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四百十五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稽察内七仓大臣稽察会同四译馆事务加一级随带加六级军功加三级纪录五次臣花沙纳经筵讲官文渊阁提举阁事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镶白旗满洲都统稽察内七仓大臣管理宗人府银库左翼幼官学宁寿宫圆明园等处精捷营御茶膳房御药房太医院造办处事务随带加十八级臣阿灵阿副总裁官经筵讲官兵部尚书随带加六级纪录二十次臣周祖培等奉敕修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三月。壬戌朔。  

○癸亥。遣官祭先农之神。  

○谕内阁、陈官俊奏、查勘工程。请择吉修理一摺。泰东陵方城各工。着钦天监速择吉期。派德诚敬谨承修。  

○甲子。上御勤政殿听政。  

○御山高水长。阅侍卫等骑射。  

○谕内阁、七阿哥于四月十一日入学读书。着朱凤标授读。  

○以通政使司副使彭蕴章、为宗人府府丞。吏科给事中苏都礼、为太仆寺卿。  

○补行道光二十二年军政。福建浙江卓异官五员。议叙如例。  

○乙丑。上诣绮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军机大臣等、耆英等奏、夷目来澳求市。请旨办理一摺。据称口□北口□尔口□日喀国领事兰瓦、呈请贸易。有口□佛<?口兰>哂夷使喇口□萼呢来信。代为荐引。并查明该国即系曾经来粤通商之比利时国等语。该国停市已久。此次应否暂准贸易。所请五口贸易章程。应否一体颁发。着该督体察情形。悉心妥酌办理。至该督前次奏称、查探口□佛夷口□路璞朗一船。曾到琉球国一次。嗣经驶回广东后即回本国。其所留执事通事二人。尚未查有确据等语。现在是否尚在琉球。抑已回本国。务须访查的确。结实覆奏。再前据刘鸿翱奏称、咪唎口□坚立国甫六十年等语。是否确实。着该督就近查询。一并覆奏。将此谕令知之。  

○以捐资添置炮位。予叶尔羌换防游击马忠良优叙。  

○以捐建城垣并添盖兵房。赏叶尔羌阿奇木伯克伊斯玛依尔子玛普苏、五品顶带花翎。蓝翎四品商伯克伊布拉依木迈玛萨赖、新升和阗塔克努拉庄四品阿奇木伯克阿拉胡里、五品密喇布伯克库尔班、花翎。六品都观伯克入则等蓝翎。余升擢有差。  

○丁卯。谕内阁、给事中雷以諴奏、捐输各员。请饬部随时详察。以清流品一摺。历来常捐大捐。均照例取具各该旗佐领图结及同乡京官印结。惟捐输各员。系各该生自行具呈。并不取具图结印结。此项捐生人数众多。难保无隐匿犯案、改名朦捐之事。着吏部于捐输各员铨选到班时。留心详察。加意严查。如实有前项情弊。即行据实参办。并着饬令该捐生等、各取具该旗佐领图结及同乡京官印结。方准赴选。以重名器而杜冒滥。  

○以大学士穆彰阿、为会试正考官。兵部尚书许乃普、户部右侍郎贾桢、工部右侍郎周祖培、为副考官。  

○以礼部尚书李宗昉、兼署兵部尚书。户部左侍郎何汝霖、兼署钱法堂事务。内阁学士罗文俊、署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以吏部尚书恩桂、署翰林院掌院学士。  

○以定郡王载铨、署镶黄旗满洲都统。  

○戊辰。谕军机大臣等、全庆奏、续筹展垦事宜。勘明环城周围及库尔勒北山根等处。有可垦地一万数千余亩。现交常清覆勘办理等语。该处既有可垦地亩。其开渠引水、招徕户口各事宜。必应详慎办理。全庆现派会勘库车等城地亩。着先行传谕常清、将喀喇沙尔拟垦之地。暂停筹办。全庆俟各城事竣后。仍会同林则徐亲赴该处。详加覆勘。妥议具奏。将此谕令知之。  

○己巳。上御阅武楼。阅圆明园八旗枪操。  

○遣官祭先蚕之神。  

○谕内阁、东南两河河标各营。额设将备弁兵。分管汛地。全在该河督等随时训练。以重操防。迩来河营弁兵。除黄运修防专习桩埽外。或因催漕拨护。差事较繁。绝不以操演为重。平日既多旷误。校阅时亦意存迁就。殊非整肃营伍之道。嗣后两河河标各营。着该河督等勤加练习。认真考校。其有老弱充数者。立即从严裁汰。务期与督抚提镇各标营。互相犄角。咸成劲旅。设遇徵调不能得力。必将该督等从重惩处。决不宽贷。懔之勉之。  

○庚午。旌表守正捐躯河南柘城县民妇吴张氏媳王氏。  

○辛未。上诣绮春园问皇太后安。  

○壬申。孝贤纯皇后忌辰。遣官祭裕陵。  

○谕军机大臣等、齐承彦奏、中牟大工善后事宜。亟应筹办一摺。据称大工合龙后。河流不能畅行。现在水势尚浅。业已趋注旧口门。傥遇伏秋大汛。恐旧口门工程新土纯沙。已不足恃。至内塘势如深堑。恐大汛洪流。易于汇注。于大坝关系甚重等语。现在该处河流。是否不能畅行。水势因何趋注旧口门。将来伏秋大汛情形吃重。应如何设法抵御。其内塘积水。应否戽乾取土填实。自当及早妥筹。以免后患。至所称添办碎石数千方。豫备大汛抢险之用。如本年全河顺轨。无须抛护。即拨抵常年应办之数等语。着钟祥、鄂顺安、体察情形。悉心筹画。务期保固要工。不至临事周章。是为至要。将此谕令知之。  

○以圆明园八旗枪操阵势整齐。予翼长福山等议叙。  

○癸酉。礼部议准、山东巡抚崇恩疏报、采访阳谷县节妇张刘氏等七十三口。请建总坊旌表。从之。  

○甲戌。以故三等子王开云子凤翥、袭爵。  

○以翰林院侍讲学士万青藜、署日讲起居注官。  

○乙亥。谕军机大臣等、赖恩爵奏、内河督缉紧要。请暂缓出洋一摺。匪船出没抢劫。最为地方之害。必应实力摉查。尽法惩办。广东顺德等县匪徒。屡次犯案。虽经该提督等将连帮大伙。分起拏获。而河道纷歧。此拏彼窜。余匪尚多潜匿。着耆英督饬该提督、严饬各协营将备。赶紧查拏。毋稍松劲。其各处通海要隘。务须分投堵截。毋令潜出外洋。一名漏网。以期净绝根株。俟余匪尽获。该提督仍即带领兵船出洋。认真巡缉。务使内河外海。一律肃清。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寄谕广西巡抚周之琦。本日据都察院奏、广西民人覃士连、以轮奸毙命纵凶不究等情呈控。已明降谕旨、交该抚亲提严讯矣。此案控关轮奸室女。杀毙灭口。情节甚重。凶犯业经全获。自应立为究办。何以反将杨裕德等三人释放。难保非该地方官有意存消弭情事。着该抚亲提全案。严行讯究。务须水落石出。毋任化大为小。致使凶犯漏网。是为至要。将此谕令知之。寻奏、覃士连之女三妹、先与莫祖建、杨裕德、通奸。嗣先后拒绝。莫祖建挟恨。商同杨裕德、并邀韦老章、杨石土、轮奸覃三妹已成。致死灭口。莫祖建拟斩立决。杨裕德拟绞立决。韦老章、杨石土、改发极边足四千里充军。下部议。从之。  

○丙子。谕内阁、乡会试为抡才大典。应试士子怀挟入场。自应照例黜革。从严治罪。至误带书本。非本场应用之物。及误带前场所作文字。或以字纸包裹物件。情节各有不同。其作何分别办理之处。必应详明定例。以便遵循。现在科场条例内未经分晰声叙。着该部将近年办过成案。悉心参酌。画一定议。即纂入条例。永远遵行。其旧例内止系空言无从照办者。着即酌量删除。俾从简易。务使该士子等晓然于定例严明。无可避就。以归核实而革浇风。  

○丁丑。贵州提督张国相、因病乞休。允之。以云南昭通镇总兵官王一凤、为贵州提督。  

○戊寅。上奉皇太后幸奉三无私殿。进膳。  

○以前任陕西布政使陶廷杰、才具平常。命以四品顶带休致。  

○准大通桥车户承买黑豆二万石。津贴车价。  

○己卯。上诣安佑宫行礼。  

○诣绮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军机大臣等、本日据提督衙门奏、兰山县民毛富元、抱控孙少勇等挟嫌抢夺一案。已明降谕旨交崇恩秉公严审矣。此案孙少勇等、与毛斌口角起衅。辄敢率领掖匪摉抢。地方官何以不为究办。至所称道光二十三年张知县赴乡缉捕。被孙少勇手下掖匪逼围在兰凌地方衙署内。用火炮擡枪攻打。致将差役朱麻子、李玉、杀伤身死。经沂州府带兵救护得脱等情。案关掖匪纠众抗官杀差。何以该管知府不为详办。着崇恩亲提人证卷宗。秉公严审。务期水落石出。以成信谳。不准稍有瞻徇回护。致蹈化大为小恶习。所有着名掖匪。并着严饬地方文武员弁设法严拏。毋任一名漏网。将此谕令知之。寻奏、前任兰山县知县张攀桂、拏获抢劫王凤鸣案内伙匪二名。首犯沈苓、纠众劫夺。拒毙县役朱希元、李玉。沈苓亦因伤殒命。并无逼围衙署、及沂州府带兵救护之事。孙少勇充当盐店管事。拏获贩卖私盐之赵年。经毛斌拉脱放走。孙少勇与毛斌口角。禀县互控。毛斌因牵扯沈苓夺犯拒差之案。希图动听。应照诬告人死罪未决律拟杖流。加徒役三年。下部议。从之。  

○以候补内阁学士敬徵、龄鉴、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以湖南长沙协副将王镛、为云南昭通镇总兵官。  

○庚辰。前任陕西巡抚李星沅奏、拏获传习青莲教匪犯萧刚等、按律究治。得旨、查办甚好。严行根究。毋致纵脱。  

○举行道光二十四年大计。河南卓异官十二员。年老官三员。有疾官二员。才力不及官二员。浮躁官一员。分别议叙处分如例。  

○辛巳。礼部以宗室会试中额请。得旨、取中二名。  

○两江总督壁昌、龙江关监督经文图奏、遵查仪徵县旧有税口。专收江广漕船卸载木税。前任监督瑞长奏请改由龙江下关查验。旋因有碍漕行。即行裁撤。查江广帮船。由长江北岸顺流而下。有跨带之木。可御风浪。过仪徵后。运河渐形窄浅。不能不在仪徵卸卖。令承买木商纳税。以速漕行而裕国课。请仍复旧制。在仪徵抽收木税。从之。  

○免京口驻防防堵夷匪阵亡伤亡官兵借支俸饷银。  

○壬午。谕军机大臣等、昨有旨派赓福驰往盛京。会同广林、黄赞汤、查办事件。赓福业已带同刑部司员前往。广林、黄赞汤、着无庸派员会审。接奉此旨。如黄赞汤业经出棚开考。一俟试竣。即着赶紧回至奉天。会同审办。将此各谕令知之。  

○大学士四川总督宝兴奏、访获习教匪犯。得旨、严行查缉。不可使一名漏网。  

○癸未。上诣黑龙潭神祠拈香。  

○谕军机大臣等、穆彰阿等奏、会讯已革诺们汗之弟工布等一案。于喇嘛囊素寓所。起出已革诺们汗寄交番字呈词二纸。译出进呈。已革诺们汗呈控各情。虚实均应查办。着文庆等公同酌议。或遴派妥员赴藏严密访查。或传提案内紧要人证赴川讯究。其呈内所称章嘉呼图克图到藏时。亲往多只札寺求红教之呢玛经。及第穆呼图克图不能安静并有女人等语。均属有违禁令。如果查明属实。未便置之不问。着即酌量定拟。查明妥办。毋失抚驭外夷之心。译出呈词。钞给阅看。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本日据都察院奏、河南民人郭万林、以李语和谋造妖言等词呈控。已明降谕旨、交该抚讯办矣。该省无生老母庵像。前于十八年间。曾经降旨拆毁。何以至今复有违禁重修之事。延至三年。地方官并未查勘禁止。且李语和被控霸占段齐氏一案。亦未据该地方官拘犯审讯。着鄂顺安亲提人证。严切讯究。如实有托梦造言霸占民妇等事。即着从严惩办。断不准稍有瞻徇回护。致蹈化大为小化有为无恶习。并即一面派委妥员。驰往勘查。如果实有无生老母庵像。即着拆毁禁止。务期净尽。毋任稍留遗址。致乡愚被其煽惑。将此谕令知之。寻奏、委员访查裕州境内向有老姥庵。道光十九年拆毁。并无重奉无生老母情事。李语和买妾齐氏。并非霸占。郭万林依蓦越赴京告重事不实例发边远充军。下部议。从之。  

○新授库伦办事大臣麟庆、因病解任。赏归化城副都统成凯、副都统衔。为库伦办事大臣。调镶白旗蒙古副都统盛埙、为归化城副都统。  

○甲申。礼部以会试中额请。得旨、满洲取中六名。蒙古取中二名。汉军取中四名。直隶取中二十名。奉天取中二名。山东取中十六名。山西取中十名。河南取中十四名。陕甘取中十三名。江苏取中十六名。安徽取中九名。浙江取中十八名。江西取中十六名。湖北取中九名。湖南取中八名。福建取中九名。广东取中十名。广西取中七名。四川取中八名。云南取中八名。贵州取中七名。  

○以新授库伦办事大臣成凯、兼镶白旗蒙古副都统。  

○以甘肃兰州道唐树义、为陕西按察使。  

○以故甘肃平番县西五渠土百户杨国宝子得荣、四川成绵龙茂道属毛革阿按塞土千户立窝亚子桑吉虫□半、各袭职。  

○乙酉。上诣绮春园问皇太后安。  

○丙戌。谕内阁、此案囊素罗布桑曲垫、更定初正、工布、经已革诺们汗令为递呈控?。该喇嘛等尚未递呈。即被拏获。现经讯明实无寄资夤缘情弊。着与代为送信之老桑连楚扎坝三丹、及工布家人丹柱、均无庸议。其应分别解交管束之处。着交理藩院办理。囊素罗布桑曲垫所带各货。内有伊自带之物。着由理藩院分别给领。  

○丁亥。谕军机大臣等、前有旨令文庆等、将已革诺们汗呈内所称章嘉呼图克图到藏时亲求红教呢玛经、及第穆呼图克图不能安静等情查办。兹据章嘉呼图克图呈递亲供。据实登覆。甚为明晰。所有前交该尚书等查办章嘉呼图克图及第穆呼图克图各款。着毋庸议。将此谕令知之。  

○添制福州满洲营擡枪四十杆。从将军敬<?穆-禾攵>请也。  

○戊子。上诣时应宫。昭显庙。拈香。  

○还宫。  

○陕甘总督富呢扬阿奏、访获传习青莲教匪徒夏长春等、按律惩办。得旨、严密查拏。务要净绝根株。不准稍有不尽之处。  

○以孟夏时享太庙。自是日始。斋戒三日。  

○庚寅。陕西巡抚邓廷桢奏请入觐。得旨、汝系曾任封疆重任之人。何须面谕。徒延时日。一切认真努力。老当益壮可耳。  

○以前任库伦办事大臣容照、署正红旗满洲副都统。  

○贷山西交城、临汾、洪洞、翼城、乡宁、长治、永宁、灵邱、陵川、猗氏、荣河、忻、定襄、五台、河曲、永和、宁远、十七厅州县歉收贫民仓谷。展缓右玉、平鲁、保德、隰、宁乡、宁远、阳曲、霍、灵石、临汾、十厅州县买补仓谷。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二 王洛兒 车路头 卢鲁元 陈建 万安国·魏收
  卷一百一十·志第六十三·礼十三等·脱脱
  卷八十三·志第五十九·河渠一·张廷玉
  第六十八回 宇文护挟权肆逆 陈霸先盗国称尊·蔡东藩
  卷三·戴冠
  ◎女画家李青萍的秽史·佚名
  卷二百三十三·杨士奇
  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引用书目·温睿临
  林跋·丁宗洛
  二四八 署理两广总督德保为查缴违碍书籍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卷七·胡一桂
  王世充传·刘昫
  马得臣传·脱脱
  第十章·管子之教育·梁启超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镇·隋树森

    吴镇(一二八O——一三五四),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善画,为元四大画家之一。每画山水竹石,辄题诗其上,时人号为三绝。又师事毗陵柳天骥,得其性命之学,深通易理,尝垂帘卖卜,隐居武塘。

  • 北郭集卷四·许恕

    元 许恕 撰五七言古仁夀南楼为爱秋居好髙懐迥不羣清秋冝待月炎夏或迎薰共话俱髙士相看只此君倚阑愁北望一雁入秋云仁夀南楼午日日照孤城雨凉生五月风葵榴故园隔兄弟此杯同佳节三悬艾浮生一转蓬得归茅屋防髙咏大江东

  • 巻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卷六揭傒斯【字防硕豫章人集贤学士】去妇词江东有一士子留都下三年适要一贵人女为妻久乃知其已有妻子矣一夕逃去因托去妇为之诗非徒欲传其事抑以示风戒云尔轻合鲜义终茍容希礼遇逺结万里婚多为才名悮

  • 齐本纪上第六·李延寿

    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氏,讳欢,字贺六浑,勃海蓚人也。六世祖隐,晋玄菟太守。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世仕慕容氏。及慕容宝败,国乱。湖率众归魏,为右将军。湖生四子。第三子谧,仕魏,位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谧生皇考树生,性通率,不

  • 卷三十六·毕沅

      ◎宋纪三十六 ∷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柔兆摄提格三月,凡三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天圣元年辽太平三年   春,正月,丙寅朔,诏改元。帝读诏,号泣者久之,谓左右曰:“朕不忍遽更先帝之

  • 卷第二百八十六·胡三省

    后汉纪一〔起强圉协洽(丁未)正月,尽四月,尽四月,不满一年。〕〔高祖本沙陀部人,居于太原。及得太原。及得中国,自以姓刘,遂言为东汉显宗第八子淮阳王昺之后,国号曰汉。通鉴以前已有汉纪,此以后汉纪书之。〕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一·乾隆

      宋  徽宗皇帝  【己亥】宣和元年春正月诏更寺院为宫观  林灵素欲尽废释氏以逞前憾请于帝改佛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寻诏德士并许入道学依道士之法【

  • 卷之二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二九图说(第二三○号之粘付)一一五○九--一二·佚名

    新竹县属教堂图绘此系中港街大英国教堂自新竹城内至此计二十五里(图形缺)此系土牛庄大英国茅屋教堂(图形缺)此系新竹城内大英国陈教士住眷(图形缺)此系新竹城内大英国教堂(图形缺)此系月眉庄大英

  • 卷十三·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十三 唐 张守节 撰 三代世表第一【言代者以五帝久古传记少见夏殷以来乃有尚书略有年月比於五帝事迹 易明故举三代为首表者明也明言事仪】     史记十三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

  • 楚怀王拘张仪·佚名

    【提要】 张仪得罪了不少国家,所以经常有生命危险,但是他还是能施用计谋、化险为夷。这次他只利用宠妃郑袖的女性心理轻易就达到了目的。 【原文】 楚怀王拘张仪,将欲杀之。靳尚为仪谓楚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

  • 卷二百九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九十五四裔考【三】东琉球琉球土音屋其惹在福建泉州府东海岛中魏晋以前不着於史隋朱寛一至其地元招之不来明代始内向服属接漳泉福兴四州界自福州五虎门出海水程一千七百里至其国距京师

  • ●毛詩多識卷三·多隆阿

      長白多隆阿著   邶風   鄘風   ◆邶風◆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雄雉于飛泄泄其羽   匏有苦葉   有鷕雉鳴   雝雝鳴雁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誰謂

  • 解脫道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阿羅漢優波底沙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四   問曰云[一]何念安般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德.云何修行。答曰.安者入.般者出.於出入   相彼念隨念正念此謂念安般.心住不亂此謂修. 念令起安

  • 卷第三十·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三十   [宋碑]杭州南山兴教寺惟一禅师初开堂。升座。维那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 师云。重言不当。大众还委么。且作么生是第一义。若自观者。名为正观。若佗观者。名为

  • 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佚名

    大广智不空译南无归命顶礼南方海上蒲陀落净土。正法教主释迦牟尼如来。观音师无量寿如来。观音本正法明如来。南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救苦陀罗尼。延寿陀罗尼。加灭恶趣陀罗尼。破业障陀

  •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七·明雪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問荅機緣師住護國,眾請結制,上堂,不允,惟任入室請益。一日,內外堅請上堂,師遂呵罵拄杖打出。有僧曰:請和尚說法。卻被打出。又一僧曰:這老漢全身為人。僧問:如何是宗乘?師曰:破草鞋。僧問:如何是禪?師

  • 邺中记·陆翙

    城镇志。晋陆翙撰,清四库馆臣辑。一卷。邺,三国曹魏时定为都,十六国时后赵、前燕、北朝东魏、北齐沿袭,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是书以记后赵石虎事迹为主。书成于南北朝。 《隋书·经籍志》作二卷。原书久佚,清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