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第四 天文上

《易》曰:“圣人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天文之事,其来已久。太祖革命受终,膺集期运。

宋升明三年,太史令将作匠陈文建陈天文,奏曰:“自孝建元年至升明三年,日蚀有十,亏上有七。占曰'有亡国失君之象。'一曰'国命绝,主危亡'。孝建元年至升明三年,太白经天五。占曰'天下革,民更王,异姓兴'。孝建元年至升明三年,月犯房心四,太白犯房心五。占曰'其国有丧,宋当之'。孝建元年至永光元年,奔星出入紫宫有四。占曰'国去其君,有空国徙王'。大明二年至元徽四年,天再裂。占曰'阳不足,白虹贯日,人君恶之'。孝建二年至大明五年,月入太微;泰豫元年至升明三年,月又入太微;孝建元年至元徽二年,太白入太微各八,荧惑入太微六。占曰'七耀行不轨道,危亡之象。贵人失权势,主亦衰,当有王入为主'。孝建二年至升明二年,太白、荧惑经羽林各三。占曰'国残更世'。孝建二年四月十三日,荧惑守南斗,成句己。占曰'天下易正更元'。孝建三年十二月一日,填星、荧惑、辰星合于南斗,占曰'改立王公'。大明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太白犯填星于斗;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太白、填星合于危。占曰'天子失土'。景和元年十月八日,荧惑守太微,成句己。占曰'王者恶之,主命无期,有徙主,若主王,天下更纪'。泰始三年正月十七日,白气见西南,东西半天,名曰长庚;六年九月二十七日,白气又见东南,长二丈,并形状长大,猛过彗星。占曰'除旧布新易主之象,远期一纪'。至升明三年,一纪讫。泰始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太白犯填星于胃。占曰'主命恶之'。泰始七年六月十七日,太白、岁星、填星合于东井。占曰'改立王公'。元徽四年至升明二年三月,日有频食。占曰'社稷将亡,王者恶之'。元徽四年十月十日,填星守太微宫,逆从行历四年。占曰'有亡君之戒,易世立王'。元徽五年七月一日,荧惑、太白、辰星合于翼。占曰'改立王公'。升明二年六月二十日,岁星守斗建。阴阳终始之门,大赦升平之所起,律历七政之本源,德星守之,天下更年,五礼更兴,多暴贵者。升明二年十月一日,荧惑守舆鬼;三年正月七日,荧惑守两戒间,成句己。占曰'尊者失朝,必有亡国去王'。升明三年正月十八日,辰星孟效西方。占曰'天下更王'。升明三年四月,岁星在虚危,俳徊玄枵之野,则齐国有福厚,为受庆之符。”

今所记三辰七曜之变,起建元讫于隆昌,以续宋史。建武世,太史奏事,明帝不欲使天变外传,并秘而不出,自此阙焉。

日蚀

建元二年九月甲午朔,日蚀。

三年七月己未朔,日蚀。

永明元年十二月乙巳朔,日蚀。

十年十二月癸未朔,加时在午之半度,到未初见日始蚀,亏起西北角,蚀十分之四,申时光色复还。

隆昌元年五月甲戌合朔,巳时日蚀三分之一,午时光复还。

月蚀

建元四年七月戊辰,月在危宿蚀。

永明二年四月丁巳,月在南斗宿蚀。

三年十一月戊寅,月入东井旷中,因蚀三分之一。

五年三月庚子,月在氐宿蚀。

九月戊戌,月在胃宿蚀。

六年九月癸巳,月蚀在娄宿九度,加时在寅之少弱,亏起东北角,蚀十五分之十一。十五日子时,蚀从东北始,至子时末都既,到丑时光色还复。

七年八月丁亥,月在奎宿蚀。

十月庚辰,月奄蚀荧惑。

八年六月庚寅,月奄蚀毕左股第一星。

十年十二月丁酉,月蚀在柳度,加时在酉之少弱,到亥时,月蚀起东角七分之二,至子时光色还复。

永泰元年四月癸亥,月蚀,色赤如血。三日而大司马王敬则举兵,众以为敬则祲烈所感。

永元元年八月己未,月蚀尽,色皆赤。是夜,始安王遥光伏诛。

史臣曰:日月代照,实重天行。上交下蚀,同度相掩。案旧说曰“日有五蚀”,谓起上下左右中央是也。交会旧术,日蚀不从东始,以月从其西,东行及日。于交中,交从外入内者,先会后交,亏西南角;先交后会,亏西北角。交从内出者,先会后交,亏西北角;先交后会,亏西南角。日正在交中者,则亏于西,故不尝蚀东也。若日中有亏,名为黑子,不名为蚀也。汉尚书令黄香曰:“日蚀皆从西,月蚀皆从东,无上下中央者。”《春秋》鲁桓三年日蚀,贯中下上竟黑。疑者以为日月正等,月何得小而见日中?郑玄云:“月正掩日,日光从四边出,故言从中起也。”王逸以为:“月若掩日,当蚀日西,月行既疾,须臾应过西崖既,复次食东崖。今察日蚀,西崖缺而光已复,过东崖而独不掩。”逸之此意,实为巨疑。先儒难“月以望蚀,去日极远,谁蚀月乎”?说者称“日有暗气,天有虚道,常与日衡相对。月行在虚道中,则为气所弇,故月为蚀也。虽时加夜半,日月当子午,正隔于地,犹为暗气所蚀,以天体大而地形小笔也。暗虚之气,如以镜在日下,其光耀魄,乃见于阴中,常与日衡相对,故当星星亡,当月月蚀。”今问之曰:“星月同体,俱兆日耀,当月之蚀,星不必亡。若更有所当,星未尝蚀。同禀异亏,其故何也?”答曰:“月为阴主,以当阳位,体敌势交,自招盈损。星虽同类,而精景陋狭,小毁皆亡,无有受蚀之地,纤光可满,亦不与弦望同形。”又难曰:“日之夜蚀,验于夜星之亡;昼蚀既尽,昼星何故反不见?”答之曰:“夫言光有所冲,则有不冲之光矣;言有所当,亦有所不当矣。夜食度远,与所当而同没;昼食度近,由非冲而得明。”又问:“太白经天,实缘远日。今度近更明,于何取喻?”答曰:“向论二蚀之体,周冲不同,经与不经,自由星迟疾。难蚀引经,恐未得也。”

日光色

建元四年十一月午时,日色赤黄无光,至暮,在箕宿。

二年闰正月乙酉,日黄赤无光,至暮。

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建元元年十二月未时,日晕,匝黄白色,至申乃消散。

永明二年正月丁酉,日交晕再重。

三年二月丁卯,日有半晕,晕上生一珥。

四年五月丙午,日晕再重,仍白虹贯日,在东井度。

六年三月甲申,日于兰云中薄半晕,须臾过匝,日东南晕外有一直,并黄色。壬辰,日晕,须臾,日西北生虹贯日中。

八年十一月己亥,日半晕,南面不匝;日东西带晕,各生珥,长三尺,白色,珥各长十丈许,正冲日,久久消散,背因成重晕,并青绛色。

九年正月甲午,日半晕,南面不匝;北带晕生一抱,东西各生一珥;抱北又有半晕,抱珥并黄色;北又生白虹贯日,久久消散。

建元元年六月甲申,日南北两珥,西有抱,黄白色。

永明二年十一月辛巳,日东北有一背。

三年十一月庚寅,日西北有一背。

四年正月辛巳,日南北各生一珥,又生一背。

十二月辛未,日西北生一直,黄白色,戊寅,日北生一背,青绛色。

五年八月己卯,日东南生一珥,并青绛色。

六年二月丁巳,日东北生黄色,北有一珥,黄赤色,久久并散。庚申,日西有一背,赤青色,东西生一直,南北各生一珥,并黄白色。

七年十月癸未,日东北生一背,青赤色,须臾消。

八年六月戊寅,日于苍白云中南北各生一珥,青黄绛杂色,泽润,并长三尺许,至巳午消。

隆昌元年正月壬戌,日于兰云中晕,南北带晕各生一直,同长一丈,须臾消。

永元元年十二月乙酉,日中有三黑子。

月晕犯

建元四年十月庚寅,月晕五车及参头。

永明元年正月壬辰,是日至十五日,月三晕太微及荧惑。

三月庚申至十三日,月三晕太微及荧惑。

五年二月乙未,自九日至是日,月三晕太微。

六年二月壬戌甲夜、十三日甲夜、十五日甲夜,月并晕太微。

永明元年十一月己未,月南北各生一珥,又有一抱。

月犯列星

建元元年七月丁未,月犯心大星北一寸,丁卯,月入轩辕中犯第二星。

十月丙申,月在心大星西北七寸。

十一月壬戌,月在氐东南星五寸。十二月乙酉,月犯太微西蕃南头第一星。庚寅,月行房道中,无所犯,癸巳,月入南斗魁中,无所犯。

二年三月癸卯,月犯心大星,又犯后星。

五月庚戌,月入南斗。七月己巳,月入南斗。

三年二月癸巳,月犯太微上将。

四年二月乙亥,月犯舆鬼西北星。丙子,月犯南斗魁第二星。辛未,月犯心大星,又犯后星。

四月壬辰,月犯轩辕左民星。庚子,月犯箕东北星。五月丙寅,月犯心后星。戊寅,月掩昴西北星。六月乙未,月犯箕东北星。七月癸亥,月行南斗魁中,无所犯。庚辰,月犯轩辕女主。八月庚子,月犯昴西南星。壬寅,月犯五车东南星。壬申,月犯轩辕少民星。九月丁巳,月犯箕东北星。壬辰,月在营室度,入羽林中。二十日,月入舆鬼,犯积尸。

十一月甲戌,月犯五车南星。十二月丁酉,月犯轩辕女主星,又掩女御。

永明元年正月己亥,月犯心后星。

三月乙未,月犯轩辕女主星。六月癸酉,月犯舆鬼西南星。八月乙丑,月犯南斗第四星,又犯舆鬼星。九月庚辰,月犯太白左蕃度。癸巳,月犯东井北辕西头第一星。

十二月丁卯,月犯心前星,又犯大星。己巳,月犯南斗第五星。

二年二月甲子,月犯南斗第四星,又犯第三星。

三月丁丑,月犯东井北辕北头第一星。四月戊申,月犯轩辕右角。六月丙寅,月犯东井辕头第一星。八月丙午,月掩心大星。戊申,月犯南斗第三星。戊子,月犯东井北辕西头第一星。

十一月庚辰,月犯昴星。丙戌,月犯轩辕左角。十二月壬戌,月犯心前星,又犯大星。

三年二月己未,月犯南斗第五星。

三月壬申,月在东井,无所犯。六月丙午,月掩心前星。八月丙辰,月犯东井北辕第二星。九月癸未,月犯东井南辕西头第一星。

四年正月癸酉,月入东井,无所犯。乙亥,月犯舆鬼。

闰月辛亥,月犯房。二月丁卯,月犯东井钺。三月乙未,月入东井,无所犯。七月辛亥,月犯东井。八月戊寅,月犯东井。九月辛卯,月与太白于尾合宿。丙午,月入东井。

十一月辛丑,月入东井旷中。辛亥,月犯房北头第二星。十二月己巳,月犯东井北辕东头第二星。辛巳,月犯南斗第六星。

五年正月丙午,月犯房钩钤。

二月癸亥,月犯东井南辕西头第二星。三月癸卯,月犯南斗第二星。六月乙丑,月犯南斗第六星,在南斗七寸。丙寅,月犯西建星北一尺。

史臣曰:《月令》昏明中星,皆二十八宿。箕斗之间,微为疏阔。故仲春之与孟秋,建星再用,与宿度并列,亟经陵犯,灾之所主,未有旧占。《石氏星经》云:“斗主爵禄,褒贤进士。故置建星以为辅。若犯建之异,不与斗同。”则据文求义,亦宰相之占也。

七月丁未,月行入东井旷中,无所犯。

八月壬申,月在毕,犯左股第二星西北三寸。九月戊子,月在填星北二尺八寸,为合宿。十月戊寅,月入氐犯东南星西北一尺余。

十一月戊寅,月入氐。十二月戊午,月在东壁度,在荧惑北,相去二尺七寸,为合宿。甲子,月在东壁度东南九寸,为犯。癸酉,月在岁星南七寸,为犯。

六年正月戊戌,月在角星南,相去三寸。

二月丁卯,月在氐西南六寸。三月乙未,月入氐中,在岁星南一尺一寸,为合宿。四月癸丑,月犯东井南辕西头第二星。壬戌,月在氐西南星东南五寸,为犯。渐入氐中,与岁星同在氐度,为合宿。癸亥,月行在房北头第一星西南一尺,为犯。六月乙卯,月在角星东一寸,为犯。丁巳,月行入氐,无所犯。在岁星东三寸,为合宿。七月乙酉,月入房北头第二次相星西北八寸,为犯。庚寅,月在牵牛中星南二寸,为犯。庚子,月行在毕左股第一星七寸,为犯,又进入毕。八月壬子,月行在岁星东二尺五寸,同在氐中,为合宿。九月庚辰,月在房北头第一上相星东北一尺,为犯。又掩犯关楗闭星。丁酉,月行入东井。甲辰,月在左角星西北九寸,为犯。又在荧惑西南一尺六寸,为合宿。十月癸酉,月入氐中,在西南星东北三寸,为犯。闰月壬辰,月行入东井。

十一月丙戌,月行入羽林中,无所犯。乙未,月行在东井南辕西头第二星南一尺,为犯。丙寅,月在左角北八寸,为犯。辛未,月行在太白东北一尺五寸,同在箕度,为合宿。十二月甲申,月行在毕左股第二星北七寸,为犯。乙未,月行入氐西南星东北一尺,为犯。丙申,月在房北头上相星北一尺,为犯。

七年正月甲寅,月入东井旷中,无所犯。戊辰,月掩犯牵牛中星。

二月辛巳,月掩犯东井北辕东头第一星。三月庚申,月在岁星西北三尺,同在箕度,为合宿。四月乙酉,月入氐中,无所犯。丙戌,月犯房星北头第一上相星北一尺,在楗闭西北四寸,为犯。六月乙酉,月犯牵牛中星。乙未,月入毕,在左股第二星东八寸,为犯。七月丁未,月入氐中,无所犯。戊申,在楗闭星东北一尺,为犯。八月甲戌,月入氐,在西南星东北一尺,为犯。庚寅,月在毕右股第一星东北一尺,为犯。九月丁巳,月掩犯毕右股第一星。庚申,月在东井北辕东头第一星西北八寸,为犯。十月甲申,月行掩毕左股第三星。丁酉,月行在楗闭星西北八寸,为犯。

十二月壬午,月在东井北辕东头第一星北八寸,为犯。

八年正月丁巳,月在亢南头第二星南七寸,为犯。

二月己巳,月行在毕右股第一星东北六寸,为犯。六月甲戌,月在亢南头第二星西南七寸,为犯。八月乙亥,月在牵牛中星南九寸,为犯。辛卯,月在轩辕女御南八寸,为犯。九月辛酉,月在太微左执法星南四寸,为犯。十月壬午,月入东井旷中,无所犯。戊子,月在太微右执法星东南六寸,为犯。

十一月戊戌,月行在填星北二尺二寸,为合宿。乙卯,月行在太微右执法星南二寸,为犯。十二月庚辰,月行在轩辕右角星南二寸,为犯。癸未,月掩犯太微右执法。

九年正月辛丑,月在毕躔西星北六寸,为犯。庚申,月在岁星西北二尺五寸,同在须女度,为合宿。

二月辛未,月入东井旷中,无所犯。壬申,月行东井北辕东头第一星北九寸,为犯。三月丙申,月入毕,在左股第二星东北六寸,又掩大星。四月庚午,月在轩辕女御星南八寸,为犯。癸酉,月在太微东南头上相星南八寸,为犯。癸未,月在岁星北,为犯,在危度。五月庚子,月行掩犯太微,在执法。丁未,月掩犯东建西星。七月癸巳,月在太白东五寸,为犯。乙未,月在太微东蕃南头上相星西南五寸,为犯。壬寅,月掩犯东建星。癸卯,月在牵牛南星北五寸,为犯。乙巳,月在岁星北六寸,为犯。闰七月辛酉,月在轩辕女御星西南三寸,为犯。八月,月在轩辕左民星东八寸,为犯。九月乙丑,月掩牵牛南星。癸未,月入太微,在右执法东北四寸,为犯。甲申,月掩太微东蕃南头上相星。十月甲午,月行在填星西北八寸,为犯,在虚度。戊申,月在轩辕女主星南四寸,掩女御,并为犯。辛亥,月入太微左执法东北七寸,为犯。

十一月壬戌,月行掩犯岁星。己巳,月在毕右股大星东一寸,为犯。辛未,月在东井南辕西头第二星南八寸,为犯。又入东井旷中。丙子,月行在轩辕左民星东北七寸,为犯。丁丑,月行在太微西蕃上将星南五寸,为犯。十二月庚寅,月行在岁星东南八寸,为犯。丙午,月掩犯太微东蕃南头上相星。

十年正月庚午,月在轩辕右角大民星南八寸,为犯。

二月己亥,月行太微,在右掖门。甲辰,月行入氐中,掩犯东北星。壬子,月行入羽林。三月己卯,月行入羽林,在填星东北七寸,为犯。在危四度。四月甲午,月行入太微,在右掖门内。丙午,月行在危度,入羽林。五月己巳,月掩南斗第三星。甲戌,月行在危度,入羽林。六月戊子,月在张度,在荧惑星东三寸,为犯。己丑,月行入太微,在右掖门。丁酉,月掩西建星西。丁未,月行入毕,犯右股大赤星。七月甲戌,月行在毕躔星西北六寸,为犯。丁丑,月在东井北辕东头第二星西南九寸,为犯。八月辛卯,月行西建星东一尺,又在东星西四寸,为犯。壬寅,月行在毕右股大赤星东北四寸,为犯。甲辰,月行入东井旷中,无所犯。戊申,月行在轩辕女主星西九寸,为犯。辛亥,月入太微,在左执法星北二尺七寸,为犯。九月癸亥,月行掩犯填星一寸,在危度。十月辛卯,月在危度,入羽林,无所犯。癸亥,月入东井旷中,无所犯。

十一月甲子,月入毕,进右股大赤星西北五寸,为犯。壬申,月入太微,在右执法星东北一尺三寸,无所犯。丁丑,月入氐,无所犯。十二月甲午,月入东井旷中,又进北辕东头第二星四寸,为犯。庚子,月入太微,在右执法星东北三尺,无所犯。

十一年正月辛酉,月入东井旷中,无所犯。乙丑,月在轩辕女主星北八寸,为犯。壬申,月行在氐星东北九寸,为犯。

二月甲午,月行入太微,在上将星东北一尺五寸,无所犯。壬寅,月行掩犯南斗第六星。癸卯,月掩犯西建中星,又掩东星。四月乙丑,月入太微,在右执法西北一尺四寸,无所犯。壬寅,月行在危度,入羽林,无所犯。五月丁巳,月行入太微左执法星北三尺,无所犯。甲子,月行在南斗第二星西七寸,为犯。乙丑,月掩犯西建中星。又犯东星六寸。六月辛丑,月行掩犯毕左股第三星。壬寅,月入毕。七月壬子,月入太微,在左执法东三尺,无所犯。丙辰,月行入氐,在东北星西南六寸,为犯。己未,月行南斗第六星南四寸,为犯。庚申,月行在西建星东南一寸,为犯。九月庚寅,月行在哭星西南六寸,为犯。壬辰,月行在营室度,入羽林,无所犯。丁酉,月入毕,在右股大赤星西北六寸,为犯。己亥,月入东井旷中,无所犯。乙巳,月行太微,当右掖门内,在屏星西南六寸,为犯。十月壬午,月行在东建中星九寸,为犯。

十一月壬子,月在哭星南五寸,为犯。辛酉,月行在东井钺星南八寸,又在东井南辕西头第一星南五寸,并为犯。进入井中。丁卯,月入太微。壬申,月行入氐,无所犯。十二月辛巳,月入羽林,又入东井旷中,又入东井北辕西头第二星南六寸,为犯。乙未,月入太微,在右执法星东北二尺,无所犯。乙亥,月入氐,无所犯。

隆昌元年正月辛亥,月入毕,在左股第一星东南一尺,为犯。

三月辛亥,月在东井北辕西头第二星东七寸,为犯。甲申,月入太微,在屏星南九寸,为犯。六月乙丑,月入毕,在右股第一星东北五寸,为犯。又在岁星东南一尺,为犯。丁卯,月入东井南辕西头第一星东北七寸,为犯。

永元元年七月,月掩心中星。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 窦刘二张杨熊柏·欧阳修
  卷十二 開寶四年(辛巳,971)·李焘
  内篇 因习第十八·刘知几
  ●卷十六·司马光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七·徐乾学
  ●卷三·毛奇龄
  六十八 曹寅奏陈浙江审张廿一案由摺·佚名
  通志卷一百九上·郑樵
  伊洛渊源录卷七·朱熹
  赵良嗣传·脱脱
  李弥逊传·脱脱
  齐履谦传·宋濂
  公输般为楚设机·佚名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崇儒七·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论平仄第五·王骥德

      今之平仄,韵书所谓四声也,而实本始反切。古无定韵,诗乐皆以叶成,观三百篇可见。自西域梵教入,而始有反切。自沈约《类谱》作,而始有平仄。欲语曲者,先须识字,识字先须反切。反切之法,经纬七音,旋转六律,释氏谓:七音一呼而聚,四

  • 三集跋·乾隆

    臣等窃惟诗与书相表里藴之为性情达之为政事三古圣人所以建极敷言化导天下之道胥一贯也顾书质而有则诗婉而多风其体不同其实之以理则一自风雅道降抽华遗实者徒以诗为吟弄陶写之具博者骋其葩藻陋者流於侧艳而於是诗

  • 骑省集补钞·管庭芬

    骑省集补钞徐铉吴王挽词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青松洛阳陌,白草建康宫。道德遣遗在,兴衰自古同。受恩无补报,反袂泣途穷。土德承余烈,江南广旧恩。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此生虽未死,寂寞已销魂。和

  • 卷一·陈衍

    ●元诗纪事卷一侯官陈衍辑文宗皇帝顺帝◆文宗皇帝帝名图帖睦尔,武宗次子。初封怀王,即位改元天历、至顺,在位五年。黄文献集:天历二年三月,上肇开奎章阁,延登儒流。至顺二年正月,御制阁记成。万几之暇,亲洒宸翰,书阁记刻置禁中

  •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一·叶隆礼

      南北朝饋獻禮物   契丹賀宋朝生日禮物   宋朝皇帝生日,北朝所獻:刻絲花羅御樣透背御衣七襲或五襲,七件紫青貂鼠翻披或銀鼠鵝項鴨頭納子,塗金銀裝箱,金龍水晶帶,銀匣副之[一],錦緣帛皺皮鞾,金玦束皂白熟皮鞾鞵[二],細錦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六·王祎

    唐文宗皇帝开成五年春正月戊寅帝不豫杨嗣复李珏欲奉皇太子成美当国己邜左右神防军中尉鱼志仇士良立頴王瀍爲皇太弟废成美爲陈王辛巳帝崩于太和殿太弟即皇帝位癸未杀成美及安王溶贤妃杨氏【以新旧纪修】解题曰胡寅曰

  • 卷之三百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一·郭居仁

    钦定四库全书 蜀监卷一 宋 郭允蹈 撰 秦人取南郑 秦厉公二十六年秦左庶长城南郑 秦躁公二年南郑反 秦惠公十三年秦伐蜀取南郑 南郑本古褒国按郦道元水经注云东周之初郑桓公死於犬戎其民南奔居此因曰南郑後为蜀所并

  • 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熊方

     宋 熊方 撰百 官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

  • 汪俊传·张廷玉

    汪俊,字抑之,江西弋阳人。父亲王凤进士出身,曾做过贵州参政。汪俊自己考中弘治六年(1493)会试第一名,初任庶吉士,升编修。正德年间,参加编写《孝宗实录》,因为不附合刘瑾、焦芳,被调到南京当工部员外郎。刘瑾、焦芳垮台后,他被

  • 卷七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七十八职官考【上】官制乾隆元年总理王大臣议奏封爵之制成周以来列爵惟五秦汉时爵二十级并非世职其世袭者惟有侯爵分县侯乡侯亭侯三等至於唐宋并

  • 卷二百十九·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九 朱批卫昌绩奏摺 雍正六年七月十六日提督广西学政【臣】卫昌绩谨 奏为恭解原书事雍正六年七月初四日准广西抚【臣】郭鉷咨称准吏部

  • 卷二十六·长孙无忌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防义卷二十六唐 长孙无忌等 撰杂律上【凢三十四条】防里悝首制经法而有杂法之目逓相祖习多歴年所然至后周更名杂犯律隋又去犯还为杂律诸篇罪名各有条例此篇拾遗补阙错综成文班杂不同故次诈伪之下坐

  • 卷六·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六景宗孝成康靖皇帝景宗皇帝讳贤字贤宁小字密结世宗子也穆宗既为帐下所弑诸臣迎帝即位上尊号天赞皇帝以南院枢密使知政事令高勲守政事令封秦王侍中萧守兴为尚书令封魏王每朝必命坐议

  • 卷十八(文元年,尽四年)·孔颖达

    ◎文公(○陆曰:“文公,名兴,僖公子,母声姜。《谥法》:慈惠爱民曰文。忠信接礼曰文。”)[疏]正义曰:《鲁世家》文公,名兴,僖公之子,夫人声姜所生。以襄王二十六年即位。《谥法》:慈惠爱民曰文。是岁,岁在降娄。【经】元年,春,王正月,公

  • 卷一·梁益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旁通卷一      元 梁益 撰国风周南周国名周祖后稷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为帝喾元妃生后稷弃而复收故名曰弃儿时防戯好种树麻菽【树艺也】及为成人遂好耕农尧举以为农师舜封之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

  • 与入矢义高讨论早期禅宗史料·胡适

      之一  入矢先生:  我收到了先生5月6日及5月19日的两封信,真是十分感谢!  承先生指示的《南阳和上坛语》的两本:【1】s.6977.【2】s.2492我都校过了。我很感谢!  又承先生指示《南宗定邪正五更转》的四个本子:s.2679

  • 卷之十二·佚名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卷之十二 追荐陈意门(赞灵通用) 总荐亡 百年光景全在刹那。四大幻身岂能长久。自离尘世香魂杳杳未知方。既返泉关逝魄茫茫何所往。音容莫睹。骨肉徒伤。欲伸荐披之功。须假慈悲之力。 又 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