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七 后燕録五

慕容盛
    慕容盛字道运宝之庶长子也秦建元中生于长安少沈敏多谋略建元末苻坚诛慕容氏盛潜奔于中山王冲及冲称尊号有自得之志赏罚不均政令不明盛年十三谓叔父柔曰夫十人之长亦须才过九人然后得安今中山王智不先众才不逮人功未有成先自骄大以盛观之鲜不覆败俄而冲为段木延所杀盛随永东如长子谓柔曰主上已中兴幽冀东西未一吾属﨑岖于锋刃之间居嫌疑之地愚则为人所猜智则危甚巢幕当如鸿鹄高飞一举万里不可坐待网罟也于是与柔及弟会间行同归于垂遇盗陜中盛曰我六尺之躯入水不溺在火不焦汝欲当我锋乎试竖尔手中箭百步我若中之宜慎尔命如其不中当束身相授盗乃竖箭盛一发中之盗曰郎贵人之子故相试耳资而遣之岁余永诛儁之子孙男女无遗盛既至垂问以西事画地成图垂笑曰昔魏武抚明帝之首遂乃侯之祖之爱孙有自来矣于是封长乐公歴位散骑常侍左将军骁勇刚毅有伯父全之风烈宝即伪位领北中郎镇邺进爵为王拜征北大将军司隶校尉尚书左仆射宝自和龙南伐盛留统后事及段速骨作乱驰出迎卫宝几为速骨所获赖盛以免盛屡进竒策于宝宝不能从是以屡败宝既如龙城留盛在后宝为兰汗所杀盛驰进赴哀将军张真固谏以为不可盛曰我今投命告以哀穷汗性愚浅必顾念婚姻不忍害我旬月之间足以展吾情志遂入赴丧汗以为侍中左光禄大夫亲待如旧汗兄提弟加难劝汗杀盛汗不从提骄狠荒淫事汗多无礼盛因而间之由是汗兄弟浸相嫌忌太原王竒楷之子汗之外孙也汗亦宥之以为征南将军得入见盛遂相与谋盛潜使竒逃去起兵奇起兵于建安众至数千汗遣兰提讨之盛谓汗曰善驹小儿未能办此岂非有假托其名欲为内应者乎太尉素骄难信不宜委以大众汗因发怒罢提兵更遣抚军将军仇尼慕率众讨竒是时龙城自夏不雨至于秋七月汗日诣燕诸庙及宝神座顿首祷请委罪于兰提加难兰提及加难闻之怒且惧诛乙巳相与率所部兵背汗袭仇泥慕军败之汗大惧遣子穆将兵讨之穆谓汗曰慕容盛我之仇雠竒今起兵盛必为应兼内有萧墙之难不宜养心腹之疾请先除之汗欲诛盛先引见察之盛妃知之密以告盛于是伪称疾笃不复出入汗亦止不杀李旱卫双刘忠张豪张真等皆盛之旧昵也兰穆并引以为腹心旱等出入至盛所与盛潜结大谋丁未穆讨兰提加难等破之庚戌大飨将士汗穆等皆醉盛夜如厕袒而踰墙入于东宫与李旱等诛穆时军未解严皆聚在穆舍闻盛得出众皆踊跃鼔噪大呼进攻汗斩之汗子鲁公和陈公扬分屯令支白狼盛遣李旱张真袭诛之兰提加难亡匿捕得斩之于是内外帖然士女喜悦宇文抜率壮士数百来赴盛拜抜为大宗正辛亥告成于太庙令曰赖五祖之休文武之力社稷幽而复显不独孤以眇眇之身免不同天之责凡在臣民皆当明目当世因大赦盛谦抑自卑不称尊号遂以长乐王摄行统事诸王降爵为公以东阳公根为尚书左仆射卫伦阳璆王腾鲁恭为尚书悦真为侍中阳哲为中书监张通为中领军自余文武各复旧位初太原王竒举兵建安将讨兰汗南北之人翕然向应汗遣兄子企讨竒竒击灭之匹马不返进屯乙连盛既诛汗命奇罢兵奇不受命遂用丁零严生乌丸王龙之谋勒兵叛盛甲寅引兵三万余人进至横沟去龙城十里盛出兵击败之执竒而还斩龙生等百余人遂赐竒死桓王之嗣遂絶东阳公根等九十八人固请上尊号盛不许八月以河间公熙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中领军司隶校尉阳城公元为卫将军元宝之子也又以刘忠为左将军张豪为后将军并赐姓慕容氏李旱为中常侍辅国将军卫双为前将军张顺为镇西将军张真为右将军皆封郡公乙亥步兵校尉马勒等谋反伏诛事连骠骑将军高阳公崇与崇弟东平公澄皆赐死是月暴风拔阙前七大树九月乙未以东阳公根为尚书令张通为左仆射卫伦为右仆射慕容豪为幽州刺史镇肥如冬十月癸酉羣臣复上尊号丙子盛僭即尊位于承干殿大赦殊死已下改元建平追尊伯考献庄太子全为献庄皇帝宝后段氏为皇太后太妃丁氏为献庄皇后谥太子策为献哀太子十二月己亥幽州刺史豪尚书左仆射张通镇西将军张顺坐谋反诛
    长乐元年春正月戊辰昌黎尹留忠谋反伏诛事连东阳公根尚书段成皆坐死遣中卫将军卫双就诛忠弟幽州刺史志于凡城以卫将军平原公[前作阳城公]元为司徒尚书令壬午右将军张真城门校尉和翰坐谋反诛癸未大赦改元长乐有犯罪者毎十日一自决之无挝挞之罚而狱情多实高句骊王安遣使贡方物夏四月甲午有异雀素身緑首集于端门栖翔东园二旬而去以异雀故大赦殊死已下改东园为白雀园盛聴诗歌及周公之事顾谓羣臣曰周公之辅成王不能以至诚感上下诛兄弟以杜流言犹擅美誉于经传歌弦至于我之太祖桓王承百王之季主在可夺之年二寇窥觎难过往日临朝辅政羣臣缉穆经略外敷辟地千里以礼让维宗亲徳刑制羣后敦穆[一作睦]雍熙时无二论勲道之茂岂可与周公同日而言乎而燕咏阙而不论盛徳掩而不述非所谓也乃命中书更为燕颂以述恪之功焉又引中书令常忠尚书阳璆秘书监郎敷于东堂问曰古来君子皆谓周公忠圣岂不谬哉璆曰周公居摄政之重而能达君臣之名及流言之谤致烈风以悟主道契神灵义光万代故累叶有以称其高后王无以夺其美盛曰常令以为何如忠曰昔武王疾笃周公有请命之诚流言之际义感天地楚挞伯禽以训就王徳
    周公为臣之忠圣达之美诗书以来所未有也盛曰异哉二君之言朕见周公之诈未见其忠圣也昔武王得九龄之梦白文王文王曰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及文王之终已验武王之寿矣武王之算未尽而求代其死是非诈乎若惑于天命是不圣也据摄天位而丹诚不见致兄弟之间有干戈之事夫文王之化自近及逺故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周公亲遗圣父之典而蹈嫌疑之踪戮罚同气以逞私忿何忠之有乎但时无直笔之史后儒承其谬谈故也忠曰启金縢而反风亦足以明其不诈遭流言之变而能以大义灭亲终安宗国复子明辟辅成大业以致太平制礼作乐流庆无穷亦不可谓非至徳也盛曰卿徒因成文而未原大理朕今相为论之昔周自后稷积徳累仁至于文武以大圣应期遂有天下生灵仰其徳四海归其仁成王虽幼统洪业而卜世修长加以吕召毛毕为之师傅若无周公摄政王道足以成也周公无故以安危为己任专临朝之权缺北面之礼管蔡忠存王室以为周公代主非人臣之道故言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当明大顺之节陈诚义以晓羣疑而乃阻兵都邑擅行诛戮不臣之罪彰于海内方贻王鸱鸮之诗归非于主是何谓乎又周公举事称告二公二公足明周公之无罪而坐观成王之疑此则二公之心亦有猜于周公也但以疎不间亲故寄言于管蔡可谓忠不见于当时仁不及于兄弟知羣望之有归天命不在己然后返政成王以为忠耳大风抜木之征乃皇天佑存周道不忘文武之徳是以赦周公之始愆欲存周室之大美考周公之心原周公之行乃天下之罪人何至徳之谓也周公复位二公所以杜口不言其本心者以明管蔡之忠也又谓常忠曰伊尹周公孰贤忠曰伊尹非有周公之亲而功济一代太甲乱徳放于桐宫思愆改善然后复之使主无怨言臣无流谤道存社稷美溢来今臣谓伊尹之勲有高周旦盛曰伊尹以旧臣之重显阿衡之任太甲嗣位君道未洽不能竭忠辅导而放黜桐宫事同夷羿何周公之可拟乎郎敷曰伊尹处人臣之位不能匡制其君恐成汤之道坠而莫就是以居之桐宫与小人从事使知稼穑之艰难然后返之天位此其忠也盛曰伊尹能废而立之何不能辅之以至于善乎若太甲性同桀纣则三载之间未应便成贤后如其性本休明义心易发当务尽匡规之理以弼成君徳安有人臣幽主而据其位者哉且臣之事君惟力是视奈何挟智藏仁以成君恶夫太甲之事朕已鉴之矣太甲至贤之主也以伊尹歴奉三朝绩无异称将失显祖委授之功故匿其日月之明受伊尹之黜所以济其忠贞之美夫非常之人然后能立非常之事非常人所见也亦犹泰伯之三让人无徳而称焉敷曰泰伯三以天下让至仲尼而后显其至徳太甲受谤于天下遭陛下乃申其美因而谈燕赋诗赐金帛各有差乙未散骑常侍余超左将军高和等坐谋反诛秋七月己未遣拜范阳卢溥为幽州刺史辛酉下诏曰法例律公侯有罪得以金帛赎此不足以惩恶而利于王府甚无谓也自今皆令立功以自赎勿复输金帛八月辽西太守李朗在郡十年威制境内恐盛疑之累征不赴以母在龙城未敢显叛乃阴召魏兵将为自安之计许以郡降因表请发兵诣龙城以拒冦盛曰此必诈也召其使而诘之果无事实尽灭其族丁酉遣辅国将军李旱率骑讨之师次建安召旱旋师羣臣莫测其故九月辛未复遣之朗闻其家被诛拥二千余戸以自固及闻旱中路而还谓有内变不复设备留其子养守令支躬迎魏师于北平旱候知之壬子袭克令支遣广威将军孟广平率骑追朗及于无终斩之旱既斩朗盛谓羣臣曰前以追旱还者正为此耳朗新叛逆必忌官威一则鸠合同类刼害良善二则亡窜山泽未可卒平故非意而还以盈怠其志卒然掩之必克之理也羣臣皆曰非所及也冬十月甲午中卫将军卫双有罪赐死李旱自辽西还闻盛杀卫双惧弃军奔走至板陉复还归罪盛复其爵位谓侍中孙勍曰旱总三军之任荷专征之重不能杖节死绥无故逃亡考之军正罪在不赦昔先帝蒙尘众情离贰骨肉忘亲股肱失节旱以刑余之体效力尽命忠欵之至精贯白日朕故録其忘身之功免其丘山之罪耳十二月甲午征虏将军燕郡太守高湖帅戸二千降魏丙午封弟渊为章武公虔为博陵公子定为辽西公丁未太后段氏卒谥曰惠徳皇后
    长乐二年春正月壬子大赦去皇帝之号贬称庶人天王魏遣材官将军和拔袭幽州刺史卢溥戊午克之禽溥及其子焕送平城车裂之盛遣广威将军孟广平援之无及斩魏辽西守宰而还高句骊王安事燕礼慢二月丙申盛率众三万伐之以骠骑大将军熙为前锋袭其新城南苏二城皆克之开境七百余里散其积聚徙五千余户于辽西三月辛卯襄平令段登等谋反伏诛夏四月前将军段玑太后段氏之兄子也为段登辞所连及五月壬子逃奔辽西戊寅段玑复还归罪盛赦之赐号曰思悔侯使尚公主入直殿内六月甲子大赦冬十二月壬辰立燕台统诸部杂夷丁酉尊献庄丁氏为皇太后立辽西公定为皇太子大赦殊死已下引见百僚于东堂考详器艺超拔者十有二人命百司举文武之士才堪佐世者各一人燕羣臣于新昌殿盛曰诸卿各言其志朕将览之七兵尚书丁信年十五盛之舅子也进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臣之愿也盛笑曰丁尚书年少安得长者之言乎盛以威严驭下骄暴少亲多所猜忌羣臣有纎介之嫌皆先事诛之宗族亲旧人不自保故信言及之
    长乐三年秋七月盛讨厍莫奚大虏获而还八月丁亥左将军国与殿中将军秦舆段赞等谋率禁兵袭盛事觉诛之死者五百余人盛惩其父宝以懦弱失国遂峻刑极威安忍无亲纎微嫌忌莫不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兆是以亲戚亦皆离贰旧臣莫不夷灭壬辰夜前将军思悔侯段玑与舆子兴赞子泰等因众心揺动潜入禁中鼔噪大呼盛闻变起率左右出战众皆披溃玑被创匿厢屋间俄而有一贼从闇中击伤盛足盛被伤遂辇升前殿申约禁卫召叔父河间公熙属以后事熙未至而盛已死时年二十九在位四年伪谥昭武皇帝墓号兴平陵庙号中宗

猜你喜欢
  卷九十九·志第五十二·礼二等·脱脱
  卷二十六·志第二·天文二·张廷玉
  圣安本纪卷之五·顾炎武
  卷二·吴广成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十三·徐乾学
  一·况周颐
  卷之一千一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五百十二·佚名
  第二五六札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九日一一六○九--三·佚名
  一○四九 湖北巡抚李绶奏续缴《通鉴纲目续编》三部及作速抽改给还缘由折·佚名
  浦阳人物记附録·宋濂
  孔颖达传·刘昫
  赵世延传·宋濂
  ●皇朝通典卷六十四·佚名
  二 他的恩师——龙研仙先生·胡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俞灏·唐圭璋

      灏字商卿,世居杭。绍兴十六年(1146)生。绍熙四年(1194)进士。历知安丰军,提举湖北常平茶盐。宝庆二年(1226)致仕,筑室九里松,自号青松居士。绍定四年(1231)卒,年八十六。有青松居士集,不传。   点绛唇   欲问东君,为谁重到江

  • 旅思·戴望舒

    故乡芦花开的时候,旅人的鞋跟染着征泥,粘住了鞋跟,粘住了心的征泥,几时经可爱的手拂拭?栈石星饭的岁月,骤山骤水的行程:只有寂静

  • 卷475 ·佚名

    岳珂 宿溪声阁望香炉峰偶成二律 閴历烟岩古,琮琤雪涧横。 海潮秋八月,山雨夜三更。 肯作随流想,难忘潄石情。 壮怀徒激烈,聊复以诗鸣。 岳珂 宿溪声阁望香炉峰偶成二律 庐峰三万丈,鸟道度嶙峋

  • 列传第四十五 周宗室·李延寿

    邵惠公颢 子什肥 导 护 叱罗协 冯迁 杞简公连 莒庄公洛生 虞国公仲 广川公测 弟深 深子孝伯 东平公神举 弟庆邵惠公颢,周文帝之长兄也。德皇帝娶乐浪王氏,是为德皇后。生颢,性至孝,居德皇后丧,哀毁过礼。德皇帝与卫可瑰战,

  •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赵晔

      勾践阴谋外传第九   越王勾践十年二月,越王深念远思:侵辱于吴,蒙天祉福,得越国。   群臣教诲,各画一策,辞合意同,勾践敬从,其国已富。   反越五年,未闻敢死之友。或谓诸大夫爱其身、惜其躯者。乃登渐台望观其群臣有

  • ●卷四·佚名

      ★册大楚皇帝文  维天会五年岁次丁未,二月辛酉朔,二十一日辛巳,皇帝若曰:“先皇帝肇造区夏,务安元元。肆朕纂承,不敢荒怠,夙夜兢兢,思与万国同格于治。粤惟有宋实乃通邻,贡岁币以交欢,驰星轺而讲好,期于万世,永保无穷,

  • 元明事类钞卷十九·姚之骃

    释道门佛白伞 元史世祖以帝师言于大明殿御座上置白伞葢一顶用素縀泥金书梵字于上毎嵗二月十五日启建白伞葢佛事用诸色仪仗迎引伞葢周游皇城士女聚观防檀像 辍畊录京师防檀佛像以灵异着相传其像无所倚着人君有道则至

  • ◎利用敌势多方捣乱的垃圾大王叶老三·佚名

    垃圾大王叶老三,他利用曰本浪人戴木公超串通曰本十六铺封锁线及港务处曰本海军武官府,把持垃圾驳运的承包权,数年之久。对上滥开包价,伪市府因为曰人的关系,无法应付;对下扣克工资,工人船户惧于恶势力,无力反抗。罗君强亦曾将

  • 卷之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列传卷第九 高丽史九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崔思诹。○崔思诹字嘉言初名思顺后赐今名文宪公 之孙自少力学工文文宗朝登第。 王以思诹名家子博学多闻召入内侍省与语对称旨王悦。 宣宗朝

  • 《爱眉小札》序(二)·陆小曼

    今天是志摩四十岁的纪念日子,虽然甚么朋友亲戚都不见一个,但是我们两个人合写的日记却已送了最后的校样来了。为了纪念这部日记的出版,我想趁今天写一篇序文;因为把我们两个人呕血写成的日记在这个日子出版,也许是比一切世

  • ·谕兵丁·丁曰健

    你们多是好百姓,当了兵丁,更是替国家出力的,与寻常百姓不同,要自爱自重!将弁是父母官,你们也可作到将帅、提镇地位;总要对得住天,对得住皇上,对得住官长。此时太平世界,不要衔锋打仗,安居度日,就是受皇上的恩。虽不

  • 娄谅、夏尚朴传·张廷玉

    娄谅,字克贞,上饶人。少年时有志于研究宏伟独到的学术。闻吴与弼在临川,便去向他求学。有一天,与弼种地,召谅去看看,并对他说,学者须亲自做一些琐细的事。谅平素豪放不羁,从此以后有所改变,虽洒扫房屋台阶之事,也必亲身去做。景

  • ·成书的缘起··王守仁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十月,王阳明的门人南大吉,命其弟逢吉校刻《续刻传习录》于浙江绍兴,分上、下两册,上册即《初刻传习录》,下册为王阳明论述学术的书信九篇,并附“示弟立志说”和“训蒙大意&rdqu

  • 佛地經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親光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又如圓鏡周瑩其面於一切處爲諸影像徧起依緣.如是如來大圓鏡智不斷無量衆   行善瑩爲諸智影徧起依緣.謂聲聞乘諸智影像獨一覺乘諸智影像無上大乘諸智   影像.爲欲令諸

  • 大智度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十方諸菩薩來之餘   寶積佛報普明言.善男子.西方度如恆河沙等世界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號釋迦   牟尼.今現在欲爲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是其神力。

  • 答 或 问·太虚

    ──二十四年一月作──或问:近来学西藏红黄喇嘛法者,以所习咒法,其间或应肉食乃可成就,虽食蔬亦须作肉想观,故不如迳行食肉之为便。因有蔬食多年,亦学喇嘛而开者,致与吾国佛教徒向所持行,大相迳庭,纷起非难,遂成为疑诤未决之一

  • 卷之七·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七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十七世 育王谌禅师法嗣 台州府万年心闻昙贲禅师 永嘉人。上堂。一见便见。八角磨盘空里转。一得永得。辰锦朱砂如墨黑。秋风吹渭水。已落云门三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