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十八 萧景弟昌 昂 昱

萧景,字子昭,高祖从父弟也。父崇之字茂敬,即左光禄大夫道赐之子。道赐三子:长子尚之,字茂先;次太祖文皇帝;次崇之。初,左光禄居于乡里,专行礼让,为众所推。仕历宋太尉江夏王参军,终于治书侍御史。齐末,追赠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尚之敦厚有德器,为司徒建安王中兵参军,一府称为长者;琅邪王僧虔尤善之,每事多与议决。迁步兵校尉,卒官。天监初,追谥文宣侯。尚之子灵钧,仕齐广德令。高祖义师至,行会稽郡事,顷之卒。高祖即位,追封东昌县侯,邑一千户。子謇嗣。崇之以干能显,为政尚严厉,官至冠军将军、东阳太守。永明中,钱唐唐珝之反,别众破东阳,崇之遇害。天监初,追谥忠简侯。

景八岁随父在郡,居丧以毁闻。既长好学,才辩能断。齐建武中,除晋安王国左常侍,迁永宁令,政为百城最。永嘉太守范述曾居郡,号称廉平,雅服景为政,乃榜郡门曰:“诸县有疑滞者,可就永宁令决。”顷之,以疾去官。永嘉人胡仲宣等千人诣阙,表请景为郡,不许。还为骠骑行参军。永元二年,以长沙宣武王懿勋,除步兵校尉。是冬,宣武王遇害,景亦逃难。高祖义师至,以景为宁朔将军、行南兖州军事。时天下未定,江北伧楚各据坞壁。景示以威信,渠帅相率面缚请罪,旬日境内皆平。中兴二年,迁督南兖州诸军事、辅国将军、监南兖州。高祖践阼,封吴平县侯,食邑一千户,仍为使持节、都督南、北兖、青、冀四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南兖州刺史。诏景母毛氏为国太夫人,礼如王国太妃,假金章紫绶。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明解吏职,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年荒,计口赈恤,为穀粥于路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天监四年,王师北伐,景帅众出淮阳,进屠宿预。丁母忧,诏起摄职。五年,班师,除太子右卫率,迁辅国将军、卫尉卿。七年,迁左骁骑将军,兼领军将军。领军管天下兵要,监局官僚,旧多骄侈,景在职峻切,官曹肃然。制局监皆近幸,颇不堪命,以是不得久留中。寻出为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信武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八年三月,魏荆州刺史元志率众七万寇潺沟,驱迫群蛮,群蛮悉渡汉水来降。议者以蛮累为边患,可因此除之。景曰:“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且魏人来侵,每为矛盾,若悉诛蛮,则魏军无碍,非长策也。”乃开樊城受降。因命司马硃思远、宁蛮长史曹义宗、中兵参军孟惠俊击志于潺沟,大破之,生擒志长史杜景。斩首万余级,流尸盖汉水,景遣中兵参军崔缋率军士收而瘗焉。

景初到州,省除参迎羽仪器服,不得烦扰吏人。修营城垒,申警边备,理辞讼,劝农桑。郡县皆改节自励,州内清肃,缘汉水陆千余里,抄盗绝迹。十一年,征右卫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十二年,复为使持节、督南、北兖、北徐、青、冀五州诸军事、信威将军、南兖州刺史。十三年,征为领军将军,直殿省,知十州损益事,月加禄五万。

景为人雅有风力,长于辞令。其在朝廷,为众所瞻仰。于高祖属虽为从弟,而礼寄甚隆,军国大事,皆与议决。十五年,加侍中。十七年,太尉、扬州刺史临川王宏坐法免。诏曰:“扬州应须缉理,宜得其人。侍中、领军将军吴平侯景才任此举,可以安右将军监扬州,并置佐史,侍中如故,即宅为府。”景越亲居扬州,辞让甚恳恻,至于涕泣,高祖不许。在州尤称明断,符教严整。有田舍老姥尝诉得符,还至县,县吏未即发,姥语曰:“萧监州符,火爄汝手,何敢留之!”其为人所畏敬如此。

十八年,累表陈解,高祖未之许。明年,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郢州刺史。将发,高祖幸建兴苑饯别,为之流涕。既还宫,诏给鼓吹一部。在州复有能名。齐安、竟陵郡接魏界,多盗贼,景移书告示,魏即焚坞戍保境,不复侵略。普通四年,卒于州,时年四十七。诏赠侍中、中抚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子劢嗣。

昌字子建,景第二弟也。齐豫章末,为晋安王左常侍。天监初,除中书侍郎,出为豫章内史。五年,加宁朔将军。六年,迁持节、督广、交、越、桂四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七年,进号征远将军。九年,分湘州置衡州,以昌为持节、督广州之绥建湘州之始安诸军事、信武将军、衡州刺史,坐免。十三年,起为散骑侍郎,寻以本官兼宗正卿。其年,出为安右长史。累迁太子中庶子、通直散骑常侍,又兼宗正卿。昌为人亦明悟,然性好酒,酒后多过。在州郡,每醉辄径出入人家,或独诣草野。其于刑戮,颇无期度。醉时所杀,醒或求焉,亦无悔也。属为有司所劾,入留京师,忽忽不乐,遂纵酒虚悸。在石头东斋,引刀自刺,左右救之,不殊。十七年,卒,时年三十九。子伯言。

昂字子明,景第三弟也。天监初,累迁司徒右长史,出为轻车将军、监南兖州。初,兄景再为南兖,德惠在人,及昂来代,时人方之冯氏。征为琅邪、彭城二郡太守,军号如先。复以轻车将军出为广州刺史。普通二年,为散骑常侍、信威将军。四年,转散骑侍郎、中领军、太子中庶子,出为吴兴太守。大通二年,征为仁威将军、卫尉卿,寻为侍中,兼领军将军。中大通元年,为领军将军。二年,封湘阴县侯,邑一千户。出为江州刺史。大同元年,卒,时年五十三。谥曰恭。

昱字子真,景第四弟也。天监初,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洗马,中书舍人,中书侍郎。每求自试,高祖以为淮南、永嘉、襄阳郡,并不就。志愿边州,高祖以其轻脱无威望,抑而不许。迁给事黄门侍郎。上表曰:“夏初陈启,未垂采照,追怀惭惧,实战胸心。臣闻暑雨祁寒,小人犹怨;荣枯宠辱,谁能忘怀!臣藉以往因,得预枝戚之重;缘报既杂,时逢坎?禀之运。昔在齐季,义师之始,臣乃幼弱,粗有识虑,东西阻绝,归赴无由,虽未能负戈擐甲,实衔泪愤懑。潜伏东境,备履艰危,首尾三年,亟移数处,虽复饥寒切身,亦不以冻馁为苦。每涉惊疑,惶怖失魄,既乖致命之节,空有项领之忧,希望开泰,冀蒙共乐;岂期二十余年,功名无纪,毕此身骸,方填沟壑,丹诚素愿,溘至长罢,俯自哀怜,能不伤叹!夫自媒自衒,诚哉可鄙;自誉自伐,实在可羞。然量己揆分,自知者审,陈力就列,宁敢空言?是以常愿一试,屡成干请。夫上应玄象,实不易叨;锦不轻裁,诚难其制。过去业鄣,所以致乖算测。圣监既谓臣愚短,不可试用,岂容久居显禁,徒秽黄枢。忝窃稍积,恐招物议,请解今职,乞屏退私门。伏愿天照,特垂允许。臣虽叨荣两宫,报效无地,方违省闼,伏深恋悚。”高祖手诏答曰:“昱表如此。古者用人,必前明试,皆须绩用既立,乃可自退之高。昔汉光武兄子章、兴二人,并有名宗室,就欲习吏事,不过章为平阴令,兴为缑氏宰,政事有能,方迁郡守,非直政绩见称,即是光武犹子。昱之才地,岂得比类焉!往岁处以淮南郡,既不肯行;续用为招远将军、镇北长史、襄阳太守,又以边外致辞;改除招远将军、永嘉太守,复云内地非愿;复问晋安、临川,随意所择,亦复不行。解巾临郡,事不为薄,数有致辞,意欲何在?且昱诸兄递居连率,相继推毂,未尝缺岁。其同产兄景,今正居籓镇。朕岂厚于景而薄于昱,正是朝序物议,次第若斯,于其一门,差自无愧。无论今日不得如此;昱兄弟昔在布衣,以处成长,于何取立,岂得任情反道,背天违地。孰谓朝廷无有宪章,特是未欲致之于理。既表解职,可听如启。”坐免官。因此杜门绝朝觐,国家庆吊不复通。

普通五年,坐于宅内铸钱,为有司所奏,下廷尉,得免死,徙临海郡。行至上虞,有敕追还,且令受菩萨戒。昱既至,恂恂尽礼,改意蹈道,持戒又精洁,高祖甚嘉之,以为招远将军、晋陵太守。下车励名迹,除烦苛,明法宪,严于奸吏,优养百姓,旬日之间,郡中大化。俄而暴疾卒,百姓行坐号哭,市里为之喧沸,设祭奠于郡庭者四百余人。田舍有女人夏氏,年百余岁,扶曾孙出郡,悲泣不自胜。其惠化所感如此。百姓相率为立庙建碑,以纪其德。又诣京师求赠谥。诏赠湘州刺史。谥曰恭。

史臣曰:高祖光有天下,庆命傍流,枝戚属?连,咸被任遇。萧景之才辩识断,益政佐时,盖梁宗室令望者矣。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沈约
  卷三百四十三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卷四十六·谷应泰
  卷第三十三·徐鼒
  卷之七十五·佚名
  序·缪荃孙
  通志卷一百二十·郑樵
  九七五 军机处为遵旨换回《通鉴纲目续编》事致苏州织造札文·佚名
  二○四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遵旨给还各家遗书折·佚名
  卷九十四下·班固
  ·圣武纪略魏源··丁曰健
  ●附录·祁彪佳
  王正言传·薛居正
  卷二十·阿桂
  外附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五出 省母·姚茂良

    【一翦梅】〔老旦小旦上〕夫去边庭今久矣。望断音书。旦夕忧疑。孩儿。你爹爹与哥哥在边上征剿。杳无音信。好闷人也。〔小旦〕母亲。爹爹久无音书。想只是无暇修札。请自宽心。〔小生小外上〕【前腔】父蒙宣召赴京

  • 第十六出 伯卿游马·佚名

    (生)(净外)鸡啼头声便起程,鸡啼头声便起程。(净)(马来)猿啼鸟叫得人惊,猿啼鸟叫得人惊。做紧打马过前程,相随伴,莫拆散,到驿递心即安。(又)溪水流过只西桥,溪水流过只西桥。(马来)杜鹃鸟枝头连声叫,杜鹃鸟枝头连声叫,早风送

  • 太祖纪六·薛居正

    开平四年十月乙亥,东京博王友文入觐,召之也。己卯,以新修天骥院开宴落成,内外并献马,而魏博进绢四万匹为驵价。壬午,以冬设禁军,幸兴安鞠场,召文武百官宴。幸开化,大阅军实。十一月丁亥朔,幸广王第作乐。辛卯,宴文武四品已上于宣

  • 卷二十二·志第三·历下·脱脱

        ◎历下   ○步月离第五   转终分:一十四万四千一百一十,秒六千六十六。   转终日:二十七日,余二千九百,秒六千六十六。   转中日:一十三日,余四千六十五,秒三千三十三。   朔差日:一,余五千一百四,秒三

  • 尚史卷三·李锴

    本纪二夏本纪禹伯禹夏后氏姒姓也父鲧颛顼五世孙汉书颛顼五世而生鲧大戴礼记颛顼产鲧鲧产文命是为禹史记夏禹名文命禹父曰鲧鲧父曰颛顼二说非是今从汉书书曰文命敷于四海其曰名文命者亦非是鲧娶有辛氏女谓之女志是生

  • 卷三十八·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三十八雍正十三年夏六月癸酉议西路撤兵事宜办理军机大臣等议覆言署宁逺大将军查郞阿等奏西路军营撤兵事宜一巴图鲁官兵进口后定例止给口粮索伦奉天吉林等兵并道逺恐盘费不足请官借三

  • 平定金川方略卷六·来保

    三月丁亥上命军机大臣等传谕班第曰据班第奏称先由成都起程往川西一路查看粮台前至军营再由军营前往川南一带勘视粮路朕思办理粮饷固属紧要自应及时筹办但军营弁兵多半更易现在正值军兴恐张广泗一人有不能兼顾之虑班第

  • 景公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将加诛晏子谏第十三·晏婴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 万章上篇·王夫之

    一舜之处象,与周公之处管、蔡,其所以不同者,先儒论之详矣。然所谓“管、蔡之叛,忧在社稷,孽在臣民;象之欲杀舜,其事在舜之身”,此语亦须分别看,非谓一身小而社稷臣民大也。 使象恶得成,则天下且无舜,而昏垫之害谁与拯

  • 孟子集编卷八·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离娄章句下【凡三十三章】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在东方夷服之地】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岐周岐山下周旧邑近畎夷毕郢近丰镐今有文王墓】地之相去

  • 卷九·顾栋高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卷九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乐器琴陈乐书琴长三尺三寸六分象朞之日广六寸象六合有五象五行腰广四寸象四时前广后狭象尊卑上圆下方象天地晖十三象十二律余一以象闰盖长三尺六寸六分者中琴之度长

  • 第六十一卦:《中孚卦》·佚名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白话】《中孚卦》象征诚信:诚信施及到愚钝无知的小猪小鱼身上,从而感化了它们,因此获得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大川,利于坚守中正之道。《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白

  • 卷二·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通义卷二     吴江朱鹤龄撰 邶鄘卫三国辨 郑氏诗谱云武王封纣子武庚为殷後乃三分其国置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三监导武庚叛成王讨之更于此三国建诸侯以

  • 训俭示康原文·司马光

    吾本寒家(1),世以清白相承(2)。吾性(3)不喜华靡(4),自为乳儿(5),长者加以金银(6)华美之服,辄(7)羞赧(8)弃去(9)之。二十忝(10)科名(11),闻喜宴(12)独不戴花,同年(13)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14)衣取(

  • 香港登九莲华山佛教公墓弁言·太虚

    十方佛土,亦复皆空,觅身心世界都不可得,何生养死葬之有!然理性常寂,而事缘恒差别无尽,现通自出神火而化,佛与阿罗诃尚矣。舍利建塔,以作人天福田,本异乎世俗之墓,隋信行禅师,高唱第三阶普法;寂后,其徒多依附师塔而葬,不期形成佛教公

  • 摄大乘论卷下·无著

        阿僧伽作    后魏世佛陀扇多于洛阳译  入智相云何。多闻薰身故。非阿犁耶识所摄。如阿犁耶识种子成。寂静思惟所摄。诸法义现相所生可取事处有见者意言处。是中谁入智相。大乘所薰多闻相续身。无量诸亲

  • 临济宗旨·惠洪

    明白庵居沙门 慧洪 撰汾阳昭禅师示众曰。先圣云。一句语须具三玄。一玄中须具三要。阿那个是三玄三要底句。快会取好。各自思量。还得稳当也未。古德已前行脚。闻一个因缘未明。中间直下饮食无味睡卧不安。火急决择

  • 究竟一乘宝性论·佚名

    梵名Ratnagotra -vibha^go Maha^ya^nottaratantra-s/a^stra (分别宝性之大乘最胜要义论)。凡四卷。后魏勒那摩提译。又称宝性分别一乘增上论。略称宝性论。本书论述如来藏自性清净之教义。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共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