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

会稽沙门 心泰 编

天台沙门 真清 阅

都汴徙洛二主一十六年。

太祖

帝姓朱。讳温。宋州砀山午沟里人。父诚。以五经教授乡里。曰朱五经。黄巢起。温为先锋。后背巢归唐。僖宗赐名全忠。即位改元开平。诞节勑百官诣寺行香祝寿。【标】吴越王钱镠幼子令因为僧。赐紫衣。号无相大师。加同三十腊(五代史并统纪)。

均王

王讳瑱。字友贞。太祖第三子。即位於大梁贞明元年。东塔院沙门归序进经论会要。编入大藏。赐号演教大师(五代史并统纪)。

起太原入汴徙洛。四主。一十三年。

庄宗

帝讳存勖。姓李。其先沙陀人。自号朱耶。至其后世遂以朱耶为姓。唐懿宗以其祖赤心讨庞勋有功。赐姓名曰李国昌。国昌生克用。克用生存勖。存勖即位。改元同光。诞节勑僧录慧江.道士程紫霄入内殿谈论。设千僧斋。【标】二年勑兴化奖禅师入内咨问禅法。帝曰。朕下大梁。收得一颗无价宝珠。未有人酬价。奖曰请陛下宝看。帝以手舒朴头角。奖曰帝王之宝谁敢酬价。帝悦。奖亡谥广济大师。通寂之塔(五代史并传灯)。

起太原。都汴。二主。一十一年。

高祖

帝讳敬塘。姓石。明宗之壻。父枭捩鸡出於西夷。契丹主立敬塘为帝。改元天福。国忌勑宰臣百僚诣寺行香饭僧。永以为式。【标】汉中沙门可洪进大藏经音义四百八十卷。勑入藏(五代史并统纪)。

出帝

帝讳重贵。高祖兄。敬儒之子。开运元年勑为高祖写大藏经。奉安明圣寺以资冥福(统纪)。

起太原。都汴。二主。四年。高祖讳知远。姓刘。其先沙陀部人。

都汴。三主。九年。

太祖

帝讳威。姓郭。刑州尧山人。即位改元广顺。诞节勑宰臣百僚诣寺观建祝圣道场(五代史)。

世宗

帝讳荧。姓柴。邢州人。幼从姑长太祖家。以谨厚见称。太祖以为子。封晋王。寻即位。【标】显德元年齐州开元寺义楚法师进所撰释氏六帖。勑付史馆颁行。赐紫方袍仍加明教大师之号(高僧传)。

五代十国

据庐州。统二十八州。四世。四十六年。王杨行密。字化源。庐州人。昭宗天复二年封吴王。

南唐

据金陵。统三十五州。三世。四十九年。

李昪

昪。字正伦。自称唐建安王恪之后。吴杨行密养为子。诸子不能容。乃乞徐温冒姓徐。名知诰。后受吴禅。国号南唐。复姓李。更名昪。即李先主。升元初改徐温所建兴教寺为清凉大道场。请抚州崇寿寺休复悟空禅师居之。升元二年改瓦官寺为升元寺。又改报先院为兴慈寺(刘宋元嘉二年。文帝为高祖建寺曰报恩。唐会昌末废之。杨吴太和六年毗陵郡公徐景运为亲重建曰报先院。宋政和中改能仁寺)。昪居建康作无遮大斋七会。天竺中印度沙门进贝叶书及舍利为贽。【标】昪召僧智玄译其书并图李长者像。班之境内(五代史并金陵志)。

李璟

璟。昪长子。谥元宗。即李中主。保大中为先主造寺曰奉先(即保宁寺)。璟迁都南昌。以子从嘉守建康。璟造庐山开先寺。璟殂。从嘉嗣位(金陵志并纪载)。

李煜

煜。字重光。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及嗣位更名煜。即李后主。尝请文益禅师住报恩禅院。署号净慧禅师。迁住清凉寺。文益示寂。煜为建塔。奉全身葬於江宁县之丹阳。勑谥大法眼。塔曰无相(纪载并传灯)。【标】上元县民暴卒复苏云。至冥司。见先主曰。吾为宋齐丘所误杀。和州降者千余人。冤诉受苦。汝归可语嗣君。凡寺观鸣钟。吾苦暂休。可造一钟尤善。吾在位日曾以于阗国所进玉天王像藏于瓦官寺佛左膝。人无知者。汝以为验。煜遂诣寺取玉像。感泣无已。乃造锺於清凉寺。镌其上曰荐烈祖孝高皇帝脱幽出厄。以玉像建塔。葬蒋山(曾慥类说并珠林)。

据潭州。统三十三州。六世。五十七年。

马殷

殷。字霸图。许州人。昭宗拜为潭州刺史。梁太祖封为楚王。石门蕴禅师迁住夹山。道由潭州。王出城延接。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大道。师曰。御驾六龙千古秀。玉阶排仗出金门。王大喜。延入天册府供养(释监)。

吴越

据杭州。统十三州。四世。八十四年。

钱镠

镠。字具美。钱唐人。唐僖宗时镠率乡兵破走黄巢。昭宗拜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天复二年封越王。梁太祖封吴越王。唐庄宗赐玉册金印。年八十一。谥武肃王(纪载)。尝遣沙门清外同王弟铧往四明阿育王山迎释迦舍利塔。舟还西陵。塔夜放光。浙江如昼。王躬迎至罗汉寺。广陈供养。【标】王镇越时患目眚。梦素衣仙人言来自永嘉。明日果有永嘉僧以大士像献。言得之海潮。示梦欲归。越王见像而目即明。乃创庵曰兴福。以奉之(兴福。今圆通寺。像犹存。出统纪)。王请镜清道怤禅师住杭之天龙寺。又建龙册寺以居之。命沙门可周於天宝堂夜为冥司讲经。鬼神现形听法。赐可周金钵紫衣加精志通明之号(高僧传)。

钱弘佐

弘佐。文穆王元瓘子也。袭封吴越国王。谥忠献。【标】尝遣僧慧龟往双林启善慧大士傅公塔得灵骨十六片。如紫金色。舍利无数。乃迎灵骨并净瓶香炉扣门槌诸物至钱塘安光册殿供养。建龙华寺。以灵骨塑大士像於寺(统纪)。

钱弘俶

弘俶。文穆第九子。袭封吴越国王。谥忠懿。尝慕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中藏宝箧。箧中置印心咒。经十年讫功。布散部内(统纪)。王延衢州道潜禅师入府受菩萨戒。署号慈化。定慧禅师建大伽蓝於南山曰慧日。永明请潜居之。潜尝从王求塔下十六金铜罗汉像。王适梦十六人从潜而行。乃异而与之。此净慈所以有罗汉殿也。尝请雪窦延寿禅师开山灵隐新寺。明年迁住永明(净慈寺记)。【标】福州支提山有天冠菩萨一千眷属。王施七宝铸天冠像一千尊。仍造寺宇(支提寺记)。王因览永嘉集有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即劣之语。以问韶国师。师曰。此是教义。可问天台寂师。遂召以问。寂曰。此出智者妙玄。自唐末丧乱。教籍多出海外。於是遣使十人往日本取教典以回。为建寺螺溪。曰定慧(统纪)。王尝饭僧。问延寿曰。今日还有真僧降否。答曰长耳和尚乃定光佛化身也。此机一泄。即跏趺而逝。肉身犹存(法相寺记)。

据福州。统五州。六世。五十五年。

王审知

审知。字信通。光州人。梁封闽王。王尝延雪峰存.玄沙备二禅师入府求示心法。乃云。大王志心听取。幻化空身是大王法身。知见觉了是大王自性。观心无心从妄想起。我心自空即悟实相。已知本性则一时放下。不得别生丝毫许也。【标】王礼二师曰。吉生庆幸得逢指示。舍金二十锭。二师不受。王问玄沙曰。此一真心本无生灭。今此一身从何而有。师曰。此本源真性徧周法界。为妄想故而一点识性从父母妄缘而生。受千般苦。身有轮回。大王既知觉了。不落恶趣。但请大王频省妄念。归真合道。王作礼喜受(雪峰录)。尝建鼓山寺。请晏国师开山。玄沙示寂。为建塔。赐号宗一禅师。又请棱禅师居长乐府西院。奏额曰长庆。雪峰示疾。王命医诊视。师曰。吾非疾也。竟不服药。经月余游蓝田归。澡身。中夜入灭。初王雅隆师道。其住雪峰。为之增宇设像铸钟以严其山。优施以充其众(释监)。

王延钧

延钧。审知次子。素奉佛法。度僧一万人。由是闽中多僧。尝请罗山和尚开堂说法。升座敛衣左右顾视便下座。王近前执罗山手曰。灵山一会何异今日。师曰将谓你是个俗汉(传灯)。王请建州梦笔和尚斋。问云和尚还将得笔来也无。师曰。不是稽山绣管。亦非月里兔毫。

王延羲

延羲。审知少子。王度僧万一千人。【标】尝於城南西阜建石塔七层。功未半。光发如盖者三夕。既成。光耀际天又三夕。王生慰幸。遂额其塔曰净光。又建寺其下(稽古略)。

南平

据创州。统三州。五世。五十七年。王高季兴。

东汉

据大原。统十一州。三世。□十□年。王刘旻。

据成都。统四十八州。二世。三十五年。

王建

王讳建。贯休入蜀。以诗谒建曰。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建待以殊礼。赐禅月大师之号(手鉴)。

后蜀

据成都。统四十六州。二世。四十一年。王孟知祥。

南汉

据广州。统四十七州。

刘隐 龑

隐。上蔡人。梁封南平王。立功岭南。遂有南海之地。既卒。弟岩袭位。更名龚。又改名曰龑。即帝位。乃改国号曰汉(纪载)。【标】初龑将兴兵。命驾就灵树敏公决可否。敏前知之。手封奁子语侍者曰。王来出以似之。敏怡然坐化。王果至。闻敏已化大惊。侍者乃出奁子。王发奁得简曰。人天眼目。堂中上座。王乃请文偃继其法席。又迎至府开法(僧宝传)。

赵王镕

王讳镕。帅真定。自称赵王。尝入东院访从谂禅师。值师坐禅。镕礼拜讫。左右问师曰。列土主来。为甚么不起接。师云。你不会老僧意。这里下等人来出山门接。中等人来下禅堂接。上等人来禅床上接。不可唤大王作中下等人也。恐屈大王。王欢喜。请入内供养。师既屇城门。阖城威仪迎之。入内。师才下宝辇。王乃设拜请师上殿正位而坐。师良久以手斫额云。阶下立者是何官长。左右云乃是诸院尊宿并大师德。师云他各是一方化主。若在阶下老僧亦起。王乃咸命上殿。是日斋筵将罢。各问佛法。师运慈悲一一开悟。一日王又入东院访师。师不起。以手拍膝云会么。王云不会。师云。自小持斋今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王问师云。和尚尊年有几个齿在。师云只有一个。王云争吃得物。师云。虽然一个。下下咬着。【标】王赞师像曰。碧溪之月。青镜中头。我师我化。天下赵州(禅林类聚)。

宋齐丘

齐丘。不知何许人。徐知诰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以齐丘为谋主。后相南唐。初隐士谭景升居终南山。与陈搏为友。着化书百十萹。尝游三茅山。见齐丘有仙风道骨。出书示之。属为序。齐丘乃窃以己名行世。其六十六萹有曰。梓潼帝君尝言于受业报为邛池龙。羁於积水之下。连年旱虐。水复为泥。身既广大。无穴可容。烈日上临。内外热恼。诸鳞甲中各生小虫。咂啮困苦。一日晨凉天光忽开。五色云气浮空而过。中有瑞相。绀发螺旋金容月莹。山灵河伯万众稽首。赞叹欢喜声动天地。天香缭绕随处生春。予乃仰首哀号乞垂救度万灵。诸圣咸谓予曰。此西方大圣正觉世尊释迦文也。今以教法流行东土。随教化身将往中国。尔既遭逢宿业可脱。予乃身自踊跃。入天光中具陈往昔报应之理。世尊答言。善哉。帝子。汝於向来孝忠家国。又复悯世生护持心。因果未周仇敌相争。以人我相肆兴残忍。迁怒於物。业债当偿。今复自悔欲求解脱。汝於此时复有冤亲之想。与夫嗔恚愚痴之念否。予闻至理。心地开朗。内外罄然。如虚空住。自顾其身随念消灭。复为男子得灌顶智。予归依焉(蜀有梓潼帝君庙)。

边镐

镐初生。父母梦谢灵运入室。故小名康乐。【标】仕南唐以都虞侯。从查文徽克建州。凡所俘获皆全之。建人谓之边佛子。及克潭州。市不易肆。谓之边菩萨。既而为节度使。惟日设斋供盛修佛事。潭人谓之边和尚(五代史)。

刘煦

煦。字耀远。涿州归义人。唐昭宗天佑中为军事衙推。五代晋开运初授司空平章事。又监修国史。撰唐书。佛祖灵迹咸载之。尝撰神秀传。略曰。昔后魏末有僧达磨者。本天竺国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初来至梁。诣武帝。帝问以有为之事。不契。乃之魏。隐於嵩山少室寺而卒。其年魏使宋云於[葸-十+夕]岭见之。后门徒发其墓。但见衣履而已。达磨传慧可。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慧能云云(本传并正宗记)。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

天台释如惺重校

猜你喜欢
  指月录卷之一·瞿汝稷
  序·莲花生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佚名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太虚
  卷第二十·祖琇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义疏上·智旭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佚名
  卷一·净挺
  下卷·大珠慧海
  卷第十一(盈字号)·朱时恩
  卷第十一·道原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九卷·龙树
  卷二百一十八·佚名
  汉藏教理院训条·太虚
  劝助品第四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张生·唐圭璋

      张生,饶州(今江西上饶)举子。元符中,游太学。   雨中花慢   事往人离,还似暮峡归云,陇上流泉。奈强分圆镜,枉断哀弦。常记酒阑歌畔,难忘月底花前。旧携手处,层楼朱户,触目依然。   从来惯向,绣帏罗帐,镇效比翼纹鸳。谁

  • 第一齣~第九齣·沈龄

    第一齣 开宗【西江月】〔末上〕秋月春花似水流。等閒白了少年头。玉津金谷无陈迹。汉寝唐陵失故坵。对酒当歌须慷慨。逢场作乐任优游。红尘滚滚迷车马。且向樽前一醉休。〔问答照常〕良贾冯商。贤妻金氏。世居江夏。

  • 卷436 ·佚名

    徐照 舟中 秋气清如水,推篷夜不眠。 芦花新有雁,莎叶尚鸣蝉。 心向征途老,诗凭物景全。 渔童看月上,吹笛柁楼前。 徐照 朱可肥陈西老徐灵渊携酒饯别饮罢以周兴嗣千字文中语为韵曰谓语助 岁晚

  • 附录·虞堪

    虞堪字克用一字胜伯宋丞相允文诸孙也后家长洲隠居行义不乐仕进家藏书甚富多手自编缉其为诗清顺则丽间写山水亦有思致雅重先世手泽闻有雍公遗文虽千里外必购得之乃巳其从祖伯生遗稿亦堪所编今刻吴中(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

  • 列传第三十五 卢玄·魏收

    卢玄,字子真,范阳涿人也。曾祖谌,晋司空刘琨从事中郎。祖偃,父邈,并仕慕容氏为郡太守,皆以儒雅称。神?四年,辟召儒俊,以玄为首,授中书博士。司徒崔浩,玄之外兄,每与玄言,辄叹曰:“对子真,使我怀古之情更深。”浩大欲齐整人伦,分明姓

  • 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三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十七·徐紘

        (明)徐纮 撰    伏羌使武勇毛公传  邓廷瓉    公讳忠字允诚姓毛氏先世蜀人曾祖始徙雍之武威祖讳剰国初率众归附遂隶籍兰州洪武丙辰殁于王事考讳寳以雄勇选充总甲永乐癸已収捕沙州叛冦娄逹衮加伍长甲

  • 皇王大纪卷六十一·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敬王十一年鲁侯宋之元年晋人以宋仲几归于京师成周城毕归诸侯之戍鲁叔孙不敢逆其君之丧于干侯请见子家子子家子辞不敢使告之曰公衍公为实使羣臣不得事君若以君弟宋主社稷则羣臣之愿也凡从君出而可以

  • 台湾日记与禀启卷三·胡传

    日记(光绪十九年五月一日迄六月初一日)致邓季垂日记(光绪十九年六月初二日迄初五日)禀台湾抚、藩、臬道三大宪致张月楼日记(光绪十九年六月初六日)致张经甫日记(光绪十九年六月初七日迄十六日)神户典吉日记(光绪十九年六月十七

  • 汉纪—太祖高皇帝上之元年(乙未、前206)·司马光

    汉纪—汉高帝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 [1]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 [1]冬季,十月,沛公刘邦

  • 卷六十九巡防五·冯煦

    炮台皖省炮台,拦江矶、前江口为一路,东西梁山为一路。拦江矶、西梁山设正台官二员,前江口、东梁山设副台官二员。所有四台驻守、炮座、炮位、营制、饷章列表如左。据光绪三十一年八月营务处卷。四炮台表炮营驻守炮台座数

  • 提要·吴廷华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仪礼章句       礼类二【仪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仪礼章句十七卷国朝呉廷华撰廷华字中林初名兰芳仁和人康熈甲午举人由中书舍人厯官福建海防同知乾隆初尝荐修三礼杭世骏榕城诗

  • 难二·韩非

    一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

  • 卷第三十三·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三十三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牟尼说法蕴等者蕴是藏义具有八万四千今云八十千者唯有八万举其大数耳。钞长行释云下有二义初色摄八万法阴言法阴者阴亦是藏义此正同评家二有说下行阴摄八万法藏若

  •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九·丈雪通醉

    嗣法门人彻纲等编偈上送友還蜀丹林彩鳳涉離微,翼羽時成疾便飛,氣宇頻吞山海靜,摩天高駕白雲歸。入蜀擘破南天入峽河,凱歌聲頌冷江波,而今頓了江湖債,悔笑芒鞋喫苦多。臥佛世以眼見作膚猜,將謂公猶睡覺哉,秖為婆心傾法乳,全身放

  • 苑洛集·韩邦奇

    二十二卷。明韩邦奇撰。韩邦奇字汝节,号苑洛,朝邑 (今陕西大荔)人。正德三年 (1508)进士,累官至吏部员外郎,南兵部尚书。曾因以疏论时政,多次被诬奏怨谤,逮系寺官,屡起屡罢。韩邦奇性情刚直,尚气节,又嗜学,诸经子史及

  • 正统北狩事迹·哈铭

    记述明英宗“北狩”期间事迹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