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分律

又名《四分律藏》、《昙无德律》。印度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戒律。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60卷。全律由四部分组成,故名。第一部分叙述比丘应遵守的戒律250条;第二部分叙述比丘尼应遵守的戒律348条及受戒、说戒两犍度。第三部分包括从“自恣犍度”到“法犍度”等十五种犍度。第四部分为房舍、杂两犍度及结集法、调部、毗尼增一。律中对比丘、比丘尼平日衣、食、住、行、修习、内部关系、对外关系、议事规则、僧团活动等各方面应遵守的戒律作详细说明,要求比丘、比丘尼在身、口、意三个方面都必须收摄身心,止恶生善,并对违犯戒律者应如何处理也作了明确规定。律中还保存许多佛教史实、印度社会状况史料,是研究古印度社会、佛教史及佛教教团生活的重要资料。亦为唐代律宗依据的基本经典,因此也是研究中国佛教的重要资料。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影响较大的注疏有:唐法砺《四分律疏》十卷、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或六卷、十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唐怀素《四分律开宗记》十卷等。

《四分律》全部章节目录

(1)四分律序
(2)四分律卷第一(初分之一)
(3)四分律卷第二(初分之二)
(4)四分律卷第三(初分之三)
(5)四分律卷第四(初分之四)
(6)四分律卷第五(初分之五)
(7)四分律卷第六(初分之六)
(8)四分律卷第七(初分之七)
(9)四分律卷第八(初分之八)
(10)四分律卷第九(初分之九)
(11)四分律卷第十(初分之十)
(12)四分律卷第十一(初分之十一)
(13)四分律卷第十二(初分之十二)
(14)四分律卷第十三(初分之十三)
(15)四分律卷第十四(初分之十四)
(16)四分律卷第十五(初分之十五)
(17)四分律卷第十六
(18)四分律卷第十七(初分之十七)
(19)四分律卷第十八(初分之十八)
(20)四分律卷第十九(初分之十九)
(21)四分律卷第二十(初分之二十)
(22)四分律卷第二十一(初分之二十一)
(23)四分律卷第二十二(二分之一明尼戒法)
(24)四分律卷第二十三(二分之二明尼戒法)
(25)四分律卷第二十四(二分之三明尼戒法)
(26)四分律卷第二十五(二分之四明尼戒法)
(27)四分律卷第二十六(二分之五明尼戒法)
(28)四分律卷第二十七(二分之六明尼戒法)
(29)四分律卷第二十八(二分之七明尼戒法)
(30)四分律卷第二十九(二分之八明尼戒法)
(31)四分律卷第三十(二分之九明尼戒法)
(32)四分律卷第三十一(二分之十)
(33)四分律卷第三十二(二分之十一)
(34)四分律卷第三十三(二分之十二)
(35)四分律卷第三十四(二分之十三)
(36)四分律卷第三十五(二分之十四)
(37)四分律卷第三十六(二分之十五)
(38)四分律卷第三十七(二分之十六)
(39)四分律卷第三十八(三分之二)
(40)四分律卷第三十九(三分之三)
(41)四分律卷第四十(三分之四)
(42)四分律卷第四十一(三分之五)
(43)四分律卷第四十二(三分之六)
(44)四分律卷第四十三(三分之七)
(45)四分律卷第四十四(三分之八)
(46)四分律卷第四十五(三分之九)
(47)四分律卷第四十六(三分之十)
(48)四分律卷第四十七(三分之十一)
(49)四分律卷第四十八(三分之十二)
(50)四分律卷第四十九(三分之十三)
(51)四分律卷第五十(第四分之一)
(52)四分律卷第五十一(第四分之二)
(53)四分律卷第五十二(第四分之三)
(54)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
(55)四分律卷第五十四(第四分之五)
(56)四分律卷第五十五(第四分之六)
(57)四分律卷第五十六(第四分之七)
(58)四分律卷第五十七(第四分之八)
(59)四分律卷第五十八(第四分之九)
(60)四分律卷第五十九(第四分之十)
(61)四分律卷第六十(第四分之十一)

猜你喜欢
  禅林僧宝传·惠洪
  出家缘经·佚名
  佛十力经·佚名
  妙法莲华经文句·智顗
  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佚名
  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佚名
  大护明大陀罗尼经·佚名
  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佚名
  一切功德庄严王经·佚名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佚名
  大乘广百论释论·护法
  赞阿弥陀佛偈·昙鸾
  天公经·佚名
  长部经典·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连久道·唐圭璋

      久道,已见“全”。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十有小传。   水调歌头   游洞霄赋   雨后烟景绿,春水涨桃长。系舟溪上、笋舆十里踏平沙。路转峰回,好处无数,青荧玉树,缥缈羽人家。楼观倚空碧,水竹湛清华。   纵幽寻,飞蜡

  • 赌棋山庄词话卷六·谢章铤

    南浦秋波录 去省会南门十里地曰湾里,洲边皆水阁,诸姬所居,详张亨甫南浦秋波录。今年九月灾时,予居龙溪,得是信。友人陈星垣玉宇填明月棹孤舟调云:“却道收场时尚早。只因伊、杜娘非老。讵意重阳,才过几日,却被祝融勾

  • 题词·王羲之

      殷洪源与桓温不协,王逸少移书苦谏,欲画廉蔺于屏风。又曲止北伐,皆不见听,果败于姚襄。谢豫州迈往不屑,才非将帅,违逸少之言,后亦狼狈。世谓其形神在名山沧海之间,于天下事,抑何观火也。琅玡南渡,江左粗安,王谢虽贤,未敢以区区

  • 第三出 谋吴·梁辰鱼

    【满庭芳】〔小生扮越王众扮内官上〕圣禹开基。神工留迹。千年王业犹存。宿承茆土。吴越隔江分。运値春秋季世。天王远政令纷纭。看邻境干戈正起。东海泣波臣。〔鹧鸪天〕缥缈孤城海上居。萧条霸业继无余。夙传宛委

  • 独醉亭集卷上·史谨

    (明)史谨 撰○五言古诗游吴氏耕乐轩延陵有一士卜壤螺山陬松萝荫层轩桑麻被崇邱忻然遂栖息焉用营莵裘朝耕陇头云暮饭栏中牛心旷市朝逺地偏松菊幽良时恒见招探玩成久留我非荷莜羣子焉沮溺流青云一蹭蹬虞坂淹骅骝眷兹以为

  • 第十七出 枭鸾(正宫调文思韵)·丁耀亢

    【破阵子】(净蟒玉上)手握丝纶天柄,儿承鬼蜮家传。国计边谋多用贿,工媚逢君独善谗,难容鼠窃奸。自家严太师,久任枢衡,势倾中外。争奈仇鸾这厮,旧在俺门下出身,抬举他封侯加爵,位至师保。不料圣上宠眷特隆,专以边事

  • 第十一出 辱佞(中吕调庚青韵)·丁耀亢

    【普贤歌】(丑便衣笑上)权门趋走惯营生,巧语花言笑几声。蓬胡大翅翎,穷涎白眼睛。觅个娇娥,小官就升。自家不是别人,赵文华的便是。在人前说两句公道的熟嘴,其实是个趋势利的班头。人背后有一副滚热的面皮,写不

  • 卷五·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五陈子昻子昻字伯玉射洪人家世豪富子昻独苦节读书金华山善属文举进士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数上疏陈事词皆典美武攸宜统军北讨契丹以子昻为管记圣厯初解官归为县令段简因事收系忧愤卒子昻褊躁

  • 御选元诗卷三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七言古诗六李泂留别金门知已【幷序】我本山人素志邱壑获归名山为愿毕矣爰以四月十一日离京师是夜抵潞阳慨然赋诗遥慰匡庐隐者并示金门诸公为一噱云野马脱羁鞅倏疑天地寛临风一长鸣风吹散入

  • ●卷一百九十一·徐梦莘

      炎兴下帙九十一。   起绍兴九年正月五日丙戌,尽十四日乙未。   九年正月五日丙戌赐新复河南州军敕。   门下朕以眇躬嗣承丕绪明不能烛德不能绥为人子孙不能保其所付为人父母不能全其所安虽穷宵旰之勤未息边

  • 南唐书卷十五·陆游

    宋 陆防 撰周郑李三刘江汪郭伍萧李卢朱王魏列传第十二周惟简鄱阳人隐居明易后主闻其名召至金陵起布衣为集贤殿侍讲以虞部郎中致仕还山金陵受围间道召还入后苑讲否卦后主思得奇士能使兵间者张洎荐惟简可以谭笑和解

  • 史记正义论例·司马迁

    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 论史例古者帝王,右史记言,左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太史公兼之,故名曰史记。并採六家杂说,以成一史。备论君臣父子夫妻长幼之序,天地山川国邑名号,殊俗物类之品也。太史公作

  • 春秋辨义卷六·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庄公二丁酉○荘王十三年十年○齐桓二晋缗二十一卫惠十六蔡哀十一郑厉十七子仪十曹荘十八陈宣九杞靖二十宋闵八秦武十四楚文六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经不书齐伐鲁公既败齐又为鲁地则齐之伐鲁不言可知也

  • 书传卷十·苏轼

    宋 苏轼 撰周书洪范第六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洪范大法也武王杀受立武庚非所以问洪范者而孔子于此言之明武王之得箕子盖师而不臣也箕子之言曰殷其沦丧我罔为臣仆殷亡则箕子无复仕之道以此表正万世为君臣

  • 繇役第四十九·桓宽

    【题解】“繇役”正文作“徭役”,“繇”“徭”古通。本篇就由于反抗匈奴侵扰的正义战争,而带来的繇役——即动员人力的问题,展开辩论。大夫继续说明备边的重要性,认为

  • 显扬圣教论 第七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七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净义品第二之三论曰。学十二种分别者。一差别分别。二生起分别。三转异分别。四能治所治分别。五能引胜生定胜分别。六顺法分别。七补特伽罗分别。八下中上

  • 混元八景真经·佚名

    混元八景真经。五卷。不着撰人,疑为唐人所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称玄武而不称真武,疑唐五代间所著。述房中术。

  •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梁启超

    近人梁启超撰。一卷。主要叙述马志尼、加里波第、加富尔领导意大利资产阶级复兴运动的始末。于三人身世、经历、政治主张和活动叙述甚详。对马志尼组织青年意大利党采取教育与暴动并行、加富尔进行资产阶级民主改革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