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五十八

礼部十七

冠服

朝服

诸司职掌

一文武官朝服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俱用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大带用赤白二色绢革带绶佩白袜黑履一品至九品俱以冠上梁数分等第

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香草五段前後用玉为蝉

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四柱香草四段前後用金为蝉

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二折四柱香草二段前後玳瑁为蝉俱左挿雉尾

驸马冠与侯同不用雉尾

一品冠七梁不用笼巾貂蝉革带与佩俱用玉绶用緑黄赤紫四色丝织成云凤四色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玉笏用象牙

二品冠六梁革带绶环用犀余同一品

三品冠五梁革带用金佩用玉绶用黄緑赤紫四色织成云鹤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金笏用象牙四品冠四梁革带用金佩用药玉余同三品

五品冠三梁革带用银鈒花绶用黄绿赤紫四色织成盘鵰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银镀金笏用象牙六品七品冠二梁御史加獬豸革带用银佩用药玉绶用黄緑赤三色丝织成练鹊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银笏用槐木

八品九品冠一梁革带用乌角佩用药玉绶用黄緑二色丝织成鸂?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铜笏用槐木

一文武官朝服於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赦进表传制则服之

事例

洪武三十年奏准杂职等官凡遇大朝贺等礼亦照九品官具朝服行礼

公服

诸司职掌

一文武官公服用盘领右袵袍或紵丝纱罗绢从宜制造袖寛三尺

一品至四品绯袍

五品至七品青袍

八品九品绿袍

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

公服花様

一品用大独科花径五寸

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

三品散答花无枝叶径二寸

四品五品小杂花纹径一寸五分

六品七品小杂花径一寸

八品以下无纹

幞头用漆纱二等展角各长一尺二寸其杂职官员幞头用垂带

笏依朝服为之

腰带

一品用玉或花或素

二品用犀

三品四品用金荔枝

五品以下用乌角鞓用青革仍垂挞尾於下鞾用皂其在京文武官於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则服之在外文武官员于每日清早公座服之

一凡各处杂职未入流品人员若遇大朝贺进表等陪班行礼止用公服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公服服色花样腰带与一品同 文武官公服花様如无从织买用素随宜朝服公服制度内外文武官同其公服武官应直守卫者不拘此服 二十六年令常朝止穿便服若遇朔望具公服朝参 内外未入流杂职官幞头展角与入流官同不用垂带

祭服

诸司职掌

一文武官陪祭服一品至九品青罗衣白纱中单俱用皂领缘赤罗裳皂缘赤罗蔽膝方心曲领其冠带佩绶等第并同朝服

明集礼

凡遇上亲祀郊庙社稷羣臣分献陪祀则具祭服

事例

洪武六年品官家用祭服三品以上去方心曲领四品以下并去佩绶 二十九年令在外未入流品陪祭俱用祭服与九品同

常服

诸司职掌

一品官常服用杂色紵丝绫罗彩绣庶民止用紬绢纱布不许别用

一花様

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

文官一品二品仙鹤锦鸡

三品四品孔雀云鴈

五品白鹇

六品七品鹭鸶鸂?

  八品九品黄鹂鹌鹑练鹊

风宪官用獬豸

武官一品二品狮子

三品四品虎豹

五品熊罴

六品七品彪

八品九品犀牛海马

一官员及军民僧道人等衣服帐幔并不许元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文违者罪及染造之人其朝见人员四时并用顔色衣服不许纯素

洪武礼制

凡各处杂职未入流品人员若遇朝贺进表笺陪班行礼止用乌纱?红团领衫黑角束带 凡文武官常朝视事以乌纱?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一品玉带二品花犀带三品金鈒花带四品素金带五品银鈒花带六品七品素银带八品九品乌角带 凡年老致仕及事亲辞闲官员许用纱?束带若为事黜降者服与庶人同

事例

洪武三年令百官服色凖所授散官不许见任之职二十二年令文武官除本等纱?外遇雨雪许戴雨?公差出外许戴?子入城不许其公差人员出外者亦如之 二十三年令官员人等衣服寛窄以身为度文职官衣长自领至裔去地一寸?长过手复回至肘袖桩广一尺袖口九寸公侯驸马与文职官同武职官衣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七寸袖桩广一尺袖口仅出拳二十五年定公侯驸马伯束带与一品同杂职未入

流官与八九品同 三十年令致仕官服色与见任同若遇朝贺及谢恩见辞一体具服行礼 景泰四年令锦衣卫指挥侍卫毋得衣麒麟服色 天顺二年令官民人等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斗牛大鹏像生狮子四宝相花大西番莲大云花様及姜黄柳黄明黄玄色绿等色

仪宾冠服

朝服公服常服俱照品级与文武官同惟笏皆用象牙常服花様视武官

教坊司官冠服

事例

洪武间令教坊司官常服冠带与百官同至御前供奉执粉漆笏服黑漆幞头黑緑罗大袖襴袍黑角偏带皂靴

命妇冠服

礼服

诸司职掌

一品冠用金事件

珠翟五个

珠牡丹开头二个

珠半开三个

翠云二十四片

翠牡丹叶一十八片

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个

金翟二个口衔珠结二个

二品至四品冠用金事件

珠翟四个

珠牡丹开头二个

珠半开四个

翠云二十四片

翠牡丹叶一十八

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个

金翟二个口衔珠结二个

一品至四品霞帔用云霞文鈒花金坠子禙子用云霞文

五品至六品冠用抹金银事件

珠翟三个

珠牡丹开头二个

珠半开五个

翠云二十四片

翠牡丹叶一十八

翠口圈一副上带抹金银宝钿花八个

抹金银翟二个口衔珠结子二个

霞帔用云霞文

五品镀金鈒花银坠子

六品鈒花银坠子

七品至九品冠用抹金银事件

珠翟二个

珠月桂开头二个

珠半开六个

翠云二十四片

翠月桂叶一十八片

翠圈口一副上带抹金银宝钿花八个

抹金银翟二个口衔珠结子二个

七品霞帔禙子与八品同

八品九品霞帔用绣纒枝花坠子与七品同禙子绣枝团花

事例

洪武五年定命妇圆衫之制以红罗为之绣重雉为等第一品九等二品八等三品七等四品六等五品五等六品四等七品三等其余不用绣雉 二十四年定命妇冠服八侯伯与一品同大袖衫用真红色一品至五品紵丝绫罗随用六品至九品绫罗紬绢随用霞帔禙子皆用深青縀疋公侯及一品二品金绣云霞翟文三品四品金绣云霞孔雀文五品绣云霞鸳鸯文六品七品绣云霞练鹊文命妇入内朝见君后在家见舅姑并夫及祭祀则服之 大袖衫领阔三寸两领直下一尺间缀纽子三前身长四尺一寸二分後身长五尺一寸内九寸八分行则摺起末缀纽子二纽在掩纽之下拜则放之袖长三尺二寸二分根阔一尺口濶三尺五分落摺一尺一寸五分掩纽二就用衫料连尖长二寸七分阔二寸五分各於领下一尺六寸九分处缀之於掩下各缀纽门一以纽住摺起後身之余者兜子亦用衫料两块斜裁上尖下平处各阔一尺五分缝合於领下一尺七分处缀之上缀尖皆缝合以藏霞帔後垂之末者霞帔二条各长五尺七寸阔三寸二分各绣禽七随品级用前四後三各绣临末左右取尖长二寸七分前後垂横缀青罗襻子牵聨并之前垂三尺三寸五分尖缀坠子一後垂二尺三寸五分临末挿兜子内藏之坠子中鈒花禽一四面云霞文禽如霞帔随品级用笏以象牙为之圆首方脚长六寸四分阔一寸五分厚一分五厘

常服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定命妇常服用顔色圆领衫

生员巾服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定生员襴衫用玉色布绢为之寛袖皂缘皂绦软巾垂带

吏员巾服

事例

洪武四年定各衙门掾史令史书吏司吏典吏穿皂盘领衫系丝绦戴四方平定巾 十四年令吏员皂衣改用青色 三十年令令史典吏皆服吏巾巾様不与庶民同

士庶巾服【公使人等附】

明集礼

士庶初戴四带巾今改四方平定巾杂色盘领衣不许用黄执仗之士首服镂金额交脚幞头服诸色辟邪宝相花裙袄铜葵花束带皂纹靴刻期冠方顶巾衣胸背鹰鹞花腰线袄子诸色阔丝匾绦象牙雕花环行縢八带鞋皁隶冠圆顶巾衣皂衣

事例

洪武三年令庶民男女衣服并不得僭用金绣锦绮紵丝绫罗许用紬绢素纱其首饰钏镯并不许用金玉珠翠止用银靴不得裁制花様金银粧饰 四年令皁隶公使人穿皁盘领衫戴平顶巾系白褡膊带锡牌 六年令庶民巾环不得用金玉玛瑙珊瑚琥珀未入流品者并同庶民?不得用顶?珠许用水晶香木校尉只孙束带幞头靴鞋刻期雕刻杂花象牙绦环外余同庶民 十四年令农民之家许用紬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穿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紬纱 校尉用金鹅?黑漆戗金荔枝改作铜钉様每五钉攅就四面稍起边栏鞓用青紧束之 各衙门只禁原穿皁衣改用淡青 凡僧道服色禅僧茶褐常服青绦玉色袈裟讲僧玉色常服緑绦浅红袈裟教僧皁常服黑绦浅红袈裟僧官皆如之道士常服青法服朝服皆用赤色道官亦如之惟僧录司官袈裟道録司官法服朝服皆緑纹饰以金 二十二年令将军力士校尉旗军常戴头巾或?脑官下舍人并儒士吏员民人常戴本等头巾乡村农夫许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 二十三年令耆民儒士生员衣制同丈职惟袖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庶民衣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六寸袖桩广一尺袖口五寸军人衣长去地七寸袖长过手五寸袖桩广不过一尺窄不过七寸袖口仅出拳 二十五年令文武官同籍父兄伯叔弟侄子婿及儒生员吏典知印承差钦天监天文生太医院医士瑜珈僧正一道士将军散骑舍人带刀之人正伍马军并马军小旗教读大诰师生许穿靴校尉力士遇上直许穿出外不许其庶民商贾技艺步军及军下余丁管步军縂小旗官下家人火者皂隶伴当在外医卜隂阳人皆不许止许穿皮扎?其北平山东山西宣大陕西河南并直隶徐州地寒人民许穿牛皮直缝靴 二十六年禁官民步卒人等不许服对襟衣惟骑士不拘

士庶妻冠服【婢使人等附】

明集礼

士庶妻首饰许用银镀金耳环用金珠钏镯用银服浅色团衫用紵丝绫罗紬绢

事例

洪武五年令凡民间妇人礼服惟用紫染色絁不用金绣凡妇女袍衫止用紫緑桃红及诸浅淡顔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带用蓝绢布凡女子在室者服饰之制皆作三小髻金钗珠头窄袖禙子凡婢使人等绾高顶髻用绢布狭领长袄长裙小婢使绾双髻用长袖短衣长裙 成化十年禁官民人等妇女不许僭用浑金衣服宝石首饰

乐人巾服

明集礼

乐艺冠青卍字顶巾系红緑褡膊乐妓则戴明角冠皂禙子不许与庶民妻同

事例

洪武十二年令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 十四年令乐人戴鼓吹冠不用锦绦惟用红膊服色不拘红绿 二十一年令教坊司妇人不许戴冠穿禙子 二十五年令乐工当承应许穿靴出外不许三十年令乐人衣服许用明绿桃红玉色水红茶褐

顔色其余不得穿用俳色长乐工俱戴皂头巾系杂色余凡御前供奉俳长皆服鼓吹冠红罗胸背小袖袍红绢褡膊皂靴

色长皆服鼓吹冠红青緑紵丝衫画百花袍红绢褡膊歌工皆服弁冠红罗织锦胸背大袖袍红生绢锦领中单黑角束带红熟绢锦脚袴皂皮琴鞋白绵布夹袜乐工服色与歌工同凡中宫供奉女乐奉鸾等官妻本色?髻青罗圆领

提调女乐服黑漆唐巾大红罗销金裙袄胸带大红罗抹额青緑罗彩画云肩描金牡丹花皂靴

奏乐女乐服色与歌章同

明会典卷五十八

猜你喜欢
  卷九·本纪第九·章宗一·脱脱
  第十回 讽大廷徙戎著论 诱小吏侍宴肆淫·蔡东藩
  通鉴续编卷二十二·陈桱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四·徐乾学
  卷之六十五·佚名
  卷之六十三·佚名
  ◎财政部·费行简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八·佚名
  ●卷十·钱谦益
  杜牧传·欧阳修
  毛璋传·薛居正
  王予可传·脱脱
  序·沈枢
  杨文忠三録巻五·杨廷和
  大元通制序·拜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十三·彭定求

        卷163_1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卷163_2 【独漉篇

  • 第三折·佚名

    (刘员外拿棍了同正旦上,云)这妇人好歹也!那一日我和你约定在玉清庵里赴期,我又不曾去,不知那里走将一个人来,你和他成了亲事。我且问你,比如你见我时节,难道好歹也不问一声?见说名姓不是我,你就不该随顺他了。我一口食将到口边

  • 红豆·闻一多

    一红豆似的相思啊!一粒粒的坠进生命的磁坛里了……听他跳激的音声,这般凄楚!这般清切!二相思着了火,有泪雨洒着,还烧得好一点,最难禁的,是突如其来,赶不及哭的干相思。三意识在时间的路上旅行:每逢插起一杆红旗之处,那便是——相

  • 卷一百二十九·徐世昌

    孙超曾孙超曾,字杰园,号石溪,玉田人。诸生。有《海岑诗集》。出村小步斜阳外,平原澹夕烟。东风吹短草,野水上春田。苍翠遥林合,潆洄别浦连。牧童清兴好,弄笛柳桥边。张善恒张善恒,字他庵,安丘人。有《菊梦庐诗

  • 卷第二百五十五 唐紀七十一·司马光

      起玄黓攝提格(壬寅)五月,盡閼逢執徐(甲辰)五月,凡二年有奇。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中和二年(壬寅、八八二年)   五月,以湖南觀察使閔勗權充鎮南節度使。勗屢求於湖南建節,朝廷恐諸道觀察使效之,不許。先是,王仙芝寇掠江西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零四·杨仲良

      哲宗皇帝   张舜民罢言职   元祐二年四月甲辰,诏张舜民特罢监察御史,依前秘阁校理、权判登闻鼓院,仍令赴馆供职。先是,舜民言:『夏人政乱,权归梁氏已久。自秉常死,挟乾顺专横滋甚。去年虽数遣使入朝,然权臣争权,传闻多

  • ◎职官十·徐天麟

    ○集议(上)议立君高后四年,诏曰,皇帝疾久不已,不可属天下,其议代之,群臣顿首奉诏。(本纪。)汉大臣使人迎代王,郎中令张武等议,皆曰愿称疾无往,中尉宋昌进曰,大王勿疑也。(文纪,张武宋昌皆代邸官,故与此议。)代王入代邸,群臣上议曰,丞相臣

  • 二五 周瘦鹃·周作人

    关于鲁迅与周瘦鹃的事情,以前曾经有人在报上说及,因为周君所译的《欧美小说译丛》三册,由出版书店送往教育部审定登记,批复甚为赞许,其时鲁迅在社会教育司任科长,这事就是他所办的。批语当初见过,已记不清了,大意对于周君采译

  • 王济传·房玄龄

    王济字武子,少年才气超逸,风姿英爽,名气冠绝一时。喜好弓马,勇力超群,对《周易》、《老子》、《庄子》很有研究,文章词彩华茂,技艺过人,有名于当世,与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娶常山公主为妻。二十岁进入仕途,拜为中书郎,因母亲去世

  • 齐履谦传·宋濂

    齐履谦字伯恒。父名齐义,精于算术。履谦六岁随父亲至京师,七岁读书,有过目不忘之才,十一岁父亲教他推算星历,十三岁从师,崇拜圣贤之学,非洙、泗、伊、洛之书不读。至元十六年(1279),朝廷初设太史局,改制新历,履谦为星历生。同辈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八 洪武十九年五月乙卯朔,上谕吏部臣曰:“国家人才非一日所能造就,曩者,进士魏安仁等六人尝以过谪为浙江按察司书吏,使知自新,今已历年,恐为小人所侮,则终身丧志,虽欲改过,不可得矣。其召还用之

  • 评议·洪应明

    物莫大于天地日月,而子美云:“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事莫大于揖逊征诛,而康节云:“唐虞揖逊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人能以此胸襟眼界吞吐六合,上下千古,事来如沤生大海,事去如影灭长空,自经纶万变而

  • 卷十六·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十六宋 叶梦得 撰襄公二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不郊郑公孙舍之帅师侵宋公孙舍之郑大夫之三命者也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京城北京城左氏

  • 卷七·王引之

    而而者,承上之詞,或在句中,或在句首,其義一也。常語也。《漢書·韋賢傳》注曰:「而者,句絕之辭。」《詩·著》曰:「俟我於著乎而。」《論語·子罕》篇引《詩》曰:「唐棣之華,偏其反而。」《微子》篇曰:「已而

  •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佚名

    【原文】“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①,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七·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有二梵天子。住自梵界而作是念。今南赡部洲有佛世尊。于乌噜尾罗池侧尼连河边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彼佛世尊而于树下结跏趺坐。于七昼夜入于火界。时二梵

  • 第四十二則 龐居士好雪片片·胡兰成

    第四十二則龐居士好雪片片舉:襄州居士龐蘊辭藥山惟儼禪師,山命十人禪客相送至門首,居士指空中雪云: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時有全禪客云:落在什麼處?居士打一掌。全云:居士也不得草草。居士云:汝怎麼稱禪客,閻老子未放汝在。全云:居

  • 卷第一·永觉元贤

    继灯录卷第一 鼓山嗣祖沙门 元贤 辑 曹洞宗 青原下十六世 雪窦鉴禅师法嗣 明州天童长翁如净禅师 生而岐嶷,不髅常童,长学出世法。参足庵於雪窦,看“庭前栢树子”话有省,呈颂曰:“西来祖意庭前栢,鼻孔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