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一百八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

【论】第六如来会中守护一切城增长神主现前地。

【经】尔时善财童子随顺寂静音海夜神教思惟观察所说法门一一文句皆无忘失於无量深心无量法性一切方便神通智慧忆念思择相续不断其心广大证入安住行诣守护一切城夜神所见彼夜神坐一切宝光明摩尼王师子之座无数夜神所共围绕现一切众生色相身现普对一切众生身现不染一切世间身现一切众生身数身现超过一切世间身现成熟一切众生身现速往一切十方身现徧摄一切十方身现究竟如来体性身现究竟调伏众生身善财见已欢喜踊跃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於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修菩萨行时云何饶益众生云何以无上摄而摄众生云何顺诸佛教云何近法王位唯愿慈哀为我宣说时彼夜神告善财言善男子汝为救护一切众生故汝为严净一切佛剎故汝为供养一切如来故汝欲住一切劫救众生故汝欲守护一切佛种性故汝欲普入十方修诸行故汝欲普入一切法门海故汝欲以平等心徧一切故汝欲普入一切佛法轮故汝欲普随一切众生心之所乐雨法雨故问诸菩萨所修行门善男子我得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为大法师无所挂碍善能开示诸佛法藏故具大誓愿大慈悲力令一切众生住菩提心故能作一切利众生事积集善根无有休息故为一切众生调御之师令一切众生住萨婆若道故为一切世间清净法日普照世间令生善根故於一切世间其心平等普令众生增长善法故於诸境界其心清净除灭一切诸不善业故誓愿利益一切众生身恒普现一切国土故示现一切本事因缘令诸众生安住善行故恒事一切诸善知识为令众生安住佛教故佛子我以此等法施众生令生白法求一切智其心坚固犹如金刚那罗延藏善能观察佛力魔力常得亲近诸善知识摧破一切业惑障山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心恒不舍一切智地善男子我以如是净法光明饶益一切众生集善根助道法时作十种观察法界何者为十所谓我知法界无量获得广大智光明故我知法界无边见一切佛所知见故我知法界无限普入一切诸佛国土恭敬供养诸如来故我知法界无畔普於一切法界海中示现修行菩萨行故我知法界无断入於如来不断智故我知法界一性如来一音一切众生无不了故我知法界性净了如来愿普度一切诸众生故我知法界徧众生普贤妙行悉周徧故我知法界一庄严普贤妙行普庄严故我知法界不可坏一切智善根充满法界不可坏故善男子我作此十种观察法界集诸善根办助道法了知诸佛广大威德深入如来难思境界又善男子我如是正念思惟得如来十种大威德陀罗尼轮何者为十所谓普入一切法陀罗尼轮普持一切法陀罗尼轮普说一切法陀罗尼轮普念十方一切佛陀罗尼轮普说一切佛名号陀罗尼轮普入三世诸佛愿海陀罗尼轮普入一切诸乘海陀罗尼轮普入一切众生业海陀罗尼轮疾转一切业陀罗尼轮疾生一切智陀罗尼轮善男子此十陀罗尼轮以十千陀罗尼轮而为眷属恒为众生演说妙法善男子我或为众生说闻慧法或为众生说思慧法或为众生说修慧法或为众生说一有法或为众生说一切有法或为说一如来名海法或为说一切如来名海法或为说一世界海法或为说一切世界海法或为说一佛授记海法或为说一切佛授记海法或为说一如来众会道场海法或为说一切如来众会道场海法或为说一如来法轮海法或为说一切如来法轮海法或为说一如来修多罗法或为说一切如来修多罗法或为说一如来集会法或为说一切如来集会法或为说一萨婆若心海法或为说一切萨婆若心海法或为说一乘出离法或为说一切乘出离法善男子我以如是等不可说法门为众生说善男子我入如来无差别法界门海说无上法普摄众生尽未来劫住普贤行善男子我成就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於念念中增长一切诸解脱门念念充满一切法界时善财童子白夜神言奇哉天神此解脱门如是希有圣者证得其已久如夜神言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有劫名离垢光明有世界名法界功德云以现一切众生业摩尼王海为体形如莲华住四天下微尘数香摩尼须弥山网中以出一切如来本愿音莲华而为庄严须弥山微尘数莲华而为眷属须弥山微尘数香摩尼以为间错有须弥山微尘数四天下一一四天下有百千亿那由他不可说不可说城善男子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为妙幢中有王都名普宝华光去此不远有菩提场名普显现法王宫殿须弥山微尘数如来於中出现其最初佛名法海雷音光明王彼佛出时有转轮王名清净日光明面於其佛所受持一切法海漩修多罗佛涅盘后其王出家护持正法法欲灭时有千部异众千种说法近於末劫业惑障重诸恶比丘多有斗诤乐着境界不求功德乐说王论贼论女论国论海论及以一切世间之论时王比丘而语之言奇哉苦哉佛於无量诸大劫海集此法炬云何汝等而共毁灭作是说已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身出无量诸色焰云放种种色大光明网令无量众生除烦恼热令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以是因缘彼如来教复於六万五千岁中而得兴盛时有比丘尼名法轮化光是此王女百千比丘尼而为眷属闻父王语及见神力发菩提心永不退转得三昧名一切佛教灯又得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得已身心柔软即得现见法海雷音光明王如来一切神力善男子於汝意云何彼时转轮圣王随於如来转正法轮佛涅盘后兴隆末法者岂异人乎今普贤菩萨是其法轮化光比丘尼即我身是我於彼时守护佛法令十万比丘尼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又令得现见一切佛三昧又令得一切佛法轮金刚光明陀罗尼又令得普入一切法门海般若波罗蜜次有佛兴名离垢法光明次有佛兴名法轮光明髻次有佛兴名法日功德云次有佛兴名法海妙音王次有佛兴名法日智慧灯次有佛兴名法华幢云次有佛兴名法焰山幢王次有佛兴名甚深法功德月次有佛兴名法智普光藏次有佛兴名开示普智藏次有佛兴名功德藏山王次有佛兴名普门须弥贤次有佛兴名一切法精进幢次有佛兴名法宝华功德云次有佛兴名寂静光明髻次有佛兴名法光明慈悲月次有佛兴名功德焰海次有佛兴名智日普光明次有佛兴名普贤圆满智次有佛兴名神通智光王次有佛兴名福德华光灯次有佛兴名智师子幢王次有佛兴名日光普照王次有佛兴名须弥宝庄严相次有佛兴名日光普照次有佛兴名法王功德月次有佛兴名开敷莲华妙音云次有佛兴名日光明相次有佛兴名普光明妙法音次有佛兴名师子金刚那罗延无畏次有佛兴名普智勇猛幢次有佛兴名普开法莲华身次有佛兴名功德妙华海次有佛兴名道场功德月次有佛兴名法炬炽然月次有佛兴名普光明髻次有佛兴名法幢灯次有佛兴名金刚海幢云次有佛兴名名称山功德云次有佛兴名栴檀妙月次有佛兴名普妙光明华次有佛兴名照一切众生光明王次有佛兴名功德莲华藏次有佛兴名香焰光明王次有佛兴名波头摩华因次有佛兴名众相山普光明次有佛兴名普名称幢次有佛兴名须弥普门光次有佛兴名功德法城光次有佛兴名大树山光明次有佛兴名普德光明幢次有佛兴名功德吉祥相次有佛兴名勇猛法力幢次有佛兴名法轮光明音次有佛兴名功德山智慧光次有佛兴名无上妙法月次有佛兴名法莲华净光幢次有佛兴名宝莲华光明藏次有佛兴名光焰云山灯次有佛兴名普觉华次有佛兴名种种功德焰须弥藏次有佛兴名圆满光山王次有佛兴名福德云庄严次有佛兴名法山云幢次有佛兴名功德山光明次有佛兴名法日云灯王次有佛兴名法云名称王次有佛兴名法轮云次有佛兴名开悟菩提智光幢次有佛兴名普照法轮月次有佛兴名宝山威德贤次有佛兴名贤德广大光次有佛兴名普智云次有佛兴名法力功德山次有佛兴名功德香焰王次有佛兴名金色摩尼山妙音声次有佛兴名顶髻出一切法光明云次有佛兴名法轮炽盛光次有佛兴名无上功德山次有佛兴名精进炬光明云次有佛兴名三昧印广大光明冠次有佛兴名宝光明功德王次有佛兴名法炬宝盖音次有佛兴名普照虚空界无畏法光明次有佛兴名月相庄严幢次有佛兴名光明焰山云次有佛兴名照无障碍法虚空次有佛兴名开显智光身次有佛兴名世主德光明音次有佛兴名一切法三昧光明音次有佛兴名法音功德藏次有佛兴名炽然焰法海云次有佛兴名普照三世相大光明次有佛兴名普照法轮山次有佛兴名法界师子光次有佛兴名须弥华光明次有佛兴名一切三昧海师子焰次有佛兴名普智光明灯善男子如是等须弥山微尘数如来其最后佛名法界城智慧灯并於离垢光明劫中出兴於世我皆尊重亲近供养听闻受持所说妙法亦於彼一切诸如来所出家学道护持法教入此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种种方便教化成熟无量众生从是已来於佛剎微尘数劫所有诸佛出兴於世我皆供养修行其法善男子我从是来於生死夜无明昏寐诸众生中而独觉悟令诸众生守护心城舍三界城住一切智无上法城善男子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令诸世间离戏论语不作二语常真实语恒清净语如诸菩萨摩诃萨能知一切语言自性於念念中自在开悟一切众生入一切众生言音海於一切言辞悉皆辩了明见一切诸法门海於普摄一切法陀罗尼已得自在随诸众生心之所疑而为说法究竟调伏一切众生能普摄受一切众生巧修菩萨诸无上业深入菩萨诸微细智能善观察诸菩萨藏能自在说诸菩萨法何以故已得成就一切法轮陀罗尼故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此佛会中有主夜神名开敷一切树华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一切智云何安立一切众生住一切智尔时守护一切城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脱义为善财童子而说颂曰。

菩萨解脱深难见  虚空如如平等相  普见无边法界内  一切三世诸如来  出生无量胜功德  证入难思真法性  增长一切自在智  开通三世解脱道  过於剎转微尘劫  尔时有劫名净光  世界名为法焰云  其城号曰宝华光  其中诸佛兴於世  无量须弥尘数等  有佛名为法海音  於此劫中先出现  乃至其中最后佛  名为法界焰灯王  如是一切诸如来  我皆供养听受法  我见法海雷音佛  其身普作真金色  诸相庄严如宝山  发心愿得成如来  我暂见彼如来身  即发菩提广大心  誓愿勤求一切智  性与法界虚空等  由斯普见三世佛  及以一切菩萨众  亦见国土众生海  而普攀缘起大悲  随诸众生心所乐  示现种种无量身  普徧十方诸国土  动地舒光悟含识  见第二佛而亲近  亦见十方剎海佛  乃至最后佛出兴  如是须弥尘数等  於诸剎转微尘劫  所有如来照世灯  我皆亲近而瞻奉  令此解脱得清净

尔时善财童子得入此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故入无边三昧海入广大总持海得菩萨大神通获菩萨大辩才心大欢喜观察守护一切城主夜神以偈赞曰。

已行广大妙慧海  已度无边诸有海  长寿无患智藏身  威德光明住此众  了达法性如虚空  普入三世皆无碍  念念攀缘一切境  心心永断诸分别  了达众生无有性  而於众生起大悲  深入如来解脱门  广度群迷无量众  观察思惟一切法  了知证入诸法性  如是修行佛智慧  普化众生令解脱  天是众生调御师  开示如来智慧道  普为法界诸含识  说离世间众怖行  已住如来诸愿道  已受菩提广大教  已修一切徧行力  已见十方佛自在  天神心净如虚空  普离一切诸烦恼  了知三世无量剎  诸佛菩萨及众生  天神一念悉了知  昼夜日月年劫海  亦知一切众生类  种种名相各差别  十方众生生死处  有色无色想无想  随顺世俗悉了知  引导使入菩提路  已生如来誓愿家  已入诸佛功德海  法身清净心无碍  随众生乐现众色

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礼夜神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论】第一正入当位法门中从尔时善财已下至我唯知此甚深妙音自在解脱门於此段长科为十段一尔时善财童子已下至守护一切城夜神所有四行半经明正念前法思惟升进分二见彼夜神已下至现究竟调伏众生身有六行经明夜神所现差别身教化一切众生分三善财见已欢喜踊跃已下至唯愿慈哀为我宣说有五行经明善财申请所求分四明彼夜神告善财言已下至问诸菩萨所修行门有七行经明夜神叹善财志德所求法分五善男子我得甚深自在妙音解脱已下至心恒不舍一切智地有十五行半经明夜神自说自行饶益众生行门分六善男子我以如是净法光明已下至入如来难思境界有十四行经明夜神说十种观察入如来境界分七又善男子我如是正念思惟至圣者证得其已久如有二十九行经明得此妙音解脱得佛陀罗尼为诸众生说法自在并善财问得法久近分八夜神言善男子乃往古世已下至普入一切法门海般若波罗蜜有三十五行经明答善财得此法久近所见初佛分九次有佛兴名离垢法光明已下至住一切智无上法城有六十九行半经明答善财得法久近供养诸佛数量分十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令诸世间恒清净语已下明推德升进分明菩萨智轮远离一切分别境界不可以生死中长短染净广狭多少如是诸劫分别显示如前十段门中所有法门如文自具从善财问证得此法其已久如已下以理事相表法中义隐难知处略释少分以举大纲意明约报境即法故明以所行之法成其报故因果相似以表所行见报知法经云乃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者世界转者是西方大数中数如释天童子菩萨数法中具明此明转世界一切众生微尘数世间名言成大智慧言音海使令世间无粗恶语无杂染语如下文云我得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令诸世间离戏论语不二语常真实语恒清净语者意明变世间一切言说总成般若波罗蜜门以举世界转微尘为量以劫名离垢光明者表般若中本三空寂灭理体故世界名法界功德者明智慧是法界中说教功德云故以现一切众生业摩尼王海为体者表无性寂灭三空妙慧善知一切众生业差别海故号之为摩尼王形如莲华者表智慧妙用辩体相而中虚无染故此世界住四天下微尘数香摩尼须弥山网中者明此三空妙慧住如来无碍四辩之香中故具须弥山微尘数教网也以出一切如来本愿音者是第六地以初发心时依一切诸佛而发大愿以其转法轮音徧满十方开悟一切众生从此愿生故莲华而为庄严者明其法音令一切众生得无碍智慧也须弥山微尘数莲华而为眷属者须弥明智慧高出世间义微尘明智慧广多义莲华明智慧无着义眷属明善分别差别业及诸境界缘生总别同异成坏义须弥山微尘数香摩尼以为间错者明以差别智慧善说无量戒定慧解脱无垢净香以为间错摩尼是离垢义故有须弥山微尘数四天下者但以须弥为四宝所成於大海中高胜义若论此般若智中四无碍辩才等一切众生言音心数诸业分别量一一四天下有百那由他不可说不可说城者有如是成就那由他不可说不可说众生法门那由他当此沟数善男子者呼善财之德称以告其法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为妙幢者於一四无碍辩中总名妙幢中有王都者以根本智为王都名普宝华光者从根本智起差别慧名普宝华光去此不远有菩提场名普显现法王宫殿者明以根本智起无上正觉之心成大悲宫差别智慧之殿正法治众生故须弥山微尘数如来於中出现者一切众生微尘数烦恼成般若海为佛出现皆依本智为道场起差别智慧能治惑习故其最初佛名法海雷音光明王者明根本智起差别智慧觉观超出情识之境名为最初佛善能说法号为雷音教光破一切众生之惑名为光明立法自在能破众邪在邪邪不能坏名之为王彼佛出时有转轮王名清净日光明面者明智慧轮王日光照曜明现如摩尼镜面显照万像故於其佛所受持一切法海漩者明差别慧於根本智受持众法甚深无际名之海漩修多罗者长行经也佛涅盘后其王出家者表此第六地中十地正觉智终出缠智慧已满出缠觉观已亡名佛灭度出世智慧已成十一地中唯普贤入缠行门非是此第六地中十地等三空慧出缠门所及如十定品中三十个三空慧解脱菩萨皆已入十地灌顶位中以出世无量三昧门三求普贤毕竟觅不得见如来使令想念求之普贤方现意明三空慧但及十地出缠门以此已下但从初至末列一百个佛果不置后十一地普贤法门此第六地寂灭三空智慧解脱但位至十地佛位觉观已终名佛涅盘故其王出家者此第六地寂灭三空智慧门是出家义如十住中以海幢比丘入灭定表之其王出家护持正法者以三空慧护持出世正法法欲灭时有千部异众千种说法近於末劫业惑障重诸恶比丘多有斗诤乃至不求功德者明此位中但有三空寂灭智慧之门於慈悲无教化故其王现神通现光明种种诸事令其正法六万五千年而得兴盛者六万者六地升进之数五千年者一位都收五位因果齐进也明空解脱门以智起出世中慈悲如王女亦出家者明於此空智慧门修出世间慈悲乃至并前及后一百个佛次第出兴表此第六般若门但至十地出世佛果位终一地具十也已下都举供养须弥山微尘数佛但表般若出缠高胜如上一百个佛是十地升进之果一地配十夜神所有承事供养佛身是十地中修行之行如供养佛剎微尘数佛是法界总相无一物不是佛为一一尘中有无尽佛故已上皆明约法约行成其劫剎国土之果令观果配因总是法门即事是理以理是事其王及女俱作比丘及尼者为般若波罗蜜三空寂灭门是出生死中智慈之门当时转轮王者今普贤菩萨是此明智也比丘尼者我身是此明悲也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者此明一音徧法界音复无体无所分别能转一切法门教化一切众生名之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此是第六现前地为一切智慧皆现前故以般若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此位治三空智慧寂用不自在障令得自在第二推德升进中从如诸菩萨摩诃萨已下至辞退而去约分六门一推德升进二示善知识所在云在此佛会中三举善知识名云有主夜神名开敷一切树华四有二十二行颂是主城神重颂前法如文具明五善财以二十行颂叹主城神德如文具明六礼敬辞去此佛会中者明不离此正觉菩提无作不思不为无性之理名此佛会中而开敷一切行华成方便波罗蜜於无生死中入一切生死同事利行四摄之行此同休舍优婆夷八万四千那由他诸烦恼门皆共同行明第六地出缠解脱已终此第七地以彼出缠门入俗利生而无怖畏以处缠出缠皆平等故长一切大慈悲心令广大故无限剂故欲令大悲之行徧恶道故摄取众生至解脱故。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八

音切

(巨音)。

(徒何切)。

(昨回切)。

(伴音)。

 

猜你喜欢
  序·雍正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佚名
  四分律卷第四十(三分之四)·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八·楚石梵琦
  与康寄遥居士书(十九通)·太虚
  佛说摩诃刹头经(亦名灌佛形像经)·佚名
  十二因缘品第五·佚名
  终南家业卷中(末)·守一
  玄鉴五宗引·佚名
  第三卷·圆瑛
  卷第三·佚名
  卷第六(观世音等诸菩萨卷下)·佚名
  致李铁民先生书·太虚
  南康云居齐禅师·惠洪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五言卷五·洪迈

      五言  江行无题一        钱起  倾酒向涟漪乘流东去时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  二  江曲全萦楚云氛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闗人  三  浦烟函夜色冷日转秋旻自有沈碑石清光不照人  四  楚岸

  • 卷七·纪容舒

    钦定四库全书玉台新咏考异卷七姚安府知府纪容舒撰梁武帝捣衣驾言易水北送别河之阳沉思惨行镳结梦在空牀既寤丹緑谬始知纨素伤中州木叶下边城应早霜隂虫日惨烈【烈疑作冽】庭草复云黄金风徂清夜【徂宋刻作但误】明月悬

  • 87.李群玉:黄陵庙诗·施蜇存

    李群玉是晚唐诗人中有特点的一个。字文山,湖南澧州(今澧县)人。《唐才子传》称他“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遒丽,文体丰妍。好吹笙,美翰墨,如王谢子弟,别有一种风流。”又说亲友敦促他入京应进士试,落第之后,就不

  • 我写《唐诗百话》·施蜇存

    施蜇存从一九三七年起,我中止了文学创作,一直生活在古典书城中。这是职业改变的结果,倒不是"江郎才尽",写不出东西来了。要说写作,我的主观愿望,宁可写小说,而不想写什么学究气的研究论文。我的古典文学知识,只够应付教学,谈不

  • 列传第十七 李贤 弟远·令狐德棻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曾祖父,魏太武时以子都督讨两山屠各殁于阵,赠宁西将军、陇西郡守。祖斌,袭领父兵,镇于高平,因家焉。父文保,早卒。魏大统末,以贤兄弟着勋,追赠泾原东秦三州刺史、司空。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尝出

  • ●卷上·张唐英

    王建字光图,其先颍川郾城人,后徒居项城。隆眉广颡,身长七尺。少与晋晖辈以剽盗为事,被重罪系许昌,而狱吏纵之使去。武当僧处洪谓曰:“子骨相异常,贵不可言,何自陷为盗”建感其言,因隶军于忠武,而节度使杜审权拔为列校

  • 卷之三百三十九·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四月。癸亥。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照例  ○甘肃新疆巡抚陶模奏、新疆分设电报。筹议养线等费。从之。  ○甲子。谕军机大臣等、户部奏、核议四川官运局积存副本款目。请旨详晰登覆。

  • 西汉年纪卷三十·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平帝孝平皇帝讳衎【初名箕子】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子也母曰衞姬年三歳嗣立为王元夀二年六月戊午哀帝崩太皇太后遣车骑将军王舜与大鸿胪左咸光禄大夫孙寳使持节迎中山王奉成帝后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位诏曰

  • ●凤洲杂编五·王世贞

    王世贞 将军之制有三 太祖官制后革者 升降品级 建文中官制 添设提学官 兵制 洪武九年定诸王公主岁供之数 二祖公主所适 宫中女官之制 洪武二十八年复位宫官六尚品职及内官监司库局与诸门官并东宫六局王府承奉等官职秩

  • 野史无文卷二十本(阙)·郑达

    本朝灾祥(阙)

  • 卷十八·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十八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广言路上上真宗乞追寝章疏不得留中诏书李 邈【景德四年五月二十九日上谓王旦等曰朕以臣僚上殿者劄子不列姓名言者请留中不下是皆攻人之短发人隂私而不欲明行弹纠者

  • 流傳載錄·孙诒让

      〈漢書.藝文志〉:

  • 卷五·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五      宋 卫湜 撰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屦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侍坐於君子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侍坐於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间愿有复也则左右屏而待郑氏曰撰犹持也欠伸撰杖屦君子有倦意也

  • 卷之二·张居正

    大禹谟谟,是谋议。这一篇是史臣记大禹所陈告于帝舜的谋议,故名为大禹谟。【原文】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直解】曰若,是发语辞。文命,是文德教命。敷,是布。祗,是敬。帝,指帝舜。史臣稽考古时大禹,说禹为

  •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道宣

    唐麟德元年终南山释道宣撰自法移东汉教渐南吴。佛像灵祥充物区宇。而群录互举出没有殊。至于瑞迹盖无异也。今依叙列而罕以代分。何者或像陈晋代而历表隋唐。或感化在人而迹从倚伏。故不获铨次于录而辩集之。·

  • 认识与谬误·马赫

    奥地利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马赫的主要著作之一,1905年在莱比锡出版。作者在书中立足于从他提出的要素论来讨论经验主义认识论问题。马赫认为,知识中不含有多余的、经验之外的存在,知识开始于感觉要素。马赫说,比如我

  • 唐僧弘秀集·李龏

    诗总集。宋李龏编。十卷。选 录唐释子“名弘才秀”者五十一家(序称五十二 家)诗五百首,按人编次。其中选皎然诗七十 首、贯休六十一首、齐己六十首,余各有等差, 大体反映唐僧诗歌创作成就。按唐代僧人有专 集者不过数

  • 地藏菩萨十斋日·佚名

    敦煌遗书藏本。作者不详。一卷。篇幅甚短,约二百余字。该书谓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十日各有神祇下巡人间,于该十日持斋各念定光如来等十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