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四十 胡僧祐 徐文盛 杜掞兄岸 弟幼安 兄子龛 阴子春

胡僧祐,字愿果,南阳冠军人。少勇决,有武干。仕魏至银青光禄大夫,以大通二年归国,频上封事,高祖器之,拜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使戍项城。城陷,复没于魏。中大通元年,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入洛阳,僧祐又得还国,除南天水、天门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读书,不解缉缀。然每在公宴,必强赋诗,文辞鄙俚,多被嘲谑,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

晚事世祖,为镇西录事参军。侯景乱,西沮蛮反,世祖令僧祐讨之,使尽诛其渠帅,僧祐谏,忤旨下狱。大宝二年,侯景寇荆陕,围王僧辩于巴陵,世祖乃引僧祐于狱,拜为假节、武猛将军,封新市县侯,令赴援。僧祐将发,谓其子曰:“汝可开两门,一门拟硃,一门拟白。吉则由硃门,凶则由白门。吾不捷不归也。”世祖闻而壮之。至杨浦,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塔,遥以待之。僧祐由别路西上,约谓畏己而退,急追之,及于南安芊口,呼僧祐曰:“吴儿,何为不早降?走何处去。”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至赤砂亭,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击约,大破之,擒约送于江陵。侯景闻之遂遁。世祖以僧祐为侍中、领军将军,征还荆州。承圣二年,进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余悉如故。西魏寇至,以僧祐为都督城东诸军事。魏军四面起攻,百道齐举,僧祐亲当矢石,昼夜督战,奖励将士,明于赏罚,众皆感之,咸为致死,所向摧殄,贼莫敢前。俄而中流矢卒,时年六十三。世祖闻之,驰往临哭。于是内外惶骇,城遂陷。

徐文盛,字道茂,彭城人也。世仕魏为将。父庆之,天监初,率千余人自北归款,未至道卒。文盛仍统其众,稍立功绩,高祖甚优宠之。大同末,以为持节、督宁州刺史。先是,州在僻远,所管群蛮不识教义,贪欲财贿,劫篡相寻,前后刺史莫能制。文盛推心抚慰,示以威德,夷獠感之,风俗遂改。

太清二年,闻国难,乃召募得数万人来赴。世祖嘉之,以为持节、散骑常侍、左卫将军、督梁、南秦、沙、东益、巴、北巴六州诸军事、仁威将军、秦州刺史,授以东讨之略。于是文盛督众军东下,至武昌,遇侯景将任约,遂与相持。久之,世祖又命护军将军尹悦、平东将军杜幼安、巴州刺史王珣等会之,并受文盛节度。击任约于贝矶,约大败,退保西阳。文盛进据芦洲,又与相持。侯景闻之,乃率大众西上援约,至西阳。文盛不敢战。诸将咸曰:“景水军轻进,又甚饥疲,可因此击之,必大捷。”文盛不许。文盛妻石氏,先在建邺,至是,景载以还之。文盛深德景,遂密通信使,都无战心,众咸愤怨。杜幼安、守簉等乃率所领独进,与景战,大破之,获其舟舰以归。会景密遣骑从间道袭陷郢州,军中凶惧,遂大溃。文盛奔还荆州,世祖仍以为城北面都督。又聚赃污甚多,世祖大怒,下令责之,数其十罪,除其官爵。文盛既失兵权,私怀怨望,世祖闻之,乃以下狱。时任约被擒,与文盛同禁。文盛谓约曰:“汝何不早降,令我至此。”约曰:“门外不见卿马迹,使我何遽得降?”文盛无以答,遂死狱中。

杜掞,京兆杜陵人也。其先自北归南,居于雍州之襄阳,子孙因家焉。祖灵启,齐给事中。父怀宝,少有志节,常邀际会。高祖义师东下,随南平王伟留镇襄阳。天监中,稍立功绩,官至骁猛将军、梁州刺史。大同初,魏梁州刺史元罗举州内附,怀宝复进督华州。值秦州所部武兴氐王杨绍反,怀宝击破之。五年,卒于镇。

掞即怀宝第七子也。幼有志气,居乡时以胆勇称。释褐庐江骠骑府中兵参军。世祖临荆州,仍参幕府,后为新兴太守。太清二年,随岳阳王来袭荆州,世祖以与之有旧,密邀之。掞乃与兄岸、弟幼安、兄子龛等夜归于世祖,世祖以为持节、信威将军、武州刺史。俄迁宣毅将军,领镇蛮护军、武陵内史,枝江县侯,邑千户。令随王僧辩东讨侯景。至巴陵,会景来攻,数十日不克而遁。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仍随僧辩追景至石头,与贼相持横岭。及战,景亲率精锐,左右冲突,掞从岭后横截之,景乃大败,东奔晋陵,掞入据城。景平,加散骑常侍、持节、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增邑千户。

是月,齐将郭元建攻秦州刺史严超远于秦郡,王僧辩令掞赴援。陈霸先亦自欧阳来会,与元建大战于士林,霸先令强弩射,元建众却。掞因纵兵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生擒千余人,元建收余众而遁。时世祖执王琳于江陵,其长史陆纳等遂于长沙反,世祖征掞与王僧辩讨之。承圣二年,及纳等战于车轮,大败,陷其二垒,纳等走保长沙,掞等围之。后纳等降,掞又与王僧辩西讨武陵王于硖口,至即破平之。于是旋镇,遘疾卒。诏曰:“掞,京兆旧姓,元凯苗裔。家传学业,世载忠贞。自驱传江渚,政号廉能。推毂浅原,实闻清静。奄致殒丧,恻怆于怀。可赠车骑将军,加鼓吹一部。谥曰武。”

掞兄弟九人,兄嵩、岑、旂、岌、嶷、巘、岸及弟幼安,并知名当世。

岸,字公衡。少有武干,好从横之术。太清中,与掞同归世祖,世祖以为持节、平北将军、北梁州刺史,封江陵县侯,邑一千户。岸因请袭襄阳,世祖许之。岸乃昼夜兼行,先往攻其城,不克。岳阳至,遂走依其兄巘于南阳,巘时为南阳太守。岳阳寻遣攻陷其城,岸及巘俱遇害。

幼安性至孝,宽厚,雄勇过人。太清中,与兄掞同归世祖,世祖以为云麾将军、西荆州刺史,封华容县侯,邑一千户。令与平南将军王僧辩讨河东王誉于长沙,平之。又命率精甲一万,助左卫将军徐文盛东讨侯景。至贝矶,遇景将任约来逆,遂与战,大败之。斩其仪同叱罗子通、湘州刺史赵威方等,传首江陵。乃进军大举,因与景相持。别攻武昌,拔之。景渡芦洲上流以压文盛等,幼安与众军攻之,景大败,尽获其舟舰。会景密遣袭陷郢州,执刺史方诸等以归,人情大骇,徐文盛由汉口遁归,众军大败,幼安遂降于景。景杀之,以其多反覆故也。

龛,掞第二兄岑之子。少骁勇,善用兵,亦太清中与诸父同归世祖,世祖以为持节、忠武将军、郧州刺史,中庐县侯,邑一千户。与叔幼安俱随王僧辩讨河东王,平之。又随僧辩下,继徐文盛军至巴陵,闻侯景袭陷郢州,西上将至,乃与僧辩等守巴陵以待之。景至,围之数旬,不克而遁。迁太府卿、安北将军、督定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加通直散骑常侍,增邑五百户。仍随僧辩追景至江夏,围其城。景将宋子仙弃城遁,龛追至杨浦,生擒之。大宝三年,众军至姑孰,景将侯子鉴逆战,龛与陈霸先、王琳等率精锐击之,大败子鉴,遂至于石头。景亲率其党会战,龛与众军奋击,大破景,景遂东奔。论功为最,授平东将军、东扬州刺史,益封一千户。

承圣二年,又与王僧辩讨陆纳等于长沙,降之。又征武陵王于西陵,亦平之。后江陵陷,齐纳贞阳侯以绍梁嗣,以龛为震州刺史、吴兴太守。又除镇南将军、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南豫州刺史、溧阳县侯,给鼓吹一部。又加散骑常侍、镇东大将军。会陈霸先袭陷京师,执王僧辩杀之。龛,僧辩之婿也,为吴兴太守。以霸先既非贵素,兵又猥杂,在军府日,都不以霸先经心;及为本郡,每以法绳其宗门,无所纵舍,霸先衔之切齿。及僧辩败,龛乃据吴兴以距之,遣军副杜泰攻陈蒨于长城,反为蒨所败。霸先乃遣将周文育讨龛,龛令从弟北叟出距,又为文育所破,走义兴,霸先亲率众围之。会齐将柳达摩等袭京师,霸先恐,遂还与齐人连和。龛闻齐兵还,乃降,遂遇害。

阴子春,字幼文,武威姑臧人也。晋义熙末,曾祖袭,随宋高祖南迁,至南平,因家焉。父智伯,与高祖邻居,少相友善,尝入高祖卧内,见有异光成五色,因握高祖手曰:“公后必大贵,非人臣也。天下方乱,安苍生者,其在君乎!”高祖曰:“幸勿多言。”于是情好转密,高祖每有求索,如外府焉。及高祖践阼,官至梁、秦二州刺史。

子春,天监初,起家宣惠将军、西阳太守。普通中,累迁至明威将军、南梁州刺史;又迁信威将军、都督梁、秦、华三州诸军事、梁、秦二州刺史。太清二年,讨峡中叛蛮,平之。征为左卫将军,又迁侍中。属侯景乱,世祖令子春随领军将军王僧辩攻邵陵王于郢州,平之。又与左卫将军徐文盛东讨侯景,至贝矶,与景遇,子春力战,恒冠诸军,频败景。值郢州陷没,军遂退败。大宝二年,卒于江陵。

孙颢,少知名。释褐奉朝请,历尚书金部郎。后入周。撰《琼林》二十卷。

史臣曰:胡僧祐勇干有闻,搴旗破敌者数矣;及捐躯殉节,殒身王事,虽古之忠烈,何以加焉。徐文盛始立功绩,不能终其成名,为不义也。杜掞识机变之理,知向背之宜,加以身屡典军,频殄寇逆,勋庸显着,卒为中兴功臣。义哉!

猜你喜欢
  志第三十 刑法·刘昫
  第七十五回 却美妓渡水薄郾城 用降将冒雪擒元济·蔡东藩
  顺治元年七月至顺治三年十二月·蒋良骐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二十·佚名
  第四五一禀光绪十二年四月初四日一二二二九--四·佚名
  第二五二移光绪九年十二月初九日一一六○六--三·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八·杜大珪
  三二 笔述的诗文·周作人
  卷五十八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范晔
  卷卷四十六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范晔
  敬晖传·刘昫
  刘观传·张廷玉
  卷四十三、开矿之弛禁·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周紫芝·唐圭璋

      紫芝字少隐,宣城人。生于元丰五年(1082)。从李之仪、吕本中游。绍兴十七年(1147),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同年十二月,为枢密院编修官。绍兴二十一年(1151),知兴国军。自号竹坡居士。有太仓稊米集及竹坡诗话。   水龙吟   

  • 第三十二回 觅得返魂姝无恙 载吟陟岵马其瘏·萧晶玉

    却说伏准、郑昆恸哭了一回,只得止住悲声,向前与伏夫人请安问好。夫人止泪,细问京中事,郑昆禀了一遍。梁氏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老爷保住命就是万幸了。”伏生问道:“妹妹一病何致如此?难道不曾请医调治幺?”夫

  • ●词莂·朱祖谋

    归安朱孝臧古微原编钱塘张尔田孟劬补录○毛奇龄忆王孙东风吹柳覆金堤夹岸红楼望去迷日映游丝卷幔低画桥西一树娇花鸟自啼摘得新河没时霜繁月已低错惊银槅曙起来迟扶上鬓梢随意绾乱丝丝浪淘沙杉木为箄竹作檐江潮能苦雨

  • 列传第十 孙腾 高隆之 司马子如·李百药

    孙腾,字龙雀,咸阳石安人也。祖通,仕沮渠氏为中书舍人,沮渠灭,入魏,因居北边。及腾贵,魏朝赠通使持节、侍中、都督雍华岐幽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徒公、尚书左仆射、雍州刺史,赠腾父机使持节、侍中、都督冀定沧瀛殷五州诸

  • 卷四百二十七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起哲宗元祐四年五月辛巳盡是月癸巳   五月辛巳,詔蔡確責授左中散大夫、守光祿卿、分司南京   中書舍人彭汝礪奏曰:「確言非所宜,眾所共惡,聖恩深厚,尚俾分務,乃知天地高厚,無大不容,日月高明,雖細必察。然告訐之言至,有

  • 卷第二·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纪第二弘光(下)弘光(下)顺治元年冬十月乙卯朔,我大清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是日,明铸「弘光通宝」钱;以总兵官郑芝龙镇守福建、罗联芳镇守贵州。丁巳(初三日),钱谦益疏

  • ●三、道光皇帝的一支·秦翰才

    溥仪是道光帝的曾孙。原来道光帝生九子,第四于是咸丰帝。咸串帝的儿子便是同治帝。同治帝死时没有儿子,由道光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的第二子载┟继统,便是光绪帝。光绪帝死时也没有儿子,更由醇贤亲王的第五子载沣的第一子

  • 第一○七卷 隐逸·缪荃孙

    江 宁 府 唐韦 牟韦牟,号遗名子,上元人。大历中隐居钟山西岩,飘然有物外之趣。颜真卿题其所居曰:三教会宗堂。(重刊江宁府志)陈 融陈融,六合人。好学不仕。卒,谥贞晦先生。吕温为作记,表其行。(重刊江宁府志)

  • 通志卷一百七十六·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文苑传第二南齐邱灵鞠 檀超【熊襄 吴迈逺超叔父道鸾】卞彬【诸葛最 袁嘏 世爽孙抱】邱巨源【孔广 孔逭 虞通之 虞龢司马宪 袁仲明 孙诜】王智深崔慰祖 祖冲之【子暅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七·阿桂

    闰十月壬戌明亮舒常奏言查扎乌古第一条山腿虽经官兵占据而其上第二山腿则在隔河勒乌围之北第三山腿与勒乌围相对下与阿尔古相接非惟碉卡层密且沿河一带俱系悬崖别无路径即迎面上攻亦甚陡险贼人俱于髙处据险以待惟查两

  • 吴致觉·周诒春

    吴致觉 原名康。字致觉。年二十九岁。生于江苏苏州。父藻章。字仲明。本籍住址。江苏苏州黄鹂坊桥弄三十四号。未婚。初学于上海龙门师范学校。复旦公学。及南京江南高等学堂。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大学。习

  • 不苟论第四 不苟·吕不韦

    不苟原文:一曰: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理然後动,必当义然後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 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福亦异。异,故子胥

  • 洪觉范林间录序·惠洪

        临川 谢逸 撰  洪觉范得自在三昧於云庵老人。故能游戏翰墨场中。呻吟謦欬皆成文章。每与林间胜士抵掌清谈。莫非尊宿之高行.丛林之遗训.诸佛菩萨之微旨.贤士大夫之余论。每得一事。随即录之。垂十年间。得三

  • 第三十卷·佚名

    观天品第六之九(三十三天之六)复次。是事有故是事有。所谓有彼岸故。则有此岸。若无彼岸。则无此岸。如是天子。是为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无故是事无。互共有生。各各因缘。一切有为法。从因缘生。因缘者。所谓无明缘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四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四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犍度十门品之八◎问曰。何故禅中余善根立解脱。无色定中。尽立解脱耶。答曰。以禅是粗现见了了故。余善根立解脱。无色定是细

  • 第十九章 正法中间遇敌复又兴复时代·多罗那他

    东方室利旃陀罗王的儿子达摩旃陀罗出现。此人也对佛教大作供养,他的臣子婆苏尼多罗婆罗门深信佛教,亲见圣观自在,从诸龙处取得各种药物,在阿波兰多迦国中断除一切疫病,国内一切债务三度平均。这时迦湿弥罗国出现寿达百岁的

  •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马致远

    一作《开坛阐教黄粱梦》。简名《黄粱梦》。杂剧剧本。元马致远、 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合作。四折一楔子, 末本。剧本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写书生吕 洞宾应举,宿邯郸黄化店。钟离权来店欲度吕 出家,吕不从。时店

  • 大乘集菩萨学论·佚名

    梵名S/iks!a^samuccaya 。凡二十五卷。法称菩萨着,宋代法护、日称等共译。又称学处要集。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修行大乘佛教者之教说金言集。梵本刊行于一九○二年,分十九章,汉译本则立十八品。内容系就布施、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