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32.海瑞刚正不阿

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

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他的名字叫海瑞。

海瑞是广东琼山人。他从小死了父亲,靠母亲抚养长大,家里生活十分贫苦。二十多岁他中了举人后,做过县里的学堂教谕,教育学生十分严格认真。不久,上司把他调到浙江淳安做知县。过去,县里的官吏审理案件,大多是接受贿赂,胡乱定案的。海瑞到了淳安,认真审理积案。不管什么疑难案件,到了海瑞手里,都一件件调查得水落石出,从不冤枉好人。当地百姓都称他是“青天”。

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同党,仗着他有后台,到处敲榨勒索,谁敢不顺他心,就该谁倒霉。

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带了一大批随从经过淳安,住在县里的官驿里。要是换了别的县份,官吏见到总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来不及。可是在淳安县,海瑞立下一条规矩,不管大官贵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宪的儿子,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看到驿吏送上来的饭菜,认为是有意怠慢他,气得掀了饭桌子,喝令随从,把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梁上。

驿里的差役赶快报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摇过境,本来已经感到厌烦;现在竟吊打起驿吏来,就觉得非管不可了。

海瑞听完差役的报告,装作镇静地说:“总督是个清廉的大臣。他早有吩咐,要各县招待过往官吏,不得铺张浪费。现在来的那个花花公子,排场阔绰,态度骄横,不会是胡大人的公子。一定是什么地方的坏人冒充公子,到本县来招摇撞骗的。”

说着,他立刻带了一大批差役赶到驿馆,把胡宗宪儿子和他的随从统统抓了起来,带回县衙审讯。一开始,那个胡公子仗着父亲的官势,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子,还说要把他重办,他才泄了气。海瑞又从他的行装里,搜出几千两银子,统统没收充公,还把他狠狠教训一顿,撵出县境。

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亲哭诉的时候,海瑞的报告也已经送到巡抚衙门,说有人冒充公子,非法吊打驿吏。胡宗宪明知道他儿子吃了大亏,但是海瑞信里没牵连到他,如果把这件事声张起来,反而失了自己的体面,就只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了。

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京里派出的御史鄢懋卿(鄢音yān,懋音mào)被派到浙江视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敲榨勒索的手段更狠。他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吏要是不“孝敬”他一笔大钱,他是不肯放过的。各地官吏听到鄢懋卿要来视察的消息,都犯了愁。但是鄢懋卿偏又要装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样子,他通知各地,说他向来喜欢简单朴素,不爱奉迎。

海瑞听说鄢懋卿要到淳安,给鄢懋卿送了一封信去,信里说:“我们接到通知,要我们招待从简。可是据我们得知,您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大摆筵席,花天酒地。这就叫我们为难啦!要按通知办事,就怕怠慢了您:要是像别地方一样铺张,只怕违背您的意思。请问该怎么办才好。”

鄢懋卿看到这封信揭了他的底,直恼得咬牙切齿。但是他早听说海瑞是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又知道胡宗宪的儿子刚在淳安吃过大亏,有点害怕,就临时改变主意,绕过淳安,到别处去了。

为了这件事,鄢懋卿对海瑞怀恨在心,后来,指使他的同党在明世宗面前狠狠告了海瑞一状,海瑞终于被撤了淳安知县的职务。

到严嵩倒了台,鄢懋卿也被充军到外地,海瑞恢复了官职,后来又被调到京城。

海瑞到了京城,对明世宗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情况,见得更多了。那时候,明世宗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上朝,他躲在宫里一个劲儿跟一些道士们鬼混。一些朝臣谁也不敢说话。海瑞虽然官职不大,却大胆写一道奏章向明世宗直谏。他把明王朝造成的腐败现象痛痛快快地揭露出来。他在奏章上写道:“现在吏贪官横,民不聊生。天下的老百姓对陛下早就不满了。”

海瑞把这道奏章送上去以后,自己估计会触犯明世宗,可能保不住性命。回家的路上,顺道买了一口棺材。他的妻子和儿子看到全吓呆了。海瑞把这件事告诉了亲人们,并且把他死后的事一件件交代好,把家里的仆人也都打发走了,准备随时被捕处死。

果然,海瑞这道奏章在朝廷引起了一场轰动。明世宗看了,又气又恨,把奏章扔在地上,跟左右侍从说:“快把这个人抓起来,别让他跑了!”

旁边有个宦官早就听到海瑞的名声,跟明世宗说:“这个人是个出名的书呆子,他早知道触犯了陛下活不成,把后事都安排了。我看他是不会逃走的。”

后来,明世宗还是下命令把海瑞抓了起来,交给锦衣卫严刑拷问:直到明世宗死去,海瑞才得到释放。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九·徐梦莘
  江南别录 全文·陈彭年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三、被曾静奉以为师的吕留·雍正
  卷第三十一·徐鼒
  卷之三十六·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一·杜大珪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五·佚名
  五 园里的植物·周作人
  志第二 律历中(原文)·范晔
  谢瀹传·萧子显
  张国维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卷九十七·佚名
  食货五九·徐松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司马迁
  127.陶渊明不折腰·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菌阁琐谈·沈曾植

    ○黄公词筌守州规轨贺黄公载酒园诗话,与吴修龄围炉诗话,皆标举晚唐,斥王、李者。标新撷秀,清婉动人,实亦竟陵之旁流,彼幽此浅耳。黄公皱水词筌,亦多俊语,而确守州规轨。殊不思卮言所谓宛转绵丽、浅至儇俏者,吴歌佳致,政可

  • 卷六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六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映雪斋集孙抗字和叔黟人少孤力学寄食浮屠山中步行偕书数百里升楼诵之而去其阶数年遂博极羣书为文操笔数百千言始同学究出身歴官后登进士甲科知浔州改作

  • 提要·王翰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六梁园寓稿       别集类五【明】提要【臣】等谨案梁园寓稿九卷明王翰撰翰字时举禹州人元季隐居中条山中明初出为周王橚长史王素骄有异志正谏弗纳断指佯狂去王败竟无所坐事载明史周

  • 卷七百六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周庠周庠唐龙州司仓後事王建累官御史中丞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衍嗣位进司徒诗一首寄禅月大师昨日尘游到几家就中偏省近宣麻水田铺座时移画金地谭空说尽沙傍竹欲添犀浦石栽松更碾味江茶

  • 第一百四十三回 战博罗许崇智受困 截追骑范小泉建功·蔡东藩

      却说禄国藩听了赵宝贤一番议论,一时良心激发,十分不安,便笑道:“赵同志的话,自是不错,我也并非不愿前进,实在为着士兵没饷,不肯出发,也叫无可如何。就借士兵两字收场,方见饷糈上特加士兵二字妙处。现在大元帅既有命令,明天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三·佚名

    正德七年春正月丁未朔年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免群臣宴赐以节钱钞○山东濮州地震有声○升把总署指挥佥事姚信为署都指挥佥事充参将总领白玉张俊所部官军

  • 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顺治十七年。庚子九月。癸丑朔。安南国王黎维祺、奉表投诚。附贡方物。得上□日、览王表奏、输忱向化。深可嘉悦。着察例具奏。  ○甲寅。上为端敬皇后服丧十二日。释服。遣官致祭  ○先是上谕内大臣伯索尼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纪昀

    列传唐 【六十一】○唐六十一贾耽郑余庆【澣 处晦从谠】郑珣瑜【覃 裔绰朗】高郢【定】杜佑【式方 悰 慆 牧 顗 】 郑絪【颢】权德舆【璩】崔羣 李夷简令狐楚【绹滈】段文昌【成式】萧俛【仿廪】贾耽郑余庆郑

  • 卷五十二 崔骃列传第四十二·范晔

    (崔骃、崔瑗、崔萛传)◆崔骃传,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高祖父崔朝,昭帝时为幽州从事,谏刺史不要与燕刺王来往。后来刺王失败,被升为侍御史。生了儿子叫崔舒,历任四郡太守,所在之处均有能干之名。崔舒的小儿子名崔骃,王莽时做郡

  • 卷八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八十六职官考【十】武职领侍卫府国朝以八旗将士平定海?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所自将爰选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周庐环卫之列统以勲戚大臣视周官虎贲旅

  • 卷一百四·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四    宋 卫湜 撰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可以取妇已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下殇之小功则不可郑氏曰此皆谓可用吉礼之时父大功卒哭而可以冠子嫁子小功卒

  • 阿惟越致品第十五·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阿惟越致菩萨当何以比。当何以观其行。当何以相。当何从知是阿惟越致菩萨。佛言:阿惟越致菩萨。如逮得禅者不动遥如罗汉辟支佛地佛地。是佛地如本无终不动。佛说本无闻不言非。空是中本无入本无。是所本无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念常

      ⊙七佛偈。  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槃头母槃头婆提。居槃头婆

  • 唯识三十论题前谈话·太虚

      ──二十五年四月在武进佛学会讲──  这唯识三十论的中心理论,即是阐述“唯识”。没有讲到论文以前,先检讨他的历史发展,明了论的内容──特殊的学理,以作佛学全学程的思想体系之研究,和观察唯识学在佛学上之位置;更

  • 华泉集·边贡

    十四卷。明边贡(1476—1532)撰。边贡字廷实,号华泉,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除太常博士,擢兵科给事中,升太常丞,出任卫先军,荆州知府,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因人弹劾其纵酒废职,罢归。著有《华泉集》

  • 醒梦骈言·守朴翁

    又名《醒世奇言》,全书十二回,有清代刊本。书署“守朴翁编次”,然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皆无可考。书中每回演写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均可在《聊斋志异》中找到对应篇目。可以说本书是一部根据《聊斋志异》原本改写的《白话聊

  • 释氏蒙求·佚名

    凡二卷。清代灵操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仿后唐李翰所编蒙求一书,以四言韵语记述汉魏以来佛教高僧之事迹,以利童蒙记诵。卷上为‘摩腾入汉,僧会来吴,慧则石瓮,宝意铜壶’以下共一一八句,卷下‘琳祐会郊,可育面壁,法开善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