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四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毗卢遮那品第六

【论】将释此品约作三门分别一释品来意二释品名目三随文释义一释品来意者前之五品以举现世毗卢遮那佛果恐不成信何以然者为古无旧迹今何所来以此引古证今明道不谬故又明古今诸佛三世法相似故成其信者不狐疑故二释品名毗卢遮那品者此品依主得名明引古佛成今信还以佛号以为品名毗云种种遮那云光明言以法身悲智设种种教行之光破众生之业暗故问曰古佛今佛为一为异答曰为一为异何以然者为法身智身九十七大人之相大慈大悲智慧解脱是一各各众生发心成佛是异又无量三世诸佛皆同一念成佛无前后际是一然亦不坏一念中见无量众生三世劫量是异以十玄门六相义该通可解经云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三随文释义者於此一品经中长科总有十五段经文於此十五段文中有四佛出世总明毗卢遮那一号各随世间应缘名异非是佛名号异此经下文佛名号品一一佛皆具等法界众生界随缘名号世间一切名号皆是诸佛名为如来德徧一切法故犹如虚空徧含众法无不净故一切众生名入佛名号无不净故又如有香名为象藏因龙斗而生烧之一丸凝停七日降金色雨沾人身者悉皆金色一切名言入佛名号者悉皆清净亦复如是如是佛名号徧一切世界名字故始名毗卢遮那以种种教行之光徧照一切以法眼照之其长科十五段者。

【经】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乃往古世过世界微尘数劫复倍是数有世界海名普门净光明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胜音依摩尼华网海住须弥山微尘数世界而为眷属其形正圆其地具有无量庄严三百重众宝树轮围山所共围绕一切宝云而覆其上清净无垢光明照耀城邑宫殿如须弥山衣服饮食随念而至其劫名曰种种庄严。

【论】一尔时已下一段八行经明普贤告众欲说其法於此段中复分为十一举古佛所过之劫数二举古世界海之名三举世界海中别有世界之号四举世界所依住处五举世界周围眷属之数六举世界形状七举世界地上庄严八举世界宝树及山轮围重数九举世界城邑宫殿十举世界人饮食衣服随念而至及举劫名此已上但随文自具不烦更解。

【经】诸佛子彼胜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净光明其海中有大莲华须弥山出现名华焰普庄严幢十宝栏楯周匝围绕於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华枝轮无量华楼阁无量宝台观周回布列无量妙香幢无量宝山幢迥极庄严无量宝芬陀利华处处敷荣无量香摩尼莲华网周匝垂布乐音和悦香云照耀数各无量不可纪极有百万亿那由他城周匝围绕种种众生於中止住。

【论】二诸佛子已下有八行半经於中大意义分为八一明胜音世界中香水海及举其名二明海中有华山出现形如须弥三明山上庄严有十四明山上有一大树林及举林名五举山上五种无量众事庄严六明都举庄严难纪七明山上诸城之数八明杂类众生共居云芬陀利华者此云白莲华也此上一段文自显着不烦更解。

【经】诸佛子此林东有一大城名焰光明人王所都百万亿那由他城周匝围绕清净妙宝所共成立纵广各有七千由旬七宝为郭楼橹却敌悉皆崇丽七重宝堑香水盈满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悉是众宝处处分布以为严饰宝多罗树七重围绕宫殿楼阁悉宝庄严种种妙网张施其上涂香散华芬莹其中有百万亿那由他门悉宝庄严一一门前各有四十九宝尸罗幢次第行列复有百万亿园林周匝围绕其中皆有种种杂香摩尼树香周流普熏众鸟和鸣听者欢悦此大城中所有居人靡不成就业报神足乘空往来行同诸天心有所欲应念皆至其城次南有一天城名树华庄严其次右旋有大龙城名曰究竟次有夜叉城名金刚胜妙幢次有乾闼婆城名曰妙宫次有阿修罗城名曰宝轮次有迦楼罗城名妙宝庄严次有梵天王城名种种妙庄严如是等百万亿那由他数此一一城各有百万亿那由他楼阁所共围绕一一皆有无量庄严。

【论】三诸佛子已下十九行半经明林东之城於此段中义分为十一举城之名二举人王所居三举诸城围绕四明城体众宝所成五明城广狭六明城郭庄严悉皆崇丽七明城上下众事庄严言橹者依音义解云城上守御曰橹出头前引曰敌众饰高胜曰崇美而可观曰丽城下绕而长坑深广者曰壕狭者曰堑优钵罗华者此云青色华根似藕其叶狭长近下小圆上渐尖似佛眼故其华茎无刺准叹佛中目净修广如青莲即是青莲华叶也波头摩华此云赤莲华其华茎有刺拘物头华其茎有刺或曰赤白华也其华叶头稍短未开敷时状如郁蹙然也芬陀利华者白莲华也宝多罗树者(或云无忧树此之未定捡文未得也)七重围绕法事中或一三五七九契阳数也尸罗此云清净宝幢(已上庄严总为众宝)八明城中居人九明人得业报神通也所念皆至十明城四绕天龙乾闼婆等七种杂类诸城所居及都结城及庄严无量问曰此中一种是人非天龙神何得业报神通衣服饮食随念而至又所居高胜依报宝严以何业故报得如是答曰为因广大故业报广大为因高胜故业报所居高胜问曰何者是因广大高胜答曰为於往因於此毗卢遮那法界智体用无依住门性清净法而生信心修信解力常信自他凡圣一体同知来智无所依住无我无我所心境平等无二相故无我所故一切凡圣本唯法界无造作性无生灭性依真而住住无所住与一切诸佛众生同一心智住性真法界所有分别是一切诸佛本不动智凡圣一真共同此智全信自心是佛种智及一切智故不於心外别有信佛之心亦不於自心之内见自心有佛相故信如斯法自力未充以此是人获诸人中一切胜报以是信力还得毗卢遮那佛在国同居而恒出现神足通力与天同处一切诸城所居神天龙八部等皆是同缘於此法中而生信解故以此信因高胜广大获得如斯胜妙依正果报故。

【经】诸佛子此宝华枝轮大林之中有一道场名宝华徧照以众大宝分布庄严摩尼华轮徧满开敷然以香灯具众宝色焰云弥覆光网普照诸庄严具常出妙宝一切乐中恒奏雅音摩尼宝王现菩萨身种种妙华周徧十方其道场前有一大海名香摩尼金刚出大莲华名华蕊焰轮其华广大百亿由旬茎叶须台皆是妙宝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莲华所共围绕常放光明恒出妙音周徧十方。

【论】四诸佛子已下有九行经明华枝林中道场并陈严饰广大此林众华严饰常有妓乐之音。

【经】诸佛子彼胜音世界最初劫中有十须弥山微尘数如来出兴於世其第一佛号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诸佛子应知彼佛将出现时一百年前此摩尼华枝轮大林中一切庄严周徧清净所谓出不思议宝焰云发叹佛功德音演无数佛音声舒光布网弥覆十方宫殿楼阁互相照耀宝华光明腾聚成云复出妙音说一切众生前世所行广大善根说三世一切诸佛名号说诸菩萨所修愿行究竟之道说诸如来转妙法轮种种言辞现如是等庄严之相显示如来当出於世其世界中一切诸王见此相故善根成熟悉欲见佛而来道场。

【论】五诸佛子已下有十二行半经明初劫中佛出现之数并陈初佛名号及举华枝大林先现之瑞。

【经】尔时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於其道场大莲华中忽然出现其身周普等真法界一切佛剎皆示出生一切道场悉诣其所无边妙色具足清净一切世间无能映夺具众宝相一一分明一切宫殿悉现其像一切众生咸得目见无边化佛从其身出种种色光充满世界如於此清净光明香水海华焰庄严幢须弥顶上摩尼华枝轮大林中出现其身而坐於座其胜音世界有六十八千亿须弥山顶悉亦於彼现身而坐。

【论】六尔时已下有九行半经明初佛莲华中忽然出现并陈佛身徧坐一切法界道场众生皆见等事问曰何故此佛莲华化现出兴释迦佛母胎出现答曰随根所见母胎出现唯劣解众生自根见尔如离世间品云为劣解众生母胎出尔应大根众生皆见莲华出现也。

【经】尔时彼佛即於眉间放大光明其光名发起一切善根音十佛剎微尘数光明而为眷属充满一切十方国土若有众生应可调伏其光照触即自开悟息诸惑热裂诸盖网摧诸障山净诸垢浊发大信解生胜善根永离一切诸难恐怖灭除一切身心苦恼起见佛心趣一切智时一切世间主并其眷属无量百千蒙佛光明所开觉故悉诣佛所头面礼足。

【论】七尔时已下有八行经明初佛出现放光集众并陈光德大众来集。

【经】诸佛子彼焰光明大城中有王名喜见善慧统领百万亿那由他城夫人婇女三万七千人福吉祥为上首王子五百人(别本云二万五千人)大威光为上首大威光太子有十千夫人妙见为上首尔时大威光太子见佛光明已以昔所修善根力故即时证得十种法门何谓为十所谓证得一切诸佛功德轮三昧证得一切佛法普门陀罗尼证得广大方便藏般若波罗蜜证得调伏一切众生大庄严大慈证得普云音大悲证得生无边功德最胜心大喜证得如实觉悟一切法大舍证得广大方便平等藏大神通证得增长信解力大愿证得普入一切智光明辩才门尔时大威光太子获得如是法光明已承佛威力普观大众而说颂言。

世尊坐道场  清净大光明  譬如千日出  普照虚空界  无量亿千劫  导师时乃现  佛今出世间  一切所瞻奉  汝观佛光明  化佛难思议  一切宫殿中  寂然而正受  汝观佛神通  毛孔出焰云  照耀於世间  光明无有尽  汝应观佛身  光网极清净  现形等一切  徧满於十方  妙音徧世间  闻者皆欣乐  随诸众生语  赞叹佛功德  世尊光所照  众生悉安乐  有苦皆灭除  心生大欢喜  观诸菩萨众  十方来萃止  悉放摩尼云  现前称赞佛  道场出妙音  其音极深远  能灭众生苦  此是佛神力  一切咸恭敬  心生大欢喜  共在世尊前  瞻仰於法王

【论】八诸佛子已下有十四行经明光明大城有人王名喜见善慧王与眷属俱集并陈太子威光以自善根见佛光明得十种法门具如经说最下三句明威光说颂叹佛於此十行颂中叹佛之德及德与众生益如文可知。

【经】诸佛子彼大威光太子说此颂时以佛神力其声普徧胜音世界时喜见善慧王闻此颂已心大欢喜观诸眷属而说颂言。

汝应速召集  一切诸王众  王子及大臣  城邑宰官等  普告诸城内  疾应击大鼓  共集所有人  俱行往见佛  一切四衢道  悉应鸣宝铎  妻子眷属俱  共往观如来  一切诸城郭  宜令悉清净  普建胜妙幢  摩尼以严饰  宝帐罗众网  妓乐如云布  严备在虚空  处处令充满  道路皆严净  普雨妙衣服  巾驭汝宝乘  与我同观佛  各各随自力  普雨庄严具  一切如云布  徧满虚空中  香焰莲华盖  半月宝缨珞  及无数妙衣  汝等皆应雨  须弥香水海  上妙摩尼轮  及清净栴檀  悉应雨满空  众宝华缨珞  庄严净无垢  及以摩尼灯  皆令在空住  一切持向佛  心生大欢喜  妻子眷属俱  往见世所尊

【论】九诸佛子已下有两行半经明威光说颂以佛神力其声徧闻父王闻之欢喜说颂於此十一行颂中明其善慧王敕众令集并令办供具。

【经】尔时喜见善慧王与三万七千夫人婇女俱福吉祥为上首五百王子俱大威光为上首六万大臣俱慧力为上首如是等七十七百千亿那由他众前后围绕从焰光明大城出以王力故一切大众乘空而往诸供养具徧满虚空至於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复有妙华城善化幢天王与十亿那由他眷属俱复有究竟大城净光龙王与二十五亿眷属俱复有金刚胜幢城猛健夜叉王与七十七亿眷属俱复有无垢城喜见乾闼婆王与九十七亿眷属俱复有妙轮城净色思惟阿修罗王与五十八亿眷属俱复有妙庄严城十方行迦楼罗王与九十九千眷属俱复有游戏快乐城金刚德紧那罗王与十八亿眷属俱复有金刚幢城宝称幢摩睺罗伽王与三亿百千那由他眷属俱复有净妙庄严城最胜梵王与十八亿眷属俱如是等百万亿那由他大城中所有诸王并其眷属悉共往诣一切功德须弥胜云如来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时彼如来为欲调伏诸众生故於众会道场海中说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罗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随众生心悉令获益是时大威光菩萨闻是法已即获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宿世所集法海光明所谓得一切法聚平等三昧智光明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智光明十方法界普光明藏清净眼智光明观察一切佛法大愿海智光明入无边功德海清净行智光明趣向不退转大力速疾藏智光明法界中无量变化力出离轮智光明决定入无量功德圆满海智光明了知一切佛决定解庄严成就海智光明了知法界无边佛现一切众生前神通海智光明了知一切佛力无所畏法智光明尔时大威光菩萨得如是无量智光明已承佛威力而说颂言。

我闻佛妙法  而得智光明  以是见世尊  往昔所行事  一切所生处  名号身差别  及供养於佛  如是我咸见  往昔诸佛所  一切皆承事  无量劫修行  严净诸剎海  舍施於自身  广大无涯际  修治最胜行  严净诸剎海  耳鼻头手足  及以诸宫殿  舍之无有量  严净诸剎海  能於一一剎  亿劫不思议  修习菩提行  严净诸剎海  普贤大愿力  一切佛海中  修行无量行  严净诸剎海  如因日光照  还见於日轮  我以佛智光  见佛所行道  我观佛剎海  清净大光明  寂静证菩提  法界悉周徧  我当如世尊  广净诸剎海  以佛威神力  修习菩提行

【论】十尔时已下有三十四行半经明十王兴供见佛并陈所闻修多罗经威光获益修多罗者此为长行经也最下两句明威光说偈此十行颂中明威光闻法获益得宿命智力见佛所行往因之事并自立愿如佛所行。

【经】诸佛子时大威光菩萨以见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承事供养故於如来所心得悟了为一切世间显示如来往昔行海显示往昔菩萨行方便显示一切佛功德海显示普入一切法界清净智显示一切道场中成佛自在力显示佛力无畏无差别智显示普示现如来身显示不可思议佛神变显示庄严无量清净佛土显示普贤菩萨所有行愿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发菩提心佛剎微尘数众生成就如来清净国土尔时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大威光  福藏广名称  为利众生故  发趣菩提道  汝获智光明  法界悉充满  福慧咸广大  当得深智海  一剎中修行  经於剎尘劫  如汝见於我  当获如是智  非诸劣行者  能知此方便  获大精进力  乃能净剎海  一一微尘中  无量劫修行  彼人乃能得  庄严诸佛剎  为一一众生  轮回经劫海  其心不疲懈  当成世导师  供养一一佛  悉尽未来际  心无暂疲厌  当成无上道  三世一切佛  当共满汝愿  一切佛会中  汝身安住彼  一切诸如来  誓愿无有边  大智通达者  能知此方便  大光供养我  故获大威力  令尘数众生  成熟向菩提  诸修普贤行  大名称菩萨  庄严佛剎海  法界普周徧

【论】十一诸佛子已下有十一行经明威光菩萨以见初佛承事供养故得十种显示如来所行法令须弥山尘数众生发菩提心功德山须弥胜云如来为威光说颂叹威光之德於此十一行颂中明功德山如来叹威光所得如佛所行广大如文可知。

【经】诸佛子汝等应知彼大庄严劫中有恒河沙数小劫人寿命二小劫诸佛子彼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寿命五十亿岁彼佛灭度后有佛出世名波罗蜜善眼庄严王亦於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而成正觉尔时大威光童子见彼如来成等正觉现神通力即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即得陀罗尼名大智力法渊即得大慈名普随众生调伏度脱即得大悲名徧覆一切境界云即得大喜名一切佛功德海威力藏即得大舍名法性虚空平等清净即得般若波罗蜜名自性离垢法界清净身即得神通名无碍光普随现即得辩才名善入离垢渊即得智光名一切佛法清净藏如是等十千法门皆得通达尔时大威光童子承佛威力为诸眷属而说颂言。

不可思议亿劫中  导世明师难一遇  此土众生多善利  而今得见第二佛  佛身普放大光明  色相无边极清净  如云充满一切土  处处称扬佛功德  光明所照咸欢喜  众生有苦悉除灭  各令恭敬起慈心  此是如来自在用  出不思议变化云  放无量色光明网  十方国土皆充满  此佛神通之所现  一一毛孔现光云  普徧虚空发大音  所有幽冥靡不照  地狱众苦咸令灭  如来妙音徧十方  一切言音咸具演  随诸众生宿善力  此是大师神变用  无量无边大众海  佛於其中皆出现  普转无尽妙法轮  调伏一切诸众生  佛神通力无有边  一切剎中皆出现  善逝如是智无碍  为利众生成正觉  汝等应生欢喜心  踊跃爱乐极尊重  我当与汝同诣彼  若见如来众苦灭  发心回向趣菩提  慈念一切诸众生  悉住普贤广大愿  当如法王得自在

【论】十二诸佛子已下有十四行半经明庄严劫中佛及人寿命长短初佛去世第二佛出兴并明威光见第二佛得十种利并为眷属说颂此二十行颂中明威光叹佛慈悲出世难遇劝其眷属同往佛所。

【经】诸佛子大威光童子说此颂时以佛神力其声无碍一切世界皆悉得闻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时大威光王子与其父母并诸眷属及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生前后围绕宝盖如云徧覆虚空共诣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所其佛为说法界体性清净庄严修多罗世界海微尘等修多罗而为眷属彼诸大众闻此经已得清净智名入一切净方便得於地名离垢光明得波罗蜜轮名示现一切世间爱乐庄严得增广行轮名普入一切剎土无边光明清净见得趣向行轮名离垢福德云光明幢得随入证轮名一切法海广大光明得转深发趣行名大智庄严得灌顶智慧海名无功用修极妙见得显了大光明名如来功德海相光影徧照得出生愿力清净智名无量愿力信解藏时彼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功德智慧海  发心趣向大菩提  汝当得佛不思议  普为众生作依处  汝已出生大智海  悉能徧了一切法  当以难思妙方便  入佛无尽所行境  已见诸佛功德云  已入无尽智慧地  诸波罗蜜方便海  大名称者当满足  已得方便总持门  及以无尽辩才门  种种行愿皆修习  当成无等大智慧  汝已出生诸愿海  汝已入於三昧海  当具种种大神通  不可思议诸佛法  究竟法界不思议  广大深心已清净  普见十方一切佛  离垢庄严众剎海  汝已入我菩提行  昔时本事方便海  如我修行所净治  如是妙行汝皆悟  我於无量一一剎  种种供养诸佛海  如彼修行所得果  如是庄严汝咸见  广大劫海无有尽  一切剎中修净行  坚固誓愿不可思  当得如来此神力  诸佛供养尽无余  国土庄严悉清净  一切劫中修妙行  汝当成佛大功德

【论】十三诸佛子已下有十六行经明威光说颂其声徧闻威光与眷属同往佛所得十种利第二佛为威光说颂此二十行颂中明第二如来叹威光入道得益所得之益是八地法门如经云得灌顶智慧海名无功用修极妙见。

【经】诸佛子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入涅盘已喜见善慧王寻亦去世大威光童子受转轮王位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第三如来出现於世名最胜功德海时大威光转轮圣王见彼如来成佛之相与其眷属及四兵众城邑聚落一切人民并持七宝俱往佛所以一切香摩尼庄严大楼阁奉上於佛时彼如来於其林中说菩萨普眼光明行修多罗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尔时大威光菩萨闻此法已得三昧名大福德普光明得此三昧故悉能了知一切菩萨一切众生过现未来福非福海时彼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福德大威光  汝等今来至我所  愍念一切众生海  发胜菩提大愿心  汝为一切苦众生  起大悲心令解脱  当作群迷所依怙  是名菩萨方便行  若有菩萨能坚固  修诸胜行无厌怠  最胜最上无碍解  如是妙智彼当得  福德光者福幢者  福德处者福海者  普贤菩萨所有愿  是汝大光能趣入  汝能以此广大愿  入不思议诸佛海  诸佛福海无有边  汝以妙解皆能见  汝於十方国土中  悉见无量无边佛  彼佛往昔诸行海  如是一切汝咸见  若有住此方便海  必得入於智地中  地是随顺诸佛学  决定当成一切智  汝於一切剎海中  微尘劫海修诸行  一切如来诸行海  汝皆学已当成佛  如汝所见十方中  一切剎海极严净  汝剎严净亦如是  无边愿者所当得  今此道场众会海  闻汝愿已生欣乐  皆入普贤广大乘  发心回向趣菩提  无边国土一一中  悉入修行经劫海  以诸愿力能圆满  普贤菩萨一切行

【论】十四诸佛子已下有十二行经明第二佛去世善慧王亦去世大威光受轮王位第三如来於旧道场出兴於世威光见佛闻法得益第三如来说颂叹威光之德此二十二行颂明第三如来叹威光所得之法。

【经】诸佛子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复有佛出号名称普闻莲华眼幢是时大威光於此命终生须弥山上寂静宝宫天城中为大天王名离垢福德幢共诸天众俱诣佛所雨宝华云以为供养时彼如来为说广大方便普门徧照修多罗世界海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时天王众闻此经已得三昧名普门欢喜藏以三昧力能入一切法实相海获是益已从道场出还归本处。

【论】十五诸佛子已下有八行半经明第四如来於旧道场中出现大威光去世生须弥山顶为大天王还来见佛获益而去此一品经来文未足未有结终之处此品但明引古印今毗卢遮那出世之法古今相袭不异又明所信乐道高法胜人寿命长远福德所居依正果胜见佛闻法所获利益胜故。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四

音切

(足容切)。

(鲁音)。

(土弓切)。

(徒力切)。

(七焰切)。

(徒活切)。

(列音)。

(秦醉切)。

(奇绮切)。

(鱼据切)。

(去声)劣(力月切)。

(胡古切)。

(鱼举切)。

(乎刀切)。

(於六切)。

(子六切)。

 

猜你喜欢
  佛说未曾有经·佚名
  重刻朝宗禅师语录目次·朝宗通忍
  大宋僧史略卷上·赞宁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三十二·居顶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八卷·李通玄
  卷四·佚名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上·道液
  第二十二卷·佚名
  摩利支菩萨略念诵法·佚名
  附刻原疏·朱时恩
  摄大乘论本卷上·无著
  决疑品第三·释法海
  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零五·彭定求

        卷205_1 【祀风师乐章·迎神】包佶   太皞御气,句芒肇功。苍龙青旗,爰候祥风。   律以和应,神以感通。鼎俎修蚃,时惟礼崇。   卷205_2 【祀风师乐章·奠币登歌】包佶   旨酒告洁,青蘋应候。礼陈瑶币,乐献

  • 李慧之·唐圭璋

      沁园春   寿韦轩八十一岁九月初二   八九十翁,似婴儿戏,汉司马迁。记渭川垂钓,一年之长,龙山吹帽,七日之前。口角春风,襟期秋月,万事从来只任缘。随渠道,更登天富贵,陆地神仙。   儿孙绿绶青编。看鼓舞云霄高刺天。

  • 提要·周紫芝

      《竹坡诗话》一卷,宋周紫芝撰。紫芝有《太仓稊米集》,已著录。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辨金锁甲一条,称《紫芝诗话》百篇,此本惟存八十条。又《山海经》诗一条称《竹坡诗话》第一卷,则必有第二卷矣。此本惟存一卷,盖残阙也

  • ◆姚文献公枢(雪斋集)·顾嗣立

    枢字公茂,号雪斋,营州柳城人。后迁洛阳。少笃于学,自期甚高。宋内翰九嘉识其有王佐略。岁壬辰,杨中书惟中与偕觐元太宗,为燕京行台郎中,未几辞去。岁庚戌,元世祖召居潜邸。中统元年,拜东平宣抚使。明年,召拜太子太师,辞不受,改大

  • 三回 上山结拜·佚名

    (小生上)(白)英雄谁能比,赴会到潼关。俺伍员,千岁发兵,在此伺候?(内白)千岁到!(手下生上)(小生白)参!(生白)伍员,人马可齐?(小生白)俱已齐备。(生白)兵发临潼!(手下白)哦!(排子)哪里人马?(占白)吴国人马。你等哪里人马?(手下白)楚国人马!(同白)兵合一处。(占白

  • 卷六十六·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六十六    明 冯惟讷 撰 齐第一 高帝【姓萧氏讳道成字绍伯仕宋累封齐王废宋自立○诗品曰齐高帝诗词藻意深无所云少】塞客吟【此诗见苏侃传外编逸轨皆作侃诗非也】

  • 秋声·胡适

    出门天地阔,悠然喜秋至。 疏林发清响,众叶作雨坠。 山蹊罕人迹,积叶不见地。 枫榆但余枝,槎桠具高致。 大橡百年老,败叶剩三四。 诸松傲秋霜,未始有衰态。 举世随风靡,何汝独苍翠? 虬枝若有语,请代陈其意: “天寒地脉枯,万木绝饮

  • [解题]·王叡

    《炙毂子诗格》 一卷,唐 王叡撰。《新唐书艺文志》四、《崇文总目》&ldquo;文史类&rdquo;、《中兴馆阁书目》&ldquo;文史类&rdquo;、《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宋史艺文志》八及《通志艺文略》八均著录&ldquo;《炙

  • 第六十八回 入洛阳观光得玺 出磐河构怨兴兵·蔡东藩

      却说袁绍等欲推戴刘虞,虽经曹操袁术二人梗议,但尚未肯罢休,即遣故乐浪太守张岐,赍书至幽州劝进。虞厉声叱责道:“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我受国厚恩,恨未能扫清国耻,诸君各据州郡,正宜戮力王室,同诛首恶,奈何反造作逆谋,来相垢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五·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十二月丙申朔葬常安公主于西山○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高澄为光禄寺卿○录去年辽阳及宁远等处御虏功升赏将士于景春等五百四十五人王宝等三十人○巡按直隶御史陈其学奏徐州吕梁二洪先因水涸陵险设有洪夫

  • 卷之一千四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皇王大纪卷五十八·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景王十九年齐侯伐徐师于蒲隧徐子及郯人莒人防齐侯盟赂以甲父之鼎鲁叔孙婼曰诸侯无害哉齐君之无道也兴师而伐逺方会之有成而还莫之亢也晋韩起聘于郑郑伯享之孔张后至失位客笑之富子諌子产曰非子之耻

  • 一五 鲁老太太·周作人

    鲁老太太是鲁迅的母亲;她母家姓鲁,住在会稽的安桥头,住民差不多全是姓鲁的。她的父亲号晴轩,是个举人,曾在户部当主事,因病辞职回家,于光绪甲申年去世。她有两个姊姊,一个哥哥,号怡堂,一个兄弟,号寄湘,都是秀才,大约在民国前后也都

  • 第四章 空位期:中国三头执政·辜鸿铭

    我说过,中日战争之后,李鸿章倒台,中国文人学士失去了领袖,其实应该说,中国文人学士中的自由党失去了领袖。曾国藩死后,正如我们看到的,政权落入到两派文人学士手中,一派称之为湘军系,一派称之为淮军系。湘系是些湖南人,属于保守

  • 卷五十七·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五十七   宋 程公说 撰晋世本第五平公       昭公平公【諡灋执事有制曰平】【名彪悼公子襄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昭十年卒在位二十六年】襄公经十有六年春王

  • 象田即念禪師語錄卷三·佚名

    書記淨珠錄門人本致輯室中漫言道不可以有言、不可以無言,有言之則局於有、無言之則局於無,所以宗門垂示,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其朿於名教者,不可以語道也。夫言不盡意、意不盡道,故須忘言以會道,是以得意忘言之道非證

  • 珂雪斋集·袁中道

    明袁中道撰。凡25卷。珂雪,洁白义,出自梁元帝《与萧谘议等书》,取为书斋名,志趣可知。其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诗文因此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论文反对蹈袭粉

  • 周易辑闻·赵汝楳

    南宋赵汝楳撰。六卷,附《易雅》一卷,《筮宗》一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系汝楳承其父善湘之学而作。其《辑闻》六卷,阐说六十四卦经传义旨;所附《易雅》一卷,略仿《尔雅》释《诗》之例,类释《易》学名义;《筮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