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一 太祖张皇后 高祖郗皇后 太宗王皇后 高祖丁贵嫔 高祖阮修容 世祖徐妃

《易》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夫妇之义尚矣哉!周礼,王者立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故《昏义》云:“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成者也。”汉初因秦称号,帝母称皇太后,后称皇后,而加以美人、良人、八子、七子之属。至孝武制婕妤之徒凡十四等。降及魏、晋,母后之号,皆因汉法;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焉。高祖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食,务先节俭。配德早终,长秋旷位,嫔嫱之数,无所改作。太宗、世祖出自储籓,而妃并先殂,又不建椒阃。今之撰录,止备阙云。

太祖献皇后张氏,讳尚柔,范阳方城人也。祖次惠,宋濮阳太守。后母萧氏,即文帝从姑。后,宋元嘉中嫔于文帝,生长沙宣武王懿、永阳昭王敷,次生高祖。

初,后尝于室内,忽见庭前昌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中所有。后惊视,谓侍者曰:“汝见不?”对曰:“不见。”后曰:“尝闻见者当富贵。”因遽取吞之。是月产高祖。将产之夜,后见庭内若有衣冠陪列焉。次生衡阳宣王畅、义兴昭长公主令□。宋泰始七年,殂于秣陵县同夏里舍,葬武进县东城里山。天监元年五月甲辰,追上尊号为皇后。谥曰献。

案穆之,字思静,晋司空华六世孙。曾祖舆坐华诛,徙兴古,未至召还。及过江,为丞相掾,太子舍人。穆之少方雅,有识鉴。宋元嘉中,为员外散骑侍郎。与吏部尚书江湛、太子左率袁淑善,淑荐之于始兴王浚,浚深引纳焉。穆之鉴其祸萌,思违其难,言于湛求外出。湛将用为东县,固乞远郡,久之,得为宁远将军、交址太守。治有异绩。会刺史死,交土大乱,穆之威怀循拊,境内以宁。宋文帝闻之嘉焉,将以为交州刺史,会病卒。子弘籍,字真艺,齐初为镇西参军,卒于官。高祖践阼,追赠穆之光禄大夫,加金章。又诏曰:“亡舅齐镇西参军,素风雅猷,夙肩名辈,降年不永,早世潜辉。朕少离苦辛,情地弥切,虽宅相克成,辂车靡赠,兴言永往,触目恸心。可追赠廷尉卿。”弘籍无子,从父弟弘策以第三子缵为嗣,别有传。

斑祖德皇后郗氏,讳徽,高平金乡人也。祖绍,国子祭酒,领东海王师。父烨,太子舍人,早卒。

初,后母寻阳公主方娠,梦当生贵子。及生后,有赤光照于室内,器物尽明,家人皆怪之。巫言此女光采异常,将有所妨,乃于水滨祓除之。

后幼而明慧,善隶书,读史传。女工之事,无不闲习。宋后废帝将纳为后;齐初,安陆王缅又欲婚:郗氏并辞以女疾,乃止。建元未,高祖始娉焉。生永兴公主玉姚,永世公主玉婉,永康公主玉嬛。

建武五年,高祖为雍州刺史,先之镇,后乃迎后。至州未几,永元元年八月殂于襄阳官舍,时年三十二。其年归葬南徐州南东海武进县东城里山。中兴二年,齐朝进高祖位相国,封十郡,梁公,诏赠后为梁公妃。高祖践阼,追崇为皇后。有司议谥,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臣约议曰:“表号垂名,义昭不朽。先皇后应祥月德,比载坤灵,柔范阴化,仪形自远。伣天作合,义先造舟,而神猷夙掩,所隔升运。宜式遵景行,用昭大典。谨按《谥法》,忠和纯备曰德,贵而好礼曰德。宜崇曰德皇后。”诏从之。陵曰修陵。

后父烨,诏赠金紫光禄大夫。烨尚宋文帝女寻阳公主,齐初降封松滋县君。烨子泛,中军临川王记室参军。

太宗简皇后王氏,讳灵宾,琅邪临沂人也。祖俭,太尉、南昌文宪公。

后幼而柔明淑德,叔父暕见之曰:“吾家女师也。”天监十一年,拜晋安王妃。生哀太子大器,南郡王大连,长山公主妙纮。中大通三年十月,拜皇太子妃。太清三年三月,薨于永福省,时年四十五。其年,太宗即位,追崇为皇后,谥曰简。大宝元年九月,葬庄陵。先是诏曰:“简皇后窀穸有期。昔西京霸陵,因山为藏;东汉寿陵,流水而已。朕属值时艰,岁饥民弊,方欲以身率下,永示敦朴。今所营庄陵,务存约俭。”又诏金紫光禄大夫萧子范为哀策文。

案骞,字思寂,本名玄成,与齐高帝偏讳同,故改焉。以公子起家员外郎,迁太子洗马,袭封南昌县公,出为义兴太守。还为骠骑谘议,累迁黄门郎,司徒右长史。性凝简,不狎当世。尝从容谓诸子曰:“吾家门户,所谓素族,自可随流平进,不须苟求也。”永元末,迁侍中,不拜。高祖霸府建,引为大司马谘议参军,俄迁侍中,领越骑校尉。

斑祖受禅,诏曰:“庭坚世祀,靡辍于宗周,乐毅锡壤,乃昭于洪汉。齐故太尉南昌公,含章履道,草昧兴齐,谟明翊赞,同符在昔。虽子房之蔚为帝师,文若之隆比王佐,无以尚也。朕膺历受图,惟新宝命,莘莘玉帛,升降有典。永言前代,敬惟徽烈,匪直懋勋,义兼怀树。可降封南昌公为侯,食邑千户。”骞袭爵,迁度支尚书。天监四年,出为东阳太守,寻徙吴郡。八年,入为太府卿,领后军将军,迁太常卿。十一年,迁中书令,加员外散骑常侍。

时高祖于钟山造大爱敬寺,骞旧墅在寺侧,有良田八十余顷,即晋丞相王导赐田也。高祖遣主书宣旨就骞求市,欲以施寺。骞答旨云:“此田不卖;若是敕取,所不敢言。”酬对又脱略。高祖怒,遂付市评田价,以直逼还之。由是忤旨,出为吴兴太守。在郡卧疾不视事。征还,复为度支尚书,加给事中,领射声校尉。以母忧去职。

普通三年十月卒,时年四十九。诏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安。子规袭爵,别有传。

斑祖丁斌嫔,讳令光,谯国人也,世居襄阳。贵嫔生于樊城,有神光之异,紫烟满室,故以“光”为名。相者云:“此女当大贵。”高祖临州,丁氏因人以闻。贵嫔时年十四,高祖纳焉。初,贵嫔生而有赤痣在左臂,治之不灭,至是无何忽失所在。事德皇后小心祗敬,尝于供养经案之侧,仿佛若见神人,心独异之。

斑祖义师起,昭明太子始诞育,贵嫔与太子留在州城。京邑平,乃还京都。天监元年五月,有司奏为贵人,未拜;其年八月,又为贵嫔,位在三夫人上,居于显阳殿。及太子定位,有司奏曰:

礼,母以子贵。皇储所生,不容无敬。宋泰豫元年六月,议百官以吏敬敬帝所生陈太妃,则宋明帝在时,百官未有敬。臣窃谓“母以子贵”,义着《春秋》。皇太子副贰宸极,率土咸执吏礼,既尽礼皇储,则所生不容无敬。但帝王妃嫔,义与外隔,以理以例,无致敬之道也。今皇太子圣睿在躬,储礼夙备,子贵之道,抑有旧章。王侯妃主常得通信问者,及六宫三夫人虽与贵嫔同列,并应以敬皇太子之礼敬贵嫔。宋元嘉中,始兴、武陵国臣并以吏敬敬所生潘淑妃、路淑媛。贵嫔于宫臣虽非小君,其义不异,与宋泰豫朝议百官以吏敬敬帝所生,事义正同。谓宫阉施敬宜同吏礼,诣神虎门奉笺致谒;年节称庆,亦同如此。妇人无阃外之事,贺及问讯笺什,所由官报闻而已。夫妇人之道,义无自专,若不仰系于夫,则当俯系于子。荣亲之道,应极其所荣,未有子所行而所从不足者也。故《春秋》凡王命为夫人,则礼秩与子等。列国虽异于储贰,而从尊之义不殊。前代依准,布在旧事。贵嫔载诞元良,克固大业,礼同储君,实惟旧典。寻前代始置贵嫔,位次皇后,爵无所视;其次职者,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此贵嫔之礼,已高朝列;况母仪春宫,义绝常算。且储妃作配,率由盛则;以妇逾姑,弥乖从序。谓贵嫔典章,太子不异。

于是贵嫔备典章,礼数同于太子,言则称令。

斌嫔性仁恕,及居宫内,接驭自下,皆得其欢心。不好华饰,器服无珍丽,未尝为亲戚私谒。及高祖弘佛教,贵嫔奉而行之,屏绝滋腴,长进蔬膳。受戒日,甘露降于殿前,方一丈五尺。高祖所立经义,皆得其指归。尤精《净名经》。所受供赐,悉以充法事。

普通七年十一月庚辰薨,殡于东宫临云殿,年四十二。诏吏部郎张缵为哀策文曰:

{艹取}涂既启,桂樽虚凝,龙帷已荐,象服将升。皇帝伤璧台之永飐,悼曾城之不践,罢乡歌乎燕乐,废彻齐于祀典。《风》有《采蘩》,化行南国,爰命史臣,俾流嫔德。其辞曰:

轩纬之精,江汉之英;归于君袂,生此离明。诞自厥初,时维载育;枢电绕郊,神光照屋。爰及待年,含章早穆;声被洽阳,誉宣中谷。龙德在田,聿恭兹祀;阴化代终,王风攸始。动容谘式,出言顾史;宜其家人,刑于国纪。膺斯眷命,从此宅心;狄缀采珩,珮动雅音。日中思戒,月满怀箴;如何不跼,天高照临。玄紞莫修,袆章早缺;成物谁能,芳猷有烈。素魄贞明,紫宫照晰;逮下靡伤,思贤罔蔽。躬俭则节,昭事惟虔;金玉无玩,筐筥不捐。祥流德化,庆表亲贤;甄昌轶启,孕鲁陶燕。方论妇教,明章阃席;玄池早扃,湘沅已穸。展衣委华,硃幩寝迹;慕结储闱,哀深蕃辟。呜呼哀哉!

令龟兆良,葆引迁祖;具僚次列,承华接武。日杳杳以霾春,风凄凄而结绪;去曾掖以依迟,饰新宫而延伫。呜呼哀哉!

启丹旗之星璟,振容车之黼裳;拟灵金而郁楚,泛凄管而凝伤。遗备物乎营寝,掩重阍于窒皇;椒风暖兮犹昔,兰殿幽而不阳。呜呼哀哉!

侧闱高义,彤管有怿;道变虞风,功参唐迹。婉如之人,休光赤舄;施诸天地,而无朝夕。呜呼哀哉!

有司奏谥曰穆。太宗即位,追崇曰穆太后。

太后父仲迁,天监初,官至兖州刺史。

斑祖阮修容,讳令嬴,本姓石,会稽余姚人也。齐始安王遥光纳焉。遥光败,入东昏宫。建康城平,高祖纳为彩女。天监七年八月,生世祖。寻拜为修容,常随世祖出蕃。

大同六年六月,薨于江州内寝,时年六十七。其年十一月,归葬江宁县通望山。谥曰宣。世祖即位,有司奏追崇为文宣太后。

承圣二年,追赠太后父齐故奉朝请灵宝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武康县侯,邑五百户;母陈氏,武康侯夫人。

世祖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祖孝嗣,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太清三年五月,被谴死,葬江陵瓦官寺。

史臣曰:后妃道赞皇风,化行天下,盖取《葛覃》、《关雎》之义焉。至于穆贵嫔,徽华早着,诞育元良,德懋六宫,美矣。世祖徐妃之无行,自致歼灭,宜哉。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七十六·张廷玉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六·汪楫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焦竑
  卷二十六 武宗·王夫之
  ●卷四·李纲
  第十八回 阿鲁思全境被兵 欧罗巴东方受敌·蔡东藩
  读礼通考卷八十八·徐乾学
  北使录·李实
  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七十六 江宁织造曹寅奏洪武陵冢蹋陷摺·佚名
  第八十七卷 文苑 一 四·缪荃孙
  通鉴答问卷四·王应麟
  附录三 光绪圣德记·梁启超
  史疾为韩使楚·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一·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六十四·彭定求

        卷664_1 【虚白堂前牡丹相传云太傅手植在钱塘】罗隐   欲询往事奈无言,六十年来托此根。香暖几飘袁虎扇,   格高长对孔融樽。曾忧世乱阴难合,且喜春残色上存。   莫背阑干便相笑,与君俱受主人恩。   卷6

  • 九·郁达夫

    ◆云雾登升旗山菊花方开好山多半被云遮,北望中原路正赊。高处旗升风日淡,南天冬尽见秋花。◆关君谓升旗山大似匡庐因演其意匡庐曾记昔年游,挂席名山孟氏舟。谁分仓皇南渡日,一瓢犹得住瀛洲。◆前在槟城偶吟俚句南洋诗友和

  • 卷二十七·黄以周

      徽宗   △大观元年(丁亥,一一○七) (案:《宋史本纪》:崇宁五年七月壬寅,诏改明年元。)   1、正月(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戊子朔。) 甲午,大司成兼侍读学士、制局编修官薛昂言:“修整书、画学毕,工额各三十人分为两斋。”

  • 臧榮緒晉書補遺一卷·汤球

      雜傳   爰郡字文伯。老乞骸骨。詔聽如所上。拜太中大夫。賜錢三十萬。床帷薦褥。祿賜與卿同。遣殿中侍給藥。書鈔太中大夫。引臧書。   辟閭訓字祖明。樂安人也。沒石勒。為幽州刺史。文選勸進表注引臧書。

  • 第七十二回 糜竺陈登双劝驾 李傕郭汜两交兵·蔡东藩

      却说曹操欲再攻吕布,移屯东阿,进袭定陶。济阴太守吴资,已与吕布连合,急引兵保守南城,一面向布乞援;布率军驰至,被曹操扼险要击,输了一阵。操复攻定陶,连日不下。布将薛兰李封,留屯钜野,与定陶相距不远,操恐他援应定陶,因分兵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九·徐乾学

    元纪十七【起着雍执徐正月尽屠维大荒落八月凡一年有竒】泰定帝致和元年春正月甲戌命绘蚕麦图 乙亥诏谕百司凡不赴任及擅离职者夺其官避差遣者笞之 监察御史邹惟亨言时享太庙三献官旧皆勲戚大臣而近以户部尚书为亚献

  • 卷之四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福建通志列传选卷五·陈衍

    邱良功(从子成勋)杨彪陈梦熊黄飞鹏蒲立勋胡振声马大宾林廷福游化蔡征藩陈光求郭尚先杨继勋陈化成邵连科饶廷选沈葆桢吴仲翔梁鸣谦林文察林天龄王国勋林维源沈瑜庆陈季同邱良功(从子成勋)邱良功字玉韫,号琢斋,马巷金门岛人。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纪昀

    列传五代 【四】○五代四史建瑭【匡翰】 王建及 元行钦安金全 袁建丰 西方邺符习【乌震】孔谦张延朗 李严李仁矩 毛璋朱宏昭 刘延朗 康思立康义诚 药彦稠史建瑭王建及元行钦安金全袁建丰西方邺符习孔谦张延朗

  • 张敬儿传·李延寿

    张敬儿,南陽冠军人。父亲张丑,是郡将军,官做到节府参军。张敬儿少年时候就熟悉弓马、有胆气,喜欢射猎猛兽,发箭无不射中。南陽新野风俗多出骑射能手,而张敬儿臂力尤其大。逐渐官职做到了宁蛮行参军,跟随本郡人刘胡讨伐襄陽各

  • 卷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十三户部漕运自元濬会通河明导汶水北会漳卫而东北之运道以通国朝南凿桃宿之道开中运河以避黄河之险於是粮艘由淮浦渡河径趋山东逹京师皆衔尾无阻刓弊剔奸以肃漕政垂万世之利赖於无穷焉凡岁

  • 提要·陆淳

      【臣】等谨案春秋集传辨疑十卷唐陆淳所述啖赵两家攻驳三传之言也栁宗元作淳墓志称辨疑七篇唐书艺文志同呉莱作序亦称七篇此本十巻不知何人所分按元延祐五年尝从臣言以唐陆淳所着春秋纂例辨疑微防三书令江西行省锓

  • 卷五十二·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觧义卷五十二昭公十有四年春意如至自晋【左传】十四年春意如至自晋尊晋罪己也【以舎族为尊晋罪己】尊晋罪己礼也【礼修己而不责人】【谷梁传】大夫执则致致则名意如恶

  • 佛遗教经讲要·太虚

    悬论 一 释经题 二 明译史释经 甲一 叙分──六种成就 甲二 正宗分──二重法要 乙一 共法要 丙一 对治邪业 丁一 根本净

  •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法界光明菩萨宫。与大苾刍众五十万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余烦恼。安住寂静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所作已辨。舍诸重担得大

  • 大乘庄严经论 第二卷·无著

    大乘庄严经论 第二卷无著菩萨造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发心品第五释曰。如说已分别菩萨种性。次分别菩萨发菩提心相。偈曰勇猛及方便  利益及出离四大三功德  二义故心起释曰。菩萨发心有四种大。一勇

  • 分别善恶报应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天译。中阿含鹦鹉经之别译也。

  • 地藏菩萨仪轨·佚名

    全一卷。唐代输婆迦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述说佛在佉罗提耶山时,地藏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欲说神咒,经佛允许后,遂说此仪轨;初说大、中、小之三种神咒,次说画像法,其次说印咒、普供养印、总说总印、请赞印,最后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