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四十六 止足

顾宪之 陶季直 萧视素

《易》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传》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然则不知夫进退,不达乎止足,殆辱之累,期月而至矣。古人之进也,以康世济务也,以弘道厉俗也。然其进也,光宠夷易,故愚夫之所干没;其退也,苦节艰贞,故庸曹之所忌惮。虽祸败危亡,陈乎耳目,而轻举高蹈,寡乎前史。汉世张良功成身退,病卧却粒,比于乐毅、范蠡至乎颠狈,斯为优矣。其后薛广德及二疏等,去就以礼,有可称焉。鱼豢《魏略·知足传》,方田、徐于管、胡,则其道本异。谢灵运《晋书·止足传》,先论晋世文士之避乱者,殆非其人;唯阮思旷遗荣好遁,远殆辱矣。《宋书·止足传》有羊欣、王微,咸其流亚。齐时沛国刘?献,字子珪,辞禄怀道,栖迟养志,不戚戚于贫贱,不耽耽于富贵,儒行之高者也。梁有天下,小人道消,贤士大夫相招在位,其量力守志,则当世罔闻,时或有致事告老,或有寡志少欲,国史书之,亦以为《止足传》云。

彼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祖抃之,宋镇军将军、湘州刺史。宪之未弱冠,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甚得民和。故京师饮酒者得醇旨,辄号为“顾建康”,言醑清且美焉。

迁车骑功曹、晋熙王友。齐高帝执政,以为骠骑录事参军,迁太尉西曹掾。齐台建,为中书侍郎。齐高帝即位,除衡阳内史。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纲纪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风俗遂改。时刺史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

还为太尉从事中郎。出为东中郎长史、行会稽郡事。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迁南中郎巴陵王长史,加建威将军、行婺州事。时司徒、竟陵王于宣城、临成、定陵三县界立屯,封山泽数百里,禁民樵采,宪之固陈不可,言甚切直。王答之曰:“非君无以闻此德音。”即命无禁。

迁给事黄门侍郎,兼尚书吏部郎中。宋世,其祖觊之尝为吏部,于庭植嘉树,谓人曰:“吾为宪之种耳。”至是,宪之果为此职。出为征虏长史、行南兖州事,遭母忧。服阕,建武中,复除给事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未拜,仍迁太子中庶子,领吴邑中正。出为宁朔将军、临川内史;未赴,改授辅国将军、晋陵太守。顷之遇疾,陈解还乡里。永元初,征为廷尉,不拜,除豫章太守。有贞妇万晞者,少孀居无子,事舅姑尤孝,父母欲夺而嫁之,誓死不许,宪之赐以束帛,表其节义。

中兴二年,义师平建康,高祖为扬州牧,征宪之为别驾从事史。比至,高祖已受禅,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天监二年,就家授太中大夫。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及归,环堵,不免饥寒。八年,卒于家,年七十四。临终为制,以敕其子曰:

夫出生入死,理均昼夜。生既不知所从来,死亦安识所往。延陵所云“精气上归于天,骨肉下归于地,魂气则无所不之”,良有以也。虽复茫昧难征,要若非妄。百年之期,迅若驰隙。吾今豫为终制,瞑目之后,念并遵行,勿违吾志也。

庄周、澹台,达生者也;王孙、士安,矫俗者也。吾进不及达,退无所矫。常谓中都之制,允理惬情。衣周于身,示不违礼;棺周于衣,足以蔽臭。入棺之物,一无所须。载以輴车,覆以粗布,为使人勿恶也。汉明帝天子之尊,犹祭以杅水脯糗;范史云烈士之高,亦奠以寒水干饭。况吾卑庸之人,其可不节衷也?丧易宁戚,自是亲亲之情;礼奢宁俭,差可得由吾意。不须常施灵筵,可止设香灯,使致哀者有凭耳。朔望祥忌,可权安小床,暂设几席,唯下素馔,勿用牲牢。蒸尝之祠,贵贱罔替。备物难办,多致疏怠。祠先人自有旧典,不可有阙。自吾以下,祠止用蔬食时果,勿同于上世也。示令子孙,四时不忘其亲耳。孔子云:“虽菜羹瓜祭,必齐如也。”本贵诚敬,岂求备物哉?

所着诗、赋、铭、赞并《衡阳郡记》数十篇。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

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曰“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

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

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

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萧视素,兰陵人也。祖思话,宋征西仪同三司;父惠明,吴兴太守;皆有盛名。视素早孤贫,为叔父惠休所收恤。起家为齐司徒法曹行参军,迁着作佐郎、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永元末,为太子洗马。梁台建,高祖引为中尉骠骑记室参军。天监初,为临川王友,复为太子中舍人、丹阳尹丞。初拜,高祖赐钱八万,视素一朝散之亲友。又迁司徒左西属、南徐州治中。

性静退,少嗜欲,好学,能清言,荣利不关于口,喜怒不形于色。在人间及居职,并任情通率,不自矜高,天然简素,士人以此咸敬之。及在京口,便有终焉之志,乃于摄山筑室。会征为中书侍郎,遂辞不就,因还山宅,独居屏事,非亲戚不得至其篱门。妻,太尉王俭女,久与别居,遂无子。八年,卒。亲故迹其事行,谥曰贞文先生。

史臣曰:顾宪之、陶季直,引年者也,萧视素则宦情鲜焉。比夫怀禄耽宠,婆娑人世,则殊间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三 王神念 羊侃 羊鸦仁·李延寿
  列传五·薛居正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五·汪楫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李心传
  东汉会要卷三十·徐天麟
  通鉴续编卷十三·陈桱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纪昀
  二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搜访书目折·佚名
  通鉴答问卷五·王应麟
  史记集解卷十·裴骃
  卷十一·佚名
  黄氵晋、柳贯、吴莱传·宋濂
  文宗本纪·宋濂
  陶纇仲传·张廷玉
  卷五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六十·彭定求

        卷560_1 【送刘驾归京】薛能   相逢听一吟,惟我不降心。在世忧何事,前生得至音。   蒲多南去远,汾尽北游深。为宿关亭日,苍苍晓欲临。   卷560_2 【夏日寺中有怀】薛能   亭午四邻睡,院中唯鸟鸣。当门塞

  • 李清臣·唐圭璋

      清臣字邦直,魏(河南安阳)人。韩琦侄婿。生于明道元年(1032)。举皇祐五年(1053)进士,熙宁三年(1070),为秘书郎。召试,授集贤校理。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迁尚书左丞。罢为资政殿学士,复拜中书侍郎,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徽宗立

  • 卷四十七·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四十七韩愈古体诗荐士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五言出汉时蘓李首更号东都渐弥漫?别百川导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中间数鲍谢比近最清奥齐梁及陈隋众作

  • 月洞吟·王镃

    宋 王镃 撰别虞君集瓦瓶担酒去送客石桥东潮过汀沙上船回岛树【曹本岛屿】中桃花三月雨杨栁五更风明日思君处渡头烟水空送黙然上人归天台孤云不定心持钵度寒林野饭青蒲洁路程【曹本客程】黄叶深海风潮水发山雨晓烟【

  • 卷一·常璩

    钦定四库全书华阳国志卷一晋 常璩 撰巴志昔在唐尧洪水滔天鲧功无成圣禹嗣兴导江疏河百川蠲修封殖天下因古九囿以置九州仰禀参伐俯壤华阳黑水江汉为梁州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惟下中厥贡璆?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於

  • 竹书统笺凡例·徐文靖

    一纪年一书自周隠王十七年瘗于梁襄王冡至晋武太康二年乃得此书凡五百七十九年其时考正者有和峤束晳卫恒荀朂王庭坚王接潘滔挚虞谢衡诸人皆博物多闻之士晋隋唐诸志皆有是书梁沈约始为附注约好言符瑞于事实罕有明今特为

  • 九十六 曹寅奏报江南雨水粮价情形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太平无事。目下虽多雨,米价不长,将来江广米船运行,其价自贱。麦子高田无虑,惟低田减了颗粒。臣谨据实将江宁、扬州、镇江、常州、苏州各处麦样,恭

  • 第二二四禀光绪十四年二月初十日一一五○八--三·佚名

    新竹县一皂头役洪忠禀复:遵饬向名经书查明,并无办理英商租置园地,并禀缴经书切结台下一皂头役洪忠叩首跪叩禀,为遵饬查检据情覆夺事。缘蒙单:「仰立向各经书查明,有无承办及代办同治五年间,前淡厅王任内

  • 文征明传·张廷玉

    文征明,长洲人。初名壁,字征明,后改为征仲,别号衡山。父名林,为温州知府。征明幼小时并不聪明,稍大却聪慧起来。从其父亲好友吴宽学习文章,从李应祯学习书法,从沈周学习绘画,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等相互切磋,名声日高。宁王

  • 卷二十·孔毓圻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幸鲁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十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四月衍圣公孔毓圻疏请纂修幸鲁盛典并请御制古桧赋勒石桧树间诏从之衍圣公【臣】孔毓圻奏为请旨纂修幸鲁盛典以昭垂道统敷示臣民事【臣】闻

  • 附 录·王充

    《论衡》佚文武王伐纣,升舟,阳侯波起,疾风逆流。武王操黄钺而麾之,风波毕除。中流,白鱼入于舟。燔以告天,与八百诸侯咸同此盟。《尚书》所谓“不谋同辞”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尚书》所谓“东至于孟津”

  • 卷五百六·佚名

    △第三分地狱品第十之二尔时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即是摩诃波罗蜜多。佛告善现,汝缘何意作如是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即是摩诃波罗蜜多。善现答言:世尊,以深般若波罗蜜多於色不作大不作校於受想行识亦不作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九(之二)·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二受阴三。一尽未尽相二。一明区宇。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色

  • 卷第十一·佚名

    鞞婆沙论卷第十一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四等处第三十四四无量等慈悲喜护。问曰。何以故次禅说无量等。答曰。从禅生故次说等禅。有余功德次说无量等。问曰。无量等有何性。答曰。慈悲护无贪性取彼共

  • 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阿上字门一切法本不生故。  阿引去字门一切法寂静故。  伊上字门一切法根不可得故。  伊引去字

  • 四分律卷第三十三(二分之十二)·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受戒揵度之三佛告迦叶:“昨夜释提桓因持供养具来供养我欲听法,是其光耳。”迦叶念言:“甚奇!甚特!大沙门威德乃尔,使释提桓因持供养具来听法耶?大沙门神足自在得阿罗汉,虽尔故不如我得阿罗汉

  • 吴郡图经续记·朱长文

    江苏地方志,与《长安志》同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北宋朱长文撰。三卷。长文字伯原,号乐圃先生,苏州人。末冠登进士乙科,以足疾不仕。后经苏轼荐充教授,太常博士,迁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吴郡大中祥符间曾修有《

  • 四十二章经·佚名

    全一卷。后汉迦叶摩腾(梵Ka^s/yapama^tan%ga )、竺法兰(梵Dharmaraks!a )共译。为我国最早翻译之佛教经典。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全经共有四十二章,故称四十二章经。每章内容简短扼要,最长者仅百余字,最短者二十余字。经中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