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七出 枭鸾(正宫调文思韵)

【破阵子】

(净蟒玉上)手握丝纶天柄,儿承鬼蜮家传。国计边谋多用贿,工媚逢君独善谗,难容鼠窃奸。

自家严太师,久任枢衡,势倾中外。争奈仇鸾这厮,旧在俺门下出身,抬举他封侯加爵,位至师保。不料圣上宠眷特隆,专以边事任他。这厮近来渐觉负心,常有秘本直达御前,着实可恨!当日议开马市,与俺答通和,不过借此名色,冒破些朝廷银两。遮饰目前,每年有俺的常例五万。不料这厮费了国家四十万银两,只买的几百匹瘦马,尽皆倒死。俺的常例全不解来。那俺答借名通市,依旧放抢。昨日迎报传来,大同城下,得了马价十万,忽然进口,又将原马尽皆抢回。似此边事日坏,难以遮饰,恐皇上觉悟,未免连累于俺。昨巳将这厮数年通边用贿、欺君不战之罪。尽行密奏。皇上大怒,发密旨一道,遣兵部尚书赵锦,假说巡边,特赐尚方剑,就军中将仇鸾斩首枭示。此乃机密军情,不敢泄漏。看兵部大堂赵爷到,快传!

(众应介)

(末冠带扮上)未闻紫阁黄麻召,先见调元摄政臣。门上有人么?禀兵部赵爷求见。

(众禀)

(净迎见介)正要奉请求教,又蒙先施。

(末)下官闻內阁有秘旨钦差,特求指教方略。

(净顾介)左右回避!

(众下)向来仇鸾总兵马市一节,原是学生许他通贡,暂免国家用兵。当初被杨椒山看破,不料破败至此!日后皇上觉悟,不止累及学生。就是老先生现任兵枢,也是大不便的。昨日巳将这厮通谋买和、糜费内帑的罪一一参奏。圣上大怒,特赐尚方剑,钦差老先生行迎。就带锦衣卫去,一面宣旨,即时枭首,传示九边。那后来边事破坏,俱推在仇鸾身上,我两人岂不干净。此计何如?

(末)这是太师的妙用,下官蒙恩借庇多矣。如此,今日就行!

(净)正是!

【四边静】

(净)边庭大事多机秘,钦差事星急。贼子擅通番,金钱辱邦国。锦衣捧剑,部官赍敕。只说是行边,奉旨莫姑息。

叫人来取剑敕伺候!

(众捧剑敕上)

【前腔】

(末)恩公教命知端的,疾忙敢停迹?星夜即兼程,吉凶在呼吸。尚方赐剑,诱来入室。称贺只须臾,行法一时毕。

不用再三多嘱咐!

(净)想来都是会中人。

(末众捧敕剑下)

(净吊场)原来这件事弄得这等破坏!当初杨主事特参仇鸾马市,有五谬、十不可之疏,力沮马市不便,十分有识。因他破我成就,把他一夹一拶·贬作典史去了。此时圣上见马市既败,想起这个本,必然重用此人·不如我先做个人人情,将他速速超升。料他感恩,必不怀恨。这是颠倒英雄手段。把那朝廷公典,做我的私恩,岂不妙哉!好计、好计!缚虎何如还放虎,驯龙不必更屠龙。

(下)

(且扮仇鸾戎装并左右旗帜甲士走上介)

【神仗儿】天颜有喜,天颜有喜,传颁金币。遣元臣亲赍,褒宠皇恩特异。亲赐剑,下丹墀。

早间闻京报,说圣上遣兵部大堂,赐上方剑,一同行边,副将以下,先斩后奏。叫将官,伺候香案!

【滴溜神仗】

(末蟒服,甲士卒捧剑敕、黄旗走上)

(介)彤庭下·彤庭下,鸣驺列戟。西边上,西边上,扬旌建旆。尚方干将特赐,提兵视九边,赏功除罪。辕门外列黄旗,辕门外列黄旗。

(丑上迎旨介)

(末)仇总兵亲接秘旨,左右回避!

(众下)

(末开读、丑跪介)皇帝敕谕:总兵仇鸾,妄开马市,暗结西番,实为买和。引兵內犯,失误军机,通贼卖国·着兵部尚书赵锦,即以尚方剑,军中枭首,传示九边。特敕!

(甲士上斩仇鸾介)叫将士:即将仇鸾首级传示九边,众军伺候领赏!

【黄龙滚】元恶定藁街,国法悬诛格。传示边场,鼓舞军声沸。

(合)九重决计,三军辟易。将令严,敌寇畏,军声起。

(众)禀上老爷:西边俺答来索马市金银,巳进大同口子。听知杀了仇总兵,拔营口外二百里,走了!

【尾声】

(末)年年马市愁倾国,把百万金钱借寇资。

(合)今日呵,就寸斩元凶法已迟!

(下)

鸾不枭,无以快桂洲与椒山之愤也。《明史》戮尸,不足昭法,故使严用计行诛,亦以见小人之反覆,权利不可以久固耳。观者至此快心,当浮一大白。

猜你喜欢
  卷五百六十七·彭定求
  卷一百六十八·彭定求
  谢枋得·唐圭璋
  第十七章 知几引退·屠隆
  ●挂枝儿·咏部八·冯梦龙
  第二十九出 吿奠·姚茂良
  提要·白居易
  西伯利亚·徐志摩
  五集卷五十二·乾隆
  古诗镜卷十八·陆时雍
  卷三百六十四·陈思
  广陵诗钞·吴之振
  梦观集卷三·大圭
  谈商籁体·闻一多
  13、挝公·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秦简夫

    (冲末扮赵孝、正末赵礼抬老旦、卜儿上)(卜儿诗云)汉季生民可奈何,深山无处避兵戈;朝来试看青铜镜,一夜忧愁白发多。老身姓李,失主姓赵,是这汴京人氏。所生下两个孩儿:大的赵孝,小的赵礼;两个十分孝顺。争奈家业飘零,无升合之粟

  • 第三折·郑光祖

    (管叔一折)(召公奭云)(驾云了)(正末上了,一)自先君在日,摄行天子事。这些时官里坐于御榻,某侍坐于天子之侧,名曰抱孤摄政。官里坐朝,索走一遭去。想摄政以来,天下皆为奉行先君之业。(唱) 【越调】【斗鹌鹑】从先帝升遐,当今嗣国,宗祀明

  • 39.杜甫:七言律诗二首·施蜇存

    七言律诗虽然兴起于初唐,定型于沈宋,但诗人致力于这种诗体者,还不很多。一般人也不重视七言律诗。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所选录的是至德元载(公元七五七年)至大历末年(公元七七九年)这二十多年间的诗,他的自叙说:“选者三

  • 卷之二百五·佚名

    洪武二十三年冬十月己未朔享太庙○擢狭西道监察御史陈宗礼为户部左侍郎○先是钞法既行岁久有昏软者因置例钞库听民换易官收朱墨费三十之一然细民利新钞非昏软者亦揉烂以易新者 上闻遂罢之至是复出新钞于承天门外听民

  • 金佗稡编卷十八·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十八宋 岳珂 编家集九公牍中措置襄汉乞兵申省状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後军统制江南西路舒蕲州兼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岳飞状申恭奉圣旨恢复襄汉仰遵庙谟今已克平五郡惟信阳未下已调发

  • 绎史卷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开辟原始列子昔者圣人因隂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

  •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九·佚名

    明帝 肃宗赦窦宪夺沁水公主园田【温公】朱晖【东坡】梁鸿【梁肃】王充【昌黎】安帝征用樊英【温公】顺帝以梁冀为大将军【温公】质帝崔寔应诏诣公交车言事【温公】元帝平东羌【温公】李固【子由】徐穉【张九龄 曽子

  • 志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七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选举一。○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高丽太祖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 光宗用双冀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 大抵其法颇用唐制。 其学校有

  •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一·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帝系(图表畧)○帝统(后附)太祖高皇帝初讳兴定讳元璋字国瑞仁祖第四子也元天厯元年九月十八日生母曰淳皇后陈氏至正十五年起义兵丁酉年下金陵置江南行中书省为右丞相封吴国公丁未即吴王位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日

  • 改过之法·袁黄

    一、改过三要素 春秋时代,有许多大夫,仅凭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推测其人的吉凶祸福,并且非常的准确,这种事在《左传》、《国语》诸书里,都有许多记载。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吉凶征兆,发源于人的内心,而表现于人之外表。凡是

  • 平书订卷六 取士第四·李塨

    平书曰:古之教士不外六德、六行、六艺,而上士、中士、下士皆士也,为国任事分猷,以备乡大夫之选,故多练达伟敏宏毅之才,未有徒以读书能文为士者。徒读书能文且不足为士,况所读不过八股之文,又出于唐宋明经进士之下哉?嗟乎,人才靡

  • 第十章 7·辜鸿铭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辜讲当斋戒的日子里,孔子会全心全意去祈祷,一般穿明亮干净的素色套服。在此期间,装食品的日常用具总是会更换,并且搬出日常居住的寝室。

  • 綱領卷中·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綱領卷中宋 李明復 撰朱熹曰春秋皆亂世之事而聖人一切裁之以天理又曰春秋雖云孔子作如曰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亦只是寫出魯史只是中間須有改更春秋難看熹平生所以不敢說如何知得上面那是魯史

  • 目录·杨复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仪礼图目録     礼类二【仪礼之属】第一卷士冠礼筮于庙门图陈服器及即位图迎賔加冠受醴见母送賔圗若不醴则醮用酒图孤子冠图庶子冠图第二卷士昬礼纳采及问名图醴賔图纳徴图壻家陈鼎及

  • 卷十九·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九诗经于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斁于人斯给事中【臣】倪国琏朱子曰此周公旣成洛邑而朝诸侯因率之以祀文王之乐歌言于穆

  •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四卷·护法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四卷圣天菩萨本 护法菩萨释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破时品第三之一复次有作是言。如说已灭未生无体。其理不然。诸有为法前后两际作用虽无而体恒有。分位别故三世不同。无必不生有定无灭。为破

  • 朝鲜王朝实录[景宗修正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景

  • 鬻子注·逄行珪

    《汉书·艺文志》著录《鬻子》二十二篇,而南朝梁庾仲容《子钞》、唐马总《意林》所录仅六篇,隋唐宋三《志》则均作一卷。今传本为一卷十四篇,有唐逄行珪注;行珪曾官华州郑县尉,唐高宗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