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

《宣宗成皇帝实录》(清实录道光朝实录)476卷。全称为《大清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实录》。道光三十年(1850)六月,咸丰皇帝继位之初,令大学士文庆、花沙纳等开馆纂修,至咸丰六年 (1856) 十一月成书。书中记载了旻宁自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继位,至道光三十年正月在位期间,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道光年间是清朝国势明显衰弱的开端,特别是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而被迫签定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走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书较多地保存了这一时期的有关史料,对研究爱新觉罗家族史、清史及鸦片战争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全部章节目录

(1)书目简介
(2)首卷一 序
(3)首卷二 凡例
(4)首卷三 目录
(5)首卷四 进实录表
(6)首卷五 修纂官
(7)卷之一
(8)卷之二
(9)卷之三
(10)卷之四
(11)卷之五
(12)卷之六
(13)卷之七
(14)卷之八
(15)卷之九
(16)卷之十
(17)卷之十一
(18)卷之十二
(19)卷之十三
(20)卷之十四
(21)卷之十五
(22)卷之十六
(23)卷之十七
(24)卷之十八
(25)卷之十九
(26)卷之二十
(27)卷之二十一
(28)卷之二十二
(29)卷之二十三
(30)卷之二十四
(31)卷之二十五
(32)卷之二十六
(33)卷之二十七
(34)卷之二十八
(35)卷之二十九
(36)卷之三十
(37)卷之三十一
(38)卷之三十二
(39)卷之三十三
(40)卷之三十四
(41)卷之三十五
(42)卷之三十六
(43)卷之三十七
(44)卷之三十九
(45)卷之四十
(46)卷之四十一
(47)卷之四十二
(48)卷之四十三
(49)卷之四十四
(50)卷之四十五
(51)卷之四十六
(52)卷之四十七
(53)卷之四十八
(54)卷之四十九
(55)卷之五十一
(56)卷之五十二
(57)卷之五十三
(58)卷之五十四
(59)卷之五十五
(60)卷之五十七
(61)卷之五十八
(62)卷之五十九
(63)卷之六十
(64)卷之六十一
(65)卷之六十二
(66)卷之六十三
(67)卷之六十四
(68)卷之六十五
(69)卷之六十六
(70)卷之六十七
(71)卷之六十八
(72)卷之六十九
(73)卷之七十
(74)卷之七十一
(75)卷之七十二
(76)卷之七十三
(77)卷之七十四
(78)卷之七十五
(79)卷之七十六
(80)卷之七十七
(81)卷之七十八
(82)卷之七十九
(83)卷之八十
(84)卷之八十一
(85)卷之八十二
(86)卷之八十三
(87)卷之八十四
(88)卷之八十五
(89)卷之八十六
(90)卷之八十七
(91)卷之八十八
(92)卷之八十九
(93)卷之九十
(94)卷之九十一
(95)卷之九十二
(96)卷之九十三
(97)卷之九十四
(98)卷之九十五
(99)卷之九十六
(100)卷之九十七
(101)卷之九十八
(102)卷之九十九
(103)卷之一百
(104)卷之一百一
(105)卷之一百二
(106)卷之一百三
(107)卷之一百四
(108)卷之一百五
(109)卷之一百六
(110)卷之一百七
(111)卷之一百八
(112)卷之一百九
(113)卷之一百十
(114)卷之一百十一
(115)卷之一百十二
(116)卷之一百十三
(117)卷之一百十四
(118)卷之一百十五
(119)卷之一百十六
(120)卷之一百十七
(121)卷之一百十八
(122)卷之一百十九
(123)卷之一百二十
(124)卷之一百二十一
(125)卷之一百二十二
(126)卷之一百二十三
(127)卷之一百二十四
(128)卷之一百二十五
(129)卷之一百二十六
(130)卷之一百二十七
(131)卷之一百二十八
(132)卷之一百二十九
(133)卷之一百三十
(134)卷之一百三十一
(135)卷之一百三十二
(136)卷之一百三十三
(137)卷之一百三十四
(138)卷之一百三十五
(139)卷之一百三十六
(140)卷之一百三十七
(141)卷之一百三十八
(142)卷之一百三十九
(143)卷之一百四十
(144)卷之一百四十一
(145)卷之一百四十二
(146)卷之一百四十三
(147)卷之一百四十四
(148)卷之一百四十五
(149)卷之一百四十六
(150)卷之一百四十七
(151)卷之一百四十八
(152)卷之一百四十九
(153)卷之一百五十
(154)卷之一百五十一
(155)卷之一百五十二
(156)卷之一百五十三
(157)卷之一百五十四
(158)卷之一百五十五
(159)卷之一百五十六
(160)卷之一百五十七
(161)卷之一百五十八
(162)卷之一百五十九
(163)卷之一百六十
(164)卷之一百六十一
(165)卷之一百六十二
(166)卷之一百六十三
(167)卷之一百六十四
(168)卷之一百六十五
(169)卷之一百六十六
(170)卷之一百六十七
(171)卷之一百六十八
(172)卷之一百六十九
(173)卷之一百七十
(174)卷之一百七十一
(175)卷之一百七十二
(176)卷之一百七十三
(177)卷之一百七十四
(178)卷之一百七十五
(179)卷之一百七十六
(180)卷之一百七十七
(181)卷之一百七十八
(182)卷之一百七十九
(183)卷之一百八十
(184)卷之一百八十一
(185)卷之一百八十二
(186)卷之一百八十三
(187)卷之一百八十四
(188)卷之一百八十五
(189)卷之一百八十六
(190)卷之一百八十七
(191)卷之一百八十八
(192)卷之一百八十九
(193)卷之一百九十
(194)卷之一百九十一
(195)卷之一百九十二
(196)卷之一百九十三
(197)卷之一百九十四
(198)卷之一百九十五
(199)卷之一百九十六
(200)卷之一百九十七
(201)卷之一百九十八
(202)卷之一百九十九
(203)卷之二百
(204)卷之二百一
(205)卷之二百二
(206)卷之二百三
(207)卷之二百四
(208)卷之二百五
(209)卷之二百六
(210)卷之二百七
(211)卷之二百八
(212)卷之二百九
(213)卷之二百十
(214)卷之二百十一
(215)卷之二百十二
(216)卷之二百十三
(217)卷之二百十四
(218)卷之二百十五
(219)卷之二百十六
(220)卷之二百十七
(221)卷之二百十八
(222)卷之二百十九
(223)卷之二百二十
(224)卷之二百二十一
(225)卷之二百二十二
(226)卷之二百二十三
(227)卷之二百二十四
(228)卷之二百二十五
(229)卷之二百二十六
(230)卷之二百二十七
(231)卷之二百二十八
(232)卷之二百三十
(233)卷之二百三十一
(234)卷之二百三十二
(235)卷之二百三十三
(236)卷之二百三十四
(237)卷之二百三十五
(238)卷之二百三十六
(239)卷之二百三十七
(240)卷之二百三十八
(241)卷之二百三十九
(242)卷之二百四十
(243)卷之二百四十一
(244)卷之二百四十二
(245)卷之二百四十三
(246)卷之二百四十四
(247)卷之二百四十五
(248)卷之二百四十六
(249)卷之二百四十七
(250)卷之二百四十八
(251)卷之二百四十九
(252)卷之二百五十
(253)卷之二百五十一
(254)卷之二百五十二
(255)卷之二百五十三
(256)卷之二百五十四
(257)卷之二百五十五
(258)卷之二百五十六
(259)卷之二百五十七
(260)卷之二百五十八
(261)卷之二百五十九
(262)卷之二百六十
(263)卷之二百六十一
(264)卷之二百六十二
(265)卷之二百六十三
(266)卷之二百六十四
(267)卷之二百六十五
(268)卷之二百六十六
(269)卷之二百六十七
(270)卷之二百六十八
(271)卷之二百六十九
(272)卷之二百七十
(273)卷之二百七十一
(274)卷之二百七十二
(275)卷之二百七十三
(276)卷之二百七十四
(277)卷之二百七十五
(278)卷之二百七十六
(279)卷之二百七十七
(280)卷之二百七十八
(281)卷之二百七十九
(282)卷之二百八十
(283)卷之二百八十一
(284)卷之二百八十二
(285)卷之二百八十三
(286)卷之二百八十四
(287)卷之二百八十五
(288)卷之二百八十六
(289)卷之二百八十七
(290)卷之二百八十八
(291)卷之二百八十九
(292)卷之二百九十
(293)卷之二百九十一
(294)卷之二百九十二
(295)卷之二百九十三
(296)卷之二百九十四
(297)卷之二百九十五
(298)卷之二百九十六
(299)卷之二百九十七
(300)卷之二百九十八
(301)卷之二百九十九
(302)卷之三百
(303)卷之三百一
(304)卷之三百二
(305)卷之三百三
(306)卷之三百四
(307)卷之三百五
(308)卷之三百六
(309)卷之三百八
(310)卷之三百九
(311)卷之三百十
(312)卷之三百十一
(313)卷之三百十二
(314)卷之三百十三
(315)卷之三百十四
(316)卷之三百十五
(317)卷之三百十六
(318)卷之三百十七
(319)卷之三百十八
(320)卷之三百十九
(321)卷之三百二十
(322)卷之三百二十一
(323)卷之三百二十二
(324)卷之三百二十三
(325)卷之三百二十四
(326)卷之三百二十五
(327)卷之三百二十六
(328)卷之三百二十七
(329)卷之三百二十八
(330)卷之三百二十九
(331)卷之三百五十五
(332)卷之三百五十六
(333)卷之三百五十七
(334)卷之三百五十八
(335)卷之三百五十九
(336)卷之三百六十
(337)卷之三百六十一
(338)卷之三百六十二
(339)卷之三百六十三
(340)卷之三百六十四
(341)卷之三百六十五
(342)卷之三百六十六
(343)卷之三百六十七
(344)卷之三百六十八
(345)卷之三百六十九
(346)卷之三百七十
(347)卷之三百七十一
(348)卷之三百七十二
(349)卷之三百七十三
(350)卷之三百七十四
(351)卷之三百七十五
(352)卷之三百七十六
(353)卷之三百七十七
(354)卷之三百七十八
(355)卷之三百七十九
(356)卷之三百八十
(357)卷之三百八十一
(358)卷之三百八十二
(359)卷之三百八十三
(360)卷之三百八十四
(361)卷之三百八十五
(362)卷之三百八十六
(363)卷之三百八十七
(364)卷之三百八十八
(365)卷之三百八十九
(366)卷之三百九十
(367)卷之三百九十一
(368)卷之三百九十二
(369)卷之三百九十三
(370)卷之三百九十四
(371)卷之三百九十五
(372)卷之三百九十六
(373)卷之三百九十七
(374)卷之三百九十八
(375)卷之三百九十九
(376)卷之四百一
(377)卷之四百二
(378)卷之四百三
(379)卷之四百四
(380)卷之四百五
(381)卷之四百六
(382)卷之四百七
(383)卷之四百八
(384)卷之四百九
(385)卷之四百十
(386)卷之四百十一
(387)卷之四百十二
(388)卷之四百十三
(389)卷之四百十四
(390)卷之四百十五
(391)卷之四百十六
(392)卷之四百十七
(393)卷之四百十八
(394)卷之四百十九
(395)卷之四百二十
(396)卷之四百二十一
(397)卷之四百二十二
(398)卷之四百二十三
(399)卷之四百二十四
(400)卷之四百二十五
(401)卷之四百二十六
(402)卷之四百二十七
(403)卷之四百二十八
(404)卷之四百三十
(405)卷之四百三十一
(406)卷之四百三十二
(407)卷之四百三十三
(408)卷之四百三十四
(409)卷之四百三十五
(410)卷之四百三十六
(411)卷之四百三十七
(412)卷之四百三十八
(413)卷之四百三十九
(414)卷之四百四十
(415)卷之四百四十一
(416)卷之四百四十二
(417)卷之四百四十三
(418)卷之四百四十四
(419)卷之四百四十五
(420)卷之四百四十六
(421)卷之四百五十
(422)卷之四百五十一
(423)卷之四百五十二
(424)卷之四百五十三
(425)卷之四百五十四
(426)卷之四百五十五
(427)卷之四百五十六
(428)卷之四百五十七
(429)卷之四百五十八
(430)卷之四百五十九
(431)卷之四百六十
(432)卷之四百六十一
(433)卷之四百六十二
(434)卷之四百六十三
(435)卷之四百六十四
(436)卷之四百六十五
(437)卷之四百六十六
(438)卷之四百六十七
(439)卷之四百六十八
(440)卷之四百六十九
(441)卷之四百七十
(442)卷之四百七十一
(443)卷之四百七十二
(444)卷之四百七十三
(445)卷之四百七十四
(446)卷之四百七十五
(447)卷之四百七十六

猜你喜欢
  九州春秋·司马彪
  韩忠献公遗事·强至
  资政要览·顺治
  读礼通考·徐乾学
  乙酉扬州城守纪略·戴名世
  宦游纪略·高廷瑶
  竹素园丛谈·顾恩瀚
  襄阳耆旧记·习凿齿
  八十自叙·林语堂
  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瞿元锡
  居官镜·刚毅
  战国策校注·吴师道
  致身录·史仲彬
  幸生录·佚名
  清宫史话·齐如山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五回 污吏害人心贪镪 烈女岂甘堕落尘·萧晶玉

    且说厨中馀火引着乱柴,刚及半夜,被风一吹,烘然着起。一丝风火勾天火,先着了门楣与窗棂。木架栋梁朝下坠,墙倒屋塌砖瓦崩。山摇地动乒乓响,惊醒了琼花与书童。主仆各自开门去,抬头一看把魂惊。进喜大叫众邻舍,快来

  • 卷第十四·陈与义

    ○秋夜咏月庭树日日疎,稍觉夜月添。推愁了此段,卷我三间帘。黄花墙阴远,白发露气严。平生六尺影,随我送凉炎。踏破千忧地,投老乃自嫌。尚想采石江,宫锦映霜蟾。夜半赋诗成,起舞鱼龙兼。办此讵难事,取快端宜廉。○入城竹舆声伊

  • 卷二 古體詩·王士祯

    【鑾江大雪歌寄家兄西樵】夜聞觱發曉漾漭,衝寒四顧江天朗。雲氣欲壓揚子津,濤頭直突仙人掌。平生愛雪勝瓊貝,況復橫江發奇賞?朔風獵獵犯貂裘,急霰霏霏灑烏榜。大澤蛇龍避寒蟄,高天雕鶻盤空響。江南群山張畫屏,玉笏嶙峋袤百丈

  • 列传第九 王沈(子浚) 荀顗 荀勖(子籓 籓子邃 闿 籓弟组 组子奕) 冯紞·房玄龄

    王沈,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也。祖柔,汉匈奴中郎将。父机,魏东郡太守。沈少孤,养于从叔司空昶,事昶如父。奉继母寡嫂以孝义称。好书,善属文。大将军曹爽辟为掾,累迁中书门下侍郎。及爽诛,以故吏免。后起为治书侍御史,转秘书监。正元

  • 卷第四十三·胡三省

    汉纪三十五〔起柔兆涒汉(两申),尽柔兆敦牂(丙午),凡十一年。〕《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建武十二年〔(丙申、三六)〕①春,正月,吴汉破公孙述将魏党、公孙永于鱼涪津,〔续汉书曰:犍为郡南安县有鱼涪津,在县北,临大江。南?之茪瞗G鱼涪津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十五·徐乾学

    宋纪一百十五【起重光作噩十月尽阏逄因敦十二月凡三年有三月】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一年冬十月丙寅朔金人入泗州遂入楚州淮南大震 戊辰杨政败金人于寳鸡禽万户通检贝勒戊寅诏修玉牒秦桧奏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纪昀

    宋纪 【九】徽宗 【二】 钦宗○徽宗二宣和元年春正月壬子进封建安郡王枢为肃王文安郡王■〈木巳〉为景王并为太保乙卯诏佛改号大觉金僊余为僊人大士僧为 德士寺为宫院为观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丁巳金遣使来聘 【谨按

  • 列传卷第十六 高丽史一百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赵 [*(赵) ]。○赵 字湛若侍中永仁之子。 生一月母亡稍长极哀慕家称孝童。 以荫补官入大学登上舍明宗时登第籍内侍。 博闻强记 练典故。

  • 杨师厚传·欧阳修

    杨师厚,颍州斤沟人。从小侍奉河阳人李罕之,罕之降晋时挑选他部下精兵百人献给晋王,师厚就在其中。师厚在晋没有什么名气,后来因犯罪逃奔梁军,太祖任命他当宣武军押衙、曹州刺史。梁军进攻王师范,师厚在临朐作战中擒拿敌偏将

  • 三年·佚名

    (丁未)三年清雍正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子,上御仁政殿,受朝賀。敎曰:國依於民,民依於國,而其本則農也。近年以來,連歲大侵,加以隣族之侵,白骨之布,吁嗟!生靈將何以支保乎?三陽回泰,萬物皆樂,豈惟我東生靈,獨無其樂乎?噫!諸道方伯,欽予至

  • 卷十·张大亨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五礼例宗卷十宋 张大亨 撰嘉礼昏王娶桓八年十月祭伯来遂逆王后于纪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襄十五年二月刘夏逆王后于齐娶王女庄元年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舘于外冬王姬归于齐十一年冬王姬归于齐内娶

  • 卷二十六上·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六上宋 杨复 撰因事之祭上 祭礼十上小宗伯国大贞则奉玉帛以诏号【号神号币号郑司农云大贞谓卜立君卜大封 疏曰此因大贞则大小

  • 天经或问前集·游艺

    清游艺撰。艺字子六,号岱峰,福建建宁人。约在康熙年间,为解答有关天文、气象、地理等问题,参阅古今中外有关著作百余种,写成此书。分前、后二集。共述七十二个问题,比较全面地解释自然变化的一些道理,其中对风、雨、云、雷、

  • 元城语录解·马永卿

    《元城语录》三卷,宋马永卿编。永卿字大年,扬州人,流寓铅山。据《广信府志》,知其尝登大观三年进士。据所作《懒真子》,知尝官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又称尝官关中,则不知何官矣。徽宗初,刘安世与苏轼同北归,大观中寄居永城

  • 正一威仪经·佚名

    一卷。收录正一派讲经受职诸法仪则一百三十二条。凡法服、入靖、启奏、读经、讲经、事师、奉斋、受戒、忏悔、礼拜、烧香、燃灯、鸣钟、鸣磬、章奏、醮请、法具、食器、器用、居处、卧具、屨履、井泉、用水、饮食、动

  • 外交小史·佚名

    《外交小史》,清佚名撰。该书概述有清一代外交事件,由于其取材角度和视野独特,故有特别的史料价值。今民国年间的《满清野史》丛书本整理。

  • 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宋法贤译。佛在广严城,普贤菩萨说此咒。

  •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弥陀山等译,劫毗罗城之战荼婆罗门,知七日后当命终,恐惧来见佛,佛敕使修理古塔,念诵神咒。因之命根增长,生于极乐国乃至成佛,遂广说造塔及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