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首卷一 序

宣宗成皇帝实录序

我大清受命。统壹寰区。抚绥方夏。绵绵延延。盖二百有余岁矣。此固上天眷佑之隆。祖宗诒谋之远。良由以圣继圣。克肖其德。上足以答天祖之贶。下足以惬臣民之心。用能新景命。巩丕基申锡无疆。至于若斯之盛也。皇考宣宗成皇帝聪明天亶。仁孝性成。圣德神功。卓越万古。御极三十年。崇俭朴。屏浮夸。景化庞鸿。无远弗届。至于海隅苍生动植之物。罔不咸若。大哉奫乎。靡得而罄焉。

岁己酉十二月。皇祖妣孝和睿皇后慈驭升遐。是时圣躬先已违和。哀慕催伤。寖至不豫。爰以庚戌正月十四日特降手诏。立子臣为皇太子。方冀昊苍垂佑。颐养康强。如皇曾祖之临轩训政。藐躬得禀承恩诲。太和授受。再?隆仪。岂非予一人之至幸。天下亿兆人之至愿哉。讵意甫承付托。遽痛弥留。捐弃臣民。攀号莫及。伏读所遗朱谕。于配上帝祔太庙、建丰碑、陈遗器。参稽礼经。准酌时宜。欲及身而罢之。虽详咨众议。尊亲之忱。咸不容已。而圣人渊量冲怀。固已昭昭然揭日月而行。于戏。此岂自古帝王所恒有哉。敬念崇徽。谨循旧典。爰简儒臣。恭纂实录。阅五年而书成。凡四百七十有六卷。盛德大业。彪炳日星。要皆据事直书。一无夸饰。布在方策。永垂无穷。溯自龀岁受经。初围射鹿。两朝宠异。期勖已深。嘉庆己未四月初十日。皇祖遵家法密建储贰。缄名上告。天祖默孚。迨癸酉九月。逆贼潜入禁廷。亲御神枪。奠安宗社。厥功伟矣。推而弗居。洎乎山庄受玺。寅承宝祚。奉彝训以饬几康。内圣外王。巍巍翼翼。景铄洪懿。久道化成。综其大纲。可略述焉。惟圣飨帝。端本一诚。我皇考钦若奉时。干元协撰。祀郊坛而躬诣。虔祈报而心斋。大雩步祷。为民请命。通微合漠。立召和甘。初未尝以天心之既格而稍自懈弛。读三坛祈雨诸祝文。责已省■之意。殷殷然情溢于辞。其在书曰。顾諟天之明命。有同揆焉。此敬天之实也。伊古贤圣之君。必监于先王成宪。我 皇考执中御■。扬 烈延庥。述 七圣之隆规以贞厘百度。 累朝实录。夙兴绎诵。动遵 前矩。事鲜更张。?陪都。览旧俗。瞻仰 先代法物。穆然思 创业之艰难。凡法制所关。必敬述 遗训。播诸诗歌。为世世万子孙示典则。此 法 祖之实也。 孝乎惟孝。至性过人。自滦阳 颁诏。祗奉 神舆还京。 特谕行三年之丧。百日缟素。倚庐之礼。尽敬竭哀。恭上皇祖妣孝淑睿皇后尊谥。有怀顾复。怆感靡极。厥后 昌陵敷土。祗谒 诸陵。 桥山展拜。声发涕随。孺慕之忱。盖终身如一日也。敬事 皇祖妣孝和睿皇后。愉色婉容。温凊无间。六上 徽称。行庆施惠。岁时介寿。舞彩颐颜。雍雍乎极天家之乐事。此孝思不匮之实也。宅心澹定。弗御珍奇。嗣服初元。即诏罢闽省及和阗叶尔羌玉石荔支诸贡。诚欲以朴素先天下。不欲以天下奉一人也。酌吉地之制。简行殿之规。游观之所。废而不修。偶有兴作。斥雕屏饰。绳绳乎警骄奢戒燕逸之意。首见于声色货利谕。而慎德堂记。重修圆明园三殿记中。尤三致意焉。在昔夏后卑宫。汉文辍筑。以今絜古。异代同符。此躬行节俭之实也。典学逊志。惟日孜孜。洒翰几余。苞华遹焕。临雍之宣讲。经筵之抒论。以及箴■僚。诏后■。监古摅心。因时写臆。何莫非存诚去伪制治保邦之深意。虑衡校之有遗才也。则申■落卷之命。虑幸进之溷真才也。则有增覆试之命。屡开恩榜。加额黉宫。横经鼓箧之士。涵濡教泽。郁然振兴。至若怀旧学于三天。迭申巽命。进昔贤于两庑。用表幽光。重道崇儒。于今为烈。此文德诞敷之实也。我朝开国。首重骑射。丕显丕承。厥风无改。行围阅武。弧矢必亲。而申谕八旗及各直省驻防绿营。搜简军实。至再至三。往者和卓木逆裔张格尔、蠢动于庚辰。跳梁于丙戌。煽炽种落。连陷严城。命将徂征。声罪致讨。庙算方略。数万里如运诸掌。用能生缚巨憝。悬首■街。刊石铭勋。告成太室。赫哉焯哉。足与纯庙之戡定回疆。后先辉映矣。外此若滇蜀楚粤之顽夷。齐晋台洋之奸慝。天戈所指。立就殄灭。藉非声灵震迭。能若是之神乎。此武功耆定之实也。若夫笃念宗亲。推恩锡类。敬礼尊行。则跽拜之仪可略。孔怀同气。则手足之爱益深。涤愆尤而勉以自新。念勋烈而修其祀事。告诫诸王公及子弟。恳恳肫肫。无微不至。择贤能而授之职。筹生计而奠厥居。九族之惇叙。非于变之权舆乎。敷天之下。率土之滨。业已泽浃梯航。诚输琛赆。而犹时时饬谕边吏。宣示德威。毋或以细微召衅。八方之柔服。不由于抚驭咸宜乎。进退臣僚。惟公惟明。六计之察。首重清廉。三宥之条。不宽贪墨。有劳必录。有过必惩。开言路惟恐不广。饬宦寺惟恐不严。明罚敕法。好生之德。协于民心。而食为民天。民为邦本。夙夜尤兢兢焉。每遇旱涝偏灾。湛恩立霈。蠲赈缓贷。无岁无之。甚且颁内帑以资博济。命大吏巡行以监视之。起沟壑而全活者。无虑数千百万。天之帱也。地之载也。父母之生成也。圣仁周浃。殆兼之矣。其他筹海运。慎河防。恳边荒整鹾务。莫不因时制宜。变通尽利。此则敬宗收族柔远绥藩抚世长民用人行政之实。而悉数之莫能终者也。以德之盛若此。以治之隆若彼。而渊怀冲挹。自视欿然。至于武成告庆。却尊号而不居。瑞应呈华。屏贞符而弗道。至矣哉。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其在斯乎。其在斯乎。予小子勉承宗器。惧无以慰在天之灵。而于此四百七十有六卷中。瞻三十年之实心实政。黾勉从事。冀迪前光而康乂我兆民。则益懔然于陟降之在庭。而恪守鸿谟于勿替也谨序。

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一日☆

猜你喜欢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范晔
  志第八 百官·萧子显
  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废主出宫 弑魏帝淫妪专政·蔡东藩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陈厚耀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四十九·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佚名
  提要·江休复
  卷三【六则】·岳珂
  张曜传·李延寿
  王君廓传·欧阳修
  杨爵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秦简夫

    (韩夫人同小哥上)(夫人云)妾身韩夫人。自从陶侃当下这个信字,拿钱到家中,被他母亲痛决了一场。今日早间。陶侃将信字赎将去了。老身看中那秀才,有心待招他做女婿,争奈不曾见他母亲。今日无事,且在解典库中坐着,看有甚么人来

  • 东观集卷六·魏野

    宋 魏野 撰书逸人俞太中屋壁羡君还似我居处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闲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每到论诗外慵多对榻眠送文兆上人南归自由由独自谁滞复谁催住笑云无定归嫌水不回瓶惟添瀑布杖只卓莓苔如此真行脚余堪我静

  • 列传第六十一 儒林·李延寿

    伏曼容 何佟之 严植之 司马筠 卞华 崔灵恩 孔佥 卢广 沈峻 孔子驱 皇侃 沈洙 戚衮 郑灼 全缓 张讥 顾越 沈不害 王元规伏曼容字公仪,平昌安丘人,晋着作郎滔之曾孙也。父胤之,宋司空主簿。曼容早孤,与母兄客居南海。少笃学

  • ◎黄上将开丧记·李定夷

    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为前南京留守陆军上将黄公克强开吊之第一日。上海行政司法军警商学等界之前往黄宅致祭者,素车白马,颇有如水如龙之盛。黄宅在福开森路三百九十三号,门首用电灯横缀“气壮山河”四字,系黎大总统所赠挽额

  • 大事记卷四·吕祖谦

    宋 吕祖谦 撰周显王四十四年【秦惠王十三年魏惠王后十年韩宣惠王八年赵武灵王元年卫平侯八年】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以周夲纪通鉴修】赵武灵王加肥义秩【以赵世家修】韩韩举赵赵防帅师与魏师战韩赵败绩【以年表修】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纪昀

    列传唐 【五十】○唐五十张镒姜公辅 武元衡【儒衡】李绛【璋】 宋申锡张镒姜公辅武元衡李绛宋申锡△张镒张镒字季权一字公度国子祭酒后胤五世孙也 【吴缜纠谬云按后胤传末云孙齐邱厯监察御史朔方节度使终东都留守子

  • 续集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二 宋 李幼武 纂集 吴敏 字元忠真州人大观二年赐上舍出身靖康初以中大夫门下侍郎知枢密院事寻除少宰兼中书侍郎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崇福宫寻知扬州提举明道宫绍兴初知潭州力辞改资

  • 卷十五·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十五元 胡一桂 撰唐唐高祖【神尧光帝】姓李氏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虎佐周伐魏有功为上柱国封唐国公虎生昞昞生渊皆袭封渊仕隋留守太原炀帝南巡不返值乱起义立恭帝自为大丞相封唐王寻称

  • 曹钦程传·张廷玉

    曹钦程,江西德化人。中进士,被授予吴江知县。他任意贪污,以滥用刑罚博得刚正不屈的名声。巡抚周起元弹劾他,结果他被贬职,改任顺天府教授,调任国子监助教。他巴结汪文言,得以任为工部主事。到汪文言败后,钦程又极力排挤他,通过

  •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九·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史乗考误十李石城志云宪庙实録成与先生同职纂修者迁少詹事或太常少卿仍兼学士而先生迁南京国子祭酒以去虽燕赉加禄之礼不缺焉然出入逺近之间礼意不侔矣考之史公乃先以南祭酒缺推补而留纂书数月俾沾进书

  • 金邦正·周诒春

    金邦正 字仲蕃。年三十岁。生于杭州。兄邦平。前农商总长。永久通信处。天津南开学校转。已婚。初学于南京江南格致书院。天津南开学校。北京税务学堂。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宣统二年。入康奈尔大学。习林科。民国

  • 卷三十九·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三十九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武成血流漂杵之云乃纣之前徒倒戈之所为荀子以为杀者皆殷人非周人者是也而孟子之不信何哉曰此亦拔本塞源之论葢虽杀者非我而亦不忍言也程子以为孟子设为是言葢得其

  • 逢遇篇第一·王充

    【题解】这是一篇解释仕宦遭遇的文章。作者解释了为什么才能低下、操行恶劣的人能受到君主赏识重用,而才高行洁的人却被轻视排斥的社会现象。王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指出一个人能否做官,官阶的高低,并

  • 卷三十四·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三十四宋 高闶 撰昭公四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葬蔡平公因鲁往会而着其臣子私諡之罪夏晋侯使士鞅来聘晋顷公即位六年矣公以晋昭见止之故不复往朝今使士鞅来聘而孙叔婼为政季孙欲恶于晋乃使有司从

  • 卷八十·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八十卿大夫之孝爱亲左传公孙敖卒于齐齐人或为孟氏【公孙敖之家】谋曰鲁尔亲也饰棺寘诸堂阜【鲁齐境上】鲁必取之从之卞人【鲁卞邑大夫】以告惠叔【敖之次子难也

  • 卷三·佚名

    尔时世尊,知紧那罗王诸子之心所欲乐已,上昇虚空高七多罗树。放大光明。是光遍照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欲界诸天所有伎乐。乾闼婆紧那罗等所有伎乐。不鼓自鸣出微妙音。香山王中所有树木。亦皆悉出微妙乐音。尔时世尊,复於身

  • 佛说法华三昧经·佚名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诸尊弟子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七万三千人。诸释梵不可复计。十方飞来无央数。皆神通妙达。复有他方恒边沙诸天人及诸菩萨。如是等百亿千恒沙。皆来会在佛前坐。时舍利弗

  • 撰集三藏及杂藏传·佚名

        不载译人名附东晋录  佛涅槃后迦叶阿难于摩竭国僧伽尸城北撰集三藏及杂藏传。  先礼佛已  礼法众僧  各受集法  此诸法典  除去五盖  一心听受  说所聚法  如阿难说  当共信乐  是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