等,落荒东走,连陕城也不及顾了。子仪遂请广平王俶,乘胜入陕城,再命仆固怀恩等,分道追贼,如入无人之境。严庄奔入洛阳,狼狈得很,庆绪本视酒如命,每日深居简出,狂饮不休,一切军务,全靠严庄主持。庄既败还,庆绪当然惊惶,急与庄商议对敌。庄已垂头丧气,想不出甚么法儿,好多时献上一策,乃是一个“走”字。庆绪依计而行,遂聚集党羽,夤夜出奔,唐将哥舒翰程千里等,从前陷入贼中,至此一并杀死,便匆匆出后苑门,逃向河北去了。

  捷书到陕,广平王俶,率大军驰入东京,回纥兵争先拥进,肆行劫掠,可怜洛阳城内的百姓,前次已遭贼蹂躏,此番复遇夷掠夺,儿啼女散,家尽财空,骚扰了两昼夜。回纥兵心尚未足,纵掠如故,郭子仪看不过去,请命广平王,召入父老,募集罗锦万匹,酬谢回纥,才算休兵。这皆是肃宗父子贻害百姓,可叹!肃宗日夜望捷,既得好音,便拟启跸回京。李泌又固请还山,肃宗不许。适值啖庭瑶自蜀驰归,呈上上皇手诰,竟欲终老剑南,不愿东归,肃宗未免忧虑。越数日,赍奉群臣贺表的使臣,亦自成都遣还,报称上皇览表,甚是喜慰,命食作乐,下诰定行期。肃宗遂召语李泌道:“使我父子重见,全出先生大力,曷胜感慰!”泌下拜道:“两京收复,上皇归来,臣报德已毕了。但望陛下加恩,赐臣骸骨!”肃宗尚欲挽留,经泌伏地力请,乃怆然道:“先生请起!朕暂允先生归山。”泌乃起身趋出,草草整装,便即陛辞。肃宗亲送出城,洒泪而别。一肩行李,两袖清风,飘然南行去了。到了衡山,地方官已经奉敕为泌筑室山中,并送给三品俸禄,泌乃山居自乐,不问世事。小子有诗叹道:

  范蠡沼吴甘隐去,张良兴汉托仙游,

  功成身退斯为智,唐室更逢李邺侯。

  李泌去后,肃宗即遣韦见素入蜀,奉迎上皇,一面启跸还都。临行时接得张镐急报,又未免触动悲怀,究竟为着何事?且至下回说明。    本回事实,最为杂沓,若一一分叙,便如断烂朝报相等,毫无趣味。著书人以广平出征,及李泌归隐为纲,而此外各事,俱随笔销纳,既不病繁,亦不嫌略。盖广平出征,两京始得收复,此为最大要件,不得不格外从详。李泌之出,关系甚大,不特收复两京,出自泌之参赞,即如迎还上皇,保全广平,何一非泌之力乎?外有郭子仪,内有李泌,而肃宗始得中兴,故叙述武事,处处注重郭子仪,叙述文谟,处处注重李泌,握其要而众具毕张,阅此可以知行文之法焉。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儒林二·脱脱
  卷三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脱脱
  卷十·王夫之
  通鉴续编卷四·陈桱
  宋史全文卷十二上·佚名
  卷之五十五·佚名
  卷之五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六·佚名
  第二六七呈同治九年十一月十二日一一七○一--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纪昀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中·马骕
  五 抄碑的目的·周作人
  尉迟迥传·令狐德棻
  后晋纪三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中天福四年(己亥、939)·司马光
  附录(二) 读崔述《洙泗考信录》·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出 野合·许自昌

    【霜蕉叶】〔净上〕蝶攘蜂闹。牵惹闲花草。整顿风情月调。又何愁桃源路遥。秋来相顾尙飘蓬。一片西飞一片东。夜半酒醒凭槛立。错教人恨五更风。张三郞为那阎婆息。眠思梦想。废寝忘餐。昨日纔有些儿好光景。不意又

  • ●卷第二十二·胡三省

    【汉纪十四】起昭阳协洽,尽阏逢敦牂,凡十二年。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汉三年(癸未,公元前九八年)①春,二月,王卿有罪自杀,以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班表:中尉掌徼循京师,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应劭曰:吾,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师

  • 平定三逆方略卷六十·佚名

    卷六十 平定三逆方略提要   臣等谨案:平定三逆方略六十卷,康熙二十一年奉诏修纂,恭纪平定逆藩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事。敬考实录以大学士勒德洪、明珠、李霨、王熙、黄机、吴正治为总裁官,内阁学士阿兰泰、达岱

  • ●卷二·佚名

    ○毓贤戕教记已革山西巡抚毓贤,奉旨正法,定于正月初,六日行刑。其种种恶迹,罪应当诛,恐吾人犹未周知,爰将太原传司铎信函节为抄录,俾知毓贤罪有应得,并非朝廷法纲过严也。来函云:敝处于光绪二十六年,五月间,谣言四起,六月初乃大乱

  • 进呈表·佚名

    历代纪事年表进呈表纂修历代纪事年表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王之枢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羣籍之垂训孔多道则同归而不易累代之编年维永表以条析而弥彰徵往察来本春秋而扩经中之史维风淑世参纲目而弘史中之经恪奉圣裁

  • 卷六十三·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六十三 唐 张守节 撰 申不害韩非列传第三   史记六十三 申不害者京人也【按地志云京县故城县东南二十里郑之京邑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

  • 卷二十二·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壬辰(一六五二)、大清顺治九年(永明王永历六年、鲁王监国七年)春正月癸酉朔永明王野次,鲁王次中左所。十六日(戊子)永明王次龙英,抵广南。帝于初三日至皈朝,十二日次富川,十三日次沙斗,十四日次西洋江,十

  • 废帝本纪·姚思廉

    废帝名伯宗,字奉业,乳名药王,是世祖的嫡长子。梁承圣三年(554)五月初五生。永定二年(558)二月初五,拜为临川王嗣子。三年世祖即位,八月二十六日,立为皇太子。自从梁室遭遇多灾多难,东宫烧烬,太子居于永福省。天康元年(566)四

  • 沈重传·令狐德棻

    沈重字德厚,吴兴武康人。从小聪明颖悟,与一般儿童不一样。少年时成为孤儿,居丧合于礼制。长大后,专心儒学,不远千里从师,得以博览群书,尤其通晓《诗经》、《礼记》及《左氏春秋》。梁大通三年(529),担任王国常侍。梁武帝打算

  • 赛典赤赡思丁传·宋濂

    赛典赤赡思丁,一名乌马儿,回回人,别庵伯尔之后裔。回回族语“赛典赤”,即汉语贵族之意。太祖西征时,赡思丁率千骑奉文豹、白鹘迎降。太祖命他参加宿卫军,随太祖征伐,只呼他为赛典赤而不叫他本名。太宗即位后,授他为丰、净、云

  • ●皇朝通典卷九十九·佚名

    邊防三 ○邊防三 西序畧 △西序畧 (臣)等謹按杜氏邊防典西方凡七十五國五朝續典分西及西北凡八十二國以今輿地考之諸國疆界半在伊犁回部之內以至青海西藏久為服屬餘則今古殊名舊蹟湮沒有不可詳考者恭惟我皇上聖武布昭鴻

  • 第六十三章 民主的高潮与逆流当选副总统始末·李宗仁

    一1948年3月22日下午3时我们乘飞机到达上海龙华机场,下榻励志社。亲朋故旧来访的络绎不绝。翌日招待中外新闻记者,报告我决定竞选副总统的经过,以及将来辅翊中枢、促进民主政治的诚挚愿望。 这次招待会规模很大

  • 卷二十六·陆九渊

  • 卷七十三·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七十三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春秋谷梁传注疏春秋谷梁传序○疏晋宋古文【文当本字误】亦既经传共文【共误其】致令九有之存唯祭与号【令监本误合号毛本

  • 目录·佚名

    教外别传目录卷一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卷二西天祖师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尊者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七祖婆须密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九祖

  • 宋诗钞补·管庭芬

    宋诗总集,八十六卷,清管庭芬抄补。庭芬(1797~1880)字培兰,又字子佩,号芷湘,海宁(今属浙江)人,诸生,博览群书,长于史地之学。此书意在补吴之振等人所编《宋诗钞》中有目无书者有十六家,另外对于入选《宋诗钞》中的大家详前略后的

  • 张文襄公选集·张之洞

    本书不分卷,张之洞撰。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又字香岩;清直隶南皮人。初由进士,屡膺督学典试之命。光绪七年以降,由阁学,外任督抚垂三十年。后入为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襄」。所遗著述,经潜江甘云鹏等辑为「张文

  • 梵女首意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有德女所问大乘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