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通有第三

【题解】

通有,就是通有无的意思。大夫列举大量事实,提出“均有无而通万物”,作为实行均输政策的理论根据,驳斥了文学的“力耕”之说和“远方之物不交”,不和外界往来的闭关自守的保守思想。

大夫曰:燕之涿、蓟(1),赵之邯郸(2),魏之温、轵(3),韩之荥阳(4),齐之临淄(5),楚之宛丘(6),郑之阳翟(7),三川之二周(8),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居五都之冲,跨街衢之路也(9)。故物丰者民衍(10),宅近市者家富。富在术数(11),不在劳身(12);利在势居(13),不在力耕也。

【注释】

(1)燕:见《本议篇》注释。涿:春秋时燕国地名,今河北省涿县。蓟:今北京市,春秋时为燕国国都。

(2)赵:见《力耕篇》注释。邯郸:春秋时赵国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

(3)魏:战国时魏地,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温、轵:魏国地名。温,今河南省温县。轵,今河南省济源县。

(4)韩:战国时韩地、今陕西省东部、河南省西北部。荥阳:韩国地名,今河南省荥阳县。

(5)齐:见《本议篇》注释。临淄:齐国都城,今山东省临淄县。

(6)宛丘:春秋时陈国都,今河南省淮阳县。

(7)郑:春秋时国名,今河南省中部一带,后为韩所灭,并将国都迁至新郑。这里郑也就是韩。阳翟:韩徙新郑前的国都,今河南省禹县。

(8)三川:东周以伊水、洛水、黄河为三川。秦在这里设三川郡。二周:本指西周公和东周公。这里指东周公的封地巩县和西周公的封地河南(洛阳西)。

(9)这两句原作“居五诸侯之衢,跨街冲之路也”,今改正。汉时五都指洛阳、邯郸、临淄、宛城、成都。冲:交通要道。衢:指四通八达的道路。

(10)衍:富裕。

(11)术数:筹划,这里指会做生意。

(12)劳身:指体力劳动。

(13)势居:指所处的地位。

【译文】

大夫说:燕地的涿、蓟,赵地的邯郸,魏地的温、轵,韩地的荥阳,齐地的临淄,楚地的宛丘,郑地的阳翟,还有处在三川之滨的洛阳和巩县,都是全国最富裕的地方,天下有名的都城。这些地方之所以富裕,并不是靠耕田种地,而是因其处在五大都城之间,占据交通要道。所以,物产丰富的地方百姓就富裕,靠近都市的人家就有钱。富裕在于会做生意,不在于体力劳动;获利在于处在好的位置,不在于努力耕作。

文学曰:荆、扬南有桂林之饶(1),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2),右蜀、汉之材(3),伐木而树谷(4),燔莱而播粟(5),火耕而水耨(6),地广而饶财;然民鮆窳偷生(7),好衣甘食,虽白屋草庐(8),歌讴鼓琴,日给月单(9),朝歌暮威(10)。赵、中山带大河(11),纂四通神衢(12),当天下之蹊(13),商贾错于路(14),诸侯交于道;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务本(15),田畴不修(16),男女矜饰(17),家无斗筲(18),鸣琴在室。是以楚、赵之民,均贫而寡富。宋、卫、韩、梁好本稼穑(19),编户齐民(20),无不家衍人给。故利在自惜,不在势居街衢;富在俭力趣时(21),不在岁司羽鸠也(22)。

【注释】

“扬”原作“阳”,今据张之象本、沈延铨本改正。荆、扬,古州名,见《本议篇》注释。桂林,解见《力耕篇》注释。

《汉书·地理志》上:“丹阳郡:陵阳。”王先谦《补注》:“据《一统志》,今石埭县,汉陵阳地,贵阳、铜陵,半入陵阳境。”铜陵以有铜矿名,此即所谓“陵阳之金”也。蜀、汉:指西汉时的蜀郡和汉中郡。蜀郡在今四川省北部;汉中郡在今陕西省南部和湖北省西北部。

树谷:种植庄稼。

燔:焚烧。播粟:指播种庄稼。

火耕:古时开荒种地的耕作方法,先用火烧尽荒草,而后播种耕作。水耨:古时放水把草沤烂的除草方法。

“然民”原作“然后”,今改。下文“然民淫好末”,句法与此正同。鮆:同“砦”,鮆窳,懒惰。

白屋草庐:即白茅草房。

日给月单:给,丰足。“单”,同“殚”,尽,空。指生活没有计划。朝歌暮戚:早上唱歌,晚上忧愁。

(11)赵:战国时国名,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东南部、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中山:汉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县地区。带:靠近。大河:黄河。古时黄河故道曾经河北省流入海河。

(12)纂:汇合,连接。

(13)蹊:道路。

(14)错:交叉着。

(15)侈靡:奢侈浪费。

(16)修:整治。

(17)矜饰:讲究打扮。

(18)筲,竹子编的盛米的器具(竹筲箕)。家无斗筲,家里连一斗一筲箕的粮食也没有。

(19)宋、卫、韩、梁:皆汉时地名。宋,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以东至江苏省铜山县以西一带。卫,今河北省濮阳县一带。韩,见前。梁,在陈留以东,北界泰山。稼穑:种植和收割。

(20)编户:指编在户口册内的人。齐民:平民。

(21)趣:同“趋”。趋时,赶时,抓紧时间。

(22)司:管理,从事于。羽鸠:周时征收羽、鸠两种赋税的官吏名。(一说管理农业的官)

【译文】

文学说:荆州、扬州南边有富饶的桂林,内有江河湖泊的水产,东有陵阳的铜矿,西有蜀郡、汉中的木材,在那里,伐掉树木就能种庄稼,烧掉野草就能播种,简单地火耕水耨就可以长庄稼,可谓是土地广阔,财物丰富;然而那些地方的人很懒惰,穿好的,吃好的,虽然住着简陋的茅草房,还是整天唱歌弹琴,吃了上顿不顾下顿,早上还在欢乐歌唱,晚上又感到忧愁。此外,赵地中山,靠近黄河,居天下之中,汇合各路交通的要冲,商人和诸侯来往于这条路上;然而那里的百姓奢侈浪费,好逸恶劳,不重视农业,田地不整治,男女讲究打扮,家里没有隔宿的存粮,还在屋里弹瑟作乐。因此,楚、越地方的人都是一样的贫困,很少有富足的。宋、卫、韩、梁等地的百姓重视农业,努力耕种,普普通通的人家,无不是家富人足。所以,得利在于自己爱惜财物,不在于居住在商业和交通发达的地方;富裕在于自己努力按时耕种,不在于每年派官吏从事于羽、鸠赋税的征收。

大夫曰:五行(1),东方木,而丹,章有金铜之山(2);南方火,而交趾有大海之川(3);西方金,而蜀、陇有名材之林;北方水,而幽都有积沙之地(4)。此天地所以均有无而通万物也。今吴、越之竹(5),隋、唐之材(6),不可胜用,而曹、卫、梁、宋(7),采棺转尸(8);江湖之鱼,莱、黄之鲐(9),不可胜食,而邹、鲁、周、韩(10),藜藿蔬食(11)。天地之利无不赡,而山海之货无不富也;然百姓匮乏,财用不足,多寡不调,而天下财不散也(12)。

【注释】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五行家把金木水火土与东南西北中互相配合,故有东方木、南方火等说法,其实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丹:丹阳,西汉时郡名,在今江苏省、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章:章山,在今江西省南城县东北。

交趾:汉郡名,今越南北部地。

幽都:即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山东半岛及辽宁省等地。积沙之地:沙漠地带。吴:春秋时国名,在今长江下游一带。越:春秋时国名,在今浙江省一带。这里都出产竹子。隋:同“随”,春秋时国名,今湖北省随县南。唐:春秋时国名,今河南省唐河县。曹:古国名,今山东省曹县地。卫:古国名,今河南省滑县一带。梁:古国名,今陕西省韩城县南。宋:春秋虞国时国名,今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部分地区。采棺:用柞木做的简陋棺村。转尸:抛弃尸体。

莱:周时国名,今山东省黄县东南。黄:今山东省黄县。鲐:一种海鱼,俗名鲐巴鱼。

邹:古国名,今山东省邹县一带。鲁,古国名,今山东省西南。周:古国名,今陕西省岐山县。

(11)藜藿:两种野菜名。

(12)散:疏散,流通。

【译文】

大夫说,根据五行学说,东方属木,而丹阳、章山有丰富的金铜矿;南方属火,而交趾一带有大海大河;西方属金,而蜀、陇有名贵的木材;北方属水,而幽州一带是沙漠地带。这是天地为了平均有无,使万物流通。现在,吴、越一带的竹子,隋、唐地方的木材,多得用不完,但是曹、卫、梁、宋一带却只能用简陋的柞木为棺,或者抛弃尸体不予埋葬;江河湖泊的鱼产,莱地、黄县的鲐巴鱼,多得吃不完,但是邹、鲁、周、韩一带的人,只能吃些粗食野菜。自然资源不是不富足,山海的物产不是不丰富,然而有的地方百姓贫困,财用物品不足,财物多少不均,这是天下的财物得不到流通疏散的结果。

文学曰:古者,采椽不斫(1),茅茨不翦(2),衣布褐(3),饭土硎(4),铸金为锄,埏埴为器(5),工不造奇巧,世不宝不可衣食之物。各安其居,乐其俗,甘其食,便其器(6)。是以远方之物不交,而昆山之玉不至。今世俗坏而竞于淫靡,女极纤微,工极技巧,雕素朴而尚珍怪,钻山石而求金银,没深渊求珠玑(7),设机陷求犀象(8),张网罗求翡翠(9),求蛮貉之物以眩中国(10),徙邛、筰之货致之东海(11),交万里之财,旷日费功,无益于用。是以褐夫匹妇(12),劳疲力屈(13),而衣食不足也。故王者禁溢利,节漏费。溢利禁则反本,漏费节则民用给。是以生无乏资,死无转尸也。

【注释】

采椽:用柞本作屋顶上的木条。斫:砍削加工。

“茨”原作“屋”,今改。下文“采椽”、“茅茨”对言,即承此文。《散不足篇》:“采椽不斫、茅茨不翦”。也正作“茅茨”。茅茨(c0):盖房顶用的茅草和芦苇。布褐:粗布衣服。

土硎:土做的饮食器具。

埏埴:把粘土和合起来制造器具。

语本《老子·道德经》,是鼓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生活。

珠玑:珍珠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

机陷:为捕捉动物而设置的机关陷阱。

翡翠:珍贵的鸟名,羽毛可做装饰品。

蛮:泛指我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貉:泛指我国古代东北方的少数民族。眩:迷惑,迷乱。

(11)邛:汉代民族名,居住在今四川省西昌县东南。筰:汉代民族名,居住在今四川省汉源县东南。东海:泛指东边靠海的地区。

(12)褐:原作“揭”,今改。“褐夫”,指贫贱的人。褐夫匹妇,是轻视劳动人民的称呼。

(13)屈:竭。

【译文】

文学说,古时候,房屋上的椽子不经木匠加工砍削,房上的茅草也不修剪,穿的是粗布衣服,吃饭用的是泥土制的饭碗,用铁铸造锄头,和土烧制陶器,工匠不制作稀奇古怪的东西,世人不珍贵寒不可穿、饥不可吃的东西。大家都是安定地居住在自己家乡,喜欢自己的风俗习惯,乐意吃本地产的粮食和使用自己做的用具。因此,不和远方交换物品,而昆山的玉石也不到内地。可是,今天的社会风俗败坏,人们都争着淫逸腐化,女工尽力纺织精细的丝织品,工匠追求奇巧的技术,把朴素的东西加以雕刻或装饰,崇尚奇珍怪异的东西,开山凿石寻求金银,下海入水捞取珍珠,设置陷阱逮捕犀牛、大象,张开罗网捕捉各种珍禽,用南北方少数民族的物品迷惑内地人,把西部地区的货物运到东部沿海地带,交换万里之外的财物,既耽误时间,又耗费人力,而且没有什么用处,造成老百姓精疲力竭,缺吃少穿。所以,皇上应该禁止追求超额利润,节减不必要的费用。追求超额利润的事情禁止了,人们就会回到农业生产上去;不必要的费用节减了,百姓就会富足。这样,活着的人就不会缺乏生活必需品,死了的人也不会弃尸不葬了。

大夫曰:古者,宫室有度,舆服以庸(1);采椽茅茨,非先王之制也。君子节奢刺俭,俭则固(2)。昔孙叔敖相楚(3),妻不衣帛,马不秣粟(4)。孔子曰:“不可,大俭极下(5)。”此《蟋蟀》所为作也(6)。《管子》曰:“不饰宫室,则材木不可胜用,不充庖厨(7),则禽兽不损其寿。无末利(8),则本业无所出,无黼黻(9),则女工不施(10)。”故工商梓匠,邦国之用,器械之备也。自古有之,非独于此。弦高贩牛于周(11),五羖赁车入秦(12),公输子以规矩(13),欧冶以熔铸(14)。《语》曰:“百工居肆,以致其事(15)”。农商交易,以利本末。山居泽处,蓬蒿■埆(16),财物流通,有以均之。是以多者不独衍,少者不独馑(17)。若各居其处,食其食,则是橘柚不鬻(18),朐卤之盐不出,旃罽不市,而吴、唐之材不用也。

【注释】

(1)舆:车子。服:衣服。庸:功劳。语本《尚书·尧典》。

(2)固:这里是简陋的意思。

(3)孙叔敖:春秋时楚庄王相。

(4)秣:喂养牲口。

(5)大:通“太”,过于。

(6)《蟋蟀》:《诗经·唐风》中的篇名。据诗序说,这首诗是为了讥刺晋僖公过于节俭而作。

(7)庖厨:厨房。

(8)“末”原作“味”,据王先谦说校改。

(9)黼黻:古代礼服上绣的花纹。

(10)今本《管子》无此文,可能是亡篇中的文字。

(11)弦高:春秋时郑国商人。“贩”原作“饭”,今从洪颐煊说校改。周:指洛阳。弦高曾到洛阳卖牛,见《史记·秦本纪》及《淮南子·氾论篇》。

(12)羖:公羊。五羖,指百里奚。赁车:租车。百里奚初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后被俘,又作为陪嫁奴仆送入秦国。后出走到楚,又被秦穆公以五羖(五张公羊皮)赎回,故号“五羖大夫”。事见《史记·秦中纪》。

(13)公输子:即鲁班,春秋时鲁国巧匠。

(14)欧冶:即欧冶子,春秋时人,善铸剑。

(15)语出《论语·子张篇》。百工:各种手工艺工人。肆:作坊,工场。

(16)蓬蒿:这里指野草。■埆:土地贫瘠。

(17)馑:缺乏,缺少。

(18)朐:秦代郡名,属东海郡,汉代因之,今江苏省新海连市。卤:汉县,属安定郡,今甘肃省或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译文】

大夫说:古时候,宫室有一定的制度,车子和衣服按功劳大小赐给;用原木做椽子、用茅草盖房子的事并不是先代帝王的制度。君子节制奢侈,但也讥刺俭约,太俭朴就是简陋。过去孙叔敖当楚国的丞相时,他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不用粮食去喂马。孔丘就曾经说过:“不可以过于俭朴,太俭朴就和下级相接近了。”这就是《诗经·蟋蟀》所讽刺的事情。《管子》上说:“要是不装饰宫殿,木材就不能充分利用;不使厨房充满肉食,禽兽就不会被杀死。没有工商业,农业就得不到发展;衣服不装饰花纹,那么女工就不能施展技巧了。”所以,各种工商工匠,不仅是国家建设需要的,也是为了制造各种器具兵械所准备的。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并不是现在才有。春秋时,郑国的弦高就曾到洛阳去卖牛,百里奚曾经租车到秦国做生意;鲁班发明了圆规和曲尺;欧冶子冶铁铸剑。《论语》上说:“各种工匠住在作坊里,尽力把工作做好。”农业和商业之间进行交换,有利于发展农业和工商业。那些穷山深泽,荒凉贫瘠的地方,更应流通财物,互通有无。这样就可以使财物多的地方不独自富裕,财物少的地方不至于缺乏。如果都是各自住在自己的地方,吃自己出产的东西,那么桔子、柚子就没有人卖,朐、卤的盐就运不出来,市场上不会有毡子和毯子,吴、唐地区的竹子和木材就用不上了。

文学曰:孟子云(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蚕麻以时,布帛不可胜衣也。斧斤以时入(2),材木不可胜用。田渔地时(3),鱼肉不可胜食。”若则饰宫室,增台榭(4),梓匠斫巨为小,以圆为方,上成云气,下成山林,则材木不足用也。男子去本为末,虽雕文刻镂,以象禽兽,穷物究变(5),则谷不足食也。妇女饰微治细(6),以成文章(7),极伎尽巧,则丝布不足衣也。庖宰烹杀胎卵(8),煎炙齐和(9),穷极五味(10),则鱼肉不足食也。当今世,非患禽兽不损,材木不胜,患僣侈之无穷也;非患无旃罽橘柚,患无狭庐糠糟也(11)。

【注释】

(1)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但与今本《孟子》原文有不同。

(2)斧斤:指伐木的斧子,刃横的叫“斤”,刃纵的叫“斧”。

(3)田渔:打猎,捕鱼。

(4)台榭:即亭台和台上的房屋。

(5)穷物究变:穷究事物的变化。这里形容雕刻极其用心。

(6)饰微治细:形容刺绣非常精细。

(7)文章:花纹。

(8)胎卵,指兽胎和蛋卵。

(9)炙:火烤。齐和:调和的意思。

(10)穷极五味:极力追求各种美味。

(11)狭庐:狭窄的房子。糖糟:又作“糟糠”,稻麦的外壳和酒渣,指粗糙食品。

【译文】

文学说:孟子说过:“不误农时,粮食是吃不完的。按时养蚕种麻,布匹丝绸是穿不完的。在适宜的时节进山伐木,木材就用不完。按照一定的节季打猎捕鱼,鱼和禽兽的肉就吃不完。”如果一味装饰宫室,增建亭台房舍,木工把大木料砍小,将圆的变成方的,在房屋上刻绘着和云彩一样的花纹,在下面则堆造着假山林,那么木材就会不够用。男人放弃农业生产,去从事工商业,雕镂刻画各种飞禽走兽,并力求和真的一样,变化万状,那么粮食就会不够吃。妇女刺绣精心细致,做成各种各样花纹图案,用尽技巧,那么丝绸布匹就不能满足穿衣的需要。厨师煮杀兽胎、蛋卵,油煎火烤,精心烹调,力求五味俱全,这样鱼肉就不够吃了。现在,我们不是怕不捕杀禽兽,木材用不完,而是担忧奢侈起来没完没了;不怕没有毡子、毯子和没有桔子、柚子吃,担心的是,最后连草房都住不上,连谷糠酒渣也吃不上。

猜你喜欢
  论诽第二十四·桓宽
  读书偶记卷一·雷鋐
  卷十五·孙瑴
  第十四章 31·辜鸿铭
  第七章 37·辜鸿铭
  第四章 7·辜鸿铭
  卷二十三·江永
  吉验篇第九·王充
  权舆·佚名
  《瑜伽師地論》敘卷下·欧阳竟无
  卷四百五十三·佚名
  常欢喜品第三十·佚名
  佛地經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三·唐慧琳
  第九卷·僧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彭定求

        卷50_1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杨炯   甲乙遇灾年,周隋送上弦。妖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   赤县空无主,苍生欲问天。龟龙开宝命,云火昭灵庆。   万物睹真人,千秋逢圣政。祖宗玄泽远,文武休光盛。   大号域中

  • 郑子玉·唐圭璋

      八声甘州   渐莺声近也,探年芳、河畔扼轻轮。旋东风染绿,绵绵平野,无际烟春。最苦夕阳天外,愁损倚阑人。无奈潇湘杳,留滞王孙。   冷落池塘残梦,是送君归后,南浦消魂。赖东君能客,醉卧展香茵。尽教更、行人远,也相伴、

  • ◆姚文献公枢(雪斋集)·顾嗣立

    枢字公茂,号雪斋,营州柳城人。后迁洛阳。少笃于学,自期甚高。宋内翰九嘉识其有王佐略。岁壬辰,杨中书惟中与偕觐元太宗,为燕京行台郎中,未几辞去。岁庚戌,元世祖召居潜邸。中统元年,拜东平宣抚使。明年,召拜太子太师,辞不受,改大

  • 卷171 ·佚名

    李至 残春有感 年年九十日春风,风雨多端复在中。 一盏更还辜我绿,乱花知是为谁红。 树头啼鸟疑相劝,窗下吟生似不通。 可惜芳晨莫虚过,眼前便作白头翁。 李至 春色渐浓物华相恼又依前韵更得恶诗既

  • 后汉孝安皇帝纪下卷第十七·袁宏

      建光元年(辛酉、一二一)  春正月,高丽寇玄菟。   二月辛亥〔一〕,大赦天下。 〔一〕 范书安帝纪作“癸亥”。按二月壬子朔,不当有辛亥,袁纪误。   三月辛巳〔一〕,皇太后邓氏崩。癸未,大敛,封大将军骘为

  • 春秋别典卷九·薛虞畿

    鲁昭公【元年庚申在位三十二年周景王四年】宰我聘于齐而反见夫子曰梁丘据遇虺毒三旬而后瘳朝齐君齐君防大夫众賔而庆焉弟子与在賔列大夫众賔并复献攻疗之方弟子谓之曰夫所以献方将为病也今梁丘已疗矣而诸夫子乃复献方

  • 第四节 文协与会刊·老舍

    一、文协文人们仿佛忽然集合到武汉。我天天可以遇到新的文友。我一向住在北方,又不爱到上海去,所以我认识的文艺界的朋友并不很多,戏剧界的名家,我简直一个也不熟识。现在,我有机会和他们见面了。郭沫若,茅盾,胡风,冯乃超,艾芜

  • 卷一百七十八·杨士奇

    永乐十四年秋七月庚寅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 赠乳母保圣贤顺夫人冯氏之夫镇抚王忠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谥恭靖遣官祭之○癸巳○镇守宁夏宁阳侯陈懋进嘉瓜二实同带 锦衣卫千户丁金嘉剌丁奉使撒剌亦还俱升指挥佥事 擢

  • 卷之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古墓中之宝玉·李定夷

    距江西吉安县城四十里许之北有刘某者,为父营葬于荒郊,掘坑三尺,遽见青石一块,光滑可爱。刘见之,惊为奇货,乃用力揭起。视其下有铁棺焉,锈坏不堪,未知历年几何。以锄敲之,其声轰然。刘某喜不自胜,预揣其中必为窖藏。乃掘土启棺,则

  • 第四○二验充名单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一二二一四--七·佚名

    淡水分府向,提验谢焕光,并堂谕准予充当头份街庄总理名单承税总差朱忠计开:验充总理谢焕光〔堂谕〕准给谕戳承充头份庄街总理,第该处附近内山,应即小心,督同乡保巡缉,无令匪徒潜入可也(注)。〔同治拾壹年〕

  • 第六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平壤之战中日战争事祸胎  李鸿章先事之失机 大东沟之战甲午九十月以后大概情形 致败之由 李鸿章之地位及责任中国维新之萌蘖,自中日之战生,李鸿章盖代之勋名,自中日之战没。惜哉!李鸿章以光绪十九年,七十赐寿,既寿而病,病

  • 陈眣传·李延寿

    陈眣字长威,庐江襄安人。祖父陈硕,以打鱼为生。父陈岘,少年时骁悍英勇,侍奉章大宝,任帐内部曲。因告发大宝造反,授任谯州刺史。陈国被消灭后,废置在家。高智慧、汪文进造反,庐江的豪强俊杰,也起兵响应。因为都是陈岘昔日的部下

  • 谭献叙养·吴振棫

    养吉斋丛录二十六卷,余录十卷,吴尚书仲云先生遗着。文孙子修编修授乡里后生谭献,读竟,叙之曰:古者柱下之史,孔氏所访,太史公之所掌,汉初与丞相同尊。掌故之学,为千载表仪。凡夫德礼政刑,质文兴废,一朝设施,流及后世,有以观采损益,为

  • 论语点睛补注下·智旭

    古吴蕅益道人智旭述阳复子江谦补注【先进第十一】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的确有野人气象。后进的确是君子气象。但君子的确不如野人。故评论须如此。用之须如彼。【

  • 序·江永

    乡党圗考序国家列圣相承尊崇经学诸经众説是非去取皆有钦定既颁易书诗春秋复纂仪礼周礼礼记且重镌十三经注疏流布海内广厉学宫志古之士餍饫其中如酌江河随量有获可不谓厚幸欤经籍包络三才制度名物特其间一支一节四子

  • 第十一章 5·辜鸿铭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南容,即南宫适)喜欢反复吟诵以下诗句:“石头上的污点可以被磨掉,而讲错了的话却永远不能收回。”孔子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 山海经·佚名

    山水志。作者不详。十八卷。分《山经》五篇,含南山、西山、北山、东山和中山“五经”,又名“五藏山经”。约成于春秋战国; 《海经》分海外南、西、北、东和海内南、西、北、东八经。可能是西汉作品。第三部分《大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