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八·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四十八明 梅鼎祚 编杂歌谣辞【晋诸国附】【歌】束晳歌【晋书曰束晳阳平元城人太康中郡界大旱晢为邑人请雨三日而雨注衆为作歌】束先生通神明请天三日甘雨零我黍以育我稷以生何以畴之报束长生【

  • 卷四百七十七·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七十七李涉李涉洛阳人初与弟渤同隐庐山後应陈许辟宪宗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寻谪峡州司仓参军太和中为太学博士复流康州自号清谿子集二卷今编诗一卷怀古尼父未适鲁屡

  • 卷七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十五姜曦姜曦上邽人登永隆元年进士第官工部侍郎散骑常侍封金城郡公诗一首龙池篇灵沼萦回邸第前浴日涵春【一作天】写曙天始见龙台昇凤阙应如霄汉起神泉石匮渚傍还启圣桃李初生更有仙欲化帝

  • 第五十四回 却桓温晋相贻书 灭冉魏燕王僭号·蔡东藩

      却说晋征西大将军桓温,因石氏乱亡,已屡请经略中原,辄不见报。晋穆帝年尚幼冲,褚太后女流寡断,一切国政,均归会稽王昱主持,领司徒光禄大夫蔡谟,本已实授司徒,诏书屡下,终不就职。褚太后遣使敦劝,谟仍固辞,且自语亲属道:“我若

  • 花木纪·张瀚

    昔陆放翁有《居室纪》,余自致政归,屏居陋巷,构小楼三间,长阔之数略与之等,起居食饮、往来应酬皆若相似,缘在城市,惟足迹不及公府耳。小窗杂植花卉,四时常新,凭栏把玩,皆足赏杯。初春水仙开,金心玉质,俗呼金盏银台,翠带飘拂,幽香袭人

  •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九。·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四九卷列传九零零零零列传第九。[仓助利][盖苏文]。四九卷列传九仓助利零一○[仓助利]

  • 吴太伯世家第一·司马迁

    赵季译注【说明】《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司马迁从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出发,把各诸侯国看做辅佐中央政权的地方政治力量,希望他们能“忠信行道”,来维护中央集权的统一。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明了他创立《世家》体

  • 總序·佚名

    世祖惠莊大王實錄世祖惠莊承天體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聖神明睿欽肅仁孝大王,諱瑈,字粹之,世宗莊憲大王第二子,母昭憲王后沈氏,以永樂丁酉誕于本宮。宣德戊申六月丁酉,初封晋平大君,後改封咸平,又改晋陽,又改首陽。娶贈領議政府事

  • 六年·佚名

    (己巳)六年清同治八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癸酉。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四都。敎曰:「今日卽元朝也。令都承旨雲峴宮問候以來。」賜老人及儒賢歲饌。1月2日初二日。詣勤政殿,行社稷祈穀大祭受誓戒。仍詣太廟齋宿。敎曰:「今年

  • 序·顾栋高

    【臣】既辑毛诗类释上自天文地理旁及草木鸟兽虫鱼之属靡不胪列备载复寻其训诂如王于出征于当训曰废为残贼废当训大与他经解释絶殊初亦甚骇其义既廼知其出自尔雅复有一字而两解者如烝当作君又作进周颂丰年烝畀祖妣是也

  • 卷七十一·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七十一   宋 王与之 撰轮人为轮斩三材必以其时愚案自此以下皆攻木之工郑锷曰有车无轮则车不行为轮不专于一工则轮不精此所以特立轮人之职察车自轮始此轮人所以居众职之先○陈氏曰緫而言之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一·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一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复次如佛世尊为出爱王所说经言。彼王一时往诣佛所。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有一沙门若婆罗门。来至我所。以不真实过失。现前呵谏于我。我于尔时其心

  • 汉藏教理院与佛教文物展览会·太虚

    ‘昨夜与太虚和尚长谈,获益匪浅’,这是胡适之博士和他的朋友通信中的两句话,十年前,记者好像在一本中学国文课本上看见的。当时心里想著:太虚和尚一定是个学问渊博、佛法超群的大和尚,不然怎值得鼎鼎大名的胡适博士和他深夜

  • 卷第三·佚名

    祖堂集卷三 祖堂卷三 牛头 牛头和尚嗣四祖,师讳法融,润州延陵人也,姓文。四祖在双峰山告众曰:&ldquo;吾来至此山时,于武德七年秋,于庐山顶上东北而望见此蕲州双峰山顶上有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四祖问五祖曰:&ldquo;

  • 宗镜录卷第五十三·延寿

    第三能变者。唯识论颂云。次第三能变。差别有六种。了境为性相。善不善俱非。此三能变。是了别境识。自证分是了别性。见分是了别相。有覆有记。识。以了境为自性。即复用彼为行相故。则了境者。是识自性。亦是行相。

  • 卷第四·应庵昙华

    应庵和尚语录卷第四 婺州宝林禅寺语录 嗣法门人 (守诠) 等编 师受请。僧问。三圣道。我逢人则出。出则不为人。意旨如何。师云。斩钉截铁。进云。兴化道。我逢人则不出。出则便为人。又作么生。师云。随邪逐恶。进

  • 华严经吞海集·道通

    简称《华严经吞海集》。佛教著述。明道通述。三卷。道通曾讲《华严经》三遍,后居庐山,仍有学者以此经请教,故撰是书。此书介绍《华严经》各会、品的主要内容,并解释其中的一些名词、概念。注释主要本于澄观的《华严经

  • 浮石禅师语录·浮石通贤

    十卷。清代释通贤撰。通贤,俗姓赵,字浮石,当湖(今地不详)人。生有奇特禀性,厌烦薰腥。稍长萌发出家之念,十九岁在越南削发出家,归回故里后,因其父母以独生子苦留,稍又蓄发。后转投佛门,于武原普净庵受沙弥戒。后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