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四百六十六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稽察内七仓大臣稽察会同四译馆事务加一级随带加六级军功加三级纪录五次臣花沙纳经筵讲官文渊阁提举阁事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镶白旗满洲都统稽察内七仓大臣管理宗人府银库左翼幼官学宁寿宫圆明园等处精捷营御茶膳房御药房太医院造办处事务随带加十八级臣阿灵阿副总裁官经筵讲官兵部尚书随带加六级纪录二十次臣周祖培等奉敕修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夏。四月。己亥朔。享太庙。遣惠亲王绵愉、恭代行礼。  

○庚子。旌表守正捐躯安徽石埭县民施必达妻苏氏。山西永宁州民李幅庆妻杜氏。  

○辛丑。谕军机大臣等、徐广缙叶名琛奏、确探夷情。现在调兵严防一摺。览奏已悉。进城之不可行。已由该督等备文照会。并探知香港复到有兵船及火轮船只。且有雇坐小艇。分往海口测水探路情事。所有虎门外海各炮台。现经调集香山等营兵丁。并雇募壮勇。分饬严防。所办尚合机宜。傥该夷竟敢肆其豕突狼贪。该督等惟当申谕将弁兵民。上下联为一体。出奇制胜。其应如何设伏策应之处。必应先有把握。一俟贼势逼近。炮皆有准。矢无虚发。一鼓作气。方足制其死命。至该督等所称夷酋呅口□翰、现因中国不受要挟。外夷复多怨咨。势处两难。较前已似有乘机转圜之意等语。现在城内居民。恨夷切骨。惟恐其不受创。该督等所称乘机转圜之处。似不出于民而出于商。其如何寝议。谅已详奏在途。难以悬揣。大抵该夷受抚之后。必仍通商。彼时厚貌深情。切须防其猝然内犯。该夷伎俩不过如此。该督等断不可稍涉大意。是为至要。将此由五百里谕令知之。  

○壬寅。两江总督李星沅、因病解任。以江苏巡抚陆建瀛、为两江总督。调江西巡抚傅绳勋、为江苏巡抚。  

○调湖北提督罗应鳌、为甘肃提督。甘肃提督博勒恭武、为湖北提督。  

○湖南提督王宗贵、以年老休致。赏食全俸。  

○准大通桥车户承买黑豆二万石津贴车价。  

○癸卯。上诣绮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内阁、吉明德龄奏、边外安静情形。并在逃回子全数投回一摺。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二城在逃回子一千余名口。现经全数投回。虽在一年限外。所有原业田产。加恩仍准给还。以示体恤。并着该城大臣督饬该阿奇木伯克等妥为安置。勿令滋生事端。  

○谕军机大臣等、吉明德龄奏、霍罕收取卡外租税、被布噜特将该夷目杀害潜逃等语。览奏均悉。卡外蛮触相争。事所恒有。抚驭之道。但当处以静镇。总其自然。毋须过问。致启哓渎。该大臣等既经密饬三城。暗加防范。自应将各城满汉防兵。认真训练。军械炮火。随时检齐。务须饷足兵精。时存有备无患之意。仍不时妥饬员弁。侦探该夷动静。据实禀报。毋许贪功多事。是为至要。将此谕令知之。  

○马兰镇总兵官庆锡奏、巡查火道校阅官兵情形。得旨、所见是。必当核实认真。公信勤明。守而勿变可矣。  

○以江西布政使费开绶、为巡抚。  

○以湖南永州镇总兵官英俊、为提督。浙江台州协副将双德、为永州镇总兵官。  

○甲辰。谕内阁、本日据吏部户部奏、文职借支养廉。部文知照与原籍咨覆不符。请饬查办各等语。户部贴写书吏韩思蕙、着交刑部严讯。所有户部查出吏部原文。是真是伪。着交刑部研讯核对。务须水落石出。以成信谳。寻奏、讯明冒领养廉属实。承办经承章鸿等、均已病故。无从传问。贴写韩思蕙、于伪文冒领重情。失于觉察。事后辄畏累掩饰。韩思蕙、应依仓库官吏知盗用钱粮匿而不举与犯人同罪至死减一等律。拟杖流。冒领钱粮如何赔补。由户部酌办。失察之司员。查取职名。照例议处。从之。  

○以山西按察使陶梁、为江西布政使。甘肃甘凉道春熙、为山西按察使。  

○广西右江镇总兵官佛隆、亲老乞养。允之。以服阕总兵官惠庆、为右江镇总兵官。  

○以捐修城垣。赏山东同知衔知县黄良楷、花翎。  

○乙巳。谕内阁、德勒克多尔济等转奏、喀尔喀四部落汗王、并库伦堪布诺们汗等、因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涅槃、呈请公同捐赀。在西藏熬茶修墓等语。着照所请、准将喀尔喀四部落汗王贝勒贝子公扎萨克等、俸银三万两。及呼图克图赏项银两缎匹等项。并准徒众捐银四万两。于明年解往西藏熬茶修墓。  

○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山东洋盗情形。请饬惩办等语。据奏登州莱州洋面。上年有盗匪在石岛烟台各岛屿盘踞。截劫商人柳同兴、黄裕隆等船只五十余起之多。继复登岸抢掠。文武各官。并不实力兜拏。纵令饱扬。并现在宁海一带。复肆蠢动。似此讳盗殃民。实堪痛恨。洋面不靖。固宜严饬水师兵弁。于海口各要隘。及港<?氵义>纷歧处所。实力巡逻。认真拏办。惟该匪等胆敢登岸滋事。扰害闾阎。必有巢穴。着徐泽醇督饬所属文武将吏。于沿海各地方偏僻山坞。窎远村乡。严密摉查。务须埽其巢穴。不留余孽。并恐勾结邻郡各匪徒。联为一气。此拏彼窜。尤不可不防其渐。该抚当认真督缉。严拏惩办。以靖海疆而除积蠹。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前召见分发陕西试用知府黄培爃、察其才具。难胜知府之任。着张祥河于该员到省时。留心察看。如于公事未能明晰。即据实甄劾。毋许姑容。将此谕令知之。寻奏、黄培爃、才难胜任。请以同知归部铨选。从之。  

○丙午。谕内阁、此次演炮炸裂。致伤毙炮手之德胜门城门领海贵、门千总王灿、均着交兵部严加议处。伤毙之炮手。并被伤兵丁。着酌量赏恤。  

○又谕、前据李星沅陆建瀛先后具奏、南漕改折。流弊易滋。诸多窒碍各等语。当交原议王大臣等会部议奏。兹据悉心核议具奏。应如该督抚所请。毋庸议折。本日适据耆英奏到。南漕暂缓改折一摺。朕详加披阅。折漕之议。原因外省州县折色过重。徒充私橐。转绌正供。因力求变通。令各就往年徵粮实数。酌减徵收。期于兴利除弊。既据该督等以种种格碍难行。分晰陈奏。惟恐不肖州县。借折色之名。抑勒倍取。是便民之举。转致病民。亦不可不防其渐。所有各省漕粮。着准其仍照旧章办理。毋庸分成议折。但变通既恐滋弊。守旧宜复成规。漕粮为天庾正供。不容颗粒短绌。封疆大吏。尤当激发天良。随时整顿。嗣后务须实力徵收。全漕兑运。傥各属有捏灾注荒。及官吏私徵中饱。州县浮收勒折等弊。必应严加厘剔。其不肖州县。肆无忌惮。如敢浮收勒折。病民肥已。一经查出。即着指名严参治罪。毋稍姑容。该管上司傥有意存徇庇者。着一并从严参办。经此次申谕之后。如该督抚等仍漫不经心。诿之于弊难周察。相率因循。或不竭力思办全漕。任听属员捏报灾歉。朕惟有执法从事。恐该督抚等不能当此重咎也。懔之慎之。将此通谕知之。  

○又谕、前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沈岐、系休致之员。其胞侄现应本籍乡试。着照例毋庸编入官卷。嗣后应试生员。何项编入官卷。必应画一办理。着礼部议奏。寻议、一、嗣后休致各官。由该员自行陈请。无论告病告老。奉旨休致者。以乞休论。准其编入官卷。其奉特旨休致者。概以勒休论。毋庸编入。一、署事之员。若该员本缺。原应编入官卷。或降革后。奉旨署理他缺。仍在应编官卷之列者。请一体编入。从之。  

○又谕、耆英现在患病。所有浙江营伍。着改派刘韵珂、于本年秋冬前往认真简阅。季芝昌、着仍遵前旨。前赴浙江会同吴文镕、将浙江省盐务。及清查仓库各事宜。悉心酌核办理。均毋庸阅伍。  

○大学士耆英因病乞假。允之。并赏人薓八两。命俟病痊缓程来京。  

○丁未。谕内阁、京师各门所存步军统领安置信炮。着八旗汉军都统等、派委明干章京。逐细查明。有无损坏情形。如有应行修理更换之处。据实奏明核办。以免演放时炸裂。  

○谕军机大臣等、徐广缙叶名琛奏、<?口英>夷不敢进城一摺。均已览悉。所办可嘉之至。卿等读朱批之语。具见朕欣慰之忱。早晚事竣。必膺懋赏。现在<?口英>夷之不敢进城。既因省城防卫森严。并经绅士公函劝导。深知众怒难犯。又因夷商停止贸易。尤为大受牵制。若非该督等确有把握。安能操纵自如。惟夷情诡谲。难保不貌为詟服。仍图猝然内犯。或缓图攻我腹心。亦不可不防。所有水陆设伏。及城厢保卫。自当如前慎密。该夷既不畏兵而畏民。则收服民心。即可化其骄而制其命。至于各省海口。应否随时知照防范之处。着仍遵前旨相机筹办。务令无隙可乘。有威可畏。则该夷不敢再萌希冀之想。夷酋以见官为转圜。其如何接见受抚之处。及照覆如何立言。谅已详奏在途。发去黄辫珊瑚豆大荷包一对。小荷包四个。白玉四喜搬指一个。白玉烟壶一个。着徐广缙祗领。先嘉汝功。以俟后命。将此由五百里谕令知之。  

○两广总督徐广缙等奏、<?口英>夷不敢进城。其计已决。得旨、所办可嘉之至。朕心甚慰。如此棘手之事。卿不动声色。使彼自屈。较之军功尤堪嘉尚。又奏呈广东绅士公致<?口英>夷呅酋信稿。批、远胜十万之师。皆卿胸中之锦绣。干国之良谋。嘉悦之怀。笔难尽述也。  

○己酉。准前任礼部侍郎杜堮、重赴鹿鸣筵宴。赏头品顶带。太子太保。  

○以翰林院侍读学士锡龄、为詹事府詹事。  

○以江苏团练水勇有效。予勇目周鳌、胡维荣、以千总拔补。赏蓝翎。  

○庚戌。上诣绮春园问皇太后安。  

○辛亥。旌表守正被戕四川资州民邓芝泰女招秀。  

○癸丑。谕内阁、夷务之兴。将十年矣。沿海扰累。糜饷劳师。近年虽略臻静谧。而驭之之法。刚柔不得其平。流弊愈出愈奇。朕深恐沿海居民。有蹂躏之虞。故一切隐忍待之。盖小屈必有大伸。理固然也。昨因<?口英>夷复申粤东入城之请。督臣徐广缙等、连次奏报。办理悉合机宜。本日又由驿驰奏。该处商民。深明大义。捐资御侮。绅士实力劻勷。入城之议已寝。该夷照旧通商。中外绥靖。不折一兵。不发一矢。该督抚安民抚夷。处处皆抉根源。令该夷驯服。无丝毫勉强。可以历久相安。朕嘉悦之忱。难以尽述。允宜懋赏。以奖殊勋。徐广缙、着加恩赏给子爵。准其世袭。并赏戴双眼花翎。叶名琛、着加恩赏给男爵。准其世袭。并赏戴花翎。以昭优眷。发去花翎二枝。着徐广缙、叶名琛、分别祗领。穆特恩、乌兰泰、托恩东额、洪名香、祥麟、合力同心。各尽厥职。均着加恩照军功例。交部从优议叙。候补道许祥光、着加恩归入新班遇缺前先用。不论繁简道员缺出即选。候补郎中伍崇曜、着加恩以道员不论双单月归部选用。该二员并赏给三品顶带。所有粤东文武各员。着徐广缙等择其在事尤为出力者。酌量分别保举。候朕施恩。至我粤东百姓。素称骁勇。乃近年深明大义。有勇知方。固由化导之神。亦系天性之厚。难得十万之众。利不夺而势不移。朕念其翊戴之功。能无恻然有动于中乎。着徐广缙、叶名琛、宣布朕言。俾家喻户晓。益励急公向上之心。共享乐业安居之福。其应如何奖励。并分别给予扁额之处。着该督等第其劳勚。锡以光荣。毋稍屯膏。以慰朕意。  

○贷江苏苏松等属帮丁缓缺行月米石。  

○以广东督粮道柏贵、为按察使。  

○甲寅。以副都统衔驻藏大臣穆腾额、为镶蓝旗蒙古副都统。  

○乙卯。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谕内阁、徐泽醇奏、请将抗官拒捕比例拟绞之幅匪、归入秋审情实办理一摺。所拟是。此案沂州府属幅匪。聚众抗官拒捕。情罪较重。未便因原办系属比例从重拟绞。量予缓决。所有郭乔、解安儿二犯。均着归入本年秋审情实办理。以严法纪。  

○以审办山东捻幅各匪。予知府陶庆增道衔。  

○修山东济宁等州县卫民埝。从巡抚徐泽醇请也。  

○丙辰。拨四川抚边屯小麦二千石。接济崇化屯粮。  

○丁巳。朱谕军机大臣等、本日又获甘霖。地面一定湿滑。潘世恩、可无庸进慎德堂。虽有扶掖之资。难纾眷念之意。诸卿等于登下扁舟。亦当在意在意。  

○戊午。常雩。祀天于圜丘。命皇六子奕?、恭代行礼。  

○庚申。谕内阁、徐广缙子爵。叶名琛男爵。均着准其以一等世袭。  

○辛酉。谕内阁、前因福建陆路提督徐华清、于阅伍摺内。保举营员。当交刘韵珂察看。兹据该督核奏该员张定亨、曹振凤、平日办理营务。尚能实心。均属长于训练。着照该提督原请。署提标中军参将龙岩营游击张定亨、泉州城守营守备曹振凤、准其各以应升之缺尽先升用。  

○定郡王载铨等奏、会议云南矿厂章程四条。一、宽铅禁。矿厂既由商民采办。必令沾有利益。若黑铅一概禁卖。势必尽为弃物。应准将底铕出售。令厂员编号填给照票。一、减浮费。商民备有资本。少一分剥削。即多一分沾润。应晓谕删除浮费。庶不至畏累不前。一、严法令。矿厂地广人众。自应有犯即惩。惟差委各员不知体要。往往酿成事端。宜选廉明公正之人。驻厂弹压。庶克消患于未萌。一、杜诈伪。矿厂向系朋开。必见有好矿而后合伙。诈伪之徒。每以装点□□羕矿。哄骗出资。尤当严行惩治。从之。  

○福建南澳镇总兵官陈显生、因病解任。以江南太湖协副将顾清涟、为南澳镇总兵官。  

○壬戌。调镶红旗汉军副都统瑞常、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以病痊副都统阿彦泰、为镶红旗汉军副都统。  

○癸亥。旌表守正捐躯湖北潜江县民吴懋贵女吴氏。  

○甲子。谕内阁、荣玉木□□奏、查出旗务积弊。着派福济、明训、陈孚恩、张芾、调齐卷宗。逐款秉公查办。  

○乙丑。谕内阁、罗绕典奏、筹款凑支兵饷。并请饬协饷省分依限拨解一摺。贵州省应放本年夏秋俸饷不敷。自应筹款凑放。所有业经部拨未据解到银四十八万两零。着准其在于司库积存杂税等款银内。动支凑放。俾资接济。至该省各营兵饷。历系先期领放。若解到稍迟。即缓不济急。着江西浙江各巡抚、嗣后应解黔省兵饷。务当按年先期依限起解。以免延误。  

○丙寅。以捐修江苏淮安府城垣。赏通判王履益、蓝翎。余升叙有差。  

○丁卯。孝慎皇后忌辰。遣官祭陵寝。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五·志第一百三十八·食货下七·脱脱
  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九十·柯劭忞
  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胁君 篡帝祚高洋窃国·蔡东藩
  第四十回 返老巢白匪毙命 守中立青岛生风·蔡东藩
  第五回 焚诗书李斯建议 筑阿房卢生进谋·黄士衡
  卷之二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四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八·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纪昀
  卷十一·胡一桂
  蒲察思忠传·脱脱
  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卷四十三·徐天麟
  卷七·戴锡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六十九·彭定求

        卷469_1 【拟古咏河边枯树】长孙佐辅   野火烧枝水洗根,数围孤树半心存。   应是无机承雨露,却将春色寄苔痕。   卷469_2 【别友人】长孙佐辅   愁多不忍醒时别,想极还寻静处行。   谁遣同衾又分手,

  • 卷二十七·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二十七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过夏集【尽庚辰一年】三上南宫今复报罢家编修兄留余下榻暂缓归期唐时举子落第者六月後不出谓之过夏故以名集而秋冬道路之作并附录焉三月三日同园修禊分韵得养字【主

  • 宛陵羣英集巻十·汪泽民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今体【七言律】元施震仲寄朱理甫别后谁怜久索居寄书长恨便鸿无青山招隐思佳士白髪催人惜壮圗休羡羊何临海峤愿如朱陆防鹅湖肯来邂逅成清话不用郫筒满眼酤【原注理甫不嗜酒】赵由皦饯孔常轩馆木塔寺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七、程颢提出的选拔人才·雍正

      十七、程颢提出的选拔人才方法在宋代已经证明行不通,难道能够在本朝实行的通吗?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前曾静供内有“国家取士之法,宜当参用程明道所议宋熙宁间取士,损益斟酌行之方为更美”之语。查程子熙宁取

  •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九·倪在田

    荆湘之乱(陕西附) 崇祯十七年春正月,总兵官左良玉复监利、石首、公安、随州、枣阳、均州、房县、惠安。 三月,命左良玉功成世镇武昌。时李贼逼京师、张贼走四川,良玉以其间复承天、德安。 夏五月,宏光帝以张应元为承天总兵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七·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赵防蔺赵奢同位史记防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防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舎人赵恵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

  • 徐孝嗣传·萧子显

    徐孝嗣字始昌,是东海郯县人。其祖徐湛之,在宋朝官至司空;其父徐聿之,官著作郎,都被太初(刘劬)杀害。徐孝嗣当时还在母腹中,故幸免于难。孝嗣少年时便很能自立,风仪端庄清简。八岁时,袭爵为枝江县公,谒见宋孝帝,一上台阶就流泪,直

  • 枣林杂俎提要·谈迁

    此书为明末盐官谈迁所著。卷凡六,曰智仁圣义中和。大纲十八,子目一千三百有奇。都数十万言。上自朝章逸典,下至妖异丛缀,无不毕具。尤于有明一代,阴阳消长,贤佞取舍,三致意焉。盖当鼎革之际,铜驼荆棘,燕子春灯,隐痛之深,非一日矣

  • 弇山堂别集卷二·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盛事述二父子封王陇西恭献王李贞子岐阳武靖王文忠黔宁昭靖王沐英子定逺忠敬王晟东平武烈王朱能子平阴武愍王勇(凡三家)三代封王河间忠武王张玉子定兴忠烈王辅孙宁阳恭靖王懋凡三代王东平朱武烈王能子平阴

  • 第十七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吕思勉

    废除不平等条约,可以有两种办法:其(一)是片面的宣告。其(二)是共同或个别的谈判。中国在国际间,不平等条约的造成,全由前清政府昧于外情之故。至其末造,则外力的压迫已深。帝国主义者,是很难望其觉悟的。无论共同或个别的谈判,都

  • 三传辨疑卷九·程端学

      僖公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左氏曰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鹢退飞过宋都风也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对曰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退而告人

  • 近思録集注卷八·茅星来

    治道大要【此二卷乃大学治国平天下之道而此则其大纲也犹前致知存养省察详言为学工夫而二卷乃先言为学大要盖此书所以发明大学先论纲领次详条目固大学之书然也凡二十五条】濂溪先生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

  • 卷十一·李明复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義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十一宋 李明復 撰莊公程頤曰莊公名同桓公子莊王四年即位莊謚也勝敵克壯曰莊元年春王正月謝湜曰君父被難其位不得受之先君故不書即位胡安國曰不書即位内無所承上不

  • 卷一·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一    明 姜寳 撰鲁隐公【公名息姑鲁惠公之子姬姓侯爵自周公子伯禽始受封传世十有三而至隐公摄主国事諡法不尸其位曰隐】元年按垂编年之法在此明体元之义亦在此胡氏于隐言体元于桓言

  • 卷十九之上·何楷

    <经部,诗类,诗经世本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十九之上 明 何楷 撰 周平王之世诗三十四篇 瞻彼洛矣纪东迁也【按史周幽王十有一年申侯与犬戎入寇戎弑王于骊山之下郑桓公友死之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时

  •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佚名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lsquo;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

  • 骑虎·高尔斯华绥

    《骑虎》中的故事始于1899年的春天,高尔斯华绥描绘了一场发生在福尔赛族群内部的重大变故。《有产业的人》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维多利亚式大家庭正在走向解体,那种曾经浓厚的自律守旧的家庭氛围也逐渐消失。在“世纪末”风

  • 靖康稗史笺证·确庵耐庵

    《靖康稗史笺证》,由宋人确庵、耐庵编纂。靖康稗史从不同角度,记载了北宋都城陷落始末及宋宫室宗族北迁和北迁后的情况。本书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作者大都是亲历、亲见其事的人,它为研究靖康祸乱始末,不啻提供了第一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