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
(己巳)六年清同治八年
春正月
1月1日
初一日。癸酉。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四都。
敎曰:「今日卽元朝也。令都承旨雲峴宮問候以來。」
賜老人及儒賢歲饌。
1月2日
初二日。詣勤政殿,行社稷祈穀大祭受誓戒。仍詣太廟齋宿。
敎曰:「今年卽我寧考寶甲也。今當春享,親上冊寶,又將躬行祼薦,粗伸予小子不洎之痛。而以宗英攸關,措辭塡祝,方欲仰質於列祖之前矣。粤惟我中葉,王室近宗,極其繁衍,實有維城之慶矣。夫何近世,一切反是?苟若有英妙拔萃之類,輒加以不忍說不忍聞之指目,使不得自保其身,此曷故也?設有眞犯而然,則顧何敢循私蔑公,惜其用法?其眞有所犯者,予未之聞也。因此而徒使無辜之懿親,同歸一轍,擯不顧藉,是豈疎不間親之義哉?此蓋不逞之徒,雖不知其人之面目,看作奇貨,倡出邪說,竟至戕害乃已。此不過蠧損國脈,予嘗痛恨者也。大君、王子君,俱是親王子也;嫡王孫、王孫,俱是世子子也。其子與孫,四世親盡之前,承襲君銜,自是定例。予意則必先釐正於此,然後可杜日後之漸。故期欲校正,先此頒布。從玆以往,大君、王子君,嫡王孫、王孫外,一依外朝例,赴擧與進途,使無所礙。而階至從二品,則如例封君,依勳君例爲之,少勿爲拘事,金石定式。此是奉承慈敎,欲保我萬世支子、支孫之計也。後來復若有攜貳之論者,非但爲予之罪人,實是太廟之罪人,大小臣隣,其各知悉。以此揭板于宗府、政府與吏曹,常目顧諟焉。旣如是變通,則其官制釐正之節,諸宗臣與吏判,爛加商確,就議廟堂,仍爲稟定於大院君,前磨鍊停當,另具別單以入。」
敎曰:「今以宗英之官職變通,有所成命。而且有不得不釐正者,四世之內,降等人之嫁娶於士大夫,其故何也?我家嫡庶之別,爲五百年典守不易之規,則獨於嫁娶,互相無礙者,雖出於愛欲貴之意,其實則非貴而反賤者也。從玆以往,自大君以下庶子女之嫁娶仕宦,一依朝臣家例爲之事,定式於宗府與銓曹,以爲金石之典。」
敎曰:「嫡王孫、王孫、郡縣主封爵,向因大臣所奏,已有定式矣。然則王孫夫人與副尉、僉尉之爵品,亦當有變通矣。且旣有大君、王子君女壻授職之例,則王孫女壻,不可無授職。又旣有公主女壻授職之例,則翁主及郡縣主之女壻,亦不可無授職。其間設或有次等之別,宜無厚薄之殊,而尙不歸正者,似是未遑之故也。今番亦爲一體釐正於宗府,別單以入。」
敎曰:「凡宗室之官爵,旣已變通,則與大君、王子君、嫡王孫、王孫,自有別焉。凡於疏章及望筒,不書姓字者,反涉有礙。從今以後,依朝臣例爲之事,分付各該司。」
敎曰:「大君、王子祀孫之在參下前銜者,竝陞六。」
以具鍾祿爲司諫院大司諫,李昇應爲判義禁府事。
1月3日
初三日。親行太廟春享大祭。仍上翼宗大王追上尊號冊寶。
1月6日
初六日。詣勤政殿,親上大王大妃殿加上尊號冊寶,仍受賀,頒赦。敎文若曰:
日月依辰,撫先甲後甲而增慕,乾坤象德,擧追上加上而揚徽。情與文稱,禮以義起。聽予十行播誥,用敷八方同休。恭惟翼宗體元贊化錫極定命聖憲英哲睿誠淵敬隆德純功篤休弘慶洪運盛烈宣光濬祥敦文顯武仁懿孝明大王,正體祗承三宗,聰明亶作元后。若四勿修身,九經治國,嚴訓式遵;自八歲入學,三朝問安,令聞夙著。居儲位二十載,明離照光;啓邦籙億萬年,甲觀毓慶。逮夫機務之總攬;允矣德化之普沾。協笙磬而承事宗宮,四時匪懈;賁琬琰而崇奉兩殿,百行攸源。皇壇之實錄寶莊,炳然《春秋》義理;燕室之耕圖常揭,備悉閭里艱難。倬彼雲漢昭回出言,若典謨風雅,至于日昃不暇,所好非聲色、遊畋。恤饑荒而不惜帑庾之儲;徠諫諍而亟恢山藪之量。嗟!憂勤之志業,殆若點雲之過太虛,而垂裕之烈謨,實基豐水之貽燕翼。猗!我太母之懿範,實有女堯之美稱。配聖人而資始資生,內爲良佐;嗣京室而思齊思媚,世有哲妃。宗祊奠磐泰之基,肇自尙冠里定策;母道兼君師之責,勉從儀鑾司垂簾。偉績豐功,前史未有;深仁厚渥,群黎徧爲。欲報春暉,荷拊我而育我;願摹天日,宜大書而特書。迨星曆重回之巳年,卽皇考誕降之甲紀。四載之至治莫尙,遺澤在億兆民;千秋之舊節追惟,寶策周六十數。虹電瑞彩,耆臣多及見之人;羹牆孝思,少子增不洎之痛。遇此歲而冞感昔歲,追先朝而竝隆東朝。至情少伸,豈曰無於禮之禮?大德必得,是爲非常名可名。恩靡極於昊天,旣右烈考;慶復申於前月,莫大尊親。迺於本年正月初三日,謹奉冊寶,追上翼宗大王尊號曰『堯欽、舜恭、禹勤、湯正。』仍於初六日,謹奉冊寶,加上『孝裕獻聖宣敬正仁慈惠弘德純化文光元成肅烈』,大王大妃殿尊號曰『明粹。』輿情交切於愴忻,邦典聿行告布。朱絃永歎,仰璇籥於一週;翠萱長春,增玉牒於十上。一國興孝廣惠覃仁;萬姓均歡,滌瑕蕩垢。颺丕懿於泥檢,曷云萬一分善形?流闓澤於澨陬,其令五百里行赦。自本月六日昧爽以前,雜犯死罪以下,咸宥除之。於戲!草木皆有自樂,値玆正月上旬,松柏無不或承,錫汝斂時五福。故玆敎示,想宜知悉。
〈藝文提學朴承輝製〉敎曰:「今年卽己巳舊甲也。念諸臣之忠,烈彌切感懷。先正臣宋時烈、故相臣金壽恒、故忠臣吳斗寅、李世華、朴泰輔祠版,遣禮官致祭。」
又敎曰:「驪陽府院君內外祠版,遣承旨致祭。」
上號都監都提調以下,施賞有差。工曹判書朴承輝、禮曹判書李豐翼、讀玉冊官兪致崇、讀金寶官嚴錫鼎、禮房承旨金炳淵、對擧承旨吳夏泳、宣敎官李世用、執尊韓喆愚、左通禮沈相穆、右通禮李裕承、都廳金奎弘、趙準永、執禮李起鎬、竝加資。
行護軍沈承澤、副護軍閔奎鎬、前正朴麟壽,竝百官加親授。
以申轍求爲司諫院大司諫。
翼宗大王追上尊號,大王大妃殿加上尊號慶科,命合設於今番慶科庭試。因禮曹啓也。
1月8日
初八日。詣社稷壇,親行祈穀大祭。
1月9日
初九日。設璿派應製于泮宮。賦,幼學李秀萬,直赴殿試。
1月10日
初十日。以申檀爲吏曹參議。
命進士回榜人副護軍任百哲、進士安廷佐,竝加資。
設人日製于泮宮。賦,幼學徐冑淳,直赴殿試。
1月11日
十一日。議政府啓:
卽見漆原按覈使趙昌永狀啓,則『作擾諸漢嚴査情節,請令廟堂稟處』矣。長吏者,朝廷之所差遣也。所以命吏,而設有苛刻之政,一或驅迫之至於此極,則名分紀綱,將於何可措乎?凡伊日之梃身投足掀焰助虐者,殲之馘之,安有首從之別?而旣不能當場辦得,則追後盤覈之務從平反,卽亦仰體欽恤之意也。黃上基之千罪萬惡,十手所指,萬口同聲,自服首倡,旣施當律,今不必更爲論列。李道汝之年前倖逭,已是失刑,而今其撞破獄門,叫號客舍,此尤必誅無赦之罪。全弘伊之敢作前驅,斷案緊重。尹達周之衝突官舍,操棒擬犯。此皆是上基之心腹、爪牙,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有百當死,無一可貸。以上三囚,竝梟首警衆。金甘千等四漢之和應綢繆,同惡相濟,雖與首犯有異,其不可曲加參恕。金秉仁等三漢,身爲下吏,全昧親上之義,狀頭列名,難免偸活之跡。以上七囚,竝嚴刑二次遠配。金采鉉以下八囚,竝刑配,金秉斗以下十二囚,竝懲勵放送。雖有年滿之可以除刑者,勿拘擧行,其餘諸漢,竝令酌放。在逃之黃性三、黃离基等諸罪人,令右兵營及各鎭營,刻期跟捕,從後鉤覈以聞。至若周熙尙之恬然不動,據理嚴責,其所處變,節節得宜。似此之人,合先酬奬,初仕調用事,分付銓曹。舞沂一洞,龜山全面之無一人出丁者,可見俗尙之守法不撓矣。按覈使旣兼知縣,凡於撫摩懷綏之方,宣布德意,以示別般眷顧之念事,行會何如?
允之。
1月12日
十二日。命文科回榜人李源祚、生員回榜人李德秀,竝加資。
以沈承澤爲刑曹判書,嚴錫鼎爲漢城府判尹。
1月13日
十三日。詣永禧殿、景慕宮展謁。仍詣儲慶宮展拜。
1月14日
十四日。詣景祐宮,展拜,歷拜南延君祠宇。仍覲雲峴宮。
以朴承輝爲吏曹判書尋遞,以南相吉代之。
咸鏡監司李興敏狀啓:「茂山府使馬行逸,一心殫竭,刷逋十萬,城堞軍物,捐俸修繕,令該曹稟處。」敎曰:「此倅之治績,已爲稔聞而稔知矣。萬萬嘉尙,特爲加資。」
1月17日
十七日。以金大根爲吏曹判書,金炳喬爲工曹判書,曺錫雨爲藝文館提學。
1月19日
十九日。以李周喆爲總戎使,李章濂爲禁衛大將。
御營廳以「詐稱貿銅乾沒公貨三萬兩罪人金在九梟警」啓。
1月20日
二十日。以金世鎬爲吏曹參判。
議政府啓:「卽見黃海監司曺錫輿、水使鄭志鉉狀啓,則『漁採唐船之出沒者,連加追捕,彼人八名,已爲射殺於諸作等浦。八名生擒於登山浦,牢囚水營,當依昨年中國禮部回咨,亟用一律,而事係創例,恭俟朝家處分』云矣。無論島與浦,唐船之種種作梗,已是驚惋之甚,而今其彼剿此擒,誠亦事勢之不容已也。第此就捕八人之姓名、居住,初不査問者,極涉疏忽。道帥臣竝推考,使之另加盤覈,更爲消詳登聞何如?」允之。
1月22日
二十二日。進講。
召對。
命卜相。賓廳卜相,鄭元容、金興根、金左根、趙斗淳、李景在、李裕元、柳厚祚,命加卜。領議政金炳學請對入侍奏曰:「今伏承加卜之命,未敢知聖意攸在。而知臣莫如君,惟在聖衷所簡矣。」敎曰:「行大護軍洪淳穆、行上護軍韓啓源何如?」炳學曰:「兩臣望實俱優。殿下誠得之,臣當退出,修單以入矣。」賓廳加卜洪淳穆、韓啓源。以洪淳穆爲右議政。
以趙存一爲公忠道水軍節度使。
1月23日
二十三日。進講。
召對。
1月24日
二十四日。諭右議政洪淳穆曰:「置相之爲有國大關係,在昔而然矣,在今而尤不容不然矣。惟其如是也,故思得賢俊,與共圖理。而予志先定,詢謀亦同,於是乎吾之相定矣。卿之文學,予所知也;卿之才猷,予所知也;卿之聞望,予所知也。此所以得卿之後,歷日自喜,而亦我都民加額,朝士相賀者也。顧予寡昧之所仰成,卽惟曰:輔弼之臣。左右王室,保守無疆歷服。是時是任,予豈不畀卿?卿豈不膺予乎?心腹之諭,先爲敷示,卿其裁諒,毋庸文具爲也。」
進講。
以趙榮夏爲吏曹參議。
吏曹:「以宗臣官制釐正事,命下矣。參議趙成夏與宗正卿李載冕,就議于領議政金炳學,則以爲大君、王子君、嫡王孫、王孫嫡庶衆子初授職,當爲磨鍊,而副正、守、副守、令、副令、監等職,竝革罷,主簿、直長、副直長、奉事、副奉事、參奉增置,官制品數諸般規例及嫡王孫夫人、王孫夫人爵品,一體釐正。仍爲稟定於大院君前,別單書入啓。」又以「嫡王孫、王孫女壻、翁主女壻、郡縣主之子與女壻初授職,當以敦寧府磨鍊,而窠品甚窄,不得分排,副直長、副奉事增置,副尉、僉尉爵品,一體釐正,別單書入」啓。
別單:
一,宗親府。〈大君、王子君時,無階衙門:位虛時,正一品衙門。○無相避。〉一,大君、王子君,七歲封爵;嫡王孫、王孫,十歲封爵。〈已上,竝用邑號。〉一,公翁主,七歲封爵;郡縣主,十歲封爵。已上爵號書下,自政院請政下批。一,大君、王子君、嫡王孫、王孫之嫡庶、衆子,十五歲授職。〈嫡庶女壻亦然。〉一,公翁主、郡縣主子,十五歲授職。〈女壻亦然。〉一,大君、王子君之嫡庶孫、嫡庶曾孫,嫡王孫、王孫之嫡庶孫,二十歲授職。已上待年滿歲首,自政府啓下,吏兵曹待政下批。一,大君。〈無階王子嫡。〉一,君。〈無階王子庶。〉一,君。〈正一品上輔國、世子子嫡封爵。〉一,君。〈正一品上輔國、世子子庶封爵。〉一,君〈自從二品嘉善至正一品上輔國。〉無定數,承襲。〈宗代未盡文蔭之入仕者,階至從二品,如例封君,竝用邑號。○如或有別薦武科者,亦然。〉一,領宗正卿,無定數。〈大君、王子君例兼。〉一,判宗正卿〈正一品大匡上輔國、輔國。〉無定數。〈大院君奉祀孫,隨資下批,嫡王孫、王孫,例兼,承襲君,隨資例兼,宗姓朝臣,隨資下批。〉一,知宗正卿〈自正二品資憲至從一品崇祿。〉無定數。〈大院君奉祀孫,隨資下批,承襲君,隨資例兼,宗姓朝官,隨資下批。〉一,宗正卿,從二品,無定數。〈大院君奉祀孫例兼,文蔭武宗姓朝臣階從二品者,本府啓差。〉一,都正,正三品一員。〈宗代未盡文蔭武入仕者及宗姓文臣備三望,有命後差出。〉加設正三品一員。〈大院君奉祀孫例授。〉一,有司堂上三員。〈大君、王子君時,承襲君及宗正卿中,長望受點,位虛時亦然。宗正卿議政時,上輔國、輔國不入長望,雖已帶亦遞解。〉一,正,正三品一員。〈宗代未盡蔭仕者及宗姓蔭官,則通擬,朝官則以玉署人擬差。〉一,典籤,正三品一員。〈大君時差出,位虛則減下。已經四品生進朝官中自辟。〉一,典簿,正五品一員。〈大君、王子君,自本府蔭朝官中自辟,位虛則吏曹差出,宗正卿議政時,亦爲自辟。〉一,主簿,正六品,無定數。〈大君嫡衆子初授,他司遷轉。〉一,主簿,正六品一員。〈蔭朝官中,永作自辟。〉一,直長,正七品,無定數。〈王子君、嫡衆子初授,嫡王孫之嫡衆子初授,滿十五朔陞六,他司遷轉。〉一,直長,正七品一員。〈朝官非生進人,不得差擬,從他司序陞,則換差,秩卑人亦然。滿十五朔陞六。〉一,副直長,從七品,無定數。〈王孫嫡衆子初授,大君庶衆子初授,滿十五朔陞六,他司遷轉。〉一,奉事,正八品,無定數。〈王子君庶衆子初授,滿十五朔,他司序陞。〉一,副奉事,從八品,無定數。〈嫡王孫庶衆子初授,滿十五朔,地司序陞。〉一,參奉,正九品,無定數。〈王孫庶衆子初授,滿十五朔,他司序陞。〉一,參奉,正九品一員。〈宗姓生進、幼學中,年滿三十者,永作自辟,滿十五朔,他司序陞。〉加設正九品,無定數〈大君、王子君之嫡孫、嫡曾孫、嫡王孫、王孫之嫡孫初授,大院君奉祀孫初授,滿十五朔,他司序陞。〉一,忠義,從九品一員。〈宗姓人永作自辟單差,滿四十五朔陞六。〉一,郞廳,從九品一員。〈宗姓秩卑人,永作自辟單差,滿四十五朔陞六。〉加設從九品,無定數。〈大君、王子君之庶孫、庶曾孫、嫡王孫、王孫之庶孫初授,滿四十五朔陞六。〉一,兼郞廳,從六品,無定數。〈已經郞廳,參上前銜人,自辟單差,滿三十朔遷轉。〉一,副正、守、副守、令、副令、監等職,竝革罷,主簿、直長、副直長、奉事、副奉事、參奉,各一窠新設。一,大院君奉祀孫參奉加設付職。〈父沒乃授。○授職前登科,或他岐蔭仕者,不拘此例。〉階至通政,則都正加設單付,宗正卿,隨資下批。〈勿以敦銜世襲。〉一,大君、王子君、嫡王孫、王孫之嫡庶、衆子,主簿以下付職,大君、王子君之嫡孫、嫡曾孫、嫡王孫、王孫之嫡孫,參奉加設付職,大君、王子君之庶孫、庶曾孫、嫡王孫、王孫之庶孫,郞廳、部將中,加設付職。〈已上待年,竝單差。〉一,宗正卿,以文、蔭、〈曾經佐、貳、承旨。〉武、〈曾經亞將、總管。〉宗姓朝臣,階至從二品者,本府啓差,吏曹待政下批。〈承傳官則口傳下批。〉一,都正,以宗代之未盡文、蔭、〈曾經佐、貳、承旨。〉武〈曾經承旨、兵議知。〉入仕者及宗姓文臣,自吏曹備三望,有命後差出。〈望乏則文、蔭、武及宗姓文臣,通融備擬,而勿以應避之人交望。〉例兼有司,〈有命後視務。〉視務則爲實爲兼。〈他識互相移擬,亦有前望。〉一,正,以宗代未盡蔭仕者,吏曹備三望,〈倣朝官寺正通淸例。〉通擬,〈雖在五六品,勿拘,望乏則以宗親蔭官,通融備擬,而勿以應避之人交望。〉宗姓蔭官,〈已經四品。〉亦許通擬。文臣朝官,則以玉署人擬差,兼春秋銜,譜略纂修時,必以文臣差出。一,嫡王孫、王孫封爵時,資級直以上輔國崇祿大夫下批。〈尙公主、翁主儀賓亦然。○嫡王孫、王孫,卽世子子也。事體有別,凡於儀節,一依國舅例擧行事,定式。〉一,承襲及階至正一品後,以上輔國崇祿大夫下批。〈尙縣主、郡主儀賓亦然。〉一,大君、王子君、嫡王孫、王孫之庶衆子,初授職後,雖階至從二品,勿許封君。一,大君、王子君、嫡王孫、王孫外,一依外朝例,赴擧與進塗,毋礙。一,承襲封君前,登文科,則凡職毋礙。一,承襲封君者,〈文、蔭、武。〉依朝臣例,疏章與望筒,俱書姓字。一,宗代未盡之蔭仕者,通政之承旨、佐貳、亞卿之參判、同敦寧、亞尹、金吾,正卿之參贊、知敦寧、判書、判尹、崇品之判敦寧,毋礙擬望。〈文職則科前勿許。〉一,宗代未盡之武科者,通政之承旨、兵議知、〈曾經承旨同擬。〉亞卿之兵參、〈曾經捕將。〉亞尹、金吾、正卿之判尹,毋礙擬望。〈參贊、判書、敦銜,登壇前勿許。〉一,宗正卿,雖拜實職,仍帶。〈前任亦然。〉遞實職後,不付軍銜。一,宗正卿,大拜則句管本府。〈大君、王子君時否。〉一,宗正卿,議政許副,則不付敦、樞銜,〈輔國亦然。〉奉命使臣,〈遠接、伴送正副使。〉勿爲借銜。〈判樞、吏禮曹等職。〉一,承襲君,〈在喪闋服,罷散敍用。〉自吏曹依例下批。〈宗正卿亦然。〉一,承襲君,使臣〈蔭之正使、文之正副使。〉擬望時,雖非特敎,勿拘備擬。一,蔭仕承襲君,凡職擬望時,文蔭通擬。一,祭官與差備官,依例塡差。〈承候官親祭外勿差。〉一,參下官敎旨,依朝官例,郞階成給。一,宗代未盡文、蔭、武入仕者,外職無礙。〈雖已陞君者亦然。〉一,郞廳入仕者,依典祀例,毋得遷轉。一,庶派雖未親盡,文科之槐院,武科之宣薦,勿許。〈承嫡者,不在此限。〉一,判宗正卿,〈文、蔭、武朝臣。〉依輔國奉朝賀例,三代贈職。〈承襲君亦然。〉一,承襲君,階至上輔國後卒逝,則上相贈職。〈儀賓亦然。〉一,宗代未盡文、蔭、武,當襲封君者身死,則雖在參下官,贈職君銜。一,承襲君三代受贈,依朝臣例,隨品下批。〈雖未經玉堂,贈吏曹。〉一,宗姓人受贈時,親盡在六世內,贈吏曹。〈宗正卿隨品,亦許兼贈。〉一,庶派嫁娶仕宦,依朝臣家例爲之。
宗親妻封爵:一,府夫人,正一品大君妻。一,郡夫人,正一品王子君妻。一,郡夫人,從一品嫡王孫妻。一,縣夫人,從一品王孫妻。已上用邑號。〈此與副尉、僉尉有間。竝以正一品定式。〉儀賓府爵品:一,尉,正一品,尙公主者。一,尉,正一品,尙翁主者。一,副尉,從一品,尙郡主者。一,僉尉,從一品,尙縣主者。已上用邑號。
敦寧府職品變通:〈副直長、副奉事增設。〉一,直長,正七品,大君女壻初授,公主子初授。一,副直長,從七品。〈公主女壻初授,翁主子初授,王子君女壻初授,嫡王孫女壻初授,大君妾女壻初授。〉一,奉事,正八品。〈翁主女壻初授,郡主子初授,王孫女壻初授,王子君妾女壻初授。〉一,副奉事,從八品。〈郡主女壻初授,縣主子初授,嫡王孫妾女壻初授。〉一,參奉,正九品。〈縣主女壻初授,王孫妾女壻初授。〉一,未盡條件,追後磨鍊。
1月25日
二十五日。進講。
1月26日
二十六日。進講。
給泰安府渰死人恤典。
1月27日
二十七日。進講。
議政府啓:「黃海水營在囚彼人八名姓名、居住,詳査登聞之意,纔已行會矣。令其現捉八名,固當遵式用律,事係創有,且朝家柔遠之意,不無存商。使之還給,船隻放送,而若恃此復近我境,卽地梟警。以此意一一曉諭,俾有以互相戒飭,毋敢更肆。繼此沿海追捕之節,嚴加團束事,分付道帥臣,仍將事由,令槐院撰咨,入送北京何如?」允之。
以沈承澤爲禮曹判書,曺錫雨爲判義禁府事,宋近洙爲弘文館提學,李元熙爲刑曹判書。
議政府啓:「卽見營建都監所報,則『營役旁午,錢政告罄,各貢受價之未及上下,不啻夥然,而工募雇用之費,又從以窘絀殆甚,限十萬兩,爲先區劃』爲辭矣。公私事力之無處著手,誠非細悶,而莫重工役,亦不可因此中止。分付惠廳,毋論某樣錢,準此數推移劃送,而另加撙節,及時竣完何如?」允之。仍敎曰:「惠廳所在甲、冑錢一萬兩內下,丹木五千斤、白礬三千斤,特下以助營役。」
1月28日
二十八日。進講。
1月29日
二十九日。進講。
以李鍾承爲咸鏡南道兵馬節度使。
經筵官趙秉悳疏略:
臣不肖無狀,謬玷儒選,爲士林羞,朝廷辱者,今已十有八年矣。近又以悖子章熙之故,致犯天怒,苟究其本,臣罪萬死。席藁私室,恭俟處分。千萬不自意,忽於昨秋,猥承敦諭,情跡惶蹙,未敢疏啓,呈單本縣,冀以上聞。聖度天大,特降霈澤,宥放臣之子,使之歸養而自新。聖恩如天,圖報無地,只是闔門感泣,攅手祝聖而已。今於歲首,又有衣資、食物賜給之命,恩出分外。此固漢文帝振窮、養老之意也。顧臣何人,敢當此異數?臣聞命震越,尤不知所出焉。昔齊君,見老人之飢者而與之食,老人辭曰:「願與一國之飢者」,宋時相臣,有饋程叔子以縑,叔子辭曰:「相公之縑雖多,不能遍及天下之寒者。」臣亦願以此及於一國之飢者、寒者。臣何敢獨霑殊恩,安於所不敢安乎?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伏願殿下,以三無之義,亟還恩命,用安私分,仍令刊去選籍,俾邱壑殘喘,還他造化舊物,實爲通志成物之至仁大德也。
批曰:「向來卿子之宥放,寔由眷卿念卿而然矣。至於歲首不腆之物,亦所以優老禮待者也,何用辭爲?願與一國之飢,遍及天下之寒,卿言甚好,當有以體念。而顧今春晷漸長,講筵日開。卿其憣然筵朝,啓予沃予,是所望也。」
1月30日
三十日。進講。
上護軍趙獻永疏乞致仕。賜批許之。
戶曹、餉廳、惠廳、兵曹、訓局、禁營、御廳、總廳,進戊辰會計簿。〈時在黃金九十八兩五錢二分,銀子八萬三千二百十五兩四錢八分六里,錢文二十五萬六千四十四兩九錢九分,綿紬九十二同四十四疋三十三尺,木一千九百七十一同二十六疋十四尺九寸二分,苧布三十六同十二疋二十尺,布子四百八十八同四十九疋八尺二寸七分,米十四萬六千九百三石八斗七升零,太一萬八千一百十二石四斗六升零,田米二千五百八十三石二斗三升零,皮雜穀三萬八百二十六石七斗,黃蜜四十六斤。〉命百歲老人加資。〈李錫珦、朴師奎、劉震龍、宋鎭奎、朴漢楫、裵羲道、黃漢柱、金奎淳、崔龍甲、金東翼、金致琮、崔宗河、尹行孝、李晩秀、李夏龍、鄭時容。〉
二月
2月1日
初一日。癸卯。詣勤政殿,親傳景慕宮春享大祭香、祝。
以金翼鉉爲成均館大司成。
2月2日
初二日。進講。
2月3日
初三日。進講。
敎曰:「今日府大夫人晬辰。令都承旨問候以來。」
議政府啓:「大嶺以南,國家根本之地,先賢遺風,蔚然爲鄒、魯之鄕。向來漆原事,特不過一二頑悖之徒,孼芽其間,脅之以毁家,無知愚民,怯於恐喝,不免爛漫同歸。而爲守宰者,勿施其所惡,設或有一二孼芽,豈或至此也?罪人今旣酌處撫摩之政,實爲急務。該縣監趙昌永,仍差安撫使,面面曉諭,使各安堵,以示朝家眷顧之意何如?」允之。
2月4日
初四日。詣勤政殿,親傳文廟釋奠香、祝。
進講。
2月5日
初五日。詣勤政殿,親傳社稷大祭香、祝。
進講。
以趙秉昌爲吏曹判書。
別兼春秋趙肅夏啓:「四處史庫列聖朝實錄曝曬,今年爲當次矣。竝以一體請擇日擧行。」允之。
2月6日
初六日。詣勤政殿,行春到記。講,幼學權昌洙、崔熹龍、李錫弘、盧德純,賦,幼學徐相敦、權載喆,竝直赴殿試。
右議政洪淳穆疏略:「伏以特簡之寵,已閱一旬,敦勉之諭,亦至再降。臣以何人,乃敢當此?有非常之事,則有非常之憂。驚懍危怖,風痰素祟,驀地猝發,漫不省識,爲幾日矣。臣質本魯莾,跡又畸寒,而厚蒙三聖朝洪造,亦嘗有內外試可矣。講幄而有啓沃之益乎?藩屛而有宣導之效乎?銓衡而有甄別之能乎?使臣自考其實,都蔑尺寸之籍手。聖明之有取於臣,臣固莫曉其何以致此。然德薄而位尊,力小而任重,災咎之至,理必無幸。臣之嬰此无妄,安知非厥有所召乎?伏望惻然憫恤,將臣新授議政爵秩,亟賜反汗,以重天職焉。」批曰:「自卿甌卜之後,側席之念,日急一日。卿所謂調元贊化,迓續休命,予所以責卿也,朝野所以望卿也。及夫得卿而與共也,予方喜而不寐,際聞愼節之彌留,曷勝奉慮之至?敦勉之擧,由此姑遲。而不過是一時无妄之崇,亦旣漸次向差,則善加將攝,自當遄臻常度。多儀備文,反非誠實之道,卿其安心調理,俟間簉朝。是予區區之望。」
2月7日
初七日。進講。
以李載元爲水原府留守,李景夏爲判義禁府事。
2月8日
初八日。命儀賓闕員之時,則該府事務,令宗府兼管事,分付定式。
2月10日
初十日。以嚴錫鼎爲刑曹判書,李裕膺爲漢城府判尹。
判敦寧李景在上疏乞致仕。賜批許之。
2月18日
十八日。以李源命爲工曹判書。
2月20日
二十日。進講。
2月21日
二十一日。進講。
以趙熙哲爲司憲府大司憲,黃鐘顯爲司諫院大司諫,林永洙爲禮曹判書,金應均爲漢城府判尹,李參鉉爲藝文館提學。
2月22日
二十二日。進講。
2月23日
二十三日。進講。
2月24日
二十四日。進講。
命慶尙左兵使尹善應。特爲仍任:以議政府啓請也。
2月25日
二十五日。進講。
諭右議政洪淳穆曰:「敦勉之遲到今日,爲卿安心調養而然。而予心耿耿,可謂日急一日矣。顧此民事國計,正須賢德之左右輔導,而以卿愼節之彌留,尙稽前席之諮訪,則卿於此,亦必爲之悶然矣。予於卿之先祖忠簡公,別有曠感者存。卿以卿祖之孫,國耳、公耳,斷斷之誠,厥有家庭之所擩染。踵武宅揆,世濟其美,則卿於此,曷不念追休于前也哉?言不以文,披露實際,卿其裁量,卽起簉朝,協恭翊亮,俾予垂拱仰成。」
以李晩運爲吏曹參議。
敎曰:「興寅君夫人權氏、鄭氏、金氏,將行緬禮云,錢一千兩、米三十石、木、布各五同,令度支輸送,安葬日,遣內侍致祭。」
以朴齊韶爲禮曹判書,李景夏爲漢城府判尹。
2月26日
二十六日。進講。
以李明迪爲司憲府大司憲。
2月27日
二十七日。進講。
右議政洪淳穆再疏辭相職。批曰:「輔相之重,有關國家治忽,卿言然矣,大猷制治,俊乂在服,共理天職,弘濟時艱,卿言又然矣。惟其然也,故輔相所以畀卿也,時艱所以責卿也。至於獻可、替否,能之則能焉已,卿何可曰不能乎?範俗鎭物,能之則能焉已。卿何可曰不能乎?臨事決疑,能之則能焉已。卿何可曰不能乎?予則多見其有能焉而未見其不能焉。卿於此,雖欲退然不自居,闇然自章之美,有不可得以揜之矣。言由衷曲,玆不多誥。卿其諒予。卽起膺命。」
2月28日
二十八日。進講。
2月29日
二十九日。進講。
2月30日
三十日。進講。
右議政洪淳穆三疏辭相職。優批不允。
三月
3月1日
初一日。癸酉。進講。
命鹿島加棘罪人趙猷善放。
院議啓,〈右副承旨具春喜、同副承旨申獻求。〉請趙猷善事亟寢成命。批曰:「此非如是之事,卽爲頒布。」
玉堂聯箚〈副提學任承準、典翰李起鎬、副應敎趙肅夏、校理李晩耆、李承宇、修撰金錫輔、李龍雨副修撰趙秉肅。〉,請亟寢趙猷善放送之命。批曰:「此胡大事,而紛然至此乎?」
兩司聯箚〈大司憲李明迪、大司諫黃鍾顯、執義南啓憲、司諫愼在寬、掌令朴弘壽、持平申錫淵、獻納趙性鶴、正言趙在九、宋彙仁。〉,請亟寢趙猷善放送之命。批曰:「於渠不必深誅,亦可以懲其罪矣。須勿爭執。」
以金世均爲禮曹判書,李承輔爲議政府右參贊,吳晉泳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
3月2日
初二日。進講。
時原任大臣聯箚:〈領府事鄭元容、領敦寧金左根、判府事趙斗淳、領議政金炳學。〉「臣等於鹿島加棘罪人趙猷善特放之命,實有所長慮而永歎者矣。此罪人關係甚大,而獄案則未可曰究竟,干犯旣重,而王章則未可曰快施。而海島薄勘,至今假息,尙有輿論之如沸,又從而宥之釋之,有若尋常編配者然,揆以刑政,得無可議者乎?有國典憲,不可以不伸,有國隄防,不可以不立,則雖以人主之尊,不得低仰於其間。而況喉舌之地,論啓而繳還之,耳目之任,聯瀆而爭難之,此可見大同之情。伏願亟加三思,寢還前旨。」批曰:「此不過蒙駿沒覺之賤類,而罪旣无妄,亦足以懲之。卿等其諒之。」
3月3日
初三日。進講。
3月4日
初四日。進講。
以韓啓源爲議政府左參贊,曺錫雨爲右參贊,鄭範朝爲成均館大司成,李敎獻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
3月5日
初五日。進講。
以鄭健朝爲弘文館副提學。
3月8日
初八日。次對。領議政金炳學曰:「宗英之科宦釐正,卽萬世久遠之謨,不容不編入《大典會通》。且條例之變通者亦多,請設局刊印,次第補葺。」允之。又曰:「安州牧使鄭憲朝,已經準職,且以繡褒蒙陞敍,請加資。」允之。又曰:「各司、各營之課歲別置,卽定式也。至今遵行,其效甚大。每於年終,米、錢、木依數入庫之時,別遣公事官,使之眼同擧行。至於度支,則軍國經費總匯之地也。不必別之名目,戶曹別置置之。糧餉廳則御前前排服色需用之所也。且歲入本自不敷,封樁一類,亦爲置之事,分付何如?」允之。又曰:「試所之設應辦所,寔出防私,而有名無實,貢弊還甚。每經一番科試,輒致一番蕩敗。臣意則一二所應辦所,竝革罷,策應措處之方,自臣府量宜釐正,成節目施行,恐好。」允之。又曰:「頃因關東繡單,安峽黃太代納之請,覆啓置之矣。今該道臣,復陳民邑苦瘼之狀,請特許代納。」允之。又曰:「向奉下敎,禁、御兩營砲軍,加數定哨矣。料布等節,就此磨鍊,則兩營鄕軍停番收布,仍令代納之意,請行會。」允之。又曰:「訓局挾輦哨官、禁營槍劍哨官,公役不下於別軍職、宣傳官。自今爲始,仕滿後,待都政,六品職隨窠區處,恐好。」允之。又曰:「西北人武,宣薦之見枳,總郞武兼者,實不無向隅之歎。自今就其人地稍優者,無礙調用。又以松都人言之,宜無異同,一體施行事,請分付銓曹。」允之。又曰:「國家之於西北,視同一體。而第其道薦之際,或以吏、校免身者,冒參其間,甚非奬勸之意。請極加愼擇事,關飭兩道道臣。」允之。右議政洪淳穆曰:「臣今力疾冒膺,豈或可進而進也哉?自叨謬簡,曠月虛縻,頻諭徒枉,恩禮屢瀆,反涉禮讓,惶蹙日甚,不容不拚棄廉維,暫借前席,而陳方寸之守矣。此時置相,是何等愼重也?以臣百無肖似,靦然充位,其在朝廷事體,可但曰苟簡而已乎?惟聖上勿謂已進而進之,亟賜斥退。」敎曰:「今旣出膺,喜幸萬萬。更勿巽讓,弘濟時艱,是所厚望矣。」
以申櫶爲判義禁府事。
敎曰:「聞『驪城府院君海寧府夫人緬禮在邇』云。錢一千兩、米三十石、木、布各五同,令度支輸送,安葬日,遣地方官致祭。」
3月9日
初九日。以閔泳緯爲司憲府大司憲,李綱峻爲司諫院大司諫。
議政府啓:「管城將之七十以上人除拜者,許用防禦履歷,而今其乍差旋遞,不無奔競之慮。自今爲始,除拜經六朔後,許用履歷何如?」允之。
3月10日
初十日。詣毓祥宮、宣禧宮、延祜宮、懿昭廟,展拜。
3月13日
十三日。詣綏陵、景陵,行親祭。仍詣健元陵、顯陵、徽陵、惠陵,展謁後,還詣綏陵齋室經宿。
健元陵碑閣奉審時敎曰:「功臣紀績中,義安大君和與趙溫、朴訔子孫,適在從陞,事非偶然。且本陵參奉李周憲,卽義安大君祀孫,尤極稀貴。參奉李周憲陞六,六品職待窠,首先擬入,都承旨趙性敎加資,別兼春秋朴定陽副校理除授,以示寓感之意。」
3月14日
十四日。詣光陵、徽慶園,行親祭後,還詣光陵齋室經宿。
綏陵、景陵、光陵、徽慶園親祭時終獻官以下,施賞有差。贊禮金世均、禮房承旨李承五、典祀官楚秉悳、執禮李起鎬、大祝金敬均、左通禮李彙秉、右通禮李赫準,竝加資。
以趙啓昇爲司憲府大司憲,鄭泰好爲司諫院大司諫。
3月15日
十五日。自光陵還宮時,歷拜東關王廟。
3月16日
十六日。營建都監以「興仁之門,今旣畢役,而水道壅閼,不可無疏洩之方。別鑿水門一處」啓。允之。
給巨濟府渰死人恤典。
三軍府啓:「仁川以沿浦之地,彼舶碇留,旣在相望之間,則此時戒嚴,不容少緩。該府使崔翼鳳,今姑改差,其代副護軍申孝哲差下,當日辭朝,使之率軍防守何如?」允之。
3月19日
十九日。以趙秉昌爲判義禁府事。
3月20日
二十日。御景武臺,行慶科庭試。文,取都錫壎等十五人,武,取元世煜等。
3月21日
二十一日。禦[御]景武臺,行三日製。賦,幼學朴顥陽,直赴殿試。
以李最應爲扈衛大將。
3月22日
二十二日。以鄭基會爲吏曹參判。
3月23日
二十三日。御隆文堂,閱武。
三軍府啓:「番舶雖已遠去,戒嚴不可遽解。而此時許久駐防,實有廢農之慮。廣州、水原之往赴仁川者,一體解送,本邑防守,另加團束何如?」允之。
3月24日
二十四日。判府事趙斗淳上疏乞致仕。賜批許之。
3月25日
二十五日。詣勤政殿,行宗廟夏享大祭受誓戒。
3月26日
二十六日。召見回還使臣。〈正使金有淵、副使南廷順。〉
3月27日
二十七日。議政府啓:「卽見慶尙監司吳取善狀啓,則『靈山縣監趙雲漢,改量本縣田畓執總,比戊辰總,加爲三百二十一結,自今年以新量結行用事,請令廟堂稟處』矣。依狀請分付戶曹及本道何如?」允之。
時原任大臣聯箚:「殷禮將擧,吉蠲在邇,而六氣不調,閭巷間感疾輪熾。此時勞動,有非節宣之方。伏乞亟寢成命。」賜批勉從。
3月28日
二十八日。進講。
召對。
3月29日
二十九日。進講。
三軍府啓:「卽見全羅監司徐相鼎狀啓,則『今月二十四日,光陽縣亂民數百,著白巾,突入東軒,威脅縣監,欲奪符金、軍器與社還,堅閉城門,吏民盡爲渙散。該縣監尹榮信,不能事事,致有此變,爲先罷黜,其罪狀,請令攸司稟處』矣。幺麽凶徒,攔入政堂,已是痛駭,而至於砲、劍、旗幟,可見醞釀久矣。此非尋常民擾之比,則亟令兵營,調發精兵,刻日進討,亦令五鎭營,多發校卒,竝力剿滅。根由不可不覈,靈光郡守南廷龍,按覈使差下,到底嚴査。縣監之代,趙文顯差下,罔夜下送何如?」允之。
議政府啓:「因光陽縣亂民事,本道兵營發兵之意,草記允下矣。新除帥臣,固當罔夜下送,而道里踔遠,不無遲緩之慮。今姑改差,行護軍李承淵,家在全州,特差,使之除朝辭赴任,不日掃蕩事,知委何如?」允之。
以李承淵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
3月30日
三十日。地震。
進講訖。領議政金炳學曰:「本兵之任,統轄軍旅,銓注則倣乎天曹,金穀則亞於地部,擔責之重,非他司之比。而以遞除之相續,凋弊不可指計矣。向因軍務攸關,禁軍別將,猶定瓜限,況兵判乎?此亦以二十四朔爲報滿之期,令著式施行何如?」允之。
召對。
全羅監司徐相鼎以「光陽縣監尹榮信,率吏民數千,親冒弓、砲,捕捉賊黨,還推印符」啓。敎曰:「近日凶徒之滋擾,爲南民深切憧憧。卽此前倅之倡率吏民,親冒矢石,克復城池,剿捕賊黨。苟非中心之剛毅,何以致此?又無見孚於吏民,亦何以得此?至若當初失守,特由事出不意而然。而道啓之請罷,亦所以存事體也。其罪則小,而其功則甚大,前縣監尹榮信,姑先仍任,拊恤經怯之民,使之各自安堵。新倅則待他窠,首先檢擬。」
以李玄翼爲成均館大司成,金世均爲判義禁府事。
全羅監司徐相鼎以「順天府使柳
猜你喜欢 志第十七 五行五·范晔 志第四十八 艺文二·欧阳修 卷三十六·本纪第三十六·脱脱 卷五百三 列传二百九十·赵尔巽 卷一百五十三 慶曆四年(甲申,1044)·李焘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三·乾隆 歴代通畧卷二·陈栎 谏逐客书原文·李斯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八·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五·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六·佚名 进续后汉书表·萧常 通鉴纪事本末卷八下·袁枢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二·高晋 卷一百四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