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四 后秦録二

姚襄
    姚襄字景国弋仲之第五子也年十七身长八尺五寸臂垂过膝雄武多才艺能明察善抚纳士民敬爱之咸请为嗣弋仲以襄非长子不许请者日以数千乃授之兵石祗僣号署襄为使持节骠骑将军领护乌桓校尉豫州刺史新昌公晋永和七年遣使拜持节平北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即丘县公[晋书作平丘郡公]八年春弋仲死襄秘不发丧率戸六万南攻阳平元城发干皆破之杀掠三千余家屯于碻磝津以太原王亮为长史天水尹赤为司马畧阳伏子成为左部帅南安敛岐为右部帅畧阳王黒郍为前部帅强白为后部帅太原薛讃畧阳权翼为参军襄与秦兵战败亡三万余户南至荥阳始发丧行服又与秦将髙昌李厯战于麻田马中流矢死襄弟苌下马以授襄襄曰汝何以自免苌曰但令兄济此竖子必不敢害苌会救至俱免夏四月襄帅众归晋送其五弟为质诏襄屯谯城襄单骑渡淮见安西将军豫州刺史谢尚于寿春尚闻其名命去仗卫幅巾待之一面交欵欢若平生会镇西将军张遇反于许昌使其党王恩据洛阳尚遂帅襄与遇战于许昌之诫桥王师败绩襄少有髙名雄武冠世好学博通雅善谈论英济之称着于南夏江东人士莫不重之徙屯厯阳以燕秦方强未有北伐之志乃夹淮广兴屯田训励将士
    永和九年冬十月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殷浩在寿春惮襄威名会襄部曲有欲归浩者襄杀之浩于是遂欲诛襄乃先囚襄诸弟频遣刺客刺襄刺客皆以情告襄待之如旧浩潜遣安北将军魏憬帅众五千余人袭襄襄斩憬并其余众浩愈恶之使龙骧将军刘启守谯迁襄于梁国蠡台表授梁国内史既而魏氏子弟往来寿春襄益猜惧遣参军权翼使浩浩曰身与姚平北共为王臣休戚同之平北每举动自専甚失辅车之理岂所望也翼曰平北英姿絶世拥兵数万逺归晋室者以朝廷有道宰辅明哲故也今将军轻信奸言自生疑贰愚谓猜嫌之端在此不在彼也浩曰平北姿性豪迈生杀自由纵放小人夺掠吾马王臣之体固如是乎翼曰平北归命圣朝岂肯妄杀无辜奸仇之人亦王法所不容也杀之何害浩曰然则掠马何也翼曰将军谓平北威武自强终为难制校兵练众将惩不恪故取马欲以自卫耳浩笑曰何至是也乃遣翼还先是浩师次寿春潜诱苻健大臣梁安雷弱儿等使杀健许以关右之任会健杀其大臣健兄子苻黄眉自洛阳西奔浩以安等事捷意健已死请进屯洛阳修复陵园使襄为前锋引兵北行时冠军将军刘洽镇鹿台建武将军刘遯据仓垣浩将至诈令部众夜遁阴伏甲以邀襄襄潜知之及明果遣谢万追襄进次山桑襄纵兵逆击浩兵大败惧弃辎重走保谯城俘斩万余军储器械皆为襄所收掠士卒多亡叛襄使兄曜武将军益守山桑垒复如淮南浩复遣龙骧将军刘启及王彬之攻益于山桑襄自淮南来援启彬之皆败死襄进据芍陂鼓行济淮屯于盱眙招掠流民众至七万分置守宰劝课农桑遣使诣建康罪状殷浩并自陈谢
    永和十年江西流民郭斁[一作敞]等千余人执晋唐邑内史陈留刘任降于襄朝廷大震以吏部尚书周闵为中军将军屯中堂豫州刺史谢尚自洛阳还卫京师縁江备守襄将佐部曲皆北人咸劝襄北还襄从之方轨北行
    永和十一年春正月襄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夏五月进攻外黄晋冠军将军髙季遣将邀击之襄众大败遂收散卒勤恤抚之于是复振进据许昌将如河东以图闗右
    永和十二年夏四月襄自许昌攻周成于洛阳月余不克长史王亮谏曰明公英略葢世兵强民附今顿兵坚城之下力屈威挫或为他冦所乘此危亡之道也宜还河北以宏逺畧襄曰洛阳虽小山河四塞之固亦是用武之地吾欲先据洛阳然后开建大业俄而亮卒襄哭之甚恸曰天将不欲成吾事乎王亮舍我去也秋七月丁邜太白犯镇星在桞占曰当有大兵八月晋太尉征西大将军桓温自江陵讨襄己亥进次伊水上襄撤围拒之匿精锐于水北林中遣使谓温曰承亲帅王师以来襄今奉身归命愿勑三军小却当拜伏道左温曰我自开复中原展敬山陵无豫君事欲来者便前相见在近无烦使人温司马许逊曰不得见襄而有大功见襄走入太玄中温问曰太玄是何等也答曰南为丹野北为太玄襄必西北走也襄果距水而战温结陈而前亲被甲督战襄众大败死者数千人部将张骏杨凝等皆为温所获徙于寻阳襄帅麾下数千骑奔于洛阳北山如逊所言其夜百姓弃妻子随襄者五千余人出据阳乡赴者又四千余户襄勇而爱人虽屡战败众知襄之所在辄扶老携幼奔驰归赴军中传言襄病创已死许洛士女为温所得者无不北望挥涕襄西走温追之不及先是宏农杨亮归襄襄待以客礼后自襄所奔温温问襄之为人亮曰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其见重如此襄奔平阳秦并州刺史尹赤复以众降襄襄遂据平阳秦大将军冀州牧张平击败之乃与平约为兄弟各罢兵
    晋升平元年春三月襄徙北屈将图闗中夏四月自北屈进屯杏城遣从兄辅国将军兰略地鄜[一作敷]城遣兄曜武将军益及左将军王钦卢各将兵招集北羌胡及秦民归之者五万余戸秦苻生遣苻飞龙拒战兰败为飞龙所执襄引兵进据黄落生又遣卫大将军苻黄眉平北将军苻道龙龙骧将军苻坚建节将军邓羌帅歩骑万五千要之襄欲出战沙门智通固谏曰去年太白犯镇今岁彗星复扫闗右不利出师宜励兵收众更思后举襄曰二雄不并立冀天不弃徳以济黎元吾计决矣惑众者斩五月邓羌帅其歩骑五千来压垒门而陈襄怒悉众出战羌阳不胜而走襄遂长驱进击战于三原败绩为苻坚所杀时年二十七弟苌率其余众降生生以公礼葬襄及苌僭号追谥魏武王封襄孙延定为东城侯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欧阳修
  择官第七·吴兢
  卷三·贾谊
  资治通鉴后编巻五十九·徐乾学
  ◎“海上三老”的罪责·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十·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纪昀
  卷之四十三·祁韵士
  刘行本传·李延寿
  西山政训·真德秀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佚名
  食货一○·徐松
  沈祖荣·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二·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七十二目録【一百一字】木兰花慢柳永【二首】吴文英【三首】前调【又一体】柳永吴文英张炎【三首】周端臣李莱老李彭老赵孟頫前调【又一体】吕渭老【三

  • 卷十三·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十三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劝酬集【尽辛未一年】己未以後衣食奔走与德尹出入如相避庚午偪腊归自具区德尹适从洛中旋里除夕酌酒相劳盖十二年无此乐矣爰相约为杜门计

  • 卷十七·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十七     宋 陈起编 陈允平西麓诗稿 秦鸾曲 盈盈白玉钿袅袅黄金缕拍拍水晶匳皎皎珊瑚树帘前双燕飞门外桃花雨无处说相思羞对秦鸾舞 登吴山 登高一展眺宫树郁嵯峨楼阁春风满东南王气多

  • 诗选凡例·陈子龙

    一此书始于庚辰。成于癸未。凡四载矣。阅名家文集四百一十六部。名家诗选三十七部。时日既久。收采亦博。论定而后付梓。览者鉴之。一庚辰春夏。与闇公徐氏。共为此书。未几北上。遂不获观成。然举事之初。实晨夕商搉

  • 卷五十五·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赋彚卷五十五祯祥四灵赋【以麟凤四灵王     唐者嘉瑞为韵】阙 名于惟圣人之志气如神百物自化四灵荐臻是以鸟兽浸其惠泽昆虫怀其深仁福应尤盛休祥日新不然何以灵挺岀飞龙来賔羽族降而集凤

  • 卷十七 后赵录七·崔鸿

    石虎下 建武十二年夏五月尚书朱轨与中黄门严生不协会大雨霖道路陷滞不通生因谮轨不修道路讪谤朝政虎怒囚之冠军将军蒲洪諌曰臣闻圣王之御天下也土阶三尺茅茨不剪食不累味刑措而不用亡君之驭海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五·乾隆

      后汉  孝桓皇帝  【庚子】延熹三年春正月诏求故太尉李固后  初固自知不免遣三子归乡里幼子燮年十三姊文姬为同郡赵伯英妻宻与二兄基兹【基字宪公兹字季公并为长吏闻固防免并弃官亡归巴汉】谋豫匿夑托言还京

  • 清穆宗实录选辑·佚名

    ●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辛酉)秋七月十七日(癸卯),文宗显皇帝宾天。三十日(丙辰),谕军机大臣等:『瑞昌、王有龄奏:「江西股匪阑八浙境,衢防吃紧,请饬庆端驻扎衢州督剿」;并据王履谦奏:「贼扰义乌,将犯绍兴,请饬庆端自行统兵或派员督队

  • 通志卷六十·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刑法略第一歴代刑制 肉刑议 赦宥歴代刑制黄帝以兵定天下此刑之大者陶唐以前未闻其制虞舜圣徳聪眀建法曰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

  • 史纠卷六·朱明镐

    (明)朱明镐 撰○书史同异【文多不録録其有议论者】陶潜传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符亮【沈约宋书】或云字深明名元亮【李延寿南史】南史渊概作深避髙祖讳也李氏以虎为武以丙为景以渊为深以世为代以民为人诸葛长民李道民悉

  • 卷三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七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宋郑交兵表春秋之初宋郑号中原大国宋绍微子之封而郑取虢桧之地地既偪近力又相埓故其势常至于鬬争乃吾綂观春秋宋郑之故而知天下不可以一日而无伯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

  • 二、关于《大荒集》·林语堂

    因为想把这五六年来的零篇文字集成一书,便为保存,所以想起集名。向来中国人的文集取名,都很雅致,如同书斋的取名一样,可以耐人寻味。因此想到已出的《翦拂集》,而以为此集命名,应该与上集集名意义稍微联贯,才有意思。最初想到

  • ·潜回股首严办勾结抢匪滋事片·丁曰健

    再,正在拜摺间,准据嘉义营、县及该处绅团先后移禀在逃潜回股首严办勾结抢匪滋事剿办情形;并据在籍候选同知刘达元、吴敦礼等禀报会合营、县及各庄绅团人等与贼接仗,乃竟拚死抗拒,旋经我军奋力击败,阵斩股首严

  • 六年·佚名

    (己巳)六年清同治八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癸酉。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四都。敎曰:「今日卽元朝也。令都承旨雲峴宮問候以來。」賜老人及儒賢歲饌。1月2日初二日。詣勤政殿,行社稷祈穀大祭受誓戒。仍詣太廟齋宿。敎曰:「今年

  • 今文孝经序·佚名

    唐宗皇帝撰朕闻上古其风朴略虽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及乎仁义既有亲誉益着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于是以顺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扬名之义彰矣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是知孝者徳之本欤经曰昔者

  • 前 言·列子

    《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与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唐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诏称《列子》为《冲虚真经》。书中记载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因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

  • 四谛论 第一卷·佚名

    四谛论 第一卷婆薮跋摩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思择品第一般若遍诸法  大悲摄众生无相说正道  顶礼人天尊大圣栴延论  言略义深广大德佛陀蜜  广说言及义有次第庄严  广略义相称名理互相摄  我见两论已

  • 卷第二十五·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二十五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一世宝应昭禅师法嗣滁州琅琊方锐禅师上堂。造化无生物之心。而物物自成。雨露非润物之意。而灵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