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十四

汉  兰  台 令  史 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诸侯王表第二

昔周监於二代【师古曰监视也二代夏殷也】三圣制法【师古曰三圣谓文王武王及周公也】立爵五等【师古曰公侯伯子男】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周公康叔建於鲁卫各数百里太公於齐亦五侯九伯之地【臣瓒曰礼记王制云五国以为属属有长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师古曰五侯五等诸侯也九伯九州之伯也伯长也】诗载其制曰介人惟藩大师惟垣大邦惟屛大宗惟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师古曰大雅板之诗也介善也藩篱也屛蔽也垣墙也翰干也怀和也俾使也以善人为之藩篱谓封周公康叔於鲁卫以大师为垣墙谓封太公於齐也大邦以为屏蔽谓成国诸侯也大宗以为桢干谓王之同姓也能和其德则天下安宁分建宗子则列城坚固城不可使堕坏宗不可使单独单独堕坏则畏惧斯至】所以亲亲贤贤襃表功德【师古曰亲贤俱封功德并建】关诸盛衰深根固本为不可拔者也故盛则周邵相其治致刑错衰则五伯扶其弱与共守【师古曰伯读曰霸此五霸谓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也】自幽平之後日以陵夷【师古曰陵夷言如山陵之渐平夷谓颓替也】至虖阸?河洛之间【应劭曰阸者狭也?者踦也西廹强秦东有韩魏数见侵暴踦不安也师古曰阸音於懈反?音区】分为二周【师古曰谓东西二周也】有逃责之台被窃鈇之言【服?曰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廹责急乃逃於此台後人因以名之刘德曰洛阳南宫謻台是也应劭曰窃鈇谓出至路边窃取人鈇也师古曰应说非也鈇钺王者以为威用斩戮也言周室衰微政令不行於天下虽有鈇钺无所用之是谓私窃隐藏之耳被音皮义反鈇音肤謻音移又音直移反】然天下谓之共主【如淳曰虽至微弱犹共以为之主】强大弗之敢倾【师古曰言诸侯虽强大者不敢倾灭周也】历载八百余年数极德尽既於王赧【师古曰既亦尽也赧諡也一曰名也音女版反】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絶於天下尚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余年【师古曰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初亡五十六年昭襄王卒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庄襄王立四年而卒子政立二十六年而乃并天下自号始皇帝是为三十五年无主也】秦据埶胜之地骋狙诈之兵【应劭曰狙伺也因间伺隙出兵也狙音若蛆反师古曰音千絮反】蚕食山东壹切取胜【师古曰蚕食解在异姓诸侯王表壹切解在平纪也】因矜其所习自任私知姗笑三代荡灭古法【师古曰姗古讪字也讪谤也音所谏反又音删】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梃【应劭曰白梃大杖也孟子书曰可使制梃以挞秦楚是也师古曰梃音徒鼎反】刘项随而毙之故曰周过其历秦不及期国埶然也【应劭曰武王克商卜世三十卜年七百今乃三十六世八百六十七岁此谓过其历者也秦以諡法少恐後世相袭自称始皇子曰二世欲以一迄万今至子而亡此之为不及期也】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於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项昭曰汉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师古曰九国之数在下也】自鴈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师古曰辽阳辽水之阳也】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渐于海为齐赵【师古曰太行山名也左转亦谓自太行而东也渐入也一曰浸也行音胡刚反渐音子廉反亦读如本字】谷泗以往奄有龟蒙为梁楚【晋灼曰水经云泗水出鲁卞县臣瓒曰谷在彭城泗之下流为谷水师古曰奄覆也龟蒙二水名】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文颖曰即今吴也高帝六年为荆国十年更名吴师古曰荆吴同是一国也】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师古曰濒水涯也音频又音宾庐衡二山名也】波汉之阳亘九嶷为长沙【郑氏曰波音陂泽之陂孟康曰亘竟也音古赠反师古曰波汉之阳者循汉水而往也水北曰阳波音彼皮反又音彼义反九嶷山名有九峯在零陵营道嶷音疑】诸侯比境周帀三垂外接胡越【师古曰比谓相接次也三垂谓北东南也比音频寐反】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师古曰三河河东河南河内也】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师古曰十五郡中又往往有列侯公主之邑】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师古曰夸音跨】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枉过其正矣【师古曰挢与矫同枉曲也正曲曰矫言矫秦?立之败而大封子弟过於强盛有失中也】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师古曰晏如安然也】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业者亦赖之於诸侯也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横逆以害身丧国【师古曰易睽卦九四爻辞曰睽?见豕负涂睽?乖剌之意睽音工擕反】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鼂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师古曰谓齐城阳济北济南淄川胶西胶东也】赵分为六【师古曰谓赵平原真定中山广川河间也】梁分为五【师古曰谓梁济川济东山阳济隂也】淮南分为三【师古曰谓淮南衡山庐江】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如淳曰长沙之南更置郡燕代以北更置缘边郡其所有饶利兵马器械三国皆失之也】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师古曰谓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损大夫谒者诸官长丞员等也】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服?曰仕於诸侯为左官絶不得使仕於王侯也应劭曰人道上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师古曰左官犹言左道也皆僻左不正应说是也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也】设附益之法【张晏曰律郑氏说封诸侯过限曰附益或曰阿媚王侯有重法也师古曰附益者盖取孔子云求也为之聚歛而附益之之义也皆背正法而厚於私家也】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师古曰与读曰豫】至於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踈远【师古曰言非始封之君皆其後裔也故於天子益踈远矣】生於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埶与富室亡异而本朝短世国统三絶【师古曰谓成哀平皆早崩又无继嗣】是故王莽知汉中外殚微本末俱弱【师古曰殚尽也音单】亡所忌惮生其奸心因母后之权假伊周之称颛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阶序而运天下【师古曰序谓东西厢颛与专同】作谋既成遂据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汉诸侯王厥角□首【应劭曰厥者顿也角者额角也稽首首至地也言王莽渐渍威福日久亦值汉之单弱王侯见莽篡弑莫敢怨望皆顿角稽首至地而上其玺绶也晋灼曰厥犹竖也叩头则额角竖师古曰应说是也□音口礼反与稽同】奉上玺韍惟恐在後【师古曰韍音弗玺之绶也】或廼称美颂德以求容媚岂不哀哉是以究其终始强弱之变明监戒焉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右高祖十一人吴随父凡十二人【师古曰吴王濞从其父代王喜在此表中故十二人也】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右孝文三人齐城阳两济北济南菑川胶西胶东赵河间淮南衡山十二人随父凡十五人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右孝景十四人楚济川济东山阳济隂五人随父凡十九人

【师古曰此表列诸王次第与本传不同者本传因母氏之次而尽言所生表则叙其昆弟长幼又临江闵王封时年月在後故不同也它皆类此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右孝武四人六安真定泗水平干四人随父凡八人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卷十四>

右孝元二人广陵继絶凡三人孝成时河间广德定陶三国孝哀时广平一国孝平时东平中山广德广世广宗五国皆继絶

【刘攽曰高帝封诸侯王其子孙无有与汉俱存亡者文帝封梁王城阳菑川景帝封河间长沙中山常山昭帝封广阳广陵高密此数国至王莽簒汉而废宣帝所封有至王莽时者年浅不足云】

前汉书卷十四

前汉书卷十四考证

诸侯王表衰则五伯扶其弱与共守注此五霸谓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也○【臣召南】按五霸之说不一通三代言曰夏昆吾商大彭豕韦周齐桓晋文异姓诸侯王表适戍强于五伯注是也此文专言周衰故注异解其不数楚庄而数吴夫差者楚僭王未有扶弱之事吴夫差黄池之会尝共贡职于周也

奄有龟蒙为梁楚注龟蒙二水名○【臣浩】按二水名应作二山名

凡十五郡○【臣召南】按师古无注此以秦地计之於三十六郡中得十五郡也内史一河东二河南河内即三川郡三东郡四颍川五南阳六南郡七蜀郡八巴郡九汉中十陇西十一北地十二上郡十三云中十四以史记言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推之则上党郡十五也若计高帝所自立之郡则不止於十五矣

赵分为六注谓赵平原眞定中山广川河间也○【臣召南】按平原应作平干汉世无平原王平干即武帝征和二年封赵敬肃王小子偃者各本俱讹又按史记注徐广曰河间广川中山常山清河也此说较师古为长齐分为七淮南分三文帝十五年事也赵分为六至景帝中四年而全梁分为五则中五年事也师古不数常山清河而数武帝时所封之平干真定非是

城阳王三世孝景後六年○宋本监本同按当作後元年景帝後三年即毕安得有後六年乎

菑川王五世孝王横○横小宋板作烘

鲁共王四世闵○【臣召南】按闵系顷王子绍封此格宜低一层与文王睃同行古本亦误

泗水王三世勤王综○刘攽曰昭纪元凤元年立戴王遗腹子煖此表作综二者不同

齐怀王阏○【臣召南】按齐王名闳不名阏纪传可证监本及别本俱讹耳

前汉书卷十四考证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

 

猜你喜欢
  卷一 高帝纪第一·班固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十五)·陈寅恪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七·佚名
  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一·佚名
  卷之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卷二十八·叶盛
  王智深传·李延寿
  刘昶女传·李延寿
  卢思道传·李延寿
  赵德胜传·张廷玉
  宫他为燕魏·佚名
  或谓韩王曰·佚名
  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佚名

    改妆问信 见语凌烟忙便答:&ldquo;锦字何难寄五羊?姐若有书奴肯去,岂须鸿雁为传将。&rdquo;丽姐听言称:&ldquo;假事,莫来懵讲恼人肠。广东此去迢迢路,你点传书与白郎?&rdquo;凌烟笑谓双娇姐:&ldquo;此情我岂不思量?在娇心所忧疑

  • 卷四十五·梅鼎祚

    <集部,总集类,古乐苑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四十五明 梅鼎祚 编杂歌谣辞【汉谣】武帝太初中谣【拾遗记曰太初二年大月氏国贡双头鸡四足一尾鸣则俱鸣武帝置於甘泉故馆更以余鸡混之得其种类而不能鸣誎者曰诗云牝鸡无晨

  • 卷之一千二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六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五月丙辰以节逾芒种得雨未透派大阿哥溥■滟隽诣大高殿恭代祈祷行礼。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本年京师雨泽稀少。尚未渥沛甘霖农田待泽孔殷。实深焦盼。着派王培佑克日前赴直隶邯郸县龙神庙。敬谨

  • 三十九 曹寅奏谢圣恩巡视全河并蠲租摺·佚名

    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蒙皇上圣恩,巡视全河,蠲租宥罪,大江南北,草野纤微,均沾雨露。圣德所被,年丰时和,祯祥叠见。 窃臣寅身系内员,躬逢盛事,已属厚幸,复蒙圣恩荣加祖父,赏及妻孥

  • 金陵被陷记·佚名

    吁嗟乎,粤贼杨秀清之攻陷金陵也,荼毒生民,惨不堪状,而其实皆由民自取。祁方伯曾出示云:江南富者吝财,贫者惜力。此二句道破江南风气。若使人民同心,富者早捐财,贫者早效力,预为团练,以助官?之不逮,安见城不可保、家不可完耶!乃民

  • 卷一百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学校宋太宗端拱初史馆修撰杨徽之因次对上言曰自陛下嗣统鸿图阐扬文治废坠修举儒学向臻乃至周岩野以聘隐沦盛科选以来才

  • 卷七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七十三雍正六年九月上谕三十二道初一日奉上谕各省所举名宦乡贤该部奏请勅下九卿会同本省部院官员详慎核定等语朕思既系本省之人在伊等瞻顾乡曲之情或有难於直语之处且同在一省而隔越

  • 卷十二·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十二安溪 李光坡 撰内則第十二疏曰以其記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閨門之内軌儀可則故曰内則后王命冢宰降德於衆兆民註曰德猶教也萬億曰兆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疏

  • 卷三·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三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列国各以事来告即书之此则郑告其事而史官旧书之者然而文在其中焉按传郑武公娶武姜【申国女】生庄公及段而姜恶公而爱段【姜以寐寤生庄公故惊而恶之】

  • 卷五十八·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五十八丧大记第二十二之二小敛於户内大敛於阼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苇席【簟徒点反苇于鬼反】正义郑氏康成曰簟细苇席也三者下皆有莞【孔疏始死至大

  • 提要·毛应龙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周官集       礼类一【周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按周官集十六卷元毛应龙撰张萱内阁书目称应龙字介石豫章人大德间官澧州教授而江西志乗俱佚其名始末已不可详考矣是书于诸家训

  • 乡师/比长·佚名

    乡师的职责是,各自掌管所治理之乡的教育,评断乡中官吏的治理情况。 依据国家的校比法,按时清查各家人数的多少,分辨他们当中的老幼、贵贱、残疾者,以及牛马等,分辨他们当中可以充任兵役、劳役的和应当免除兵役、劳役者,掌管

  • 卷六十一·佚名

    △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六善现,前际异生不可得。後际异生不可得。中际异生不可得。三世平等中异生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过去未来现在异生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过去未来现在异

  • 楞伽师资记·净觉

    唐 净觉集楞伽师资记两目中。各出一五色光舍利。将知大师成道已久也。大唐中宗孝□□帝景龙二年。敕召入西京。便于东都广开禅法。净觉当众归依。一心承事。两京来往参觐。向有余年。所呈心地。寻已决了。祖忍大师授

  • 唐宋传奇集·鲁迅

    唐宋传奇小说选集。鲁迅于1927年编成,北新书局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重印,以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校勘最精,并有校勘记附于书后,最为通用。全书分8卷,前5卷为唐代传奇,第6卷为传奇小说的作者和时代存疑,

  • 龙经·王晫

    昔师旷作《禽经》,浮邱公作《鹤经》,朱仲作《贝经》。下至水虫,有《龟经》。而龙为水族之长,则未见有谱为经者,予乃作《龙经》

  •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净源

    佛典注疏。宋元丰三年(1080)净源述。一卷。是唐法藏的《华严金师子章》的注释书。据序称,当时《华严金师子章》为“禅丛讲席”所崇尚,但唐代以来的四家注解“或文繁而义缺,或句长而教非”,净源于是根据《搜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