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册 天聪元年四月至五月

第五册 天聪元年四月至五月

四月初十,遣青嘉努自军中至,报称前往朝鲜之军还,诸贝勒已於初八日渡江等语。是日,蒙古贝勒吉尔布什额驸、西尔呼纳克、达赖、满珠习礼喀驸、恩克森等,叶诸贝勒,先自出征处还家。汗责之曰:“惟尔等有家室者出征诸贝勒将帅,无家室耶?我等往迎,将迎何人?尔等往迎,将列入留守者之列,抑列入出征者之列耶。”於是,尽报其从者囚禁,待大军至,方准释放,将其本人,驱遂还营。

十五日,出征贝勒阿敏,遣龙什来奏曰:“汗勿还迎,但出迎於渖阳城附近,拜堂子即可。汗若不允,坚意出迎,则相见时,汗宜端坐,容我等叩见汗。另有唐古持部喇嘛、察哈尔部使臣俱来,恐有碍国体。”汗不允曰之:“天既眷我,招服朝鲜,声名宣播。与兄贝勒互行拜见之礼,外国人闻之,愈彰其美。若俾兄跪拜,而端坐受之,岂能传扬美名哉。”十七日,汗於已刻出迎。出迎之日,营於武靖营之野。出征诸贝勒先至,相距八里外驻营。是夕,议定相见之礼。十八日晨,相见时,设行幄於御营一里外。汗及诸贝勒,窬行幄立马以待,统兵诸贝勒近前下马,按次排列,竖纛拜天,行三跪九叩头礼毕,汗还行幄升座。统兵诸贝勒回班,下马,至汗驻所排立,贝勒阿敏进见时,汗与大贝勒、莽古尔泰贝勒,离位迎之,阿敏贝勒跪拜,汗答礼抱见。次与大贝勒及莽古尔泰贝勒相见。汗与诸贝勒相见时,出征台吉诸臣及来迎台吉诸臣,分别随礼跪拜。阿敏谒汗毕,汗还位落座。两大贝勒侍坐汗左

右,贝勒阿敏回班次坐,出征台吉诸臣,行跪拜礼。汗命儒臣达海传问:“兄贝勒及诸弟子等,行间安否。”阿敏令儒臣库尔禅答曰:“荷蒙大恩,及我汗之洪福,招服朝鲜。其朝鲜王之弟,今已偕来。行间俱无恙。”问答毕,台吉济尔哈朗跪地起立,遥拜一次,又进前跪拜之行抱见礼,并依见汗礼与两大贝勒相见。次台吉阿济格、杜度、岳托、头托,皆以齿序照济尔哈朗台吉之礼,行礼相见。次留守台吉德格类、萨哈亷、豪格以次诣阿敏前,叩首抱见毕,复兴凯旋众台吉抱见。诸贝勒相见毕,贝勒巴克、总兵官杨吉利及乌勒哲依图、达赖、布彦岱、多尔济相继至,於离诸贝勒跪拜处略远跪拜,又进前跪拜,与汗及两贝勒抱膝见。托博辉叔父、达尔汉额驸、和硕图额驸、顾三泰

额驸、车尔格依、纳穆泰、喀克都里、乌纳格及抚顺喀驸,康古里额驸,均按蒙古台吉礼相见。见毕,命朝鲜王之弟,亦按我台吉礼相见之。礼毕,出征诸贝勒回班次座。汗赐贝勒阿敏

御衣一袭。赐出征诸贝勒各马一匹。并以受赏衣马之礼跪拜一次,遂至祭纛所。祭纛毕,汗与大贝勒、莽古尔泰贝勒还营。出征诸贝勒及朝鲜王之弟,返回兵营。未刻,汗御行幄,三

大贝勒列坐左右。令朝鲜王之弟,坐贝勒阿敏下。众台吉分翼坐汗两侧。宴毕,各还营也,十九日,论出征人功行赏。总兵官冷格里,身先士卒,驱沿途敌方哨探,无一脱者。偷袭义州城时,以兵巧入者三。又於行间,悉遵方略,遂著升三等总兵官为一等总兵官。赏人、马、牛五十。叶臣、牙荪、锡翰、艾团、孟安、劳汉、萨木哈纳七人,以潜登义州城克之,著升叶臣遊击为参将,赏人口、马、牛三十。雅荪及锡翰、艾团、著升备御为三等遊击。雅荪、艾团赏人口、马、牛各二十五。锡翰赏人口、马、牛二十。间散孟安,升为备御,赏人口、马、牛二十。劳汉故,赠备御,赏人口、马、牛六。萨木哈纳亦故,赠千总、赏人口、马、牛三。赏继进者阿山二十,孟坦八,邦逊六,乌巴海四,科新二。是日,其余俘获,分赐留守诸官。二十日卯刻,起行。巳刻,至渖阳城,首先谒堂子。入城,诣先英明汗梓宫前,哀痛行礼。

二十五日,设大筵宴朝鲜国王之弟,令彼坐於阿敏贝勒坐榻下。二十九日,天总汗致书察哈尔部济浓黄台吉、奈曼部洪巴图鲁、敖汉部杜稜、色臣卓里克图四贝勒曰:尔等曾遣喇嘛赍书来讲和,我已有书答之。今尔甲贝勒复遣使致书,以促两汗修好。诚欲修好,可携尔汗之使臣来。使臣来时,务以衷言教之,倘若言多支吾,反启争端,一言不善,和事不成,我依据来使所言,再遣使往。我两国非若明人,向为仇敌。岂可愿征战,而不乐太平耶?凡人岂有行奸诈而成事者乎。若能以诚相见,克成和事,则谓其美名乃斯也。若讲和好,我将不背弃科尔沁,因为科尔沁以和好之事,已委托於我。五月初三日,汗及三大贝勒御殿,为朝鲜国王之弟,设宴饯行。宴时,令朝鲜国王之弟坐西侧榻下,备陈汉人百戏,大宴之。宴毕,朝鲜国王之弟退席,令坐甬路下,观赐朝鲜国

王之物,计驼一、雕鞍马一、赤金雕撒袋弓矢及雕花金带、上连小刀手帕荷包、雕花腰刀、黑貂皮端罩一、连袜黄缎靴一、黑貂皮帽料十。赏盟朝鲜国王之弟雕鞍马一、绘鞍辔一。金

雕花撒袋纠弓矢、雕花腰刀一、金雕花带、上连小刀手帕荷包、黑貂皮端罩一、红蟒缎服一、素青团龙缎衣一、蓝纱衣一、黑貂皮帽料十、貂皮九十。赐朝鲜侍郎绘鞍辔马一,红蟒缎服猞猁狲端罩一。其下官员四人,各赐绘鞍辔马一、素青团龙缎衣一。其铁山、宣川、定州三寨之三子,各赐朝鲜鞍辔马一、素青团龙缎衣一。侍从四十一人,各赐毛青布服一。赐毕,命朝鲜国王之弟及侍郎,各服汗所赐裘衣谢恩。朝鲜国王之弟及侍郎曰:“依我国例,除我国王外,官员无服蟒衣者,我等安可越分而服之。”因辞不从。达海、龙什、库尔禅、爱巴里等曰:“尔等畏明,不服我汗所赐之衣等,是不悦我两国结兄弟之好也。”仍不从。因此,副将刘兴祚曰:“尔等若不肯服汗恩赐之衣,畏明,不愿归国,则暂居於此,以後再归还。”於是,各服求裘,以朝鲜国之礼行礼。初五日,命刘兴祚、项古尔岱,送朝鲜国王之弟回国。初六日,闻明人於锦州、大凌河、小凌河地方筑城屯田。汗遂率领诸贝勒大臣往征明国。起行时,呜炮三次。卯刻,出城,谒堂子毕,西行,出上榆林边,至辽河驻营。命台吉阿巴泰、台吉杜度留守。初九日,至广宁旧边。时议定:拣选精兵为前哨,往搜剿明哨卒,执其人员,打听消息。并且分兵三路,命台吉德格类、济尔哈郎、阿济格、岳托、萨哈连、豪格率精骑前行。汗与三大贝勒、台吉硕托及总兵官、固山额真等统大军继之。令攻城诸臣,率绵甲军,携云梯盾牌跟役、驼只後行。初十日起行,入白土厂边内,日暮至广宁,前队兵乘夜进发,攻明哨所,执其哨卒询之,供称:右屯卫有兵一百,小凌河、大凌河,尚未修竣,亦有驻兵。修筑锦州工竣,驻有马步兵三万等语。十一日,汗率其二旗及两白旗,进略大凌河一带。明之大凌河及小凌河驻兵,弃城遁走。我前队兵二十人,

追击之,并败其哨卒,追杀至锦州城门下,城门闭,明兵不得入越锦州城而逃,我前队兵遇之,尽杀之。大贝勒、贝勒阿敏、台吉硕托,率正红、镶红、镶蓝旗,进略锦州一带,困锦州城。贝勒莽古尔泰,率正蓝旗,进略右屯卫一带。各路兵携所获人口、牲畜,曾於锦州城於距城一里外驻营。是日,明台堡之归降男丁两千余人,命纵之入山海关,听其所往;其余四百男丁,纵之往锦州城,城内人不容进,是夜,彼等环城而宿,翌日来报,我方守城官员不令我等进城,故复来降等语。汗仍令纵赴山海关,听其所往。锦州纪太监、赵总兵官,遣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前来,欲知汗以何方赐教之。对此,汗曰:“尔等欲降则降、欲战则战。令尔二太监可出城,我欲见尔,将尔国边臣欺

伐之情,告知尔等,俾转告尔帝。若尔等居城不出,上天祐我,攻克尔城,亦决不诛二太监矣尔等可易地居住,立以号记,以免我兵误杀之太监若不亲来,即遣小人至何益焉。我往征朝鲜,拒者杀之,顺者抚之。我军深入时,朝鲜王遣使相迎,王亲自盟誓,遣其弟来朝。遂尽还其归附人民。此次,获尔三千余人,待以不死,悉行放还。”遂遣二使还,并致书曰:“大满洲国天聪汗致书於锦州城二太监:尔等曾遣李喇嘛讲和,并议文中书写汗之尊卑行款时,我亦听从尔方之言,将尔帝高写一字。又

称索取之物过多,令我裁减,我亦从命减之。及遣杜明仲持书前来,将我书於尔宁远守边官员之下,我岂非异国之君乎。此一也。两国和好,宜先议定疆界,某地属尔,革地属我,各

居疆土,以安生业。恃力侵占者,是轻侮也。况尔之兵力,已屡经较量矣。此二也。又云退还辽东疆土、人民等语,是尔仍愿兵戈,有意激怒我。此三也。因屡受欺凌,故我论杜明仲曰:尔之欺我,谅愿搆兵也。我两国仍行搆兵事,则我决意不再遣使往矣。今率军来此,尔等已被困於城中。或尔等悉被诛戮,或我等不克而归。除此别无他路。两国修好,共享太平,岂不美哉。既不能敌,又愿兵戈,损兵折将,成千上万,此岂善事耶?草林亦知相爱,尔等岂不悯尔民乎?我为敌国,亦见尔民死伤者众多,心犹恻然,昨将二千余人,悉已释还。乃尔等不以朝廷为念,不怜百姓死亡,故不议和,出此荒谬之辞也。今欲降由降。若不降而欲议和,由尔二太监、以一人来住我处,一人出城往,我将放行。尔太监等,君之近臣也。尔等虽在城中,亦不亲战御,可出城来观我军作战矣,以我豪言,往告尔帝,若能谴责尔边官,以裁定之物送我,相与议和,则我何由不与修好耶?倘尔被杀殆尽,不以山海关、北京畀我,由咎在尔等文臣,是贻误尔帝,以致丧尽将帅也。尔文臣等,岂非大丈夫,而系归道乎。尔等何不出城庆战耶,此乃愚人之计也。”遂整理梯盾。至午刻,由城西面攻入,城将克,明三面守城兵来援,火炮矢石齐发。我军攻而不克,遂命攻城兵退五里外驻营。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司马迁
  五帝第二十四·王肃
  卷十·辛文房
  卷十八·凌雪
  大事年表·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八十三·佚名
  第四十一册 天聪五年九月·佚名
  第四册 乙卯年·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纪昀
  宋文元袁皇后传·李延寿
  元明善传·宋濂
  黄尊素传·张廷玉
  俞通海传·张廷玉
  第七节 贯彻总理的遗教·蒋廷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洪咨夔·唐圭璋

      咨夔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人。嘉泰二年进士。累官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端平三年(1236)卒,谥忠文,有平斋词一卷。   沁园春   寿俞紫薇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看高山乔木,青云老

  • 卷三百六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六十九杜若花类五言古咏杜若         【梁】沈 约生在穷絶地岂与世相亲不顾逢采撷本欲芳幽人五言絶句池上亭         【唐】钱 起临池构杏梁待客归烟塘水上

  • 卷第一百九·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三十一〔强圉作噩(丁酉),一年。〕安皇帝甲

  •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四·佚名

    卷十四   康熙十四年四月己丑朔,命总兵官张和善率所部兵还真定。上谕兵部曰:曩者一有贼警,即遣真定官兵赴楚防守已阅年余,备极劳苦。今武昌见有满洲蒙古及抚标城守水师兵,可令真定总兵官张和善率所部仍回原汛。   乙未

  • 卷之二百八十七·佚名

    成化二十三年二月辛未朔行 皇太子纳徵告期册封礼遣英国公张懋为正使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万安为副使持节行礼如仪册曰帝王之统天下必致重于国本婚姻以嗣万世寔关系于化原惟选淑德以配元良斯迓鸿休而永

  • 卷之三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四六六谕光绪十四年九月初十日一二二三八--一·佚名

    新竹县正堂方,发给谕戳与铜锣湾总理林思赞钦加五品衔、特授埔里分府、署新竹县正堂方为谕饬承充事。查铜锣湾总理曾道隆奉公疲玩,声名甚劣,亟应斥革另充,以专责成。现当邻境有事之秋,总理有巡查联庄保

  • ● 附录·陈徽言

    初四日,城陷,杀声喧哄,城中鼎沸。已而,贼大队入汉阳门,传令云:「官兵不留,百姓勿伤。」贼入狱释诸罪囚出,而报复雪仇,凶暴弥甚。夜三鼓,贼执械明火巡街,鬼声四起,或至打居入门户。自是夜静,往往皆然,闻者心悸。初五日,杀人盈街,太阳惨

  • 卷一百四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四十六雍正十二年八月上谕六道初六日奉上谕陕西领运民人急公敬事办理军粮妥协可嘉着巡抚史贻直硕色查明交米多寡之数酌仿从前之例分别赏赉务令均沾实惠初七日奉上谕朕闻湖南五寨

  • 兵一二·徐松

    捕贼二神宗熙宁元年八月三日,诏:「访闻祁州界有军贼刘亨等结集,自称在暗强人。仰转运司严责地分及侧近捕盗官会合捉杀,须管日近败获。」 十一月十二日,诏:「访闻河北诸路自十月后来,所在贼盗甚多及逃走军人不少。其贼盗,严责

  • 卷三十八·林之奇

    <经部,书类,尚书全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三十八宋 林之奇 撰毕命        周书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毕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歩自宗周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王若曰呜

  •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梁漱溟

    做人必须要时时调理自己,求心志清明,思想有条理。如果大家能照此去行,简直是一生受用不尽;如果不能够注意这话,就是自暴自弃,就是自己不要自己。但在这调理自己的上面,有什么好方法呢?我曾说过调理自己要自觉,要反省,时刻去发见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世尊度彼六十贤众已。复思何人先可受化。乃忆西曩野你聚落之中。有难那及长女并眷属等堪先受化。忆念我昔苦行去时经过彼舍。时难那及长女并眷属等。共

  • 卷十七·彭绍升

    居士传十七庞居士传庞居士者。名蕴。字道元。襄阳人也。父任衡阳太守。寓居城南。建庵於宅西。为修行之所。唐贞元初参石头禅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麽人。石头以手掩其口。豁然有省。一日石头问曰。子见老僧以来。

  • 丹霞澹归释禅师语录卷二·今释

    同门弟乐说今辩重编示众戊申十月十五日为老和尚祝寿秉拂未升座以前举扬了也若向者里会得去那里纳败阙不堪共语若向那里会得来者里纳败阙不堪共语一座铁昆仑通身无缝罅正好拈向大火聚中锻炼所以三世诸佛口挂壁上一切众

  • 太上玄都妙本清静身心经·佚名

    元始天尊述恶业荫盖正性,劝人以香汤灌洗全身,复以静观识性相皆假有真空,并劝人持诵该经。

  • 答陶隐居论书·萧衍

    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撰。此篇为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论书启九篇之一。探讨书法之论,文字简练,对书法技巧、执笔、运笔、结字、骨力、用墨、笔法等,皆有精辟论述。为临书的心得之作,也是对书法技法的概括总结。

  •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佚名

    凡六卷。刘宋智严译。又称广博严净经、广博严净不退转经、不退转法轮经、不退转经。收于大正藏第九册。内容记叙文殊师利以神通力与舍利弗同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并聚集一切菩萨还至祇园,请佛转不退之法轮。佛因说罗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