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齐书

60卷。梁萧子显撰。《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封建割据政权的史书。原名《齐书》,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而改名。《南齐书》为纪传体的南齐史。有志无表,各志也不全,缺《食货》、《刑法》、《艺文》。南齐初年设史官,命檀超、江淹等编撰国史,梁代有沈约著的《齐纪》,吴均撰的《齐春秋》,萧子显在此基础上请求编修齐史,修成《南齐书》。有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自序》一卷已佚。今存59卷。“本纪”8卷记七个帝王的事,高帝萧道成事迹较多,分为上下两卷。《高帝本纪》是孙子为祖父作史,在二十四史中不多见,所以粉饰之词难免。“志”11卷分为八目,大体与《宋书》相同,只是没有《律历志》,加了个《舆服志》。宋齐二书均无《食货志》。这是不足之处。“列传”40卷,作法与《宋书》也略同,只在名目上稍有改动,如《宋书》的《良吏》改为《良政》等。又立《文学传》,但所叙十人却不都是文学家。有《大明历》、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礁磨等科技史料。因为萧子显是王子,生长于王宫,对当代史事耳闻目睹,因此书中有不少原始资料,如《竟陵王萧子良传》有收租、征赋役、兴水利、垦田等事,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资料较可靠。《南齐书》叙述使用类叙法,即在一个人的传中,叙同类几个人物的事情,此法班固首创,但到萧子显就成熟了。有的“志”和“类传”的前面还有序,可考见作者的思想和历史观。通行的《南齐书》有宋蜀大字本、百衲本,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点校本。

《南齐书》全部章节目录

(1)本纪第一 高帝上
(2)本纪第二 斑帝下
(3)本纪第四 郁林王
(4)本纪第五 海陵王
(5)本纪第六 明帝
(6)本纪第七 东昏侯
(7)本纪第八 和帝
(8)本纪第三 武帝
(9)志第一 礼上
(10)志第二 礼下
(11)志第三 乐
(12)志第四 天文上
(13)志第五 天文下
(14)志第六 州郡上
(15)志第七 州郡下
(16)志第八 百官
(17)志第九 舆服
(18)志第十 祥瑞
(19)志第十一 五行
(20)列传第一 皇后
(21)列传第二 文惠太子
(22)列传第三 豫章文献王
(23)列传第四 褚渊渊弟澄徐嗣王俭
(24)列传第五 柳世隆张瑰
(25)列传第六 垣崇祖张敬儿
(26)列传第七 王敬则陈显达
(27)列传第八 刘怀珍李安民王玄载弟玄邈
(28)列传第九 崔祖思刘善明苏侃垣荣祖
(29)列传第十 吕安国全景文周山图周盘龙王广之
(30)列传第十一 薛渊戴僧静桓康尹略焦度曹虎
(31)列传第十二 江谧荀伯玉
(32)列传第十三 王琨张岱褚炫何戢王延之阮韬
(33)列传第十四 王僧虔张绪
(34)列传第十五 虞玩之刘休沈冲庾杲之王谌
(35)列传第十六 高帝十二王
(36)列传第十七 谢超宗刘祥
(37)列传第十八 到捴刘悛虞悰胡谐之
(38)列传第十九 萧景先萧赤斧子颖胄
(39)列传第二十 刘瓛弟巉陆澄
(40)列传第二十一 武十七王
(41)列传第二十二 张融周颙
(42)列传第二十三 王晏萧谌萧坦之江祏
(43)列传第二十四 江敩何昌宇谢抃王思远
(44)列传第二十五 徐孝嗣沈文季
(45)列传第二十六 宗室
(46)列传第二十七 王秀之王慈蔡约陆慧晓顾宪之萧惠基
(47)列传第二十八 王融谢朓
(48)列传第二十九 袁彖孔稚珪刘绘
(49)列传第三十 王奂从弟缋张冲
(50)列传第三十一 文二王明七王
(51)列传第三十二 裴叔业崔慧景张欣泰
(52)列传第三十三 文学
(53)列传第三十四 良政
(54)列传第三十五 高逸
(55)列传第三十六 孝义
(56)列传第三十七 幸臣
(57)列传第三十八 魏虏
(58)列传第三十九 蛮东南夷
(59)列传第四十 芮芮虏河南氐羌

猜你喜欢
  白门新柳记·薛时雨
  民国十年官僚腐败史·费行简
  陈第年谱·金云铭
  郑氏史料续辑·佚名
  中国史学史·金毓黻
  八十自叙·林语堂
  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瞿元锡
  甲乙日历·祁彪佳
  乾淳岁时记·周密
  钦定皇朝通典·佚名
  杨文忠公三录·杨廷和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吕思勉
  甲申纪事·冯梦龙
  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实录]·佚名
  朝鲜王朝实录[正祖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张翥

    (臣)等谨案蜕庵集五卷元张翥撰翥字仲举晋宁人至元初用隠逸荐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寻退居淮东会修宋辽金三史起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累迁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加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给俸终身事迹具元史本传案金明昌承安间亦有张翥字

  • 卷八·方干

    钦定四库全书玄英集卷八       唐 方干 撰七言排律题悬溜岩隐者居世人如要问生涯满架堆床是五车谷鸟暮蝉声四散修篁灌木势交加蒲葵细织团圆扇薤叶平铺合遝花却用水荷包绿李兼将寒井浸甘瓜惯缘险峭收松粉常

  • 列传第九十六 李乌王杨曹高刘石·欧阳修

    李光进,其先河曲诸部,姓阿跌氏。贞观中内属,以其地为鸡田州,世袭刺史,隶朔方军。光进与弟光颜少依舍利葛旃,葛旃妻,其女兄也。初,葛旃杀仆固玚,归河东辛云京,遂与光进俱家太原。以沈果称。从马燧救临洺,战洹水有功。历前后军牙门

  • 卷一百三十二 志一百七·赵尔巽

      ◎兵三   △防军陆军   防军初皆召募,于八旗、绿营以外,别自成营,兵数多寡不定,分布郡县,遇寇警则隶于专征将帅,二百年间,调发徵戍,咸出于此。若乾隆年台湾之役,乾、嘉间黔、楚征苗之役,嘉庆间川、陕教匪之役,道光年洋艘

  • 卷六·张预

      51.吴周瑜   周瑜,字公瑾,卢江舒人也。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及策薨,权统事,瑜与张昭共掌众事。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

  • 通志卷一百二十·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三十三吴朱治 朱然【子绩】吕范【子据】朱桓【子异】虞翻 陆绩 张温 骆统 陆瑁 吾粲 朱据 陆逊【子抗】贺齐全琮 吕岱 周鲂 钟离牧 潘濬 陆凯【弟允子祎】

  • 卷四·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四      明 黄佐 撰文华堂肄业洪武六年开文华堂禁中以为储材蓄德之所乡贡举人至京师诏免会试择年少俊异者俾肄业其中正月甲寅有司以河南第一人张唯等名上召见便殿亲命题俾赋诗诗成称旨唯

  • 卷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工部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二人掌天下工虞器用辨物庀材以饬邦事所属有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司营缮清吏司郎中满四人蒙古一人汉一人员外郎满五人汉一人主事满二人蒙古一人汉二人掌

  • 232.海瑞刚正不阿·林汉达

    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他

  • 卷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五十八礼部十七冠服朝服诸司职掌一文武官朝服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俱用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大带用赤白二色绢革带绶佩白袜黑履一品至九品俱以冠上梁数分等第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

  • 少闲第七十六·戴德

    公曰:“今日少闲,我请言情于子。”子愀焉变色,迁席而辞曰:“君不可以言情于臣,臣请言情于君,君则不可。”公曰:“师之而不言情焉?其私不同。”子曰:“否,臣事君而不言情于君则不臣,君而不言情于臣则不君。有臣而不臣犹可,有君而不

  • 提要·王夫之

    【臣】等谨案尚书稗疏四卷国朝王夫之撰夫之有周易稗疏已着録是编诠释经文亦多出新意其间有失之太凿者如谓虞书自戛击鸣球以下至庶尹允谐皆韶乐之谱以咏二字贯下祖考来格三句为升歌以配笙瑟之诗鸟兽跄跄为下管之所舞鳯

  • 管子轻重九·马非百

    山至数何如璋云:“目曰山至数者,山有金玉可以立币,以币准穀,以穀权物,以物应币,操币以衡穀物,轻重在上,如环无端,故名为至数。”张佩纶云:“此篇文已错乱。《事语篇》‘桓公问管子曰:事之至数可闻乎?管子曰何

  • 答李近聃书·太虚

    过蒙称崇,非能克受!而所赐教者诚是,稍俟当应来嘱。而答净悟女士之言,不唯材料问题,经济问题,并有办理问题,公其有以赐教乎!太虚复。(见海刊一卷八期)

  • 阿吒薄呴付嘱咒·佚名

    南无阿吒薄呴摩俱吒耶 摩诃药叉那耶 摩醯首罗耶泮毗摩质多罗耶泮 那吒鸠伐罗泮呵呵呵呵泮泮泮唅(引) 曳吒曳吒曳吒曳吒 尼蓝婆耶干驮婆耶毗舍阇耶莎诃南无薄伽梵跋折罗军荼利耶泮 跋折唎薄悉陀耶泮 薄伽跋帝阿

  •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昙旷

    沙门昙旷撰夫广阐宏宗是资畅辩。委陈众义必藉累论。是以至觉谈经菩萨制论。教门广辩章疏繁兴。杜彼耶师坦兹正道。[這-言+(厂@火)]张智海崇峻义山。遐布慈云普垂法雨者也。余以冥昧滥承传习。初在本乡切唯识俱舍。后

  • 明光宗宝训·叶向高

    明光宗朱常洛语录汇编。叶向高等编纂。天启三年(1623)成书,崇祯元年(1628)进呈。四卷。1967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皇明宝训》,附入残存七页。

  • 乙酉扬州城守纪略·戴名世

    宏光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大兵破扬州。督师太傅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史可法死之。史公,字道邻,顺天大兴人,始为西安府推官有声,历迁安庐兵备副使,升巡抚,丁母忧,服阕起,总督漕运,巡抚淮阳,久之拜南京兵部尚书。当是时,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