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观心论

一卷。隋代释智顗撰。《观心论》是智顗劝戒弟子学法归心而作。其用意在于为诸学徒随记而载,对空无所获者令其置文,以此观察学法的用心程度;也是为外诸四众接受佛法,便于传授。智顗并以此来区别世俗人等,若于观心答此无滞者,当知此人即是五品第子中初随喜品人,若不能答此问者,即是天魔外道眷属,方处三界牢狱,未有出离之期也。此论在序言中,以问答形式说明造论的意思,并在答中有六十五行偈,论述十六因缘。在因问引中释不生偈云,谓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在约观中列有一念自生心,引发三十六问,使有三十六偈。一偈问原理,有两偈问见思二惑,有四偈问四教,有一偈问四三昧,有一偈问二十五方便,有一偈问十境,有一偈问十乘观法,有七偈问果证,有十四偈问起教,有四偈问归趣。劝人信佛,不但要从行动上,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信服。其教化劝戒作用十分明显。现常见版本有大正新修大藏经本,载有 《观心论》一书。

《观心论》全部章节目录

(1)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

猜你喜欢
  贤愚经·佚名
  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佚名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佚名
  胜鬘宝窟·吉藏
  宿命智陀罗尼·佚名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佚名
  唯识三十论颂·世亲
  国清百录·灌顶
  华严法界玄镜·澄观
  能显中边慧日论·慧沼
  菩提心义·佚名
  佛说戒消灾经·佚名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佚名
  礼忏文·佚名
  无趣老人语录·无趣如空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曹邍·唐圭璋

      邍字择可,号松山,贾似道客。   齐天乐   和翁时可悼故姬   翠箫声断青鸾翼,心期破钗谁表。夜烛银屏,春风粉袖,犹记琵琶斜抱。瑶池路杳。恨巫女回云,月娥沉照。谩说蓬莱,玉环花貌梦难到。   岩花亭院乍冷,更蛩吟风

  • 吕胜已·唐圭璋

      字季克,建阳人。受学于朱熹。以荫为湖南干官,历倅江州,知杭州,官至朝请大夫。   沁园春   月晃虚窗,风掀斗帐,晓来梦回。见满川惊鹭,长空瑞鹤,联翩来下,翔舞徘徊。旋放金盘承积块,更轻撼琼壶撩冻澌。毡帏小,近宝炉兽炭,沉

  • 十八家诗抄·卷二十三·曾国藩

      黄山谷七律二百八十六首  赠郑郊  高居大士是龙象,草堂丈人非熊罴。不逢坏衲乞香饭,唯见白头垂钓丝。  鸳鸯终日爱水镜,菡萏晚风凋舞衣。开径老禅来煮茗,还寻密竹径中归。  和游景叔月报三捷  汉家飞将用庙

  • ◆白州判珽(湛渊集)·顾嗣立

    珽字廷玉,钱唐人。八岁能赋诗,长,习为科举业,轰然有声场屋间。宋亡后,客授藏书之家,昼翻夜诵,灯坠花穴帽不知也。丞相伯颜、程承旨巨夫、刘中丞伯宣前后交荐,辞不赴,李文简公衎力起之。授太平路儒学正,未几摄行教授事,寻转常州路

  • 第七十三卷 儒林 五·缪荃孙

    太 仓 州 明秦 约秦约,字文仲,太仓人。洪武初,应召试慎独箴,拜礼部侍郎,以母老辞归。再征,诣京师,上书言事,上悦,以约年老难剧任,授溧阳教谕。御史练则成等荐之,称为宿学遗老云。(江南通志)章 黼章黼,嘉定人。中年病足,

  • 卷一·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一 纪年 太祖武元皇帝上 太祖武元皇帝元名阿古逹後改名旻杨格太师之长子也【按金史太祖乃世祖和里布之第二子】其先堪布五世至呼兰【按金史自始祖堪布至景祖呼兰已六世此云五世者不

  • 平南王尚传·佚名

    尚可喜,辽东人;毛文龙养为孙,名毛永喜。勇而善谋,官游击。文龙被害,率亲兵五百自岛中归于大清,封智顺王;佐定天下,改封平南王。顺治四年,同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及噶喇赖其焦奈蓝拜(?)平湖南,所至克捷。六年,复同嗣靖王耿继茂

  • 附录一·恽毓鼎

    崇陵传信录。自忌讳排比之法行,而国史为官书,朝野所传闻,其轶时时见诸野史,虽或爱憎发于恩私,是非生于党议,而朝局真相亦颇存焉。毓鼎事先帝十九年,侍螭头,领兰台,所居皆史职,起居注名记言动。第录排日谕旨,而以懋勤殿内记注附益

  • 世祖太武帝纪·李延寿

    世祖太武皇帝名焘,是明元皇帝的长子,母亲是杜贵嫔。天赐五年(408),生于东宫,长得体态容貌奇异过人。道武帝惊讶地说“:能成就我的大业的一定是这个孩子了。”  泰常七年(422)四月,被封为太平王,五月,立为皇太子。当明元皇帝

  • 张经传·张廷玉

    张经,字廷彝,侯官人。起初冒用蔡姓,很久之后才复用张姓。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职嘉兴知县。嘉靖四年(1525)召到朝廷封为吏科给事中,历官户科都给事中,多次论说弹劾他人的言行。言官指责他是张璁、桂萼同党,吏部说张经行

  • 卷七十五·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七十五    宋 卫湜 撰长中继揜尺袷二寸袪尺二寸缘广寸半以帛里布非礼也郑氏曰其为长衣中衣则继袂揜一尺若今褎矣深衣则缘而已袷曲领也袪袂口也缘饰边

  • 似顺论第五 有度·吕不韦

    有度原文:三曰:贤主有度而听,故不过。有度而以听,则不可欺矣,不可惶矣,不可恐矣,不可喜矣。以凡人之知,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则人之易欺矣,可惶矣,可恐矣,可喜矣,知之不审也。客有问季子曰:“奚以知舜之能也?”季子曰:“尧固

  • 通有第三·桓宽

    【题解】通有,就是通有无的意思。大夫列举大量事实,提出&ldquo;均有无而通万物&rdquo;,作为实行均输政策的理论根据,驳斥了文学的&ldquo;力耕&rdquo;之说和&ldquo;远方之物不交&rdquo;,不和外界往来的闭关自守的保守思想。

  • 卷四十一(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日藏分中星宿品第八之一尔时欲界魔王波旬。悉见一切娑婆国土所有众生及诸天宫合家眷属在佛身中。时魔波旬见已悲泣涕泪横流。心大懊恼遍身汗出。啼哭失声称怨大唤或起或立或坐或行。入出家居东西狂走。频申欠呿怖惧

  • 摄大乘论释 第一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一卷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总标纲要分第一诸破所知障翳暗  尽其所有如所有诸法真俗理影中  妄执竞兴于异见斯由永离诸分别  无垢清净智光明获得最胜三菩提  惑障并习断常住能无

  • 序·道乐

    嘉兴大藏经 华严不厌乐禅师语录华岩不厌乐禅师语录目次住贵州兴隆卫龙山寺语录住四川遵义府玉泉寺语录住重庆府华岩禅寺语录卷一序文行由上堂卷二小参机缘拈颂卷三山居印偈南游杂着佛事不厌乐禅师目次终序余幼读书时

  • 云溪语录序·净挺

    嘉兴大藏经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云溪语录序自天台智者弘放生之因至永明寿弥盛余官钱塘睹子瞻遗事忾然思念遂于西溪河渚置放生池一区建云溪精舍延俍亭和尚主之振扬曹洞宗旨俍和尚本起名儒住华坞匿而不出强之然后可先是

  • 升庵诗话·杨慎

    诗话。明人杨慎(1488—1559)撰。十四卷。《升庵诗话》常于词章韵律的考订和诗篇诗句的品鉴中提出一些精辟的理论观点。例如,杨慎称赞王维诗“含不尽之意”、王粲诗“涵蓄蕴藉”、杜牧诗“殊有含蓄”、薛涛诗“有讽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