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一

前汉书目录       正史类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

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帝纪

前汉书卷一上

帝纪第一上

高祖【邦】

前汉书卷一下

帝纪第一下

高祖

前汉书卷二

帝纪第二

惠帝【盈】

前汉书卷三

帝纪第三

高后【雉】

前汉书卷四

帝纪第四

文帝【恒】

前汉书卷五

帝纪第五

景帝【啓】

前汉书卷六

帝纪第六

武帝【彻】

前汉书卷七

帝纪第七

昭帝【弗陵】

前汉书卷八

帝纪第八

宣帝【询】

前汉书卷九

帝纪第九

元帝【奭】

前汉书卷十

帝纪第十

成帝【骜】

前汉书卷十一

帝纪第十一

哀帝【欣】

前汉书卷十二

帝纪第十二

平帝【衎】

前汉书卷十三

表第一

异姓诸侯王

前汉书卷十四

表第二

诸侯王

前汉书卷十五上

表第三上

王子侯

前汉书卷十五下

表第三下

王子侯

前汉书卷十六

表第四

高惠高后孝文功臣

前汉书卷十七

表第五

景武昭宣元成哀功臣

前汉书卷十八

表第六

外戚恩泽侯

前汉书卷十九上

表第七上

百官公卿

前汉书卷十九下

表第七下

百官公卿

前汉书卷二十

表第八

古今人

前汉书卷二十一上

志第一上

律历

前汉书卷二十一下

志第一下

律历

前汉书卷二十二

志第二

礼乐

前汉书卷二十三

志第三

刑法

前汉书卷二十四上

志第四上

食货

前汉书卷二十四下

志第四下

食货

前汉书卷二十五上

志第五上

郊祀

前汉书卷二十五下

志第五下

郊祀

前汉书卷二十六

志第六

天文

前汉书卷二十七上

志第七上

五行

前汉书卷二十七中之上

志第七中之上

五行

前汉书卷二十七中之下

志第七中之下

五行

前汉书卷二十七下之上

志第七下之上

五行

前汉书卷二十七下之下

志第七下之下

五行

前汉书卷二十八上

志第八上

地理

前汉书卷二十八下

志第八下

地理

前汉书卷二十九

志第九

沟洫

前汉书卷三十

志第十

艺文

列传

前汉书卷三十一

列传第一

陈胜       项羽

前汉书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

张耳【子敖】     陈余

前汉书卷三十三

列传第三

魏豹       田儋

韩王信

前汉书卷三十四

列传第四

韩信       彭越

英布       卢绾

吴芮

前汉书卷三十五

列传第五

荆王【贾】      燕王【泽】

吴王【濞】

前汉书卷三十六

列传第六

楚元王【交】     刘向【子歆】

前汉书卷三十七

列传第七

季布       栾布

田叔

前汉书卷三十八

列传第八【高五王】

齐悼惠王【肥】    赵隐王【如意】

赵幽王【友】     赵共王【恢】

燕灵王【建】

前汉书卷三十九

列传第九

萧何       曹参

前汉书卷四十

列传第十

张良       陈平

王陵       周勃【子亚夫】

前汉书卷四十一

列传第十一

樊哙       郦商

夏侯婴      灌婴

傅寛       靳歙

周緤

前汉书卷四十二

列传第十二

张苍       周昌

赵尧       任敖

申屠嘉

前汉书卷四十三

列传第十三

郦食其      陆贾

朱建       娄敬

叔孙通

前汉书卷四十四

列传第十四

淮南厉王【长】    衡山王【赐】

济北王【勃】

前汉书卷四十五

列传第十五

蒯通       伍被

江充       息夫躬

前汉书卷四十六

列传第十六

石奋       卫绾

直不疑      周仁

张敺

前汉书卷四十七

列传第十七【文三王】

梁孝王【武】     代孝王【参】

梁怀王【揖】

前汉书卷四十八

列传第十八

贾谊

前汉书卷四十九

列传第十九

爰盎       鼂错

前汉书卷五十

列传第二十

张释之      冯唐

汲黯       郑当时

前汉书卷五十一

列传第二十一

贾山       邹阳

枚乘【子臯】     路温舒

前汉书卷五十二

列传第二十二

窦婴       田蚡

灌夫       韩安国

前汉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二十三【景十三王】

河间献王【德】    临江哀王【阏】

临江闵王【荣】    鲁恭王【余】

江都易王【非】    胶西于王【端】

赵敬肃王【彭祖】   中山靖王【胜】

长沙定王【发】    广川惠王【越】

胶东康王【寄】    清河哀王【乘】

常山宪王【舜】

前汉书卷五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

李广【孙陵】     苏建【子武】

前汉书卷五十五

列传第二十五

卫青

霍去病【李息 公孙敖 李沮 张次公 赵信赵食其 郭昌 路博德 赵破奴】

前汉书卷五十六

列传第二十六

董仲舒

前汉书卷五十七上

列传第二十七上

司马相如

前汉书卷五十七下

列传第二十七下

司马相如

前汉书卷五十八

列传第二十八

公孙弘      卜式

儿寛

前汉书卷五十九

列传第二十九

张汤【子安世 安世子延寿】

前汉书卷六十

列传第三十

杜周【子延年 延年子缓 缓弟钦】

前汉书卷六十一

列传第三十一

张骞       李广利

前汉书卷六十二

列传第三十二

司马迁

前汉书卷六十三

列传第三十三【武五子】

戾太子【据】     齐怀王【闳】

燕刺王【旦】     广陵厉王【胥】

昌邑哀王【髆】

前汉书卷六十四上

列传第三十四上

严助       朱买臣

吾丘寿王     主父偃

徐乐

前汉书卷六十四下

列传第三十四下

严安       终军

王襃       贾捐之

前汉书卷六十五

列传第三十五

东方朔

前汉书卷六十六

列传第三十六

公孙贺【子敬声】   刘屈?

车千秋      王欣

杨敞【子?】     蔡义

陈万年【子咸】    郑弘

前汉书卷六十七

列传第三十七

杨王孙      胡建

朱云       梅福

云敞

前汉书卷六十八

列传第三十八

霍光       金日磾【子安上】

前汉书卷六十九

列传第三十九

赵充国      辛庆忌

前汉书卷七十

列传第四十

傅介子      常惠

郑吉       甘延寿

陈汤       段会宗

前汉书卷七十一

列传第四十一

隽不疑      疏广【广兄子受】

于定国      薛广德

平当       彭宣

前汉书卷七十二

列传第四十二

王吉【子骏 孙崇】  贡禹

龚胜       龚舍【传云两龚是也】

鲍宣【唐林 薛方】

前汉书卷七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韦贤【子玄成】

前汉书卷七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

魏相       丙吉

前汉书卷七十五

列传第四十五

眭弘       夏侯始昌

夏侯胜      京房

翼奉       李寻

前汉书卷七十六

列传第四十六

赵广汉      尹翁归

韩延寿      张敞

王尊       王章

前汉书卷七十七

列传第四十七

盖寛饶      诸葛丰

刘辅       郑崇

孙宝       毋将隆

何并

前汉书卷七十八

列传第四十八

萧望之【子育 咸 由】

前汉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十九

冯奉世【子野王 逡立 参】

前汉书卷八十

列传第五十【宣元六王】

淮阳宪王【钦】    楚孝王【嚣】

东平思王【宇】    中山哀王【竟】

定陶共王【康】    中山孝王【兴】

前汉书卷八十一

列传第五十一

匡衡       张禹

孔光       马宫

前汉书卷八十二

列传第五十二

王商       史丹

傅喜

前汉书卷八十三

列传第五十三

薛宣       朱博

前汉书卷八十四

列传第五十四

翟方进【子宣 义】

前汉书卷八十五

列传第五十五

谷永       杜邺

前汉书卷八十六

列传第五十六

何武       王嘉

师丹

前汉书卷八十七上

列传第五十七上

扬雄

前汉书卷八十七下

列传第五十七下

扬雄

前汉书卷八十八

列传第五十八

儒林

丁寛      施讐

孟喜      梁丘贺

京房      费直

高相      伏生

欧阳生     林尊

夏侯胜     周堪

张山拊     孔安国

申公      王式

辕固      后苍

韩婴      赵子

毛公      孟卿

胡毋生     严彭祖

颜安乐     瑕丘江公

房凤

前汉书卷八十九

列传第五十九

循吏

文翁      王成

黄霸      朱邑

龚遂      召信臣

前汉书卷九十

列传第六十

酷吏

郅都      甯成【周阳由】

赵禹      义纵

王温舒     尹齐

杨仆      咸宣

田广明     田延年

严延年     尹赏

前汉书卷九十一

列传第六十一

货殖

范蠡      子赣

白圭      猗顿

乌氏蠃     巴寡妇清

蜀卓氏     程郑

宛孔氏     丙氏

刁闲      师史

宣曲任氏

前汉书卷九十二

列传第六十二

游侠

朱家【楚田仲】   剧孟【王孟】

郭解      万章

楼护      陈遵

原涉

前汉书卷九十三

列传第六十三

佞幸

邓通      赵谈

韩嫣      李延年

石显      淳于长

张放      董贤

前汉书卷九十四上

列传第六十四上

匈奴

前汉书卷九十四下

列传第六十四下

匈奴

前汉书卷九十五

列传第六十五

西南夷      南粤王

闽粤王      朝鲜

前汉书卷九十六上

列传第六十六上

西域

前汉书卷九十六下

列传第六十六下

西域

前汉书卷九十七上

列传第六十七上

外戚

前汉书卷九十七下

列传第六十七下

外戚

前汉书卷九十八

列传第六十八

元后

前汉书卷九十九上

列传第六十九上

王莽

前汉书卷九十九中

列传第六十九中

王莽

前汉书卷九十九下

列传第六十九下

王莽

前汉书卷一百上

传第七十上

叙传

前汉书卷一百下

传第七十下

叙传

西汉十二帝起高祖元年乙未尽王莽地皇四年癸未合二百二十九年

帝纪一十二【十三卷】

表八【十卷】

志十【十八卷】

列传七十【七十九卷】   共一百二十卷

【臣】等谨案汉书一百二十卷汉班固撰其妺班昭续成之始末具後汉书本传是书历代宝传咸无异论惟南史刘之遴传云鄱阳嗣王范得班固所撰汉书真本献东宫皇太子令之遴与张缵到溉陆襄等参校异同之遴録其异状数十事以今考之则语皆谬妄据之遴云古本汉书称永平十年五月二十日己酉郎班固上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子案固自永平受诏修汉书至建初中乃成又班昭传云八表并天文志未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踵成之是此书之次第续成事隔两朝撰非一手之遴所见古本既有纪表志传乃云总于永平中表上殆不考成书之年月也之遴又云古本叙传号为中篇今本为叙传又今本叙传载班彪事行而古本云彪自有传夫古书叙皆载於卷末固自述作书之意故谓之叙追溯祖父之事迹故谓之传後代史家皆沿其例之遴谓原作中篇文系篇末中字竟何义也至云彪自有传语尤荒诞彪在光武之世举茂才为徐令以病去官後数应三公之召实为东汉之人惟附於叙传故可於况伯斿穉之後详其生平若自为一传列於西汉则断限之谓何奚不考叙传所云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乎之遴又云今本纪及表志列传不相合为次而古本相合为次总成三十八卷案固自言纪表志传凡百篇篇即卷也是不为三十八卷之明证又言述纪十二述表八述志十述列传七十是各为次第之明证且隋志作一百十五卷今本作一百二十卷皆以卷帙太重故析为子卷【今本纪分一子卷表分二子卷志分八子卷传分九子卷】若并为三十八卷则卷帙更重古书着之竹帛殆恐不可行也之遴又云今本外戚在西域後古本次帝纪下又今本高五子文三王景十三王孝武六子宣元六王杂在诸传中古本诸王悉次外戚下在陈项传上夫纪表志传之叙固自言之如之遴所述则传次于纪而表志反在传後且诸王既以代相承宜总题诸王传何以叙传作高五王传第八文三王传第十七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武五子传第三十三宣元六王传第五十耶且汉书始改史记之项羽本纪陈胜世家为列传自应居列传之首岂得移在诸王之後其述外戚传第六十七元后传第六十八王莽传第六十九明以王莽之势成于元后史家微意寓焉若移外戚传次于本纪是恶知史法哉之遴又引古本述云淮隂毅毅伏剑周章邦之杰子实惟彭英化为侯王云起龙骧然今芮尹江湖句有张晏注是晏所见者即是今本况之遴传所云献太子者谓昭明太子也文选载汉书述赞云信惟饿隶布实黥徒越亦狗盗芮尹江湖云起龙骧化为侯王与今本同是昭明亦知之遴所谓古本者不足信矣自汉张霸始撰伪经至梁人於汉书复有伪撰古本然一经考证纰缪显然颜师古注本冠以指例六条历述诸家不及之遴所说盖当已灼知其伪李延夀不讯端末遽载于史亦可云爱奇嗜博茫无裁断矣固作是书有受金之谤刘知几史通尚述之然文心雕龙史传篇曰徵贿鬻笔之愆公理辨之究矣是无其事也又有窃据父书之谤然韦贤翟方进元后三传俱称司徒掾班彪曰颜师古注发例於韦贤传曰汉书诸赞皆固所为其有叔皮先论述者固亦显以示後人而或者谓固窃盗父名观此可以免矣是亦无其事也师古注条理精密实为独到然唐人多不用其说故猗觉寮襍记称师古注汉书魁梧音悟票姚皆音去声杜甫用魁梧票姚皆作平声杨巨源诗请问汉家谁第一麒麟阁上识酇侯亦不用音赞之说殆贵远贱近自古而然欤要其疏通证明究不愧班固功臣之目固不以一二字之出入病其大体矣乾隆四十九年六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纯【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五·黄以周
  内篇 叙事第二十二·刘知几
  第二回 丧二祖誓师复仇 合九部因骄致败·蔡东藩
  卷三恭纪先帝诞生第三·刘若愚
  读礼通考卷九十七·徐乾学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二·佚名
  ◎蔡灵回国记·李定夷
  第四二二供词光绪五年二月三十日一二二一八--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纪昀
  六三五 军机大臣奏将萨载等解到程树榴家谱诗本缴进销毁片·佚名
  列传卷第六 高丽史九十三·郑麟趾
  读例存疑卷二十九·薛允升
  王峻传·欧阳修
  汤宗传·张廷玉
  汉纪十八 中宗孝宣皇帝中神爵元年(庚申、前61)·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二回 怯书生权作番女 浪荡子惊窥绝姿·萧晶玉

    却说公子正在山坡呆坐,自北来了两个番汉,看见公了勒马问道:“呔,那小蛮婆儿好大胆子!我们这里虎豹极多,你独自一个坐在这旷野荒郊等着喂老虎吗?”公子见他们来派虽凶,说的都是好话,遂站起身来,随口说道:“我是个病

  • 第十出 疑谶·洪昇

    〔外扮郭子仪将巾、佩剑上〕壮怀磊落有谁知,一剑防身且自随。整顿乾坤济时了,那回方表是男儿。自家姓郭名子仪,本贯华州郑县人氏。学成韬略,腹满经纶。要思量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干一桩定国安邦的事业。今以武举出身,到京

  • 五集卷七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七古今体三十三首【癸丑一】癸丑元旦甲是天干开物始寅为月首锡春昌五旬有八得年久藐已临民跻敬长蒿目何曾轃大当勑几敢弗慎惟康居诸历以登耄耋一念仍勤学未遑

  • 卷下·孙涛

    张巡张巡守睢阳,明皇已幸蜀,逆贼禄山方炽,城孤势促,人食竭,以纸布切煮而食之,时以茶汁和食,而意自如。其谢金吾将军表曰:『想峨眉之碧峰,游豫西蜀;追绿耳于玄圃,保寿南山。逆贼禄山,戮屏黎献,膻臊阙廷。臣被围四十九日,凡三千二百余

  • 卷三十二·表第六·柯劭忞

      ○行省宰相年表上   (表略)

  • ○吏部鬻官案·许指严

    吏部鬻官盖时时有之,惟庆邸时则定价招徕,明目张胆,较为显著耳。初,庆邸贿赂公行,外省官吏,几无不以贿得者。言官哗然,朝旨终不问。及振大爷之杨翠喜案出,御史江春霖辈上疏力击,反得罪官之结果,言路益愤。诸谏台会议松筠庵曰:“不

  • 卷之一千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诸葛忠武书卷一·杨时伟

    (明)杨时伟 编○年谱时伟按古人年谱无事则阙此特变体岁引时事者维侯降神以挽炎祚而桓灵之倾圯既深操权之窃据已固是故伊吕之征诛易而孔明之兴复难时为之也光和以前藴乱未炽黄巾卓操适际侯生特纪厥要以志时艰而事涉魏吴

  • 五三 贫民窟里的报馆·邹韬奋

    我在上次和诸君谈过,我们在香港的报馆因为试办的经费是由几个书呆子勉强凑借而成的,为数很有限,所以是设在贫民窟里。但是说来好笑,我正在香港贫民窟里筹办报馆的时候,香港有一家报纸登出一段很肯定的新闻,说我被广西的当局

  • 卷三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三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三十二五帝旧唐书礼仪志武德贞观之制神祗大享之外毎歳立春之日祀青帝于东郊帝宓羲配勾芒歳星三辰七宿从祀立夏祀赤帝于南郊帝神农氏配

  • 仪礼小疏卷五·沈彤

    呉江沈彤撰士丧礼左何之扱领于带説文云何儋也臣等曰儋何即负何也凡儋何负何皆在肩背敖云左手何之张云左臂何之皆非复者降自后西荣敖曰降于此者与升时相变也下文设奠之类升降异阶者其义皆然彤谓此主于彻西北厞与升时

  • 卷十一·易祓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总义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十一    宋 易祓 撰春官宗伯第三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爲民极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宗主也伯夷典礼曰秩宗伯长也春于四时

  • 泉州开元寺转道上人传·太虚

    ──民国十五年秋客星洲作──释海清,一字转道,福建晋江县桐林乡人氏。俗姓黄,父依汲公,母吕氏。师年十一时,父病甚笃,辄思兄弟六人,吾居其季,倘父亲有何不测,将何所倚!遂默祷菩萨垂佑,感于梦中指示云:汝能持斋,父病可痊,因即发愿持

  • 第六則&nbsp;&nbsp;雲門十五日·胡兰成

    第六則雲門十五日舉:雲門垂語云:十五日以前不問汝,十五日以後道將一句來。自代云:日日是好日。此言是不問過去,也不問未來,而只問今天。日日是好日也不是已沒有了火氣的人過的納福的日子,而是天天都在於死生成敗的出邊出沿。

  • 敬简堂学治杂录·戴杰

    濟南為齊魯大郡屬州邑十有六而陵曏稱難治是以宰斯土者每因事顛躓去惟京江戴子樹人獨在任最久秩滿乃遷威愛允濟稱道弗衰陵固未嘗不可治也當君治陵之時正余分守濟東之日諗其下車伊始展布裕如經年以往百廢具舉而尤以保甲

  • 黄氏菊谱·黄省曾

    黄省曾,字勉之,举嘉靖乡试,从王守仁,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驰终身于书无不览,详闻学、近古无比。有《四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崇山人集》等,菊谱首刊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夷门广赎》丛书,民国间上海

  • 云谷杂记·张淏

    四卷。南宋张淏撰。张淏字清源,本开封 (今河南开封) 人,后侨居婺州(今浙江金华)。官至奉议郎。博学多闻,著有《会稽续志》、《艮岳记》等书,陈振孙《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等均未著录,唯《文渊阁书目》载有 一册。

  • 伤寒医诀串解·陈修园

    清·陈修园撰。约成书于1823年。全书5. 2万字。书凡6卷。该书自太阳篇始, 至厥阴病终, 对仲景原文, 详为阐发。其注释发挥有如下特点: ①综贯衍绎, 诠解伤寒。其对《伤寒论》原文,不是随文顺演, 逐条注释, 而是采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