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九 前秦録八

苻丕
    苻丕字永叔坚之长庶子少而聪慧好学博综经史坚与之言将略嘉之命邓羌教以兵法文武才干亚于苻融坚以为征东将军冀州牧封长乐公丕为将善收士卒情出镇于邺东夏安之坚败归长安丕为慕容垂所逼自邺奔枋头建元二十一年丕帅众三万自枋头将归邺城晋龙骧将军檀玄撃之战于谷口玄兵败绩丕复入邺城将收兵赵魏西赴长安会王猛子幽州刺史王永平州刺史苻冲帅幽并人众击慕容垂频为垂将帯方太守平视等所败乃遣昌黎太守宋敞焚烧和龙蓟城宫室率众三万进屯壶关遣使招丕丕乃去邺帅男女六万余口进如潞川骠骑将军张蚝并州刺史王腾迎之入据晋阳王永留冲守壶关自帅骑一万会丕于晋阳始知长安不守坚为姚苌所杀乃发丧于晋阳三军缟素僭即皇帝位立坚行庙大赦改建元二十一年为太安元年九月置百官以张蚝为侍中司空封上党郡公王永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尚书令司徒録尚书事进封清河公王腾为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司隶校尉阳平郡公苻冲为左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封西平王俱石子为卫将军濮阳公又以左长史杨辅为尚书右仆射济阳公右长史王亮为护军将军彭城公强益耳梁畅为侍中徐义为吏部尚书并封县公自余封授各有差立妃杨氏为皇后子寜为皇太子寿为长乐王锵为平原王懿为渤海王昶为济北王是月安西将军吕光自西域还师至于宜禾坚凉州刺史梁熙谋闭境拒之高昌太守杨翰切谏弗听乃以子胤为鹰扬将军率众五万拒光于酒泉炖煌太守姚静晋昌太守李纯以郡降光胤与光战于安弥为光所败武威太守彭济执熙迎光光杀之建威将军西郡太守索泮奋威将军都督洪池已南诸军事酒泉太守宋皓等并为光所杀尚书令魏昌公纂自关中奔晋阳丕拜纂太尉进封东海王阜城侯定高城男绍高邑侯谟重合侯亮闻丕即位皆自河北遣使谢罪中山太守王兖本新平氐也固守博陵不附慕容垂十一月丕以兖为平东将军平州刺史定为征东将军冀州牧绍为镇东将军都督冀州诸军事谟为征北将军幽州牧亮为镇北将军都督幽并二州诸军事并进爵郡公左将军窦冲秦州刺史王统河州刺史毛兴益州刺史王广南秦州刺史杨璧卫将军杨定皆据陇右遣使招丕请讨姚苌丕大悦以定为骠骑大将军雍州牧冲为征西大将军梁州牧綂镇西大将军兴车骑大将军璧征南大将军广安西大将军并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进位州牧于是王永宣檄州郡曰大行皇帝背弃万乘社稷无主征东大将军长乐公丕先帝元子圣武自天受命荆南威鎭衡海分陜东都道被夷夏仁泽光于宇宙德声侔于下武永与司空蚝等谨顺天人之望以季秋吉辰奉公绍承大綂衔哀即事栖谷总戎枕戈待旦志雪大耻慕容垂为封豕于关东泓冲继凶于京邑致乘舆播越宗社沦倾羌贼姚苌我之牧士乘衅淊天亲为大逆有生之巨贼也永累叶受恩世荷将相不与骊山之戎荥泽之狄共戴皇天同履厚土诸牧伯公侯或宛沛宗臣或四七勲旧岂忍舍破国之丑竖纵弑君之逆贼乎主上龙飞九五实协天心灵祥庥瑞史不辍书投戈效义之士几三十余万少康光武之功可旬朔而成今以卫将军俱石子为前军师司空张蚝为中军都督武将猛士风烈雷震志殄元凶义无他顾永谨奉乘舆恭行天罚君臣始终之义在三忘躯之诚戮力同之以建晋郑之美时慕容麟攻王兖于博陵城中粮尽矢竭功曹张猗踰城出聚众应麟十二月麟拔博陵执兖及固安侯鉴并杀之昌黎太守宋敞帅乌桓索头之众救兖不及而还丕以敞为平州刺史
    太安二年春正月丕复以王永为司徒录尚书事徐义为尚书令加右光禄大夫二月益州牧王广还自成都奔其兄秦州牧王綂及长安不守广攻河州牧毛兴于枹罕兴遣建节将军临清伯卫平帅其宗人一千七百夜袭广军大破之三月綂复遣兵助广攻兴兴婴城固守夏四月毛兴袭撃王广败之广奔秦州为陇西鲜卑匹兰所执送于姚苌兴复欲攻王綂于上邽枹罕诸氐皆厌苦兵革疲不堪命乃杀兴推卫平为使持节安西将军河州刺史遣使请命于丕五月丕大赦以卫平为抚军将军河州刺史吕光为车骑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使者皆没于姚苌不能逹六月征东将军定鎭东将军绍征北将军谟鎭北将军亮等复降于垂丕以都督中外诸事司徒尚书王永为左丞相太尉东海王纂为大司马司空张蚝为太尉尚书令徐义为司空司隶校尉王腾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冲为车骑大将军尚书令仪同三司卫将军俱石子为卫大将军尚书左仆射领官皆如故永又传檄州郡曰昔夏有穷夷之难少康起焉王莽毒杀平帝世祖重光汉道百六之运何代无之天降丧乱羌胡猾夏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天未亡秦社稷有奉主上圣德恢弘道侔光武所在宅心天人归属必当隆中兴之功复配天之美姚苌残虐慕容垂凶暴所过灭戸夷烟毁发邱墓毒徧存亡痛纒幽显虽黄巾之害于九州岛赤眉之暴于四海方之二虏未为甚也今素秋将及行师令辰公侯牧守垒主乡豪或戮力国家乃心王室各帅所綂以孟冬上旬会大驾于临晋于是天水姜延冯翊宼明河东王昭新平张晏京兆杜敏扶风马朗建忠将军高平牧官都尉扶风王敏等咸承檄起兵各有众数万遣使应丕皆就拜将军封列侯冠军将军邓景[羌之子也]拥众五千据彭池与窦冲为首尾以击姚苌丕以景为京兆尹秋七月平凉太守金熙安定北部都尉鲜卑没奕干帅鄯善王胡员叱护羌中郎将梁茍奴等与苌左将军姚方成鎭远将军强京战于孙邱谷大败之枹罕诸氐以卫平衰老难与成功议欲废之而惮其宗强连日不决氐有啖青者谓诸将曰大事宜定东讨姚苌不可沉吟犹豫一旦事发反为人害诸君但请卫公会集众将青为诸君决之众咸以为然会七夕大宴青抽剑而前曰今天下大乱豺狼塞路吾曹今日休戚同之非贤明之主莫可济难也卫公朽耄不足以成大事宜返初服以避贤路狄道长苻登虽王室疎属而志略雄明请共立之以赴大驾诸君若有不同者便下异议乃奋剑攘袂将斩异已者众皆从之莫敢仰视于是推登为使持节都督陇右诸军事抚军大将军雍河二州牧略阳公帅众五万东下陇攻拔南安遣使请命于丕八月丕以登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安王持节及州牧都督皆因其所称而授之又以徐义为右丞相留王腾守晋阳右仆射杨辅戍壶关率众四万进屯平阳九月王綂以秦州降于姚苌慕容永以丕至平阳恐不自固乃遣使求假道东归丕弗许下书曰鲜卑慕容永乃我之骑将首乱京师祸倾社稷豕凶继逆方请逃归是而可忍孰不可忍其遣左丞相王永及东海王纂帅禁卫虎旅夹而攻之以卫大将军俱石子为前锋都督十月与慕容永战于襄陵永及石子大败皆死之初纂来自长安麾下壮士三千余人丕猜忌之众皆离散及永之败惧为纂所杀帅骑数千南奔东垣谋袭洛阳晋桓石民遣扬威将军冯该自陜邀撃败之杀丕执太子寜长乐王寿及左仆射王孚吏部尚书苟操等送于京师朝廷赦而不诛归之于宏纂与其弟尚书水平侯师奴率丕余众数万走据杏城其余王公百官皆没于慕容永丕在位二年登称尊号伪谥哀平皇帝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九·志第九十二·乐十四等·脱脱
  卷三·秦一·佚名
  法军侵台档(五)·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四·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四·佚名
  卷八十五·佚名
  八五九 两广总督巴延三为解送空格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外集卷十·宋名臣言行录
  十国春秋卷四十·吴任臣
  奚康生传·魏收
  卷二百五十八·杨士奇
  卷三十五·雍正
  卷七十七·佚名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八·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三十八明 梅鼎祚 编杂曲歌辞【梁】东飞伯劳歌【一云绍古歌玉台艺文乐府作古辞】梁武帝东飞伯劳西飞鷰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儿女对门居开顔发艳照里闾南牕北牖桂月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

  • 卷三百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二十五 管讷 素堂 湘水之涘衡山之阳有美一人於焉构堂维榱维桷匪雕匪斵不尚其华乃欲其朴堂之翼翼人之谆谆匪谋自适爰以养亲于时兴止于时甘旨朝夕弗违惟亲

  • 卷十一·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十一明 文肇祉 撰録事诗集五言古诗宿山中出城入山寺黄叶满林臯焚香坐高榻静听松声号自怜失路人蹔从物外逃借此云堂宿新寒欺布袍歘然作奇梦弄棹飞洪涛凭虚不知止万里恣游遨去去登海峤天风吹

  • 张耒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人。耒“少年读诗书,意与屈贾争。口谈霸王略,锐气虹霓横”(《秋怀十首》之一)。熙宁六年(1073)进士,授临淮主簿。元祐元年(1086),召试学士院,授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五·佚名

    卷二十五   康熙十五年七月辛巳朔,命巡抚韩世琦督造战舰。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奏:贼船集长沙城下,我兵无战舰,难以破贼;请发江西得胜船十艘、安庆九江沙船五六十艘赴长沙。又长沙附近林木颇多,并乞敕巡抚韩世琦伐木造船。上

  • 一六 两江总督高晋等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一六 两江总督高晋等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初二日大学士管两江总督臣高晋、署理江苏巡抚臣萨载谨奏,为遵旨购访遗书,据实覆奏事。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内开,乾隆三十七年

  • 卷二百七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七封爵表八异姓封爵四【男二】男二<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七><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七><史

  • 卷四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六庆祝二【图记四】江南省江宁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滁州和州广德州各属臣民表文

  • 卷二十二 礼运第九·郑玄

    “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玩其所乐,民之治也。(并,并也,谓比方之也。存,察也。治,所以乐其事居也。○所乐,音岳,又音洛,又五孝反,好也,注同。治,直吏反,注同,下“以自治”、注“身治”、“成治”皆放此。

  • 思辨録辑要卷二十一·陆世仪

    治平类[礼]礼乐之存汉宋诸儒之功固大礼乐之废汉宋诸儒之失亦不小汉儒不知礼乐而妄述礼乐其失也愚而诬宋儒知礼乐而过尊礼乐其失也拘而腐见举大石者前呼邪许后则应之或左或右杂而不乱因举谓孚光曰此处亦有礼乐礼乐是儒

  • 第十四章 23·辜鸿铭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路)问,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国君(主人)。孔子回答:“不能欺瞒他,如果必要,应当面反驳。”

  • 卷十·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十钱塘程川撰易十上经三味道问圣人于文言只把做道理说曰有此气便有此理又问文言反覆说如何曰如言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又潜龙勿用下也只是一意重叠说伊川作

  • 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欧阳竟无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六念法.一者當知日數月一日二日乃至十四日十五日月大月小悉應知.二者清 旦當作施食法今日得食施某甲某甲於我不計意我當食.〈如是三說〉三者日日自憶 若干臘數.四者當憶念受持衣及淨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弟子品第四(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仪。所谓阿若拘邻比丘是。初受法味。思惟四谛。亦是阿

  • 卷九十八·佚名

    释萨陀波仑品第八十八之下【经】&ldquo;是时,十方诸佛安慰萨陀波仑菩萨言:&lsquo;善哉!善哉!善男子,我等本行菩萨道时,求般若波罗蜜,得是诸三昧,亦如汝今所得。我等得是诸三昧,善入般若波罗蜜,成就方便力,住阿鞞跋致地。我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八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八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自性清净品第十四之二大王。是外地界坚硬性者。尔时世间初建梵天所居宫殿。大宝所成。复生他化自在诸天所居宫殿。皆

  • 止堂集·彭龟年

    诗文别集。南宋彭龟年(1142—1206)撰。二十卷。龟年字子寿,号止堂,清江(今属江西)人。乾道进士,授袁州宜春尉,历官太学博士,江陵知府,湖北安抚使,以数论韩侂胄奸,落职,未久复官,以宝谟阁待制致仕。卒谥忠肃。为官清正

  • 四书劄记·杨名时

    清杨名时撰。共四卷。即《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各一卷。系作者读四书的笔记。编次上一反常例,先论语后中庸。首先指出“修身”的含义很广,然其功即已尽于“诚意”之中。时人对诚意有两种解释:“一是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