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华严经合论

凡一二○卷。唐代李通玄撰。收于卍续藏第五册。本书为新译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内容开立十门以说明八十华严经之要义,即:(一)依教分宗,(二)依宗教别,(三)教义差别,(四)成佛同别,(五)见佛差别,(六)说教时分,(七)净土权实,(八)摄化境界,(九)因果延促,(十)会教始终。李通玄系一居士,与法藏为同时代之人,虽亦尊崇十玄六相之法相,然与法藏异趣,以自家独特之见解研究新译之八十华严,为新华严注释书之先驱,尔后清凉国师澄观着华严大疏钞,受华严经合论影响之处亦不少。本书之卷首附有李通玄之略传,并叙述本书流传之概要。本书与诸家说法相异之处,即视华严一经为十处、十会、四十品;且不用五教之说,而用十教判;另加性恶说,并发挥三圣圆融之义。又本书之注疏有华严经合论简要四卷(李贽)、华严经合论纂要三卷(方泽)等。

《华严经合论》全部章节目录

(1)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2)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序
(3)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序
(4)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论主李长者事迹
(5)目录
(6)卷第一
(7)卷第二
(8)卷第三
(9)卷第四
(10)卷第五
(11)卷第六
(12)卷第七
(13)卷第八
(14)卷第九
(15)卷第十
(16)卷第十一
(17)卷第十二
(18)卷第十三
(19)卷第十四
(20)卷第十五
(21)卷第十六
(22)卷第十七
(23)卷第十八
(24)卷第十九
(25)卷第二十
(26)卷第二十一
(27)卷第二十二
(28)卷第二十三
(29)卷第二十四
(30)卷第二十五
(31)卷第二十六
(32)卷第二十七
(33)卷第二十八
(34)卷第二十九
(35)卷第三十
(36)卷第三十一
(37)卷第三十二
(38)卷第三十三
(39)卷第三十四
(40)卷第三十五
(41)卷第三十六
(42)卷第三十七
(43)卷第三十八
(44)卷第三十九
(45)卷第四十
(46)卷第四十一
(47)卷第四十二
(48)卷第四十三
(49)卷第四十四
(50)卷第四十五
(51)卷第四十六
(52)卷第四十七
(53)卷第四十八
(54)卷第四十九
(55)卷第五十
(56)卷第五十一
(57)卷第五十二
(58)卷第五十三
(59)卷第五十四
(60)卷第五十五
(61)卷第五十六
(62)卷第五十七
(63)卷第五十八
(64)卷第五十九
(65)卷第六十
(66)卷第六十一
(67)卷第六十二
(68)卷第六十三
(69)卷第六十四
(70)卷第六十五
(71)卷第六十六
(72)卷第六十七
(73)卷第六十八
(74)卷第六十九
(75)卷第七十
(76)卷第七十一
(77)卷第七十二
(78)卷第七十三
(79)卷第七十四
(80)卷第七十五
(81)卷第七十六
(82)卷第七十七
(83)卷第七十八
(84)卷第七十九
(85)卷第八十
(86)卷第八十一
(87)卷第八十二
(88)卷第八十三
(89)卷第八十四
(90)卷第八十五
(91)卷第八十六
(92)卷第八十七
(93)卷第八十八
(94)卷第八十九
(95)卷第九十
(96)卷第九十一
(97)卷第九十二
(98)卷第九十三
(99)卷第九十四
(100)卷第九十五
(101)卷第九十六
(102)卷第九十七
(103)卷第九十八
(104)卷第九十九
(105)卷第一百
(106)卷第一百一
(107)卷第一百二
(108)卷第一百三
(109)卷第一百四
(110)卷第一百五
(111)卷第一百六
(112)卷第一百七
(113)卷第一百八
(114)卷第一百九
(115)卷第一百十
(116)卷第一百十一
(117)卷第一百十二
(118)卷第一百十三
(119)卷第一百十四
(120)卷第一百十五
(121)卷第一百十六
(122)卷第一百十七
(123)卷第一百十八
(124)卷第一百十九
(125)卷第一百二十

猜你喜欢
  大乘顶王经·佚名
  佛说阿难分别经·佚名
  释氏稽古略·觉岸
  七佛经·佚名
  占察善恶业报经玄义·智旭
  人仙经·佚名
  龙施女经·佚名
  思惟略要法·佚名
  北斗七星护摩法·佚名
  圣曜母陀罗尼经·佚名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佚名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义天
  揞黑豆集·心圆
  雪关禅师语录·雪关智訚
  千岩和尚语录·千岩元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三十四·彭定求

        卷334_1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卷334_2 【八月十七日夜书

  • 二妙集卷第二·段克己

    七言古诗遯庵先生菊轩先生◆遯庵先生丁酉春雪送李山人之燕(并序)赠刘润之游青阳峡戊申四月游禹门有感正月十六日夜雪○丁酉春雪几日东风吹冻雪麦苗干死埋沙尘客床敧枕睡不稳寒气偏寻老病身沉沉夜色涵窗白却讶微云弄山月

  • 卷四 五十首·赵崇祚

    牛给事峤 五首女冠子四首 梦江南二首 感恩多二首 应天长二首 更漏子三首 望江怨一首 菩萨蛮七首 酒泉子一首 定西番一首 玉楼春一首 西溪子一首 江城子二首张舍人泌 二十三首浣溪沙十首 临江仙一首 女

  • 巻二十一·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二十一明 李蓘 编戴复古三十六首伏龙山民宋正甫湖山清隠乃唐诗人陈陶故圃曽景建作记俾仆赋诗故人昔住金华峰面带双溪秋水容故人今住伏龙山陈陶故圃茅三间千载清风徐孺子门前共此一湖水百花洲

  • 明诗平论二集卷八·朱隗

    乐府魏浣初二首刘 城三首方以智一首卜舜年二首陈子龙四首冯一第四首郭金台一首周 岐二首李 雯一首钱秉镫一首四言陈继儒四首尹 伸二首华 淑一首谭元春一首陈宗之一首释弘忍一首乐府△魏浣初江南忆(十首录二)○江南

  • 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四十二·柯劭忞

      赵天锡 贲亨 赵瑨 秉温 秉正 赵迪 椿龄 买塔剌浑 六十八乔惟忠 袁湘 王兆 刘会 赵祥 聂珪 靳和 用 王守道李伯佑 杨彦珍 吴信 段直 杨珪 周献臣 染成   赵天锡,字受之,东平冠氏人。祖诚,岁饥发栗赈饿者,为乡里所

  • 卷之一百·佚名

    洪武八年五月庚申朔 上谓侍臣曰人君深居高位恐阻隔聪明过而不闻其过阙而不知其阙故必有献替之臣忠谏之士日处左右以拾遗补阙言而是也有褒嘉之美言而非也无谴责之患故人思尽职竭其忠诚无有隐讳如此则嘉言日闻君德日新

  • 上清帝第一书·康有为

    光绪十四年十月奏为国势危蹙,祖陵奇变,请下诏罪己,及时图治,恭折仰祈圣鉴事。臣闻言事有越职之禁者,所以定名分也;辟门有传言之典者,所以采刍荛也。定分以靖臣下之心,采言以通天下之气。臣猥荷天慈,蒙被荫典,入监读书,虽复疏贱,

  • 第一四牌示太岁(实则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一一一○七-一○·佚名

    新竹县都城隍监理醮务,示告下属至期齐集前衔〔监理醮务、新竹县都城隍〕为牌示事。照得本爵定于日,亲诣竹北一堡树杞林联庄法坛,监理醮务。除先期悬牌示知外,合行遣牌。为此牌,仰所属当境司土等,至期,务

  • 钱道戢传·姚思廉

    钱道戢字子韬,吴兴长城人。父钱景深,梁汉寿县令。道戢少时以孝行著称,年长后,颇有治事之才略,高祖未显时,将堂妹嫁给了他。从高祖平卢子略于广州,授职为滨江县令。高祖辅政,遣道戢随世祖平定张彪于会稽,以功拜为直阁将军,任员外

  • 四年·佚名

    (甲辰)四年清雍正二年春正月1月10日○乙酉,尹慤不服而死。慤登武科,補武臣兼宣傳官。肅宗嘗御苑中閱武士,見慤風儀,目之曰:「彼髥者誰也?」遂不次擢用,官至總戎使、漢城府左尹。尙儉旣用事,慤被劾,竄三和府。及虎龍起誣獄,被逮羅

  • 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孔子

    【原文】 齐景公有马千驷①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②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③”? 【注释】 ①千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叫驷,千驷就是四千匹马,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或者把“有马千驷”理解为“千乘

  •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1)·戴圣

    ——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 【原文】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2)而叮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民俗。故先王著其教焉(3)。 【注释] ①本节选自《乐记·乐施》。②乐:喜爱,爱好。③著:设立,建立。 【译文】 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

  • 爱·周文

    现代短篇小说集。周文著。上海开明书店1937年3月初版,列入“开明文学新刊”。内收《三个》、《荒村》、《无题》、《黄霉天》、《张先生》、《爱》等短篇小说6篇,附录1篇:《鲁迅先生是没有死的》。这些小说或反映城市知

  • 招捕总录·佚名

    边疆地理著作。元佚名撰。一卷。约成书于泰定年间,记事止至治三年(1323)。一万一千余字。卷后有跋。正文以地区分云南、大理、金齿、罗罗斯、车里、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八百媳妇、八番、顺元诸蛮、宋隆济、 广西

  • 七政推步·贝琳

    明贝琳在成化年间担任钦天监监副时所整理修订旧作而成。据贝琳在序中称,其书原本为洪武十八年(1385)自远方携来,彼时有历官元统将之译为汉算。但其后《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本书乃《明史·历志》中所称之《回回历》,元代

  • 八旬万寿盛典·阿桂

    《八旬万寿盛典》,一百二十卷,首一卷,清阿桂纂,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武英殿聚珍版印本。卷首为清乾隆五十七年阿桂等进书表,五十四年(1789年)阿桂等请修八旬万寿盛典奏折,凡例,阿桂、嵇璜等74名纂修官职名及目录。清乾隆五十四

  •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知礼

    凡六卷。宋代知礼于天圣元年(1023)撰述。又作金光明玄义拾遗记、光明玄义拾遗记、光明玄拾遗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 系随文解释智顗之金光明玄义,并破斥广本观心释伪造说,抨击孤山智圆之金光明玄义表微记有词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