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法金汤编目录

卷第一   周 昭王  穆王  孔子  列子   秦 始皇   西汉 武帝  哀帝  霍去病  刘向   东汉 明帝  桓帝  楚王  牟子   魏 曹植  朱士行   蜀 太祖  乌程侯  支谦  阚泽

卷第二   西晋 武帝  惠帝  荀勖  羊祜 刘萨诃  朱膺   东晋 元帝  明帝  成帝  简文帝 孝武帝  王导  谢安  王羲之 周玘  陶侃  高悝  郗超 王乔之(或云齐之)  习凿齿  许询  何充 准 王珣 珉  王坦之  孙绰  戴逵 颙 袁宏  刘程之  周续之  雷次宗 张野 诠  宗炳  孟顗  陶潜 罗含  顾凯之  范宁  谢尚 何无忌  桓伊   后赵 石勒  石虎   后燕 慕容垂   南燕 慕容德   前秦 苻坚   后秦 姚兴   北凉 沮渠蒙逊

卷第三   宋 武帝  文帝  孝武帝  明帝 何尚之  王玄谟  范泰 晔  周颙 谢灵运  颜延之  袁粲 何镇之   齐 高帝  武帝  明帝  萧子良 刘霁  刘歊 讦  刘虬  明僧绍 王巾  孔稚珪

卷第四   梁 武帝  简文帝  元帝  萧统 邵陵王  建安王  陆倕  傅翕 刘勰  何点 胤  沈约  陶弘景 阮孝绪  庾诜  到溉  江淹 何敬叔   后梁 宣帝  明帝

卷第五   陈 武帝  文帝  宣帝  后主 除陵  陈伯智 渊  江总   北魏 太祖  明元  太武  文成 献文  孝文  宣武  孝明 孝武  高允  杨衒之

卷第六   西魏 文帝   北齐 文宣  武成  后主  颜之推 杜弼  陆法和  魏收   后周 阂帝  明帝  武帝  宣帝 靖帝   隋 高祖  炀帝  薛道衡  李士谦 费长房  王通  辛彦之  杨素

卷第七   唐 高祖  太宗  高宗  武后 中宗  睿宗  玄宗  肃宗 代宗  德宗  顺宗  宪宗 穆宗  敬宗  文宗  宣宗 懿宗  僖宗  昭宗

卷第八 萧璃  裴寂  李师政  房玄龄 杜如晦  长孙无忌  褚亮  虞世南 褚遂良  李百药  颜师古  许敬宗 朱子奢  岑文本  闾丘胤  孙思邈 杜行顗  房融 管  张说  宋璟 李华 观  李通玄  颜真卿  齐澣 王维 缙  元德秀  杜鸿渐  元载 令狐德芬  王勃  李白  杜甫 韦皋

卷第九 韩愈  权德舆  李渤  李泌 孟简  梁肃  于頔  李吉甫 武元衡  高崇文  薛华  郑余庆 陆长源  张仲素  白居易  庞蕴 柳宗元  李翱  裴度  庾承宣 刘禹锡  李德裕  万敬儒  吴道子 杜荀鹤  李舟  陆亘  李节 裴肃  裴休  李商隐  吕岩

卷第十   梁 太祖  均王   唐 庄宗   晋 高祖  出帝   周 太祖  世宗   南唐 李昪  李璟  李煜   楚 马殷   吴越 铁镠  钱弘佐  钱弘俶   闽 王审知  王延钧  王延羲   蜀 王建   南汉 刘隐 龑  赵王镕  宋齐丘  边镐 刘煦

卷第十一   宋 太祖  太宗  真宗  仁宗 英宗  神宗  哲宗  徽宗 李昉  范质  王禹你  吕蒙正 王旦  杨亿  吕夷简  范仲淹 曾会  李沆  丁谓  王随 吕公着  王安石  司马光

卷第十二 欧阳修  赵抃  夏竦  张方平 曾公亮  文彦博  苏洵  周惇颐 程颢 颐  苏轼  苏辙  杨杰 文同  朱寿昌  张伯端  胡宿 邵雍  富弼

卷第十三 杜衍  王古  李遵勖  吕惠卿 陈师道  李觏  陈瓘  刘安世 查道  黄庭坚  晁说之  胡安国 张商英  徐俯  蒋之奇  郭祥正 秦观  林逋  尹洙  包拯 江公望  杨时  游酢  韩驹 吕正己

卷第十四   南宋 高宗  孝宗  光宗  宁宗 理宗  张浚  胡寅  张九成 吕本中  尤袤  张栻  李浩 王十明  会开  李光  李邴 冯楫  米友仁  周必大  钱端礼 史浩  钱象祖  王日休

卷第十五 朱熹  陆游  叶适  真德秀 刘克庄  陈贵谦  张镃  林希逸 郑清之  吴潜  刘谧   金 太宗  熙宗  世宗  章宗 东海侯  李之纯  移剌真卿

卷第十六   元 世祖  成宗  武宗  仁宗 英宗  晋王  文宗  顺帝 沈王  刘秉忠  王盘  程文海 赵孟俯  袁桷  虞集  揭奚斯 冯子振  柳贯  黄溍  胡长孺 韩性  欧阳玄  邓文原  张翥 杨维祯  苏大年

  佛法金汤编目录(终)

猜你喜欢
  卷第五(初诵之五)·佚名
  卷第四十二(第七诵之一)·佚名
  卷第七·宗密
  答广州某报记者问·太虚
  卷四十七(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十三、德山托钵·慧开
  卷之十一·铁壁慧机
  任孤儿教育者应具性格之商榷·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欧阳竟无
  人生进善之阶段·太虚
  隆庆闲禅师·惠洪
  卷八·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二·佚名
  卷三百七十四·佚名
  华严镜灯章·续法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巻六·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六明 李攀龙 编汉诗栢梁诗【武帝】日月星辰和四时【帝】骖驾驷马从梁来【梁王孝王武】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石庆】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卫青】刀笔之吏臣执之【御

  • 列传第二十四·魏徵

    ○炀三子 炀帝三男,萧皇后生元德太子昭、齐王暕,萧嫔生赵王杲。 元德太子昭,炀帝长子也,生而高祖命养宫中。三岁时,于玄武门弄石师子,高祖与文献后至其所。高祖适患腰痛,举手凭后,昭因避去,如此者再三。高祖叹曰:“天生长者,谁复

  • 列传第五十四·李延寿

    王杰 王勇 宇文虬 耿豪 高琳 李和 子彻 伊娄穆 达奚寔 刘雄侯植 李延孙 韦祐 陈欣 魏玄 泉GC 李迁哲 杨乾运 扶猛 阳雄 席固 任果王杰,金城直城人也,本名文达。父巢,魏榆中镇将。杰少有壮志,每以功名自许。从孝武西迁,赐爵都

  • 卷二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柯劭忞

      铁木迭儿 铁失 伯颜 哈麻 雪雪   铁木迭儿,蒙古人,普祖唆海,赠太尉,谥武烈。祖不怜吉歹,宪宗时为大将,七年伐宋,自邓州略地至江汉,赠太尉,谥忠武。不怜吉歹二子:忽鲁不花,中统初为中书左丞相,兼中书省都断事官,赠太师,谥忠献

  • 國語卷第十七·韦昭

      楚語上   1 莊王使士亹傅太子箴〔一〕,辭曰:「臣不才,無能益焉。」王曰:「賴子之善善之也〔二〕。」對曰:「夫善在太子,太子欲善,善人將至;若不欲善,善則不用。故堯有丹朱〔三〕,舜有商均,〔四〕啟有五觀〔五〕,湯有太甲〔

  • 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今献备遗卷三十八·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王守仁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人歴官南京吏部尚书守仁少有才名弘治五年与胡端敏孙忠烈同举浙江乡试十二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复除武选主事正徳元年十二月刘瑾乱政首抗疏乞诛瑾瑾大怒缚杖

  • 第七十五卷 文苑 二·缪荃孙

    江 宁 府 二 清李 敬李敬,字圣一,其先吴县人,世居六合竹墩里。祖云鹄,有笃行,尝拾遗金还客,葬苏人之客死者,使无暴露,年八十有七卒。敬中顺治丁亥进士,授行人。考选广西道御史,多所建白。出按湖广,兵燹之后,请免租税,改折黄

  • 九二九 满本堂为查无拔贡副榜举人以上出身人员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九二九 满本堂为查无拔贡副榜举人以上出身人员事致典籍厅移付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初六日满本堂为移付事。准四库全书处文称,本馆奉旨续缮四库全书三分,应派分校官六十员,遵照原奏移咨内阁、翰林院、国子监各该衙门,即将现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八 洪武十一年夏四月癸卯朔。 乙巳,宁夏卫地震,东北城垣崩三丈五尺,女墙崩一十九丈。 戊申,岁星犯键闭。 己酉,享太庙。 阇婆国王磨那陀喃遣其臣淡罔巴从等奉表,贡苾布油、红布、檀香、豆蔻等

  • 杨豹灵夫人·周诒春

    杨豹灵夫人 母氏李。名虞贞。年二十七岁。生于苏州。父李伯莲。任事东吴大学。子一。家中住址。苏州德安里。初学于日本广岛女学校。及上海中西女塾。光緖三十四年。自费游美。入乔治学校。习音乐及文学。宣统三年。

  • 读书録卷十一·薛瑄

    诚即五常之实理非五常之外别有诚也如实有是仁实有是义实有是礼实有是智是也即理而物在其中即物而理无不在如未有此宫室已有此宫室之理及有此宫室而理即在宫室之中如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及有天地万物而理即在

  • 第十四章 46·辜鸿铭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辜讲有个毫无价值观的人(原壤,孔子的同乡),孔子很熟悉,有一次他叉开双腿坐着,孔子从旁边过,也没站起来。孔子就对他说:“你年轻的时候就任性而恶劣,长大

  •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三·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九九)大品痴慧地经第八(第五后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为汝说愚痴法.智慧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时。诸比丘受教而听。佛言。云何愚

  • 俱舍论记 第二十八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二十八卷沙门释光述分别定品第八之一分别定品者。专注一缘名之为定。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所以次明定品者。贤圣品明果。智品明因。定品明缘。缘望果疎故次明定也又解依定发智故次明定已说诸智至今次

  •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佚名

    失译人名附宋录是时迦丁比丘告众会曰汝等静听吾今所说。初中竟语如佛所说言无违错。当来之世当有恶变甚可怖畏。汝等欲知我今说之来事大恐。好当勤加修精进业。吾蒙佛恩今得安隐。汝等出家宜顺佛教。人寿百岁少出多减

  • 药师经疏·温室经疏

    六是五根揵度。七是定揵度。八是见揵度。寻此人□是奢摩达多。何以知之。毗婆沙云。奢摩达多能知是义。其时入定不得咨问。入定已后迦旃延造论。第二是佛灭度后六百年中有五百罗汉。共师迦旃延造毗婆沙有百分。毗婆沙

  • 民国趣史·李定夷

    《民国趣史》,毗陵李定夷撰,国华书局(上海)出版。李定夷,字健卿,江苏武进人,著名旧体小说家。本书前有镇海轶池倪承灿“撰于春江寄庐”的序文及包醒独的“题词”。倪序云:“民国建立,四载于兹。朝野事实之足观感者固夥,社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