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分律卷第二十八(二分之七明尼戒法)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一百七十八单提法之五

“时诸比丘尼僧,应将受戒者,至比丘僧中,偏露右肩礼僧足已,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语:‘大德僧听!我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我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愿众僧慈愍故,拔济我!’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彼当问:‘汝字何等?和上字谁?乃至㖒唾常流出如上。汝已学戒清净不?’若言:‘学戒清净。’当复更问余比丘尼:‘此人学戒清净不?’若言:‘学戒清净。’者,彼戒师当作白:‘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和上尼某甲。某甲已学戒清净。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白如是。’‘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某甲已学戒清净。今僧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谁诸长老忍僧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此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众僧已忍与某甲授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族姓女听!此是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八波罗夷法,犯者非比丘尼、非释种女。不得作不净行、行淫欲法。若比丘尼,意乐作不净行、行淫欲法,乃至共畜生,此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能者当言:“能。”’‘不得盗乃至草叶。若比丘尼,偷人五钱若过五钱,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断、教人断,若自破、教人破、若烧、若埋、若坏色,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能者当言:“能。”’‘不得故断众生命乃至蚁子。若比丘尼,故自手断人命,若持刀与人,教死、赞死、劝死,若与非药,若堕人胎、?祷、咒诅杀,若自作、若教人作,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能者当言:“能。”’‘不得妄语乃至戏笑。若比丘尼,不真实非己有,自称言我得上人法,我得禅得解脱、得三昧正受、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天来、龙来、鬼神来供养我,此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能者当言:“能。”’‘不得身相触乃至共畜生。若比丘尼,有染污心,与染污心男子身相触,从腋已下、膝已上身相触,若捉、若摩、若牵、若推、逆摩、顺摩、若举、若下、若捉、若捺,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能者当言:“能。”’‘不得犯八事,乃至共畜生。若比丘尼染污心,受染污心男子捉手、捉衣,入屏处、屏处共立、共语、共行、身相近、共期,犯此八事,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犯八事故。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能者当言:“能。”’‘不得覆藏他罪,乃至突吉罗恶说。若比丘尼,知他比丘尼犯波罗夷罪,若不自举、不白僧、若众多人,后于异时,此比丘尼,若罢道、若灭摈、若遮不共僧事、若入外道,后便作是说:“我先知有如是如是事。”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覆重罪故。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能者当言:“能。”’‘不得随顺被举比丘语,乃至守园人及沙弥。若比丘尼,知比丘为僧所举,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随顺、不忏悔,僧未与作共住而随顺。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言:“汝妹知不?今僧举此比丘,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随顺、不忏悔,僧未与作共住,汝莫随顺。”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时坚持不舍,是比丘尼当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由随举故。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能者当言:“能。”’‘族姓女听!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四依法,比丘尼依此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尼。依粪扫衣,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尽形寿能持不?能者当言:“能。”’‘若得长利,檀越施衣、割坏衣得受。’‘依乞食,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尽形寿能持不?能者当言:“能。”’‘若得长利,若僧差食、檀越送食、月八日食、十四十五日食、若月初日食、若众僧常食、若檀越请食应受。’‘依树下坐,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尽形寿能持不?能者当言:“能。”’‘若得长利,别房、尖头屋、小房、石室、两房一户应受。’‘依腐烂药,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尽形寿能持不?能者当言:“能。”’‘若得长利,酥油、生酥、蜜、石蜜应受。’‘汝已受具足戒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处所,和上如法、阿阇梨如法、二部僧如法具足满,汝当善受教法,应劝化作福治塔供养众僧。若和上阿阇梨一切如法教授不得违逆,应学问诵经勤求方便,于佛法中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汝始发心出家功不唐捐、果报不绝。余所未知,当问和上阿阇梨。’令受戒人在前、余尼在后而去。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与六法,满二十,众僧不听便与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僧者如上。

若比丘尼,年满二十,二岁学戒,与六法,众僧不听,与授具足戒,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白二羯磨,三突吉罗。白一羯磨,二突吉罗。白已,一突吉罗。白未竟,突吉罗。未白前集众众满,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年满二十,二岁学戒,众僧听受具足戒,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四)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世尊制戒听比丘尼授人具足戒,而度他少年妇女与授具足戒。授具足戒已,不知男子有染污心、无染污心,与染污心男子共立、共语、共相调戏。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诸比丘尼:“汝云何世尊制戒听比丘尼度人授具足戒,乃度他少年曾嫁妇女授具足戒,受具足戒已不知男子有染污心、无染污心,与染污心男子共立、共语、共相调戏?”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度他少年曾嫁妇女与授具足戒,受具足戒已,不知男子有染污心、无染污心,与有染污心男子共立、共语、共相调戏?”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若欲度人授具足戒者,先白众僧剃发乃至与十戒如上法。自今已去听度十岁曾嫁女人与二岁学戒,年满十二与授具足戒。白四羯磨如上。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度曾嫁妇女年十岁,与二岁学戒,年满十二,听与授具足戒。若减十二与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知减十二与授具足戒,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罗。白一羯磨竟,二突吉罗。白已,一突吉罗。白未竟,突吉罗。未白前集众众满,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年十岁度与二岁学戒,满十二与授具足戒,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五)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诸比丘尼闻世尊制戒得度十岁曾嫁女人,与二岁学戒,满十二与授具足戒,便度他盲瞎、跛躄、聋及余种种病者,毁辱众僧。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度年十岁曾嫁妇女,与二岁学戒,满十二与授具足戒。汝云何乃度他盲瞎、聋及余种种病,毁辱众僧?”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世尊制戒听比丘尼度年十岁曾嫁妇女,与二岁学戒,满十二与授具足戒。而汝等乃度他盲瞎、跛躄、聋及余种种病,毁辱众僧?”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听与授具足戒白四羯磨。当作如是与。将受戒者至离闻处着见处,乃至我已教授竟听使来亦如上。来已至尼僧中,戒师应作白,问难事乃至白四羯磨如上,乃至大僧中与授戒,一一法如上十八童女法同。自今已去当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度他小年曾嫁妇女,与二岁学戒,年满十二,不白众僧便与授具足戒,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度小年曾嫁妇女,与二岁学戒,年满十二,不白众僧便与授具足戒,三羯磨竟,尼和上,波逸提。白二羯磨,三突吉罗。白一羯磨,二突吉罗。白已一,突吉罗。白未竟,突吉罗。未白前集众众满,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度年满十二曾嫁妇女,白众僧受具足戒,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六)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度他淫女与授具足戒,先与此女人亲厚者,见已自相谓言:“此淫女先与我等作如是如是事。”时所度比丘尼及余比丘尼闻之皆惭耻。尔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诸比丘尼言:“云何汝等乃度他淫女,与授具足戒耶?”即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汝等云何度他淫女与授具足戒耶?”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与如是人授具足戒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尼结戒。

诸比丘尼,不知如是人、非如是人,后乃知是,或有作波逸提忏者、或疑者。“不知者无犯。自今已去当如是结戒:若比丘尼,知如是人与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如是人者,淫女也,彼或有夫主、或有夫主兄弟,乃至有故私通者。

若比丘尼,与如是人授具足戒者,应将至五六由旬。若不去,当深藏安处之。彼比丘尼,度如是人授具足戒已,不将去五六由旬、若不深藏者,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先不知如是人便与授具足戒,若将至五六由旬、若教人将至五六由旬,若深藏,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七)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安隐比丘尼多度弟子而不教诫,以不被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时诸比丘尼见已语言:“妹!汝等云何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诸比丘尼报言:“我是安隐比丘尼弟子,彼弟子众多,而不教授我等,以不被教授故耳。”尔时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安隐比丘尼言:“汝云何多度弟子而不教授?以不教授故,众事不如法也。”呵责已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安隐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多度弟子不教授,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多度弟子,不教二岁学戒,不以二法摄取,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二法者,一者法、二者衣食。法摄取者,教增戒、增心、增慧、学问、诵经。衣食摄者,与衣食、床、卧具、医药,随力能办供给所须。

若比丘尼,多度弟子与授具足戒,不教二岁学戒、二法摄取,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度与二岁学戒,以二事摄取:一者法,二者衣食;若受具足戒已离和上去;若破戒、破见、破威仪;若被举、若灭摈、若应灭摈;以此事命难、梵行难,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八)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多度弟子,后皆离和上去,不被教授、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时诸比丘尼见已问言:“诸姊!汝等何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诸比丘尼报言:“我等受具足已离和上去,不被教授故耳。”尔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诸比丘尼言:“汝等云何受具足已离和上去,不被教授、不按威仪、着衣服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时诸比丘尼呵责已,往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受具足戒已离和上去,不被教授、不按威仪、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不二岁随和上尼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不二岁随和上尼者,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受具足戒已二岁随尼和上;若和上听去得去;若和上破戒、破见、破威仪,若被举、若灭摈、若应灭摈;若由是事命难、梵行难,于二岁中离去,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九)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世尊制戒,听度人授具足戒,而诸比丘尼痴者,度人不知教授。以不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诸比丘尼言:“汝等云何世尊制戒听度人,而汝等愚痴,辄便度人而不知教授,以不教授故不按威仪,乃至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即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世尊制戒虽听度人,汝等愚痴,辄便度人而不知教授,以不教授故不按威仪,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听僧与授具足戒者,白二羯磨。彼欲度人者,当往众僧中求,当作如是求。至比丘尼众中,偏露右肩脱革屣、礼诸比丘尼足、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白:‘大姊僧听!我某甲比丘尼,求众僧乞度人授具足戒。’如是第二、第三说。比丘尼僧当观察此人,堪能教授与二岁学戒、二事摄取不?一者法,二者衣食。如是,听。若不堪教授,不能与二岁学戒及二法摄取法及衣食者,当语言:‘妹止!勿度人。’若有智慧、堪能教授,与二岁学戒,以二法摄取者,众中当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姊僧听!此某甲比丘尼,今从众僧乞授人具足戒。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授人具足戒。白如是。’‘大姊僧听!此某甲比丘尼,今从众僧乞授人具足戒。僧今与某甲比丘尼授人具足戒。谁诸大姊忍僧与某甲授人具足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众僧已忍听与某甲比丘尼授人具足戒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僧不听而授人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僧者如上。

听者,众僧白二羯磨听。

彼比丘尼,若僧不听,授人具足戒者,波逸提。众僧不听,便与依止,若畜沙弥尼、式叉摩那者,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众僧听授人具足戒,受比丘尼依止及畜沙弥尼、式叉摩那,是谓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三十竟)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闻世尊制戒听比丘尼,从众僧乞授人具足戒。彼新学少年从众僧乞授人具足戒已,不能教授。以不被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诸比丘尼:“汝等闻世尊制戒听度人,云何新学少年乞授人具足戒已不能教授,彼以不被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乃至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时诸比丘尼嫌责已,往语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此诸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新学少年乞授人具足戒,而不能教授。彼以不被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乃至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此诸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年未满十二岁,授人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若比丘尼年减十二,授人具足戒者,波逸提。若减十二,与人依止、畜式叉摩那、沙弥尼,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年满十二授人具足戒,若与依止,畜式叉摩那、沙弥尼,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三十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闻世尊制戒听年十二岁得授人具足戒,皆自称言:“年满十二岁。”愚痴辄授人具足戒,不知教授。以不被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此诸比丘尼:“汝等闻世尊制戒年十二岁得授人具足戒,而汝云何自称年满十二,求授人具足戒,痴不知教授。彼以不被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乃至如婆罗门聚会法?”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此诸比丘尼:“汝等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汝等云何自称言满十二岁,求授人具足戒,痴不知教授。彼以不被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乃至如婆罗门聚会法?”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诸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年满十二岁,众僧不听,便授人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年满十二岁,众僧不听,授人具足戒者,波逸提。众僧不听,授依止及畜式叉摩那、沙弥尼,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年满十二、众僧听授人具足戒,及与人依止,畜式叉摩那、沙弥尼,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三十二)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愚痴不堪教授,从众僧求授人具足戒。诸比丘尼谏言:“妹止!勿从众僧求授人具足戒。”彼以从众僧求授人具足戒不得故,便言:“诸比丘尼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所爱者便听,不爱者便不听。”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诸比丘尼:“汝等云何愚痴从僧乞授人具足戒,诸比丘尼谏言:‘汝妹止!勿求众僧授人具足戒。’云何便言:‘诸比丘尼有爱、有恚、有怖、有痴,爱者便听,不爱者便不听。’”即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愚痴从僧乞授人具足戒,诸比丘尼谏言:‘汝妹止!勿求众僧乞授人具足戒。’便言:‘诸比丘尼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所爱者便听,不爱者不听。’”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僧不听授人具足戒,便言:‘众僧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欲听者便听,不欲听者便不听。’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僧者如上。

不听者,众僧语言:“妹止!不须授人具足戒。”彼以不得授人具足戒故,便言:“诸比丘尼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所爱者便听,不爱者便不听。”若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其事实尔,有爱、有恚、有怖、有痴,爱者便听、不爱者不听。彼人便作是语:“有爱、有恚、有怖、有痴,爱者便听、不爱者不听。”若戏笑语、疾疾语、屏处语、若梦中语、欲说此乃错说彼,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三十三)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闻世尊制戒听度人授具足戒,而父母夫主不听,辄便度与授具足戒。与授具足戒已,父母夫主皆来将去。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言:“汝等云何世尊制戒听度人,父母夫主不听而度,使父母夫主还将去耶?”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世尊制戒听度人,父母夫主不听而辄度,后为父母夫主还将去?”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诸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父母夫主不听与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若父母夫主不听与授具足戒,三羯磨竟,尼和上,波逸提。白二羯磨,三突吉罗。白一羯磨,二突吉罗。白已,一突吉罗。白未竟,突吉罗。未白前方便白僧与剃发集众众满,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父母夫主听,若无父母夫主,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三十四)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诸比丘尼,闻世尊制戒得度人。时诸比丘尼,便度与童男男子相敬爱、愁忧喜瞋恚女人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已,彼以念男子故,愁忧瞋恚与比丘尼共斗诤。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听度人,云何乃度与童男男子相敬爱、愁忧喜㥲恚者与授具足戒。受具足戒已,念彼男子故,愁忧㥲恚与比丘尼共斗诤?”即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度他与童男男子相敬爱、女人愁忧喜瞋恚者与授具足戒。受具足戒已,念彼男子故愁忧㥲恚,与比丘尼共斗诤耶?”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诸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度他与童男男子相敬爱、愁忧㥲恚女人受具足戒,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尼结戒。

尔时诸比丘尼,不知与童男男子相敬爱、不相敬爱,愁忧㥲恚者、不愁忧㥲恚者,后乃知与童男男子相敬爱,或有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疑者。“不知者无犯。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尼,知女人与童男男子相敬爱、愁忧㥲恚女人,度令出家受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童男男子相敬爱与私通、愁忧㥲恚者与受具足戒已,念彼男子故,与比丘尼共斗诤。彼比丘尼,知女人与童男男子相敬爱愁忧㥲恚,与授具足戒,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白二羯磨,三突吉罗。白一羯磨,二突吉罗。白已,一突吉罗。白未竟,突吉罗。未白前剃发与授戒集众众满,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先不知,若信可信人语、若信父母语、若受具足戒已病生,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三十五)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偷兰难陀比丘尼语式叉摩那言:“汝学是舍是,我当授汝具足戒。”彼报言:“尔。”彼式叉摩那聪明智慧堪能劝化。时偷兰难陀作是意:“欲令式叉摩那久作劝化供养故不与,作方便料理时与受具足戒。”时式叉摩那嫌责偷兰难陀:“偷兰难陀语我言:‘汝舍是学是,我当授汝具足戒。’而至今不为我作方便时授具足戒耶?”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偷兰难陀言:“汝云何语式叉摩那言:‘汝舍是学是,我当授汝具足戒。’而不与授具足戒耶?”即往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偷兰难陀“汝云何语式叉摩那言:‘汝舍是学是,我当授汝具足戒。’云何不与授具足戒耶?”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语式叉摩那言:‘汝妹!舍是学是,我当与汝授具足戒。’若不方便与授具足戒,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语式叉摩那言:“汝妹!舍是学是,我当与汝授具足戒。”后不方便与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许与授具足戒便与授具足戒,若彼病、若更无共活者、若无五衣、若无十众,若缺戒、若破戒、若破见、破威仪,若被举、若灭摈、若应灭摈,由是命难、梵行难,不与作方便授具足戒,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三十六)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式叉摩那,持衣往僧伽蓝中,至诸比丘尼所语言:“与我受具足戒,我当持此衣与。”时偷兰难陀比丘尼语言:“妹与我衣,我当授汝具足戒。”即持衣与之。偷兰难陀受他衣已,亦不方便与授具足戒。时式叉摩那嫌责言:“云何语我言:‘大妹!与我衣来,我当授汝具足戒。’而受我衣已,不与我授具足戒耶?”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偷罗难陀言:“云何要语式叉摩那言:‘妹!与我衣来,当与汝授具足戒。’而受他衣已,竟不与授具足戒耶?”呵责已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偷兰难陀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语式叉摩那言:‘妹!与我衣来,当与汝授具足戒。’而受衣已,竟不与他授具足戒耶?”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语式叉摩那言:‘持衣来!我当与汝授具足戒。’而不方便与授具足戒,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衣者,有十种如上。

彼比丘尼语式叉摩那言:“妹!持衣来,我当与汝授具足戒。”受衣已,不作方便与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许与授具足戒便与授具足戒,若病、若无共活者、若无五衣、若无十众,若彼缺戒、若破戒、破见、破威仪、若被举、若灭摈、若应灭摈,若命难、梵行难,而不方便与授具足戒,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三十七)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安隐比丘尼多度弟子,与授具足戒,不能一一教授。彼以不被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时诸比丘尼见已问言:“汝等何以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受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彼即报言:“我是安隐比丘尼弟子,师不教授我故耳。”尔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安隐比丘尼言:“汝云何多度弟子,不能一一教授。彼以不被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受他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安隐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多度弟子,不能一一教授。彼以不被教授故,不按威仪,着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他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不满一岁授人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若比丘尼,满十二月得授人具足戒,满十二月得与人依止,满十二月得授式叉摩那二岁学戒,满十二月得度沙弥尼。彼比丘尼,不满一岁授人具足戒者,波逸提。不满一岁,与人依止,度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满十二月授人具足戒,满十二月与人依止,授式叉摩那二岁学戒,度沙弥尼,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三十八)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闻世尊制戒听授人具足戒,彼便在尼众中与授具足戒,经宿已方往比丘僧中。而所与授具足戒者,中间或得盲瞎、痴聋、跛躄及余种种诸病,毁辱众僧。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听度人,汝等云何乃度盲瞎、痴聋、跛躄及余种种病,毁辱众僧耶?”呵责已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乃度诸盲瞎、痴聋、跛躄及余种种病,毁辱众僧耶?”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与人授具足戒已,经宿方往比丘僧中与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比丘尼,应即日授具足戒,即日诣比丘僧中授具足戒。

彼比丘尼,与授具足戒,经宿已方诣比丘僧中授具足戒,波逸提。是谓为犯。

不犯者,即日与授具足戒;即日往比丘僧中授具足戒;若欲往授具足戒,彼病、若水陆道断、若有恶兽难、若贼难、若水大涨、若为强力者所执,若被系闭,若命难、梵行难,不得即日往诣比丘众中,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三十九)

四分律卷第二十八

猜你喜欢
  俱舍论记 第二十二卷·普光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佚名
  華嚴經十回向品·欧阳竟无
  卷第一百九十三·佚名
  卷十三·佚名
  佛说如来兴显经卷第二·佚名
  第九年海潮音继续出版之希望·太虚
  卷八十一·佚名
  法句譬喻经广衍品第二十九·佚名
  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佚名
  追念王一亭长者·太虚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一)·太虚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五(本)·窥基
  卷第二十一·居顶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含中集卷四·李锴

    廌青山人李锴着 诗(三) ◆诗(三)◆ 涉雪行 雪夜听抱光弹涂山古操 破箑叹 雨后西轩夜酌 咏山堂牡丹 黔石图歌 暮春陈橘洲过五石瓠堂会若水上人至清华激射喜而有赠时予将偕若公入田盘而橘洲有志未果云 秋初过陈橘洲有作 溥

  • 皇明诗选卷之十一·陈子龙

    李雯舒章氏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七言律诗二许宗鲁严嵩黄佐周廷用蔡羽文征明张时彻樊鹏苏佑屠应峻徐献忠唐顺之王廷干许应元皇甫涍王维桢侯一元莫如忠胡侍刘绘李先芳

  • 卷七百三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三十六王仁裕王仁裕字德辇天水人初爲秦州判官入蜀爲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历唐晋汉终户部尚书罢爲太子少保周显德初卒仁裕晓音律喜爲诗尝集平生所作诗爲西江集今编爲

  •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五·阿桂

      太宗文皇帝【崇徳三年戊寅正月至七月】  崇徳三年春正月甲午  世祖章皇帝生  世祖章皇帝  太宗第九子也  母  孝庄文皇后时为  永福宫庄妃娠十有一月  二月丁酉  亲征喀尔喀  先是正月庚辰驻

  • 卷之五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多夫之奇论·李定夷

    广东西樵村张某,有女名月娥。二九妙龄,风姿艳冶。性质灵慧,颇通文翰,张某钟爱如掌上珠。然家法素严,家中妇女,不许出闺门半步。月娥赋性风泣,每遇春风秋月,辄蛾眉深锁,西子含愁,恨不能插翼长飞,一纾幽郁也。未几父死,遂辞母至省,肄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下·袁枢

    宋 袁枢 撰后唐灭梁后梁均王龙徳元年春正月蜀主吴主屡以书劝晋王称帝晋王以书示僚佐曰昔王太师亦尝遗先王书劝以唐室已亡宜自帝一方先王语余云昔天子幸石门吾发兵诛贼臣当是之时威振天下吾若挟天子据闗中自作九锡禅

  • 方域二·徐松

    南京【宋会要】真宗景德三年二月,诏曰:「雎阳奥区,平台旧壤。两汉之盛,并建于戚藩;五代以还,荐升于节制。地望雄于征镇,疆理接于神州。实都畿近辅之邦,乃帝业肇基之地。恭惟圣祖,诞庆鸿图,爰于历试之初,兼领元戎之寄。讴谣所集,符

  • 十二年·佚名

    (壬申)十二年清嘉慶十七年春正月1月1日○乙亥朔,御仁政殿,受賀,頒敎文:若曰,八千歲爲春,泰運屬三陽之會,九五福曰壽,長樂躋六旬之齡,凡在陶勻,孰不懽忭?恭惟王大妃殿下,稟性淵靜,秉德柔嘉,奉慈闈盡孝盡誠,嗣徽音於莘摯,事寧考克敬克順,播

  • 卷八·胡广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大全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八明 胡广等 撰文王世子第八【新安王氏曰此篇首言文王为世子之事故以武王成王为世子之事继之成王幼周公辅导有道故以教世子之法继之为世子者当贵亲当尊老故

  • 现代僧教育的危亡与佛教的前途·太虚

    ──二十一年十月在闽南佛学院训词──我年来关于佛教的教育,感觉到只有灭亡的气象,没落的气象,这使我多么底忧惧和失望哟!我个人到没有什么,但我对于你们的将来,又使我不能不为佛教前途寄予期望,来为你们寻找出路。但是、在

  • 佛说善夜经一卷·佚名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竹林园所。去斯不远有一苾刍住温泉侧。时有一天颜貌端严光明殊妙。过初夜分诣苾刍所。彼天威光周圆赫奕。悉皆照耀普遍温泉。合掌礼敬在一面坐。白苾

  • 解脱道论 第四卷·佚名

    解脱道论 第四卷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行门品第八之一问云何地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一切入者何义。几种地何地取相。云何作曼陀罗法。何修地法。答是心依地相生。此谓地

  • 希叟绍昙禅师语录·希叟绍昙

    续藏经 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侍者)自悟.了舜.妙恩.普和.慧洇.希革.弥绍.道信.宗寿.道亨 编佛祖大愿力。直欲尽大地。罔不正觉。诸老弘提此令。以津筏叔运最切。传至圆照。一大震焯文武火。所锻炼昱霅半天下。希叟禅师昙公。铮然

  • 光绪恒春县志·屠继善

    台湾地方志。清陈文纬修,屠继善纂。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文纬事迹不详。继善自号啸云居士,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光绪十八年开设台湾通志局,命各属县修志。本志以档册和采访笔录为主要资料来源。约于光绪二十一年(1885)

  • 榕城考古略·林枫

    清代林枫编写的乡土志,三卷。为福州乡土志,原来未刊,各地图书馆抄藏甚少,有福建省图书馆本、福建师大图书馆本。1980年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曾组织校点,内部刊行。2001年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重新整理出版,林枫后裔林贤光

  • 妒律·陈元龙

    该书列女子各种嫉妒骄悍之状,比照大清律法,予以各种刑罪之名和处罚之法。书虽体露出浓重的男权思想,但对今人了解清季女性所受社会之压制,颇具认识意义。 是书《八千卷楼书目》小说家著录。

  • 几社壬申合稿·佚名

    明徐凤彩等选。徐凤彩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本书前有杨肃序、徐凤彩序、陈子龙《几社壬申合稿凡例》。崇祯三年(1630)以后,杨廷枢中解元,张溥、吴伟业并经魁,所获售者,无不为社局之人。其后温体仁乃改为保举。而保举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