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九 北燕录二

冯弘
    冯弘字文通跋之季弟也髙云簒位拜征东大将军领中领军封汲郡公太平元年进位征北大将军尚书右仆射寻迁骠骑大将军改封中山公仍为领军内掌禁卫外总朝政迁尚书令司徒录尚书事跋死遂僭即天王位
    太兴元年春正月壬午朔大赦境内殊死已下改元太与文武百官叩门入者迁级二等二月立夫人慕容氏为王后
    太兴二年春正月立慕容后之子王仁[一无王字]为太子封嫡妃王氏子崇为长乐公崇母弟朗为广平公邈为乐陵公夏五月魏世祖[讳焘]治兵南郊将谋伐燕六月有鼠集于城西阗满数里地中西行至水在前者衔马尾[一作矢]后者迭相衔尾而渡识者以为民迁之象又有狼夜绕城羣嘷如是终岁庚寅世祖来伐命太子[讳晃]录尚书事秋七月己未世祖至濡水庚申遣安东将军宣城公奚斤发幽州民及密云丁零万余人运攻具出南道会于和龙南伐神高世祖至辽西弘遣侍御史崔聘奉牛酒犒师己巳世祖至和龙石城太守李崇建徳太守王融等十郡并率众迎降世祖发其民三万穿围堑以守和龙八月甲戌弘使数万人出城挑战魏昌黎公邱与河间公齐等逆击破之死者万余人弘尚书高绍率万余家堡羌胡以自固己卯世祖攻绍辛巳斩之平东将军贺多罗攻带方太守慕容玄于猴固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攻建徳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攻冀阳皆拔之虏获生口班赐将士各有差九月乙卯世祖引师西还营丘成周辽东乐浪带方玄莵六郡皆降世祖徙其民四万余戸于幽州开仓以赈贷之尚书郭缘劝弘送欵献女于魏乞为附庸保守宗庙弘曰负舋[一作衅]在前忿形已露降附取死不如守志更图所适也冬十一月乙巳弘黜长乐公崇使镇肥如十二月己丑崇遣弟乐陵公邈如魏请举郡降世祖拜崇假节侍中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幽平二州牧封辽西王弘闻之使别将封羽率众围崇于辽西
    太兴三年春正月乙卯世祖遣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督诸军救辽西二月崇母弟朗入朝于魏夏六月世祖遣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左仆射安原督诸军击和龙征南将军楼勃别将五千骑围凡城凡城守将封羽以城迎降世祖徙其民三千余戸于阴密秋八月崇上表于魏请求说降其父世祖不许
    太兴四年春正月戊戌弘遣给事黄门侍郎伊臣请和于魏世祖不许三月辛巳弘遣尚书髙颙上表称藩请罪于魏乞以季女充奉掖庭世祖许之乃征太子王仁入朝弘送使者于什门还魏什门在燕二十一年不屈节世祖下诏褒称曰什门奉使和龙狂竖肆虐勇志壮厉不为屈节虽昔苏武何以加之夏六月弘不遣太子王仁质魏散骑常侍刘滋[一作训]谏曰昔刘禅有重山之险孙皓有长江之阻皆为晋擒何则强弱之势异也今我弱于吴蜀而魏强于晋氏虽结婚通和而未遣侍子不从其欲魏若大举将有危亡之祸愿亟遣太子以恭大国之命然后修政事抚百姓收离散赈饥穷劝农桑省赋役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弘大怒杀之辛亥世祖遣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与征西大将军司空汝阴公长孙道生侍中安西将军建兴公古弼等督诸军来伐弘婴城固守健等収其禾稼徙民数千戸于云中
    太兴五年春正月弘数为魏所攻遣使诣建康称藩奉贡于宋癸酉宋封弘为燕王江南谓之黄龙国三月癸亥弘遣大将军汤[一作渴]烛入贡于魏辞以太子王仁有疾故未之遣夏四月弘遣右卫将军孙徳乞师于建康六月戊申世祖遣骁骑大将军乐平王丕镇东大将军徒河屈垣等率骑四万来伐秋七月己卯乐平王丕等至和龙跋以牛酒犒军献甲三千屈垣责其不送侍子掠男女六千余口冬十二月魏复率众来伐弘日就蹙削上下危惧太常杨岷劝弘请罪乞降速送太子入侍弘曰吾未忍为此且姑置之若事急则东依髙丽以图后举岷曰魏举天下之众击一隅之地以臣愚见势如土崩理无不克且髙丽夷狄难以信期始虽相亲终恐为变若不早裁悔将无及弘不聴密遣尚书阳伊求迎于髙丽
    太兴六年春二月戊子弘遣使入贡于魏请送侍子世祖不许将举兵讨之壬辰遣使者十余辈诣东方髙丽等诸国告谕之三月弘所居端门无故自崩辛未世祖遣侍中安西将军建兴公古弼征南将军东平公娥清[一作鹅青]率精骑一万攻白狼城平州刺史元婴率辽西诸军会之夏四月古弼等克白狼城弘迫急复遣使求迎于高丽高丽王琏遣大将葛居卢[一作葛蔓卢]孟光等率众数万随阳伊至和龙来迎髙丽屯于临川弘欲东奔民多难之弘大臣单于右辅古泥及尚书令郭生因民心之惮迁开城门纳魏兵魏兵疑古泥谲诈不敢入城生遂勒兵攻弘弘引髙丽兵入自东门与生战于阙下生中流矢死葛居卢孟光既入和龙城命军士脱其弊褐取燕武库精仗以给之城内皆髙丽军大肆摽掠五月乙卯弘率和龙见户东徙焚烧宫殿火一旬不灭令妇人披甲居中阳伊等勒精兵居外葛居卢孟光率骑殿后方轨而进前后八十余里古弼部将高茍子率骑欲追击弘弼因酒醉拔刃止之故弘得逃去魏之将士皆怨弼不击世祖闻之怒槛车征弼及娥清至平城皆黜为门卒戊午世祖遣散骑常侍封拨使髙丽谕令送弘秋九月髙丽不送弘于魏遣使奉表称藩乞与冯弘俱奉王化世祖以髙丽故违诏旨议击之初弘至辽东髙丽王遣使劳之曰龙城王冯君爰适野次士马劳乎弘惭怒称制答让之髙丽王乃处之于平郭寻徙北丰弘素侮髙丽政刑赏罚犹如其国髙丽王夺其侍人取其太子王仁为质弘忿怒之遣使上表求迎于建康诏遣使者王白驹等迎之并令高丽资遣高丽王不欲弘南来遣别将孙潄高仇等杀弘于北丰子孙同时死者十余人伪谥弘曰昭成皇帝自冯跋太平元年岁在己酉至弘灭亡之岁岁在丙子凡二十八年

猜你喜欢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班固
  列传第六十三·刘昫
  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四十四·宋濂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八·陈邦瞻
  名山藏卷之七十七·何乔远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八·佚名
  西汉年纪卷十六·王益之
  第十六卷宋(三)·缪荃孙
  第八十册 族档(无年月)·佚名
  一四六一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佚名
  绎史卷八十六之一·马骕
  浙语七(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沈浚传·姚思廉
  推荐《李宗仁回忆录》·李宗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五十三·彭定求

        卷553_1 【送李潜归绵州觐省】姚鹄   朱楼对翠微,红旆出重扉。此地千人望,寥天一鹤归。   雪封山崦白,鸟拂栈梁飞。谁比趋庭恋,骊珠耀彩衣。   卷553_2 【塞外寄张侍御】姚鹄   千里入黄云,羁愁日日新

  • ◆九灵山人戴良(九灵山房集)·顾嗣立

    良字叔能,浦江人。少学文于柳待制贯、黄侍讲溍,学诗于余忠宣阙,皆得其师承。起为月泉书院山长。至正辛丑,以荐授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然时事已不靖,无可行其志。乃携家浮海至中州,欲与豪杰交,而卒无所遇,遂南还四明

  • 卷三十六·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三十六平湖沈季友编宋吴山道人括异志曰三山曽先生陟尝寓馆于海盐陈氏七载有道人自吴山来谓曰子思乡之切何不暂归乃剪纸为马令合眼上马以水噀之其疾如风嘱曰汝归不可乆留湏防到家门户如旧妻令入

  • 卷八十五·毕沅

      ◎宋纪八十五 ∷起强圉赤奋若正月,尽著雍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绍圣四年辽寿昌三年   春,正月,丙戌朔,班内外学制。   丁亥,辽主如春水。   庚寅,以阿里骨子

  • 校訂三國遺事敘、例言·一然

      校訂三國遺事敘三國遺事。繼金氏史記而作。收錄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遺聞逸事者。高麗忠烈王時。僧一然所撰也。書凡五卷。分為九門。初無序跋。冠以三國年表。所紀神異靈妙。專主崇佛弘法。論者謂荒誕不經。不足取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佚名

    绿野斋集选录刘鸿翱书孔、平二公遗事台湾新修学政衙署碑记台湾嘉义县城工义仓碑记台湾道署斐亭记台湾道署澄台记台湾府学重修夫子庙并祭器乐器记台湾记事例赠孺人蔡母许太孺人墓志铭书孔、平二公遗事台湾考试之弊,内地

  • 卷之一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百一·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春正月。辛丑朔。上诣奉先殿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宁门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诣储秀宫问慈

  • 一二七九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二七九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江苏巡抚臣闵鹗元谨奏,为遵旨汇奏事。窃查《通鉴纲目续编》,钦奉谕旨,颁发改定旧本,令将外省流传之本遵照抽改,该督抚于年终汇奏一次

  • 第二十六章 进军江西·李宗仁

    一当我军自汨罗江向武汉疾进时,吴佩孚曾檄请“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前来湘鄂应援,以便夹击我军。孰知孙氏此时却作坐山观虎斗的打算。意图等待我军和吴军两败俱伤后,一石二鸟,取吴氏而代为华中之主。至于我军,因

  • 第三节 奴 婢·吕思勉

    奴婢来源,一由没入,一由俘掠,一由鬻卖,历代皆然。《梁律》:谋反、降、叛、大逆已上皆斩。父子,同产男无少长皆弃市。母、妻、姊妹及应从坐弃市者,妻、子、女、妾同补奚官为奴婢。《周六律》:盗贼及谋反、大逆、降、叛恶逆罪当

  • 卷十二 十二之二·孔颖达

    《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当为刺厉王。作《诂训传》时移其篇第,因改之耳。《节》刺师尹不平,乱靡有定。此篇讥皇父擅恣,日月告凶。《正月》恶褒姒灭周。此篇疾艳妻煽方处。又幽王时,司徒乃郑桓公友,非此篇之所云番也。是

  • 第十五章 20·辜鸿铭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辜讲孔子说:“聪明人寻找自身的缺点,傻子却挑剔他人的缺点。”

  • 春秋正传辩疑·湛若水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辯疑附答門人高簡春秋正傳辯疑【甲午四月十一日】竊校正傳而兩讀之見老先生之於是經也真有以得千載不傳之秘而孔子光明正大之心如秋陽皜皜者不可得而支離穿鑿之不可得而附會深刻之燦然若星斗在天

  • 往古品第二十四·佚名

    佛告族姓子。乃往过去久远世时。劫数无量不可计会。悬旷极远不可思议。尔时有佛。号离垢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世界曰善离垢。劫名照明。其界清净。地绀琉璃净如明镜。地平

  • 卷三百五十七·佚名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七善现,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以四念住故护念是菩萨摩诃萨。不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故护念是菩萨摩诃萨。善现,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以空解脱门故护念是菩萨摩诃萨。不以无

  • 鹤林天树植和尚语录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鹤林天树植禅师语录鹤林天树植和尚语录序余幼事举业于正心诚意之外凡老庄百氏之书心弗好也闻浮屠见性成佛之说窃常疑之及壮而游宦四方间有以尊宿语言文字进者每于披阅但增闷惫未常不掩卷静坐忽于言外得之

  • 末罗王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叙述佛陀显现神通力,移去横于末罗国中道上之大石,并为末罗王及其国中九亿人民宣说精进力、忍辱力、布施力、父母力等四力,以度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