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九 谢朏 弟子览

谢朏,字敬冲,陈郡阳夏人也。祖弘微,宋太常卿,父庄,右光禄大夫,并有名前代。朏幼聪慧,庄器之,常置左右。年十岁,能属文。庄游土山赋诗,使朏命篇,

朏揽笔便就。琅邪王景文谓庄曰:“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庄笑,因抚朏背曰:“真吾家千金。”孝武帝游姑孰,敕庄携朏从驾,诏使为《洞井赞》,于坐奏之。帝曰:“虽小,奇童也。”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朏谒既退,粲曰:“谢令不死。”寻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临川内史,以贿见劾,案经袁粲,粲寝之。

齐高帝为骠骑将军辅政,选朏为长史,敕与河南褚炫、济阳江斅、彭城刘俣俱入侍宋帝,时号为天子四友。续拜侍中,并掌中书、散骑二省诏册。高帝进太尉,又以朏为长史,带南东海太守。高帝方图禅代,思佐命之臣,以朏有重名,深所钦属。论魏、晋故事,因曰:“晋革命时事久兆,石苞不早劝晋文,死方恸哭,方之冯异,非知机也。”朏答曰:“昔魏臣有劝魏武即帝位者,魏武曰:'如有用我,其为周文王乎!'晋文世事魏氏,将必身终北面;假使魏早依唐虞故事,亦当三让弥高。”帝不悦。更引王俭为左长史,以朏侍中,领秘书监。及齐受禅,朏当日在直,百僚陪位,侍中当解玺,朏佯不知,曰:“有何公事?”传诏云:“解玺授齐王。”朏曰:“齐自应有侍中。”乃引枕卧。传诏惧,乃使称疾,欲取兼人。朏曰:“我无疾,何所道。”遂朝服,步出东掖门,乃得车,仍还宅。是日遂以王俭为侍中解玺。既而武帝言于高帝,请诛朏。帝曰:“杀之则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遂废于家。

永明元年,起家拜通直散骑常侍,累迁侍中,领国子博士。五年,出为冠军将军、义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在郡不省杂事,悉付纲纪,曰:“吾不能作主者吏,但能作太守耳。”视事三年,征都官尚书、中书令。隆昌元年,复为侍中,领新安王师。未拜,固求外出。仍为征虏将军、吴兴太守,受召便述职。时明帝谋入嗣位,朝之旧臣皆引参谋策。朏内图止足,且实避事。弟綍,时为吏部尚书。朏至郡,致綍数斛酒,遗书曰:“可力饮此,勿豫人事。”朏居郡每不治,而常务聚敛,众颇讥之,亦不屑也。

建武四年,诏征为侍中、中书令,遂抗表不应召。遣诸子还京师,独与母留,筑室郡之西郭。明帝下诏曰:“夫超然荣观,风流自远;蹈彼幽人,英华罕值。故长揖楚相,见称南国;高谢汉臣,取斌良史。新除侍中、中书令朏,早藉羽仪,夙标清尚,登朝树绩,出守驰声。遂敛迹康衢,拂衣林沚,抱箕颍之余芳,甘憔悴而无闷。抚事怀人,载留钦想。宜加优礼,用旌素概。可赐床帐褥席,俸以卿禄,常出在所。”时国子祭酒庐江何胤亦抗表还会稽。永元二年,诏征朏为散骑常侍、中书监,胤为散骑常侍、太常卿,并不屈。三年,又诏征朏为侍中、太子少傅,胤散骑常侍、太子詹事。时东昏皆下在所,使迫遣之,值义师已近,故并得不到。

及高祖平京邑,进位相国,表请朏、胤曰:“夫穷则独善,达以兼济。虽出处之道,其揆不同,用舍惟时,贤哲是蹈。前新除侍中、太子少傅朏,前新除散骑常侍、太子詹事、都亭侯胤,羽仪世胄,徽猷冠冕,道业德声,康济雅俗。昔居朝列,素无宦情,宾客简通,公卿罕预,簪绂未褫,而风尘摆落。且文宗儒肆,互居其长;清规雅裁,兼擅其美。并达照深识,预睹乱萌,见庸质之如初,知贻厥之无寄。拂衣东山,眇绝尘轨。虽解组昌运,实避昏时。家膺鼎食,而甘兹橡艾;世袭青紫,而安此悬鹑。自浇风肇扇,用南成俗,淳流素轨,余烈颇存。谁其激贪,功归有道,康俗振民,朝野一致。虽在江海,而勋同魏阙。今泰运甫开,贱贫为耻;况乎久蕴瑚琏,暂厌承明,而可得求志海隅,永追松子。臣负荷殊重,参赞万机,实赖群才,共成栋干。思挹清源,取镜止水。愚欲屈居僚首,朝夕谘诹,庶足以翼宣寡薄,式是王度。请并补臣府军谘祭酒,朏加后将军。”并不至。

斑祖践阼,征朏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胤散骑常侍、特进、右光禄大夫,又并不屈。仍遣领军司马王果宣旨敦譬。明年六月,朏轻舟出,诣阙自陈。既至,诏以为侍中、司徒、尚书令。朏辞脚疾不堪拜谒,乃角巾肩舆,诣云龙门谢。诏见于华林园,乘小车就席。明旦,舆驾出幸朏宅,宴语尽欢。朏固陈本志,不许;因请自还东迎母,乃许之。临发,舆驾复临幸,赋诗饯别。王人送迎,相望于道。到京师,敕材官起府于旧宅,高祖临轩,遣谒者于府拜授,诏停诸公事及朔望朝谒。

三年元会,诏朏乘小舆升殿。其年,遭母忧,寻有诏摄职如故。后五年,改授中书监、司徒、卫将军,并固让不受。遣谒者敦授,乃拜受焉。是冬薨于府,时年六十六。舆驾出临哭,诏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十万,布百匹,蜡百斤。赠侍中、司徒。谥曰靖孝。朏所着书及文章,并行于世。

子谖,官至司徒右长史,坐杀牛免官,卒于家。次子絪,颇有文才,仕至晋安太守,卒官。

览字景涤,朏弟綍之子也。选尚齐钱唐公主,拜驸马都尉、秘书郎、太子舍人。高祖为大司马,召补东阁祭酒,迁相国户曹。天监元年,为中书侍郎,掌吏部事,顷之即真。

览为人美风神,善辞令,高祖深器之。尝侍座,受敕与侍中王暕为诗答赠。其文甚工。高祖善之,仍使重作,复合旨。乃赐诗云:“双文既后进,二少实名家;岂伊止栋隆,信乃俱国华。”以母忧去职。服阕,除中庶子,又掌吏部郎事,寻除吏部郎,迁侍中。览颇乐酒,因宴席与散骑常侍萧琛辞相诋毁,为有司所奏。高祖以览年少不直,出为中权长史。顷之,敕掌东宫管记,迁明威将军、新安太守。

九年夏,山贼吴承伯破宣城郡,余党散入新安,叛吏鲍叙等与合,攻没黟、歙诸县,进兵击览。览遣郡丞周兴嗣于锦沙立坞拒战,不敌,遂弃郡奔会稽。台军平山寇,览复还郡,左迁司徒谘议参军、仁威长史、行南徐州事,五兵尚书。寻迁吏部尚书。览自祖至孙,三世居选部,当世以为荣。

十二年春,出为吴兴太守。中书舍人黄睦之家居乌程,子弟专横,前太守皆折节事之。览未到郡,睦之子弟来迎,览逐去其船,杖吏为通者。自是睦之家杜门不出,不敢与公私关通。郡境多劫,为东道患,览下车肃然,一境清谧。初,齐明帝及览父綍、东海徐孝嗣,并为吴兴,号称名守,览皆欲过之。昔览在新安颇聚敛,至是遂称廉洁,时人方之王怀祖。卒于官,时年三十七。诏赠中书令。子罕,早卒。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谢朏之于宋代,盖忠义者欤?当齐建武之世,拂衣止足,永元多难,确然独善,其疏、蒋之流乎。洎高祖龙兴,旁求物色,角巾来仕,首陟台司,极出处之致矣!览终能善政,君子韪之。

猜你喜欢
  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司马迁
  卷三十五·毕沅
  提要·陈桱
  卷二百六十五·杨士奇
  卷之六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八·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十七·佚名
  卷四·王晫
  一百十九 苏州织造李煦奏盐法道李斯(亻全)病危预请简员佐理摺·佚名
  第二四○单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九日一一五一○--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纪昀
  八·钱穆
  卷二百三下·雍正
  卓镛诗·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目录山水类题詹仲信所藏米元晖云山图【宋陆游】题择庵云山图【元牟巘】南宫老仙云山图【元王恽】题小米云山【元龚璛】王洽云山图【元邓文原】仿老米云山图【元高克恭】云山图【元杨

  • 剧目索引·钱德苍

    初集副末一卷牧羊记:庆寿、颁诏、小逼、望乡金锁记:送女、探监、法场三国志:刀会二卷邯郸梦:扫花占花魁:劝妆牡丹亭:冥判、拾画、叫画白罗衫:贺喜永团圆:逼离、击鼓、闹宾馆、计代、堂婚三卷琵琶记:辞朝、盘夫西川图:芦花荡一文

  • 唐臣传第十五·欧阳修

    ○硃弘昭冯?附硃弘昭,太原人也。少事明宗为客将,明宗即位,为文思使。与安重诲有隙,故常使于外。董璋为东川节度使,乃以弘昭为副使。西川孟知祥杀其监军李严,弘昭大惧,求还京师,璋不许,遂相猜忌,弘昭益开怀待之不疑,璋颇重其为人

  • 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三·赵尔巽

      孙玉庭 蒋攸铦 李鸿宾   孙玉庭,字寄圃,山东济宁人。乾隆四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五十一年,出为山西河东道,父忧去,服阕,补广西盐法道。嘉庆初,就迁按察使,历湖南、安徽、湖北布政使,举发道员胡齐仑侵冒军需,诏嘉之。

  • 四 内务府总管海拉逊等奏曹寅进送腌鲥鱼·佚名

    康熙三十五年五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郎中曹寅进送腌鲥鱼六十尾,等因。 内务府总管海拉逊、多比具奏。 奉旨:著交饭房。钦此。 笔帖式二格钞去。 [译自内务府满文奏销档]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纪昀

    列传唐 【五十八】○唐五十八归崇敬【登融】奚陟张荐【读】赵涓李纾郑云逵徐岱王仲舒 冯伉 卢景亮【王源中】辥苹【膺】 卫次公【洙】辥戎放 胡证崔弘礼崔元亮 王质 殷侑【盈孙】王彦威 庾敬休归崇敬奚陟张荐赵

  • 外集卷十二·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十二 宋 李幼武 纂集 朱熹 晦庵先生徽国文公 字元晦间自称曰仲晦世为徽人居紫阳山下父韦斋官游建之政和遂居焉先生年十四韦斋殁托孤於少傅刘子羽因居崇安县屏山下从游於刘子翬绍

  • 十国春秋卷六十二·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南汉五列传赵光裔杨洞潜李殷衡倪曙何泽 刘濬赵光裔字焕业京兆奉天人侨居洛阳【一云洛阳人】父隐唐尚书左仆射光裔少力学修行与兄光逢弟光皆第进士【旧唐书云光逢干符五年登进士第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

  •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司马迁

    王延海译注【说明】《大宛列传》是记述西域诸国史实的传记。其中详记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小月氏、安息、条枝、大夏八国之事;附记扜罙、于窴、楼兰、姑师、黎轩、身毒、驩潜、大益、苏薤九国之事;偶涉西南夷駹、

  • 卷一百五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经籍考经【礼】宋史艺文志礼类一百十三部一千三百九十九卷【不着録者二十六部四百六十九卷】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明史艺文志

  • 卷四十八·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四十八    宋 黄伦 撰我闻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敝化奢丽万世同流无垢曰天道非他礼与德而已欲识天道当自礼与德观之惟由礼则履而为善行惟有德则得而为圣贤此正天道也而世有

  • 卷十·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十理气类理气程子曰有形总是气无形只是道○离隂阳则无道隂阳气也形而下也道太虚也形而上也朱子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

  • 卷三十六(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日藏分陀罗尼品第二之二尔时西方去此佛刹。四十二恒河沙等诸佛国土。过是数已,有佛世界名坚固幢。其国有佛号智德峰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於五浊世与诸四众眷属围绕而为说法。时彼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炎德藏。在大众中听

  • 喻华香品之二·佚名

    昔佛始得道在罗阅祇国教化转到舍卫国。国王群臣莫不宗仰。时有贾客大人名曰波利。与五百贾人入海求宝。时海神出掬水问波利言:海水为多掬水为多。波利答曰:掬水为多。所以者何。海水虽多无益时用。不能救彼饥渴之人掬水

  • 佛教和平国际的提议·太虚

    ──二十六年一月在上海市佛学会作──佛教的和平本质,在诸法──一众生、一世界、一事一物以至一原素的各一单位──众缘生、诸法无自性,诸法无自性、诸法众缘生的理论──般若──。此理论的具体表现,即是一摄一切、一

  • 禅林宝训卷第三·净善

    东吴沙门净善重集雪堂行和尚住荐福。一日问暂到僧。甚处来。僧云。福州来。雪堂云。沿路见好长老么。僧云。近过信州。博山住持本和尚。虽不曾拜识好长老也。雪堂曰。安得知其为好。僧云。入寺路径开辟廊庑修整。殿堂

  • 赞法界颂·龙树

        圣龙树菩萨造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奉 诏译  归命十方佛  法身及报化  愿共诸众生  速成法界性  轮回三恶道  法界理凝然  本来常清净  诸相不能迁

  • 丘文庄公集·邱濬

    诗文集,十卷,明邱濬撰。丘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其实不下于他的诗篇。其散文取材广泛,反映现实,文笔恣肆疏隽,议论深闳,颇受后世文士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