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三十四 良政

傅琰虞愿刘怀慰裴昭明沈宪李圭孔琇之

太祖承宋氏奢纵,风移百城,辅立幼主,思振民瘼。为政未期,擢山阴令傅琰为益州刺史。乃捐华反朴,恭己南面,导民以躬,意存勿扰。以山阴大邑,狱讼繁滋,建元三年别置狱丞,与建康为比。永明继运,垂心治术。杖威善断,犹多漏网,长吏犯法,封刃行诛。郡县居职,以三周为小满。水旱之灾,辄加赈恤。明帝自在布衣,晓达吏事,君临意兆,专务刀笔,未尝枉法申恩,守宰以之肃震。

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及建武之兴,虏难猋急,征役连岁,不遑启居,军国糜耗,从此衰矣。

齐世善政着名表绩无几焉,位次迁升,非直止乎城邑。今取其清察有迹者,余则随以附焉。

傅琰,字季圭,北地灵州人也。祖邵,员外郎。父僧佑,安东录事参军。琰美姿仪,解褐宁蛮参军,本州主簿,宁蛮功曹。宋永光元年,补诸暨武康令,广威将军,除尚书左民郎,又为武康令,将军如故。除吴兴郡丞。泰始六年,迁山阴令。山阴,东土大县,难为长官,僧祐在县有称,琰尤明察,又着能名。其年爵新亭侯。元徽初,迁尚书右丞。

遭母丧,居南岸,邻家失火,延烧琰屋,琰抱柩不动,邻人竞来赴救,乃得俱全。琰股髀之间,已被烟焰。服阕,除邵陵王左军谘议,江夏王录事参军。

太祖辅政,以山阴狱讼烦积,复以琰为山阴令。卖针卖糖老姥争团丝,来诣琰,琰不辨核,缚团丝于柱鞭之,密视有铁屑,乃罚卖糖者。二野父争鸡,琰各问“何以食鸡”。一人云“粟”,一人云“豆”,乃破鸡得粟,罪言豆者。县内称神明,无敢复为偷盗。琰父子并着奇绩,江左鲜有。世云诸傅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示人。

升明二年,太祖擢为假节、督益宁二州军事、建威将军、益州刺史、宋宁太守。建元元年,进号宁朔将军。四年,征骁骑将军,黄门郎。永明二年,迁建威将军、安陆王北中郎长史,改宁朔将军。明年,徙庐陵王安西长史、南郡内史,行荆州事。五年,卒。琰丧西还,有诏出临。

临淮刘玄明亦有吏能,为山阴令,大着名绩。琰子?翙问之,玄明曰:“我临去当告卿。”将别,谓之曰:“作县唯日食一升飰,而莫饮酒。”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祖赉,给事中,监利侯。父望之,早卒。赉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年数岁,独不取,赉及家人皆异之。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蕃国旧恩,意遇甚厚。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领五郡中正,祠部郎如故。帝性猜忌,体肥憎风,夏月常着皮小衣,拜左右二人为司风令史,风起方面,辄先启闻。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察。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佛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帝寝疾,愿常侍医药。帝素能食,尤好逐夷,以银钵盛蜜渍之,一食数钵。谓扬州刺史王景文曰:“此是奇味,卿颇足不?”景文曰:“臣夙好此物,贫素致之甚难。”帝甚悦。食逐夷积多,胸腹痞胀,气将绝。左右启饮数升酢酒,乃消。疾大困,一食汁滓犹至三升,水患积久,药不复效。大渐日,正坐,呼道人,合掌便绝。愿以侍疾久,转正员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髯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彻无隐蔽。后琅邪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常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一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兄季为上虞令,卒,愿从省步还家,不待诏便归东。除骁骑将军,迁廷尉,祭酒如故。愿尝事宋明帝,齐初宋神主迁汝阴庙,愿拜辞流涕。建元元年卒,年五十四。愿着《五经论问》,撰《会稽记》,文翰数十篇。

刘怀慰,字彦泰,平原平原人也。祖奉伯,元嘉中为冠军长史。父乘民,冀州刺史。怀慰初为桂阳王征北板行参军。乘民死于义嘉事难,怀慰持丧,不食醯酱,冬月不絮衣。养孤弟妹,事寡叔母,皆有恩义。复除邵陵王南中郎参军,广德令,尚书驾部郎。怀慰宗从善明等为太祖心腹,怀慰亦豫焉。沈攸之有旧,令为书戒喻攸之,太祖省之称善。除步兵校尉。

齐国建,上欲置齐郡于京邑,议者以江右土沃,流民所归,乃治瓜步,以怀慰为辅国将军、齐郡太守。上谓怀慰曰:“齐邦是王业所基,吾方以为显任。经理之事,一以委卿。”又手敕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今赐卿玉环刀一口。”怀慰至郡,修治城郭,安集居民,垦废田二百顷,决沈湖灌溉。不受礼谒,民有饷其新米一斛者,怀慰出所食麦饭示之,曰:“旦食有余,幸不烦此。”因着《廉吏论》以达其意。太祖闻之,手敕褒赏。进督秦、沛二郡。妻子在都,赐米三百斛。兖州刺史柳世隆与怀慰书曰:“胶东流化,颍川致美,以今方古,曾何足云。”在郡二年,迁正员郎,领青冀二州中正。

怀慰本名闻慰,世祖即位,以与舅氏名同,敕改之。出监东阳郡,为吏民所安。还兼安陆王北中郎司马。永明九年卒,年四十五。明帝即位,谓仆射徐孝嗣曰:“刘怀慰若在,朝廷不忧无清吏也。”怀慰与济阳江淹、陈郡袁彖善,亦着文翰。永明初,献《皇德论》云。

裴昭明,河东闻喜人,宋太中大夫松之孙也。父骃,南中郎参军。昭明少传儒史之业,泰始中,为太学博士。有司奏:“太子婚,纳征用玉璧虎皮,未详何所准据。”昭明议:“礼纳征,俪皮为庭实,鹿皮也。晋太子纳妃注'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详。王公之差,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虎豹虽文,而征礼所不言;熊罴虽古,而婚礼所不及;圭璋虽美,或为用各异。今宜准的经诰。凡诸僻谬,一皆详正。”于是有司参议,加圭璋,豹熊罴皮各二。

元徽中,出为长沙郡丞,罢任,刺史王蕴谓之曰:“卿清贫,必无还资。湘中人士有须一礼之命者,我不爱也。”昭明曰:“下官忝为邦佐,不能光益上府,岂以鸿都之事仰累清风。”历祠部通直郎。

永明三年使虏,世祖谓之曰:“以卿有将命之才,使还,当以一郡相赏。”还为始安内史。郡民龚玄宣云神人与其玉印玉板书,不须笔,吹纸便成字,自称“龚圣人”,以此惑众。前后郡守敬事之,昭明付狱治罪。及还,甚贫罄。世祖曰:“裴昭明罢郡还,遂无宅。我不谙书,不知古人中谁比?”迁射声校尉。九年,复遣北使。

建武初为王玄邈安北长史、广陵太守。明帝以其在事无所启奏,代还,责之。昭明曰:“臣不欲竞执关楗故耳。”昭明历郡皆有勤绩,常谓人曰:“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子孙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则不如一经。”故终身不治产业。中兴二年卒。

从祖弟顗,字彦齐。少有异操。泰始中于总明观听讲,不让刘秉席,秉用为参军。升明末,为奉朝请。齐台建,世子裴妃须外戚谱,顗不与,遂分籍。太祖受禅,上表诽谤,挂冠去,伏诛。

沈宪,字彦璋,吴兴武康人也。祖说道,巴西梓潼二郡太守,父璞之,北中郎行参军。宪初应州辟,为主簿。少有干局,历临首、余杭令,巴陵王府佐,带襄令,除驾部郎。宋明帝与宪棋,谓宪曰:“卿,广州刺史才也。”补乌程令,甚着政绩。太守褚渊叹之曰:“此人方员可施。”除通直郎,都水使者。长于吏事,居官有绩。除正员郎,补吴令,尚书左丞。

升明二年,西中郎将晃为豫州,太祖擢宪为晃长史,南梁太守,行州事。迁豫章王谘议,未拜,坐事免官。复除安成王冠军、武陵王征虏参军,迁少府卿。少府管掌市易,与民交关,有吏能者皆更此职。迁王俭镇军长史。

武陵王晔为会稽,以宪为左军司马。太祖以山阴hu众难治,欲分为两县。世祖启曰:“县岂不可治,但用不得其人耳。”乃以宪带山阴令,政声大着。孔稚珪请假东归,谓人曰:“沈令料事特有天才。”加宁朔将军。王敬则为会稽,宪仍留为镇军长史,令如故。

迁为冠军长史,行南豫州事,晋安王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西阳王子明代为南兖州,宪仍留为冠军长史,太守如故,频行州府事。永明八年,子明典签刘道济取爱州五十人役自给,又役子明左右,及船仗赃私百万,为有司所奏,世祖怒,赐道济死。宪坐不纠,免官。寻复为长史、辅国将军,以疾去官。除散骑常侍,未拜,卒。当世称为良吏。

宪同郡丘仲起,先是为晋平郡,清廉自立。褚渊叹曰:“见可欲心能不乱,此杨公所以遗子孙也。”仲起字子震,少为宪从伯领军寅之所知。宋元徽中,为太子领军长史,官至廷尉。卒。

李圭之,字孔璋,江夏钟武人也。父祖皆为县令。圭之少辟州从事。宋泰始初,蔡兴宗为郢州,以圭之为安西府佐,委以职事,清治见知。迁镇西中郎谘议,右军将军,兼都水使者。圭之历职称为清能,除游击将军,兼使者如故。转兼少府,卒。

先是,四年,荥阳毛惠素为少府卿,吏才强而治事清刻。敕市铜官碧青一千二百斤供御画,用钱六十万。有谗惠素纳利者,世祖怒,敕尚书评贾,贵二十八万余,有司奏之,伏诛。死后家徒四壁,上甚悔恨。

孔琇之,会稽山阴人也。祖季恭,光禄大夫,父灵运,着作郎。琇之初为国子生,举孝廉。除卫军行参军,员外郎,尚书三公郎。出为乌程令,有吏能。还迁通直郎,补吴令。有小儿年十岁,偷刈邻家稻一束,琇之付狱治罪。或谏之,琇之曰:“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县中皆震肃。

迁尚书左丞,又以职事知名。转前军将军,兼少府。迁骁骑将军,少府如故。出为宁朔将军、高宗冠军征虏长史、江夏内史。还为正员常侍,兼左民尚书、廷尉卿。出为临海太守,在任清约,罢郡还,献干姜二十斤,世祖嫌少,及知琇之清,乃叹息。除武陵王前军长史,未拜,仍出为辅国将军,监吴兴郡,寻拜太守,治称清严。

高宗辅政,防制诸蕃,致密旨于上佐。隆昌元年,迁琇之为宁朔将军、晋熙王冠军长史,行郢州事,江夏内史。琇之辞,不许。未拜,卒。

史臣曰:琴瑟不调,必解而更张也。魏晋为吏,稍与汉乖,苛猛之风虽衰,而仁爱之情亦减。局以峻法,限以常条,以必世之仁未及宣理,而期月之望已求治术。先公后私,在己未易;割民奉国,于物非难;期之救过,所利苟免。且目见可欲,嗜好方流,贪以败官,取与违义,吏之不臧,罔非由此。擿奸辩伪,诚俟异识,垂名着绩,唯有廉平。今世之治民,未有出于此也。

赞曰:蒸蒸小民,吏职长亲。棼乱须理,恤隐归仁。枉直交瞀,宽猛代陈。伊何导物,贵在清身。

猜你喜欢
  列传十二·薛居正
  第三十一回 讨叛镇行宫遣将 纳叔母嗣主乱伦·蔡东藩
  提要·姚之骃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卷之三百六·佚名
  卷之九百四十四·佚名
  一百九十七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米丝价值摺·佚名
  七六五 军机大臣奏《浮溪集》《简斋集》于三月完竣进呈片·佚名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裴骃
  七十五、编辑杂志之始·包天笑
  世宗文襄帝纪·李延寿
  桓彦范传·欧阳修
  晋纪二十五 太宗简文皇帝咸安元年(辛未、371)·司马光
  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四、诸夷姓·傅斯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干着急·徐志摩

    朋友,这干着急有什么用,喝酒玩吧,这槐树下凉快;看槐花直掉在你的杯中——别嫌它:这也是一种的爱。胡知了到天黑还在直叫(她为我的心跳还不一样?)那紫金山头有夕阳返照(我心头,不是夕阳,是惆怅!)这天黑得草木全变了形(天黑

  • 退休集钞·吴之振

    三三径东园新开九径,江梅、海棠、桃、李、橘、杏、红梅、碧桃、芙蓉,九种花木、各植一径,命曰三三径云。三径初开自蒋卿,再开三径是渊明。诚斋奄有三三径,一径花开一径行。雪后东园午望天色轻阴小霁中,昼眠初醒未惺松。梅横

  • 92.韩偓:香奁诗、长短句六首·施蜇存

    韩偓字致尧①,京兆人,昭宗龙纪元年(公元八八九年)进士。他与韦庄都是唐代最后一群诗人。当时宦官弄权,军阀跋扈,昭宗李晔于光化三年十一月,被左右军中将刘季述逼迫退位,囚于东宫少阳院。韩偓与宰相崔胤定策诛杀刘季述。天复

  • 卷一百一十三·志第六十六·礼十六等·脱脱

        ◎礼十六   ○宴飨 游观 赐酺   宴飨之设,所以训恭俭、示惠慈也。宋制,尝以春秋之季仲及圣节、郊祀、籍田礼毕,巡幸还京,凡国有大庆皆大宴,遇大灾、大札则罢。天圣后,大宴率于集英殿,次宴紫宸殿,小宴垂拱

  • 读礼通考卷五·徐乾学

    丧期五斩衰三年中丧服爲人后者【疏案丧服小记继别为大宗继祢为小宗大宗即下文为宗子齐衰三月彼云后大宗者则此所后亦后大宗者也】【马融曰受人宗庙之重故三年】【雷次宗曰此文当云为人后者为所后之父阙此五字者以其所

  • 第一回 遍地金沙·德龄

    春天,桃花象争妍斗胜地在北平城内外,到处开放着;一阵风过,落花满地,仿佛是辅上了一条绯色的地毯一样;空气中,随时可以闻着一股浓烈的香味。  某一条街上,遍地辅着金子一般的黄沙,大队的人马,浩浩荡荡地在前进。行列极整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弘治十七年六月庚申朔朝鲜国王李忄隆遣陪臣礼曹参判申用溉奉表文方物来贺万寿圣节赐宴并织金衣彩叚等物有差○襄王祐材薨王简王庶长子母夫人张氏成化十五年生十七年封世孙弘治四年袭封襄王至是薨年三十一讣闻輙朝三日

  • 第十二册 天命四年八月·佚名

    第十二册 天命四年八月八月十九日,发兵往取叶赫。二十一日夜半,天阴,降小雨二三次,至丑刻晴霁。是夜有叶赫哨兵往报於东城曰:“敌夜半至。”二十二日晨,兵抵叶赫。东城人鸣螺,遂弃外城,乃收其妇孺入内山城。兵出城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九·阿桂

    十月甲子温福丰升额奏言路顶宗虽经用炮轰摧白日难以攀上必须乘夜分路攻取而在营打仗之兵仅有千余尚不敷用马彪额森特等现由兜乌进攻碉卡甚多一时未能攻得其驻兵之所在【臣】等营盘对靣相距较近因于伊等队内抽兵一千于

  • 史记集解卷三十四·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陜以西召公主之自陜以东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阼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说周公【马融曰召公以周公

  • 梁纪四 高祖武皇帝四天监十四年(乙未、515)·司马光

    梁纪四 梁武帝天监十四年(乙未,公元515年) [1]春,正月,乙巳朔,上冠太子于太极殿,大赦。 [1]春季,正月,乙巳朔(初一),梁武帝在太极殿给太子举行冠礼,并且大赦天下。 [2]辛亥,上祀南郊。 [2]辛亥(初七),梁武帝在南郊祭天。 [3]甲寅,魏主有

  • 明鉴易知录卷七·吴楚材

    明纪孝宗敬皇帝编 乙卯,八年,春二月,少保、大学士邱濬卒。编 命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李东阳、詹事兼侍讲学士谢迁参与机务。编 张秋堤成,召刘大夏为户部右侍郎。编 秋八月,设江西巡抚于南赣。纪 时汀、漳多盗,岭南奸民附

  • 黄荣良·周诒春

    黄荣良 字子诚。民四十一岁。生于安徽无为县。已婚。女一。永久通信处。北京外交部。初毕业于南京汇文书院。得学士学位。任南京汇文书院教员及教务长。光緖二十六年。自费游美。入培克大学。习普通文科。光緖二十九

  • 论 严 译·太虚

    ──四年在普陀作──严几道君、为中国传译西学者之圭臬,其译著风行已久,此当为全国学者所共知矣。吾所治者佛学耳,佛学之外,实无心得。然以严译诸书,名理玄微,往往附谈佛学,吾故乐而读之。抑严氏之附谈佛学,亦未始非全国学者

  • 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佛弟子者。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在家者。初受五戒为本。遮三恶趣求人天福。以未能永舍家眷属缘累故。更加三戒助前五戒。一日一夜。种未来世永出因缘。出家者。行有始终上中下业下出家

  •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佚名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纂集《白羽黑翮龙飞玉符》(即龙飞尺素诀)、《太上飞行羽经升玄上记》(即白羽黑翮灵飞玉符)二篇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二十四

  • 斋戒箓·佚名

    《云笈七签》卷37录引。吉冈义丰《三洞奉道科诫仪范の成立について》认为本箓出自中唐。述诸斋。

  • 佛果击节录·圆悟克勤

    凡二卷。宋代雪窦重显拈古,圜悟克勤击节;即雪窦重显拈提百则古则,圜悟克勤对之一一着语评唱。又称佛果击节录、圜悟击节录。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其形式类于碧岩录(为圜悟克勤所编)。所谓击节,即相对于拈古而言,谓击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