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诗疑问

元朱倬撰,朱倬,元建昌新城 (今四川省) 人,字汉章。至正进士。官遂安县尹。著有《诗经疑问七卷》。书中略举诗篇大旨发问,而各以所注列于下。书末附赵惠《诗辨说一卷》,因其书与惠书略相类,后人认为倬忠烈,惠高隐,其人足以相配,故合而编之。此书《补辽金元·艺文志》、《补三史·艺文志》、《补元史·艺文志》中都有著录,今见《通志堂经解·诗》康熙本、同治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经部》。又 《诗疑问七卷》见《四库全书·经部诗类》。

《诗疑问》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总目
(3)卷一
(4)卷二
(5)卷三
(6)卷四
(7)卷五
(8)卷六
(9)卷七
(10)附编

猜你喜欢
  毛诗正义·孔颖达
  论衡·王充
  尹文子·尹文
  樵语·湛若水
  毛诗·毛公
  刘子·佚名
  岩下放言·叶梦得
  仁学·谭嗣同
  杨子折衷·湛若水
  人谱·刘宗周
  原善·戴震
  春秋释例·杜预
  传家宝·石成金
  朱子学的·邱濬
  尊孟辨·余允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蔡確·唐圭璋

      確字持正,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景祐四年(1037)生。嘉祐四年(1059)进士。历知制诰、御史中丞、参政知事。元丰五年(1082),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元祐元年(1086),罢工知陈州。夺职、徙安州、又移邓州。坐讥讪,责英州别驾、新州

  • 卷135 ·佚名

    黄庭坚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舦。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黄庭坚 过土山寨 南风

  • 陵阳集巻四·韩驹

    宋 韩驹 撰近体诗次范元长韵兼简郑有功博士少年饶舌类丰干老似鸣蝉不耐寒无复酒杯同设席几思斋鉢共开单便从此去真差易未有生涯良独难樗散郑公官益冷雪中何以继朝餐次韵耿龙图棱陵书事十月舟藏【一作横】芦荻林客衣

  • 卷二十二·佚名

    台湾诗钞卷二十二陈枕山施天鹤陈明贵杨树德许梦青陈枕山枕山,台中人。连横存有「陈枕山诗抄」,未刊。追怀刘壮肃公忆昔甲申岁,法夷寇南瀛。公自平「发逆」,久叹髀肉生;英雄乘时势,系越更请缨。四郊刁斗急,虎帐夜不惊。胜败乃

  • 列传第八十三 韦张严韩·欧阳修

    韦皋,字城武,京兆万年人。六代祖范,有勋力周、隋间。皋始仕为建陵挽郎,诸帅府更辟,擢监察御史。张镒节度凤翔,署营田判官。以殿中侍御史知陇州行营留事。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杀镒,劫众叛归硃泚,陇州刺史郝通奔降楚琳。始,泚以范阳

  • 第七十六回 选将才独任吴明彻 含妒意特进冯小怜·蔡东藩

      却说周主邕亲政以后,进太傅尉迟回为太师,柱国窦炽为太傅,大司空李穆为太保,齐公宪为大冢宰,卫公直为大司徒,赵公招宇文泰第七子。为大司空,柱国辛威为大司寇,绥德公陆通为大司马。此外如宇文神举、宇文孝伯及王轨等,亦皆

  • 第四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谈兵 勇刘词从容破敌·蔡东藩

      却说王景崇暗讽吏民,代求节钺。汉主承祐,与群臣会议,都料是景崇诡计,不肯允行,别徙邠州节度使王守恩,为永兴节度使,陕州节度使赵晖,为凤翔节度使,调景崇为邠州留后,令即赴镇。景崇迁延观望,不肯遽行。那时又突出一个叛臣,竟

  • 顾琛传·李延寿

    顾琛字弘玮,吴郡吴县人,是晋代司空顾和的曾孙。祖父顾履之,父亲顾胟,都做司徒左西曹掾。顾琛性格谨严,不追求浮华,最初做官担任州从事、驸马都尉,逐步升为尚书库部郎。元嘉七年(430),文帝派到彦之经营河南,大败,丢弃了全部兵甲,

  • 卷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氏族略【一】【臣】等谨按郑志氏族略以三十二类叙得姓受氏之原附以四声缀以总论旁罗古今綦辨且博虽炫多闻而广附会在所不免然伊古姓氏已备见於此矣恭惟我国家肇兴东土受姓自天帝统既尊皇支益

  • 卷一百三十三 本朝七·黎靖德

      ◎盗贼   蜀中有赵教授者,因二苏斥逐,以此摇动人心,遂反。当时也自响应,但未几而哲宗上仙,事体皆变了,所以做得来也没巴鼻。蜀人大故强悍,易反。成都尝有一通判要反,已自与府中都吏客将皆有谋了。不知如何,一婢走出来告

  • 提要·傅玄

    儒家类正心仁论义信通志举贤重爵禄礼乐贵教检商贾校工戒言假言问政治体授职官人曲制信直矫违问刑安民法刑平役赋镜总叙附録四十八条臣等谨案傅子晋司校尉鹑觚子北地傅撰晋书本传称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

  • 春秋传卷二·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隐公中【壬桓王戍元年】四年【齐僖十二晋鄂五衞桓十六弑蔡宣三十一郑庄二十五曹桓三十八陈桓二十六武三十二宋殇公与夷元年秦文四十七楚武二十二】春王二月莒人伐取牟娄音注【年娄邑此伐国取邑之始杞音

  • 跋·钱穆

    本书乃一九四八年春间所写。其时余任教江苏无锡江南大学,课务轻闲,胃病新愈,体况未佳,又值时局晦昧,光明难睹。时时徜徉湖山胜处,或晨出晚归,或半日在外。即暂获间隙,亦常徘徊田塍鱼塘之间。尽抛书册,惟求亲接自然,俯仰逍遥以自

  • 译文 卷七 出处·朱熹

    卷七 出处 7·01 伊川先生曰:贤者在下,岂可自进以求于君?苟自求之,必无能信用之理。古人之所以必待人君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自为尊大,盖其尊德乐道之心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程氏易传·蒙传》

  • 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归命净诸恶趣王  如来应供正等觉  一心敬礼释师子  说曼拏罗灭恶趣  我今为利益诸众生故。于如来所说根本大教。演说观想净诸恶趣大曼拏罗法

  • 卷四·净挺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学佛考训卷四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莲宗问白莲于五老邀玄鹤于东林陶令可期客儿尚在非同河上之游不入醉乡之梦。慧远少为儒生博极群书尤邃老庄周易初止江州龙泉精舍后于庐山东林栖

  • 蠡海集·王逵

    《蠡海集》分八大门,涉及天文、地理、 象数、历法、人身、医学、动物、植物、农业、 气象、神鬼等事物与问题。与古代其它同 样的札记类型的博物著作相比,比较侧重 于哲学理论方面的解释,书中常阐述并运 用阴阳五行、生

  • 续资治通鉴纲目·商辂

    《续资治通鉴纲目》,明代成化中,商辂等修。亦称《宋元资治通鉴纲目》。载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庚申,至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丁未共408年史事。全书共27卷,为续南宋朱熹(1130-1200)《通鉴纲目》而纂,是明代一部重要