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城语录解

《元城语录》三卷,宋马永卿编。永卿字大年,扬州人,流寓铅山。据《广信府志》,知其尝登大观三年进士。据所作《懒真子》,知尝官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又称尝官关中,则不知何官矣。徽宗初,刘安世与苏轼同北归,大观中寄居永城。永卿方为主簿,受学於安世,因撰集其语为此书。安世之学出於司马光,故多有光之遗说。惟光有《疑孟》,而安世则笃信之,亦足见君子之交不为苟同矣。其中艺祖制薰笼一事,周必大《玉堂杂记》谓其以元丰后之官制加之艺祖之时,失於附会,然安世非妄语者,或记忆偶未确耳。李心传《道命录》又论其记程子谏折柳事为虚,谓程子除说书在三月,四月二日方再具辞免,四月上旬非发生之时云云,然四月上旬与三月相去几何,执此以断必无方春万物发生不可戕折之语,则强辨非正理矣。安世风裁岳岳,气节震动天下,朱子作《名臣言行录》,於王安石、吕惠卿皆有所节取,乃独不录安世。董复亨《繁露园集》有是书序曰,朱文公《名臣言行录》不载先生,殊不可解。及阅《宋史》,然后知文公所以不录先生者大都有三。盖先生尝上疏论程正叔,且与苏文忠交好,又好谈禅。文公左袒正叔,不与文忠,至禅则又心薄力拒者,以故不录。其说不为无因,是亦识微之论。然《道命录》备载孔平仲诸人弹论程子疏议,以示讥贬,独不载安世之疏,不过於孔平仲条下附论其不知伊川而已,盖亦知安世之人品世所共信,不可动摇,未敢丑诋之也。近时有安邱刘源渌者,作《冷语》三卷,掇拾伊、洛之糟粕,乃以卫道为名,肆言排击,指安世为邪人,谓其罪甚於章惇、邢恕,岂非但执朋党之见,绝无是非之心者欤。要之,安世心事如青天白日,非源渌一人所能障蔽众目也。《行录》一卷,明崔铣所续编,大名兵备副使於文熙又补缀其文。旧本附语录之末,今亦并存之,庶读者知安世之行,益足证安世之言焉。至语录之中,时有似涉於禅者,此在程门高弟游、杨、吕、谢之徒,朱子亦讥其有此弊。是不必独为安世责,亦不必更为安世讳矣。

《元城语录解》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野议·宋应星
  世载堂杂忆·刘成禺
  醉乡日月·皇甫松
  禾谱·曾安止
  陈文纪·梅鼎祚
  江防总论·姜宸英
  德育鉴·梁启超
  法书通释·张绅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
  兰蕙小史·吴恩元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王真
  养疴漫笔·赵溍
  蕉轩随录·方浚师
  养小录·顾仲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五十·吴景旭

      庚集中之中  唐诗  登第  唐宋遗史曰孟东野有下第诗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劒伤又再下第诗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其后登第则志气充溢一日之间花皆看尽进取得失盖亦常事而东野器宇不宏至于如此何其鄙耶  吴旦生曰

  • 归程中得小诗五首·刘半农

    一 地中海涛声寂寂中天静,三五疏星兢月明。 一片清平万里海,更欣船向故乡行。二 苏彝土运河重来夜泛苏彝士,月照平沙雪样明。 最是岸头鸣蟋蟀,预传万里故乡情。三 Minikoi岛小岛低低烟雨浓,椰林滴翠野花红。 从今不看炎荒

  • 张中孚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中孚(生卒年不详)字信甫,号长谷老人。世居安定(今甘肃宁县),后徙张义堡(今宁夏固原西南)。父张达仕宋至太师,封庆国公。宋徽宗朝,以父荫补承节郎。天会九年(1131)入金,为镇洮军节度使兼泾原路经略安抚使,改陕西诸路节制

  • ●卷四·毛奇龄

    〖孝宗朝 弘治〗张皇后,孝宗后也。兴济人,父峦,母金夫人梦月入怀,生后。后当适人,其所当适者,忽大病。及选为太子妃,则前所当适者病已。孝宗即位,立为后。笃爱,宫中同起居,无所别宠,有如民间伉俪然者。峦自都督同知封寿宁伯,其卒

  • 一五○八 谕内阁原任礼部侍郎胡煦着加恩补行赐谥·佚名

    一五○八 谕内阁原任礼部侍郎胡煦着加恩补行赐谥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原任礼部侍郎胡煦,苦志读书,究心理学,着有《周易函书》,采入四库全书经部,尚为绩学之臣。从前因其官止侍郎,例

  • 卷六·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六库尔喀地方舒穆禄氏杨古利额驸    楞格理纳木泰      谭泰谭布       伊尔德额尔济赫     富达礼朱策 

  • 史记集解卷八·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八髙祖本纪第八髙祖【汉书音义曰讳邦张晏曰礼諡法无髙以为功最髙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李斐曰沛小沛也刘氏随魏徙大梁移在丰居中阳里孟康曰后沛为郡丰为县】字季父曰太公

  • 三十二、父亲逝世之年·包天笑

      十七岁,是我惨痛的历史,乃是我父亲逝世之年了。  我父亲平日身体也很好,不过精神是不大舒适,忧伤压迫着他过日子。自从在湖北应城县回来后,并无固定的职业,即使有所贸易,亦往往失利。更不肯仰面求人,也曾有人举荐他到某

  • ·谕各属总理乡约·丁曰健

    查台地向称浮动,官民一气,则日久相安。弭盗息争、缉奸除暴,全在各乡总理人等公正无私,实力任事,作官吏指臂之助,为朝廷忠义之民。去患于已然,尤当消患于未然。所管村庄内,向来为匪之人,非无畏法改悔者,特不敢遽行

  • 李艸传·脱脱

    李王比,大名府宗城人。性情笃实孝道,致力耕作来事奉母亲。母亲去世,把田让给他的弟弟李坚,于是在母亲下葬的地方结庐,日夜号哭,运载泥土筑坟一丈多高。又替两代以及各族父母用稻草埋葬的尽礼筑造坟墓,共三年修成六造坟,都有一

  • 卷二百七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四舆地考【六】河南省【臣】等谨按禹贡荆河为豫而尔雅职方并称河南为豫州盖禹贡兼指南北界言之尔雅职方专指北界言之河南之名由来久矣今之河南半为古豫州地豫州南至荆山而今自南阳

  • 卷一·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一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春秋者鲁史之名也古凡史官记事必先立年时月日而後书事于其下谓之记年【晋後出书有竹书记年即此名】故每岁所书四时必备然而祗名春秋者春可以该夏秋可以该冬也旧谓春以善

  • 续高僧传卷第七·道宣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陈杨都宣武寺释洪偃传一。   陈杨都兴皇寺释法朗传二。   陈杨都不禅众寺释慧勇传三。   陈杨都大彭城寺释宝琼传四(明解)   陈杨都白马寺释警韶传五。   陈钟山耆阇寺

  • 何文简疏议·何孟春

    文集。明何孟春撰。十卷。孟春有《何燕泉三种》已著录。孟春没后,其遗集散佚。万历初赵贤录其奏议,刊于衡州。孟春少游李东阳之门,学问赅博,对上下古今,时事得失均喜评论,论说性散文较多。虽诗文不佳,然其历官所作疏议乃卓然

  • 河防一览·潘季驯

    水利志。明潘季驯 (1521—1595)撰。十四卷。季驯字时良,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官至总督河道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凡四奉治河之命,任事二十七年, 卓有成绩。曾于万历七年(1579)汇集前后章奏及诸人赠言,辑成《塞

  • 词林正韵·戈载

    三卷。清戈载编。明清之际,词韵分合之争,与词韵之作,一时俱盛。戈氏谓“古无词韵,古人之词,即词韵也”。是书即取唐宋人词,博考互证,又广稽韵书,裁酌繁简而成。其撰述目的,“非敢正古人之讹,实欲正今人之谬”,对于以前各种词韵之

  • 瑜伽师地论释·最胜子

    全一卷。最胜子等诸菩萨造,玄奘译。又称瑜伽论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为瑜伽师地论最古之注疏。最胜子(梵Jinaputra ,音译作辰那弗多罗),系佛陀入灭后一千一百年之北印度钵伐多国人,投于护法之门下,为唯识十大论师之一。本

  • 无碍解道·佚名

    巴利名Pat!isambhida^-magga 。音译波致参毗陀。为巴利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本经内容系分类解说有关修道解脱诸事,全经可大别为三品,即大品、双结品、慧品,而各品皆附有十论,其中,大品为全经之中心。本经固属经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