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代史通俗演义

《五代史演义》共有六十回,起于朱全忠建立后梁,终于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这个时代局势纷乱,军阀轻易称帝。朱全忠建立了后梁政权,却被另一个藩镇军阀李存勖击败,后者成立了后唐政权。儿皇帝石敬瑭依靠契丹建立后晋政权,而政权却亡于契丹。后汉的刘知远逐走契丹,却也被坐大了的郭威取而代之。后周也同样的下场,赵匡胤成为时代的终结者。

《五代史通俗演义》全部章节目录

(1)自序
(2)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觉异征 得艳凤枭雄偿夙愿
(3)第二回 报亲恩欢迎朱母 探妻病惨别张妃
(4)第三回 登大宝朱梁篡位 明正义全昱进规
(5)第四回 康怀贞筑垒围潞州 李存勗督兵破夹寨
(6)第五回 策淮南严可求除逆 战蓟北刘守光杀兄
(7)第六回 刘知俊降岐挫汴将 周德威援赵破梁军
(8)第七回 杀谏臣燕王僭号 却强敌晋将善谋
(9)第八回 父子聚麀惨遭剸刃 君臣讨逆谋定锄凶
(10)第九回 失燕土伪帝作囚奴 平宣州徐氏专政柄
(11)第十回 逾黄泽刘鄩失计 袭晋阳王檀无功
(12)第十一回 阿保机得势号天皇 胡柳陂轻战丧良将
(13)第十二回 莽朱瑾手刃徐知训 病徐温计焚吴越军
(14)第十三回 嗣蜀主淫昏失德 唐监军谏阻称尊
(15)第十四回 助赵将发兵围镇州 嗣唐统登坛即帝位
(16)第十五回 王彦章丧师失律 梁末帝陨首覆宗
(17)第十六回 灭梁朝因骄思逸 册刘后以妾为妻
(18)第十七回 房帏溺爱牝鸡司晨 酒色亡家牵羊待命
(19)第十八回 得后教椎击郭招讨 遘兵乱劫逼李令公
(20)第十九回 郭从谦突门弑主 李嗣源据国登基
(21)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后爱次子 杀任圜权相报私仇
(22)第二十一回 王德妃更衣承宠 唐明宗焚香祝天
(23)第二十二回 攻三镇悍帅生谋 失两川权臣碎首
(24)第二十三回 杀董璋乱兵卖主 宠从荣骄子弄兵
(25)第二十四回 毙秦王夫妻同受刃 号蜀帝父子迭称雄
(26)第二十五回 讨凤翔军帅溃归 入洛阳藩王篡位
(27)第二十六回 卫州廨贼臣缢故主 长春宫逆子弑昏君
(28)第二十七回 嘲公主醉语启戎 援石郎番兵破敌
(29)第二十八回 契丹主册立晋高祖 述律后笑骂赵大王
(30)第二十九回 一炬成灰到头孽报 三帅叛命依次削平
(31)第三十回 杨光远贪利噬人 王延羲乘乱窃国
(32)第三十一回 讨叛镇行宫遣将 纳叔母嗣主乱伦
(33)第三十二回 悍弟杀兄僭承汉祚 逆臣弑主大乱闽都
(34)第三十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脱围 迫父降杨光远伏法
(35)第三十四回 战阳城辽兵败溃 失建州闽主覆亡
(36)第三十五回 拒唐师李达守危城 中辽计杜威设孤寨
(37)第三十六回 张彦泽倒戈入汴 石重贵举国降辽
(38)第三十七回 迁漠北出帝泣穷途 镇河东藩王登大位
(39)第三十八回 闻乱惊心辽主遄返 乘丧夺位燕王受拘
(40)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与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
(41)第四十回 徙建州晋太后绝命 幸邺都汉高祖亲征
(42)第四十一回 奉密谕王景崇入关 捏遗诏杜重威肆市
(43)第四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谈兵 勇刘词从容破敌
(44)第四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汉家军
(45)第四十四回 弟兄构衅湖上操戈 将相积嫌席间用武
(46)第四十五回 伏甲士骈诛权宦 溃御营窜死孱君
(47)第四十六回 清君侧入都大掠 遭兵变拥驾争归
(48)第四十七回 废刘宗嗣主被幽 易汉祚新皇传诏
(49)第四十八回 陷长沙马希萼称王 攻晋州刘承钧折将
(50)第四十九回 降南唐马氏亡国 征东鲁周主督师
(51)第五十回 逐边镐攻入潭州府 拘刘言计夺武平军
(52)第五十一回 滋德殿病终留遗嘱 高平县敌忾奏奇勋
(53)第五十二回 丧猛将英主班师 筑坚城良臣破虏
(54)第五十三回 宠徐娘赋诗惊变 俘蜀帅得地报功
(55)第五十四回 李重进涉水扫千军 赵匡胤斩关擒二将
(56)第五十五回 唐孙晟奉使效忠 李景达丧师奔命
(57)第五十六回 督租课严夫人归里 尽臣节唐司空就刑
(58)第五十七回 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妇尽忠
(59)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阖城殉节 淮南纳土奉表投诚
(60)第五十九回 惩奸党唐主施刑 正乐悬周臣明律
(61)第六十回 得辽关因病返跸 殉周将禅位终篇

猜你喜欢
  陈书·姚思廉
  宋书·沈约
  清史稿·赵尔巽
  名山藏·何乔远
  常谈·吴箕
  三家世典·郭勋
  先拨志始·文秉
  清代之竹头木屑·佚名
  竹素园丛谈·顾恩瀚
  异辞录·刘体智
  皇王大纪·胡宏
  海角续编·陆筠
  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佚名
  三民主义·孙中山
  通制条格·拜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慶芝堂詩集卷五·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五言古詩三 ◆五言古詩三◆ 贈陳石閭 贈戴通乾 寄答李眉山 寄贈戴通乾 送孫在原迴黔南龍泉縣任 壽喬山人兆三八十初度 送王齊岳歸里 送同年戈絅公赴開化令 題李于野秋夜對月圖 寄贈朱泗山 寄贈許覲光

  • 卷七·毕沅

      ◎宋纪七 ∷起重光协洽十月,尽阏逢阉茂八月,凡二年有奇。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开宝四年辽保宁三年。辛未,九七一年   冬,十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己巳,诏:“伪作黄金者弃市。”  

  • 丁集·叶绍翁

      (宁宗皇帝一朝详具大事)   ○宁皇即位宁宗皇帝,光宗第二子,母曰李皇后。乾道四年十月二十日生于恭邸(原注:以其日为瑞庆节)。五年十一月除右千牛卫大将军。淳熙五年十月封英国公。十二年三月进平阳郡王。十六年三月封

  • 卷第二百六十一·胡三省

    唐纪七十七〔起强圉大荒落(丁巳),尽屠维协洽(己未),凡三年。〕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上干宁四年〔(丁巳、八九七)〕1春,正月,甲申,韩建奏:「防城将张行思等〔张行思,华州防城将也。将,即亮翻。〕告睦、济、韶、通、彭、韩、仪、陈

  • 名山藏卷之九十一·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杂记(一)◆臣林杂记(一)纪冈门达○纪冈纪冈临邑人为诸生燕王初起兵度临邑纲叩马首王与语悦之纲善骑射颇目法家言便辟应对刻精诡秘耐逆钩人意向辄先发之王日益幸纲以为千户既即位擢为

  • 姜氏秘史 卷一·姜清

    皇帝讳允炆,字,太祖高皇帝嫡长孙。初,太祖从滁阳王,日侍左右。王夫人善观人,谓太祖风格异常,语王,妻以养女马氏。周旋兵间,生五子。长讳标,幼有异质,聪明英毅,豁如也。稍长,师事宋濂,通经史大旨。洪武戊申,太祖即位于南郊。既,还宫受

  •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蒋贵传·张廷玉

    蒋贵,字大富,江都人。以燕山卫一名士兵随从成祖起兵。他高大有力,善于骑射,积功任昌国卫指挥同知。跟随大军征交趾和沙漠,升为指挥佥事,掌管彭城卫事务。宣德二年(1427),四川松潘番人反叛,他充任造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去征讨

  • 第二章 欲去国害必自弭兵破国界始·梁启超

      夫以有国对立,兵争之惨如此,人民之涂炭如彼,此其最彰明较著矣。若夫竭民力以养兵,糜费无量,驱人民以为兵,失业无量。虽有仁人义士,不得不各私其国,故其心志所注,识见议论皆为国所限,以争地杀人为合大义,以灭国屠人为有大功,

  • 春秋五论·吕大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五论       宋 吕大圭 撰论一春秋之作何为乎曰春秋者扶天理而遏人欲之书也春秋鲁史尔圣人从而修之则其所谓扶天理而遏人欲者何在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而绥猷之责则后实任之尧舜禹汤

  • 佛教世俗谛的人生观之一·太虚

    ──十四年七月在庐山大林寺讲──人生观、是观察人的价值与意义,而决定如何及如何发达人生的。古今所说,种种不同,今就佛法言之。但佛法之真谛,离名绝相,凡有言诠,尽归俗谛,故今又就佛法之世俗谛言之。真俗二谛,摄佛法藏尽。

  • 卷第十二·佚名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明善庆童子 毕之铉 较订五代後梁朱氏。都汴迁洛。二主。共十七年。丁卯(梁)(太祖开元)(唐)(李克用天佑四)(秦)(李茂贞)(吴越)(武肃王钱鏐)(楚)(武穆王马殷)(荆南)(南平高季兴)(吴)(景帝杨

  •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三·胡珽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裴永度裴永度。江南泰州人。世居曲塘镇。耕稼为业。性恬淡无所好。而见善必为。幼即笃信佛法。长斋课佛名无间。既而归依高旻古光和尚。受满分优婆塞戒。行持严洁。未尝缺漏。其妻亦信向念佛法门。受

  • 四 集·佚名

    第一 班达迦玛品一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跋耆之班达迦玛。于彼处,世尊言诸比丘曰:“诸比丘!”诸比丘答世尊:“大德!”世尊曰:二“诸比丘!由于不知四法,不获证悟故,我与汝等长劫以来,如是流浪与轮回

  • 香屑集·黄之隽

    唐诗集句集。18卷。清人黄之隽撰。黄之隽(1668—1748)字若木,晚号石翁,松江(今属上海)人。工诗,善作杂剧、传奇、本书系作者早年所撰集。全书包括序1卷,诗17卷。诗全部是集唐人诗句而成,序也是集唐人文句而成。序中说

  • 前闻记·祝允明

    笔记。明祝允明撰。一卷。允明有《怀星堂集》已著录。杂记明前期朝野故事,凡六十条,一万六千余字。于皇帝、朝臣、义士、节妇及娼妓、僧徒等,皆有所述,故事性较强。其载永乐年间下西洋航行之日期颇详。惟嫌散无统纪,

  •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司马承祯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唐代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卷首有作者自序,称赞《升玄护命经》义理玄深,并撰五言颂诗数首以发挥经义。按原经已袭取大乘佛教中观理论,讲述有无、色空之说。司

  •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寇才质

    十卷。金寇才质(生卒年不详)撰。寇才质认为老子之经,章章有旨,且深且远。又以为前人诸家《老子》之解,多荒诞无稽,互起异端,殆越百家,纷纭肆辩,徒以笔舌为功,虚无为用,失古道本真。认为只有庄列文庚四子之书是得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